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癢肛癢怎麼治療?

NIEjiANGU0


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自己是外陰還是陰道內瘙癢。外陰是指女性外生殖道,包括陰阜、大小陰唇、陰蒂,前庭大腺、尿道口等。要想知道怎麼治療那首先需要明白哪些疾病會導致陰癢肛癢。臨床常見陰癢一下幾種。

1,陰阜瘙癢。陰阜是陰毛的生長部位,此處陰癢多為陰蝨所致,可以選擇將陰毛剃除。

2,外陰白斑。陰蒂、大小陰唇處發白、瘙癢日久,需警惕外陰白斑。外陰白斑又稱外陰白色病損,在婦女的各個時期都有可能患此病,以50歲左右的更年期婦女最常見,主要表現為陰蒂、大小陰唇處色脫、瘙癢,夜間尤甚,局部疼痛灼熱,皮膚皸裂粗糙,甚或黏連萎縮,如不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這個疾病治療起來較為麻煩,嚴重者需要手術。中藥一些外治外洗的方法止癢效果很好。

3,尿路感染。如果您有尿頻、尿急、尿痛、尿道口灼熱疼痛等症狀需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尿常規可以診斷是否患有尿路感染。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構造,尿道口的細菌容易感染陰道導致女性陰道炎,如果細菌通過陰道、宮頸進入宮腔可能會導致盆腔炎,進而影響月經、懷孕等。只需要抗生素治療就好。

4,陰道炎。白帶量多,色黃,有異味伴外陰或陰道瘙癢需要依靠白帶常規或培養以明確感染細菌的種類。細菌、黴菌、滴蟲、衣原體、支原體都會導致陰道炎症,細菌感染不但會影響您的生活質量也是女性流產、宮外孕的常見病因等,孕前需做詳細的篩查。

5,夜間肛門瘙癢且有蟲行感考慮蟲感染。如果陰癢肛癢同時發生,可能為陰道炎症蔓延至肛門,需做藥敏培養以便對症治療。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杏花島


陰癢是一個症狀,亦是中醫病名。通常發病女多於男。男子陰癢是指外陰部陰莖、陰囊等陰部近處瘙癢不適為主症的症狀。因患處尷尬,不便搔癢,故令人十分煩惱。

陰癢作為皮膚病,其原因或為感染,或為過敏,或維生素缺乏,或兼有精神緊張因素。多見於現代醫學中的陰囊溼疹、皮炎、陰蝨、真菌感染、維生素B2缺乏等疾病。

由於陰癢是一個突出的症狀,臨床當根據陰癢的病種與證候分別進行論治,若對以陰癢為主症的病種尚未確定時,可暫以陰癢待查作為初步診斷,並進行辨證論治及對症處理。

中醫學認為本病多由溼熱蘊結,或肝腎陰虛,或血虛風燥,或蟲毒附著所致。常見於繡球風(腎囊風)、陰燥、陰癬等外陰的一些皮膚病中。本病臨床實多虛少。治療難易不一,有的速愈,有的遷延反覆,與本人體質及調護是否適當有很大關係。

病因病機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虛勞陰下癢溼候》曰:“大虛勞損,腎氣不足,故陰冷;汗液自洩,風邪乘之則瘙癢。”並指出其病機為“邪客腠理而正氣不洩,邪正相干在皮膚故癢,搔之則生瘡。”

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解藥並雜治》中記載:“有人自少至長,陰下常有乾癬者,宜依癬方主之。有五勞七傷而得陰下癢溼,搔之黃汁出者……仍需敷藥治之。”

《東垣十書·論陰瘡》認為本病病機以溼為主,故稱之為“溼瘡”,曰:“蓋溼瘡者,由腎經虛弱,風溼相搏,邪氣乘之,瘙癢成瘡,浸淫汁出,如疥癬是也。”

陳實功在《外科正宗》中首先提出“腎囊風”一名。曰:“腎囊風,乃肝經風溼而成,其患作癢,喜浴熱湯,甚者疙瘩頑麻,破流脂水。”

清代吳謙等在《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中提出“繡球風”之名;沈金鰲在《雜病源流犀燭·前陰病》謂:“陰囊溼癢者,由於精血不足,內為色慾所耗,外為風冷所乘,風溼毒氣乘虛而入,囊下溼癢,甚則皮脫。”指出了腎虛是發病的內在因素,並增用了外治的劑型,如“沐浴長春散”、“牡礬丹”等。

