甘肅省寧縣在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

寧縣電視臺


雷敏之,寧縣坳馬雷家川人,歷任新四軍遊擊支隊副官長,豫皖蘇區聯防委員會主任、長江航運管理局副局長等。

王秉祥,寧縣九峴肖家臺人,歷任新寧縣委宣傳部長、關中地委組織部副部長、宣讓部長、警一旅一團政委兼關中分區西線指揮部政委。解放後歷任中共隴東地委書記、甘肅省委組織部長兼人事廳長、甘肅省委書記處書記、副省長、甘肅省政協主席、.省委書記、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等職。

李秀峰,寧縣政平人,作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蘭州分會副主席、甘肅文聯副主席。

任鼎昌、寧縣太昌任家衚衕人,早期革命工作者,民國17年4月在平涼師範被國民黨被捕,民國18年在蘭州被國民黨殺害,時年30歲。

王孝錫,寧縣太昌鎮人,早期革命工作者,民國17年秋在太昌家中被捕,12月30日在蘭州被國民殺害,時年25歲。


伴月草堂劉韌銳


1、公孫敖 (?~前96)

  公孫敖(?―前96年) ,北地郡義渠縣人,西漢將領。公孫敖初以騎郎身份侍奉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與驍騎將軍李廣等各率一萬騎兵,出擊匈奴,損失七千騎兵。本當斬首,後繳納贖金,廢為庶人。元狩二年(前121年),和霍去病從北地郡(在今甘肅環縣)出發,出塞後……

2、

傅介子

   傅介子,北地義渠(今寧縣)人。少時從軍,初為駿馬監,遷平樂監,後以斬樓蘭王之功封義陽侯。他是繼張騫之後,又一個為“通西域、闢絲路”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西漢探險家和外交家張騫,在漢武帝元狩年間,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西域和漢朝的交通,不僅加強了漢族和西域各…

3、彥仙 (1095~1130)

  李彥仙(公元1095年--公元1130年),字少原,原名孝忠,寧州彭原人(今甘肅省慶陽蔭),是南宋時期有名的抗金義軍首領。他自幼心懷大志,喜談兵習武,對祖國山川形勢非常熟識。為人豪俠,重義氣。後因守衛陝縣城池與金軍奮戰而英勇獻身。 靖康元年(公元1127……

4、  公孫賀(?―前92年),字子叔,北地郡義渠(今甘肅寧縣)人,漢武帝時期將領。漢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膠東王劉徹立為太子,選為太子舍人。後元三年(前141年),漢武帝即位,遷太僕。元光元年(前134年)至元鼎六年(前111年),先後以太僕之職出任輕車將軍、

5、

公孫敬聲 (?~前92)

  公孫敬聲,漢武帝時人,為丞相公孫賀之子,母為皇后衛子夫之姊衛君孺。先任侍中,後升任九卿之一的太僕。死於徵和二年巫蠱冤案。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在太初二年由侍中直升為九卿的太僕,父子同居公卿之位。公孫敬聲仗恃自己是衛皇后姐姐的兒子,驕縱奢侈不守法令,武帝徵和年間……

6、梁慬

  梁慬,字伯威,東漢北地弋居(今寧縣)人。梁慬少好學,有胸襟,早年為車騎將軍鄧鴻軍司馬,公元106年(延平元年)拜為西域副校史,時逢西域各國反叛,圍攻疏勒都護任尚,梁慬奉詔率河西四郡5000羌兵馳援,圍解。隨後龜茲國出現吏民反叛,他們與溫宿、姑墨的數萬人馬聯合,……

7、

劉奕煜

   劉奕煜,字黎軒,寧縣早勝人,生於清乾隆後期。嘉慶三年(1798年),戊午科舉人。嘉慶六年(1801年)辛酉恩科進士,授翰林院庶堂館吉士,三年後提升為翰林院編修。他通覽古典,博學多才,書法譯文頗有造詣,很快成為當時翰林院出類拔萃的名流學士,經常參朝議政。他……

8、賈瓘 明

  明代天順至嘉靖年間,宦官專權,朋黨相爭,豪吏暴斂,0,百姓苦不堪言。當時,擔任四川按察司副使的賈瓘,為官清廉,勤政愛民,深受當地百姓的擁戴和稱讚。 賈瓘,字佝玉,號午山,寧州修果裡(今寧縣良平賈家)人。賈瓘出身顯貴,父親賈讓曾任南京戶……


慶陽零距離


寧縣是隴東的東部,人傑地靈,天人合一,隴字取掉耳朵是龍字,而龍的傳人也出生寧縣,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未來和世界人民的命運,意義重大,象徵著光明和民族團結復興的開創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