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歷史上,面對徐達率領的軍隊時,元朝守將皆戰死,為什麼元順帝能成功逃脫?

梁寶明


元順帝在徐達攻克通州後,就從大都北逃了。在徐達北伐前,朱元璋就囑咐他不要對元順帝窮追猛打。當時,元朝在山西和陝西還有王保保、李思齊等十幾萬大軍。

1,元順帝北逃經過

洪武元年(1368年)閏七月二十七日,徐達攻克通州。

元朝大將也速本來管理山東軍政,被常遇春擊敗北逃。1368年閏七月,也速鎮守莫州。

元順帝自己會算卦,並且對自己的算卦能力很自信。他佔了一卦,覺的大都不可守,果斷北逃。

元順帝不但是元朝的皇帝,而且還是蒙古的大汗。放棄大都,只能說是元朝滅亡,但蒙古不會滅亡。元順帝還希望回到蒙古草原,捲土重來。

閏七月二十七日夜三更剛敲三下(11點),元順帝出建德門,率後宮、東宮太子,出奔上都。元上都,在今天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

跟隨他的官員有左丞相失烈門、平章政事臧家奴、知樞密院事哈剌章、知樞密院事王宏遠等,還有大都的軍隊數萬人。

閏七月二十九日,元順帝到達居庸關,居庸關無一個元兵把守。元順帝懼怕徐達派騎兵追趕,下詔也速放棄莫州帶兵與元順帝會合。

閏七月三十日,元順帝到達張家口雞鳴山,這一天下大雨。夜裡雞鳴山崩塌,元順帝大驚,以為徐達的追兵來了。

八月二日,徐達大軍包圍大都(今北京),大都已無元朝軍隊。

遼東參政賽因帖木兒率五千騎與元順帝會合。

八月五日,也速率山東和莫州兵約萬人與元順帝會合,告訴元順帝大都失守,淮王及丞相慶童死。

八月十五曰,元順帝到達上都。此時上都有數千紅巾軍,早已焚燬上都。元順帝派兵剿滅上都紅巾軍。

2,朱元璋吩咐徐達不要去蒙古草原追擊元順帝

《明史》記載:

達復進曰:“元都克,而其主北走,將窮追之乎?”帝曰:“元運衰矣,行自澌滅,不煩窮兵。出塞之後,固守封疆,防其侵軼可也。”達頓首受命。

徐達在北伐前,問朱元璋:如果攻克大都,元順帝北逃,要不要窮追不捨?

朱元璋說:元朝的天命已衰,行將自滅,你不需要窮追不捨。元順帝逃回蒙古後,你固守邊疆,不讓他侵略就行了。

3,元朝在山西和陝西的大軍

元朝在陝西還有李思齊、張思道兩支大軍,數萬人。

洪武二年,明軍攻打陝西元軍,常遇春攻下鳳翔,李思齊逃亡臨洮,張思道逃亡慶陽。徐達先後攻克臨洮和慶陽,平定陝西。

元朝王保保(擴廓帖木兒)在山西還有十萬大軍。

徐達攻克大都後,留孫興祖守護北京。徐達和常遇春進攻山西的王保保。王保保卻出雁門,趁徐達常遇春離開大都,準備經居庸關攻打北平。

徐達圍魏救趙,大軍直搗太原,迫使王保保還軍。

王保保果然中計,率軍回援,被徐達在路上夜襲。王保保以十八騎遁去。

徐達平定山西。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不排除元順帝是朱元璋授意徐達放跑的,這點從後來明朝給予順帝的稱號就看得出來。第一,明朝開國後明朝官方通過修元史,上順帝尊號等方式承認明從元朝手裡接過政權的,明朝開國時很多元勳是做過元朝官吏的,如果抓住或者殺死元順帝,從封建禮法角度反而說不過去。第二,當時元朝還有一定實力,包括王保保李思齊以及雲南的梁王等,幾十萬大軍還是湊得出來的,再加上草原上的一堆王爺,只是元順帝瞎折騰,給了朱明各個擊破的機會。如果逮住或者殺死草包元順帝,反而可能讓蒙元殘餘勢力團結起來,推出一個有威望和號召力的新皇帝,反而會增添明朝最終一統天下的難度。事實也證明,順帝北逃後,雖然也經常對明朝北部邊境進行騷擾,但最終也沒成什麼氣候,反而給了藍玉建立不世之功的機會。


秦嶺161707473


元順帝帶敢死隊二萬人,半夜開建德門,殺出重圍,守城的兵將為拖住徐達大軍全部戰死。


五千年鏟史官


明太祖是比較尊重元朝皇室的,然後或許有統戰方面的考慮,畢竟元朝疆域,還有相當部分沒拿下來。


西北老狼8


皇帝不是將軍,是最後的因素,逃跑比較方便,還有就是徐請示朱元璋後,沒有斬盡殺絕,放他一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