1.溼熱蘊結

飲食不節,過食辛辣炙煿肥甘之品,或食用海鮮蝦蟹或部分藥物等易致過敏之物,溼熱內生,或包皮過長,積垢刺激;或有不潔性交史,染上真菌、陰蝨等蟲毒,與溼熱之邪,留滯陰部,蘊於肌膚,氣血不和,發為陰癢。

2.肝腎陰虛

年老體弱,肝腎虧虛,腎陰肝血不足,水不涵木,陰器屬肝腎所主,肝經繞陰器,陰血不足,外陰失養,瘙癢難忍。

3.血虛風燥

重病久病,陰血虧虛,血燥生風,風勝則癢,陰器及皮膚失養,則瘙癢不適。

綜上所述,本病的主要病理要素是——風、溼、熱、陰血虛等,常相兼為患,如溼熱相兼,或血虛生風等。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陰癢診斷以症狀命名,外陰局部包括陰囊及其兩旁大腿根部與陰囊貼合處、陰莖及其上方的毛際等,故診斷並不困難。

注意詢問陰癢發病的輕重緩急,伴隨症狀與體徵,誘變、加重或緩解的原因等,全身其他部位是否也有瘙癢等症。還要詢問陰癢的發病時間,與飲食、精神、性活動的關係。

陰癢亦有輕重之分。輕者陰囊皮膚瘙癢,皮色不變或稍紅,日輕夜重,可伴有或乾燥不適,或有口乾口苦等;重者則可見局部潮紅糜爛、流淌滋水,甚則紅腫疼痛,夜寐不安,瘙癢難忍。少數患者尿道內有癢感。

體格檢查:注意病變的具體部位,範圍的大小,色澤的深淺,有無腫脹;是否有滲液糜爛,苔蘚樣變,色素加深或減退等改變;冠狀溝分泌物的性狀;陰毛上有無白色陰蝨附著,內褲上貼近陰毛部位有無黑褐小點等。必要時請皮膚科會診,分清溼疹、皮炎的性質。

實驗室檢查:應作血常規、皮損部位鱗屑念珠菌檢查,病變滲出物常規檢查和細菌培養。必要時作血糖等檢查,以排除其他全身病變。如尿道作癢,應檢查其分泌物是否感染支原體、衣原體。此外,必要時查找有無疥蟲、滴蟲感染。

2.鑑別診斷

(1)腎囊風(陰囊溼疹):常有急性或亞急性溼疹病史,急性期表現為陰囊潮溼、流滋、腫脹、發亮、結黃痂。日久不愈,轉入慢性,陰囊乾燥肥厚,皮紋深、寬,狀似桃核,有薄痂或鱗屑,色素沉著;皮疹多形性,劇烈瘙癢,反覆發作,易成慢性是其臨床特點。陰囊瘙癢劇烈,或痛如火燎,黃水淋漓者,俗稱繡球風。

(2)陰癬(念珠菌感染):病人可有鵝掌風、灰指(趾)甲,腳溼氣等病史,夏重冬輕,常發於雙側股內側及大腿根部,單側少見,嚴重時皮疹見於會陰、肛門、臀部等處皮膚。初起陰股內側小片紅斑,上覆鱗屑,漸向四周蔓延、擴展,呈環狀或半環狀,邊緣有丘疹、水皰、結痂、脫屑、中央自愈,日久則局部色素沉著,皮膚增厚,苔蘚樣變。自覺瘙癢。實驗室檢查:皮損鱗屑鏡檢可見菌絲或孢子。積極堅持治療,容易治癒。

(3)陰囊瘙癢病:好發於老年人,多限於陰囊,也可累及陰莖、會陰等處。陰囊瘙癢初起輕微,逐漸加劇,也可開始即為劇癢。每因情緒波動,過度疲勞,飲用煙、酒、茶、咖啡或食用其他刺激性食物,衣服摩擦及氣溫變化等而誘發或加重。發作時病人常強烈搔抓,直到解癢為止,由於搔抓的刺激,陰囊皮膚可見血痂,色素沉著甚至皮膚肥厚。常有淺裂或糜爛。病程慢性。

(4)陰部牛皮癬(神經性皮炎):多發於陰囊及與大腿根部交界處,瘙癢呈陣發性發作,晝輕夜重,精神緊張則可頻發,搔抓後出現紅色粟粒狀扁平丘疹,後融合成片,典型損害為苔蘚樣變,皮膚肥厚,皮損邊界清楚,反覆發作,日久難癒合。

(5)維生素B2缺乏症:陰囊乾燥、脫屑、浸潤性肥厚,皮紋加深,可見瀰漫性淡紅色斑,常伴舌炎、口角炎,經維生素B2治療後易愈。

(6)陰蝨:可找到成蟲或蝨卵。

辨證施治

1.蟲毒感染證

多見於感染陰蝨、疥蟲、滴蟲、念珠菌等所致,臨床可呈現溼熱浸淫肌膚之候。此處重點介紹陰蝨和疥瘡。

(1)陰蝨

證候:陰毛局部有小斑點、丘疹、瘙癢、皮膚潮紅、抓痕、血痂或糜爛,流脂水,膿皰,痂皮,陰毛囊處找到蝨和蝨卵,或伴心煩、口渴,大便或秘,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滑。

基本治法:殺蟲止癢,清熱利溼。

方藥運用: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此方是清瀉肝經循行部位溼熱的代表方,因蟲毒感染,多居於溼熱之地,陰部居處隱秘,居下焦之末,溼性下注,故用本方清利溼熱以糾其本,再加殺蟲止癢的白鮮皮、地膚子、百部以逐其根,配合外治中藥,使蟲驅熱清溼利則瘙癢可寧。

外治法:①石菖蒲、百部各60g,水煎溫洗,每日1次。連續3天;②百部120g煎水後,先燻後洗,每晚一次,連洗5~7日;③20%~50%百部酊外塗,每日2次,連塗7日;④百部30g,紫草20g,花生油100ml,文火加熱至油變紫紅色、紗布過濾存油,外塗,每日2次;⑤用百部、蛇床子、防風、細辛各20g煎水洗患部,每日1次,每次10分鐘,連續3日,可治癒。

(2)疥瘡

證候:疥瘡感染以後明顯的症狀出現於4~6周後,皮損表現有:丘疹、水皰、隧道、結節,並有抓痕和潰瘍。在陰囊、陰莖、龜頭上也可發生丘疹,如黃豆或米粒大,散在隆起於皮膚表面,形成結節,刺癢加劇,夜間尤甚。

基本治法:若繼發感染者,宜疏風清熱利溼。可用荊芥、桑葉、苦參、黃柏、金銀花、連翹、蟬衣、生地、丹皮、地膚子、萆薢等煎水服。

若形成疥瘡結節者,宜清肝化痰,除溼散結。可用半夏、黃芩、柴胡、川楝、鬱金、佩蘭、萆薢、浙貝母、生地、丹皮等水煎服。

若由疥瘡引起感染性腎炎者,宜清熱解毒,利溼消腫,方用五味消毒飲加味: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紫背天葵、半枝蓮、土茯苓各15g,澤瀉10g,六一散20g,水煎服。若水腫甚者加木通、瞿麥;尿蛋白多者加白茅根;尿中紅細胞多者可加地榆炭、大小薊、茜草炭;若尿中白細胞多者可重用蒲公英、地丁,量達30~50g。

外治法:①硫黃洗疥方:藜蘆、大楓子、蛇床子、硫黃各20~30g,川椒8~10g,每日1劑,水煎外洗患處;②苦楝洗劑:苦楝子30~40g,鮮苦楝根皮100~200g,水煎外洗,每日3次;③艾葉、苦參、百部、苦楝皮各30g,川椒15g,硫黃、雄黃各10g,明礬、蟬衣各6g水煎外洗;④蛇床子百部酊:蛇床子、百部各250g,兩藥研成粗粉,先以冷水潤溼30分鐘,加入75%酒精4000ml浸泡15日,去渣備用。每日全身塗1遍,5日後更衣換被。

2.溼熱蘊結證

多見於陰囊溼疹、皮炎急性發作期,陰癬,或合併尿路感染,或因過敏所致。

證候:陰囊或陰莖、毛際瘙癢,局部潮紅,或起丘疹,或滲流滋水,分泌物增多,遇熱加重,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細數。

基本治法:祛風止癢,清利溼熱。

方藥運用:用清肝經溼熱,祛風止癢的祛風燥溼湯。該方用烏梢蛇、獨活、藁本、白芷、金銀花、黃柏、白鮮皮、當歸、甘草,共成祛風除溼清熱之功。用於腎囊風,即陰囊溼疹,陰囊神經性皮炎風重於溼者,腎囊乾燥發癢,搔後略有出水者。

外治法:①蛇床子湯:如溼熱夾風,蘊結肌膚所致之證為主者,可用祛風燥溼,解毒止癢的蛇床子湯煎數滾,傾入盆內,先燻,候溫浸洗。方中威靈仙、蛇床子、苦參、土大黃祛風清熱燥溼為君;縮砂殼行氣燥溼,歸尾活血利水,老蔥頭行氣活血止癢共為輔佐,即氣行則血行,血行風自滅之意。共成祛風燥溼,解毒止癢之功;②馬齒莧洗劑:黃柏、地榆、馬齒莧各30g。或單用馬齒莧鮮品100g,或幹馬齒莧50g,水煎待溫,以紗布5~6層相疊,蘸此煎液包敷患處,每次20~40分鐘,每天3~4次,直至不流水為止。如屬慢性陰囊溼疹者可配合使用五倍子膏、玉紅膏。用於陰囊溼疹初期流脂水過多者;③二參散:茵陳20g,苦參、玄參各30g,白鮮皮25g,豬苓、茯苓、生薏苡仁、黃柏、當歸、明礬各10g,紫花地丁36g,六一散15g。粉碎成粗末,每袋60g,放入沸水中浸泡10分鐘,燻洗患處,每次20分鐘。用於陰囊溼疹皮損出現紅斑者。治療數十例,均愈。最多用藥5包。[《江蘇中醫》,1987,(5)]④幹荷散:牡蠣粉、蛇床子、幹荷葉、浮萍草各等份。上為粗末,每用2匙,水1大碗,同煎三五沸,濾去渣,淋洗陰莖,避風寒。⑤冰石散撲粉:滑石100g,冰片30g,枯礬40g。上藥研極細末,混勻,裝瓶備用。使用時先將患處用涼開水或中藥洗劑洗淨,擦乾,再把藥粉均勻地撒在患處,每日2~3次,一般用藥1周後逐漸痊癒。用於陰囊溼疹流脂水較多者。⑥大黃地榆膏:以生大黃、大黃炭、生地炭、地榆炭各30g。研末,以香油調之為稀糊狀,敷於局部,包紮後臥床休息,早晚各1次;連用3日而愈。方中取大黃苦寒燥溼、消炎殺菌;配以大黃炭、生地炭、地榆炭,清熱燥溼、收斂止癢;香油除起賦形劑作用外,尚有潤膚護膚之功。藥味少而配伍當,取效甚捷。⑦以芒硝(玄明粉亦可)30g,食鹽一撮,放入盆內,以沸水適量溶化,候溫浸洗,每日3~5次,浸洗之後,癢感消失,糜爛處可癒合,皮膚恢復正常。芒硝,辛、鹹、苦、大寒,內服可瀉熱通便,外用能清熱消腫,擅治皮膚瘡腫,或瘡疹赤熱、癢痛。食鹽鹹寒,二藥相配,共奏燥溼止癢之效。

3.肝腎陰虛證

多見於亞急性或慢性陰囊溼疹日久傷陰耗血者。

證候:陰部瘙癢,灼熱乾澀,夜間尤甚,五心煩熱,腰膝痠軟,便幹,舌紅少苔,脈細數。

基本治法:滋補肝腎,兼以祛風。

方藥運用:滋陰除溼湯。滋陰養血,除溼止癢。方中用生地、玄參、當歸、丹參、茯苓、澤瀉、白鮮皮、蛇床子。標本兼治,扶正祛邪,滋陰不助溼,除溼而不傷陰。用於慢性陰囊溼疹等陰癢症。如陰虛火旺可用知柏地黃湯(知母、黃柏、生地、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丹皮)合一貫煎(沙參、當歸、生地、麥冬、枸杞、川楝子)。祛風可加白鮮皮、地膚子等。

針刺療法:取背俞、足少陰、足太陰經穴,用補法。穴位選肝俞、腎俞、太溪、三陰交。

4.血虛風燥證

多見於陰癢反覆發作,遷延不愈,如神經性皮炎、慢性陰囊溼疹、老人陰囊瘙癢症。

證候:陰部丘疹,奇癢難忍,夜間尤甚,外陰或腿根皮膚肥厚呈苔蘚樣變,頭暈目眩,多夢,舌淡苔薄,脈細。

基本治法:滋陰養血,潤燥祛風。

方藥運用:十二味地黃飲。本方重在養血祛風,故方中用當歸、生地、白芍、首烏、生黃芪、丹皮、地骨皮、荊芥穗、白芷、白殭蠶、白蒺藜、麥冬。本方標本兼治,扶正祛邪,養血潤燥,風息癢止。癢甚夜不能寐,加龍骨、牡蠣。

外治法:複方蛋黃油:取新鮮雞蛋數個,煮熟剝殼去蛋白,將蛋黃研碎,置小鐵鍋內,文火煎炒,用小鍋鏟邊炒邊壓擠,待蛋黃焦黑,始有油熬出,至蛋黃油完全熬出為度(一隻蛋黃一般可熬油4ml)。取此油20ml,加輕粉(研細)2g和勻,貯瓷瓶內密閉備用。每日4~5次,3~5天可愈,治療時間禁用熱水、肥皂水燙洗;忌食辛辣刺激性物及河海魚蝦類物;儘量避免搔癢及摩擦等機械性刺激。

五子洗劑:地膚子、蛇床子、蒼耳子、五倍子、黃藥子各30g,煎水外洗。

預防與調護

1.去除各種致病因素及促發因素是預防本病的關鍵。病因複雜,又因人而異,故應仔細詢問患者的生活習慣、工作環境、飲食、個人嗜好等,以作出相應的指導。

2.避免各種自為的不良刺激,如熱水、肥皂燙洗、搔抓,穿著全棉內褲,且內褲不要太緊身,保持襠部空氣流通。並經常換洗內褲,保持內褲潔淨。

3.避免吃易致敏及刺激性的蔥蒜辛辣、海鮮、蝦蟹、公雞、鵝等發物。同時,要注意飲食的全面,不可偏食,適當吃些粗糧,以補B族維生素的不足。

4.避免過度勞累,保持情緒穩定,切忌緊張、焦慮。

5.積極治療相關的滴蟲、陰蝨、疥蟲等感染性疾患,並防病灶繼發細菌感染。

6.保持外陰部的清潔,養成每晚清洗的好習慣。積極治療鵝掌風、腳溼氣、灰指甲及圓癬等全身性疾患,以防沾染局部而成本病。

7.本病如因夫妻間密切性接觸而交叉傳染,如陰蝨等,則夫妻應該同查共治。

臨證經驗

本病實證以熱證居多,或兼風,或夾溼,或侵入血分,或有蟲毒;虛證則以血虛、陰虛為主。初期多實,後期多虛,或虛中夾實。

陰癢的辨證,首用病因辨證,分清致病之病理要素孰重孰輕,熟悉陰癢的病因特點,是正確辨證的前提與重點所在。主要病因有蟲毒作癢、溼勝作癢、風勝作癢、熱勝作癢、血虛作癢。

陰癢由蟲毒、溼熱下注、血虛風燥與腎虛陰虧風乘所致。因此,祛風、清熱、燥溼與補腎、殺蟲便成為治療本病的基本原則。在治療方法上,除傳統的內服藥外,局部病變更應注重外治療法的應用,有湯劑燻洗;散劑、油膏外搽;亦有用針刺等方法。

陰癢之症,大抵可分急性、慢性兩種。急性者多為溼熱下注,治宜清熱利溼,殺蟲止癢。溼偏重者,萆薢滲溼湯加知母、蒼朮、白鮮皮;熱偏重者,龍膽瀉肝湯加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黃柏;外用黃連水冷溼敷,去其溼火;或用青黛散麻油調搽,每日1~2次;黴菌感染,可用藿黃浸劑煎湯冷溼敷。慢性者多為肝腎陰虛,治宜滋腎養肝,清熱止癢,處方知柏地黃湯加當歸、白鮮皮、生首烏、地膚子;外治:先用蛇床子30g,苦參15g,煎湯燻洗,再用黃靈丹麻油調敷,每日2次;如仍不效,可用2號止癢膏麻油調搽,每日1~2次;如皮膚增厚如樹皮狀,古稱“皮膚如蛀”(皮蛀),今稱“呈澱粉樣變”,可用驗方“四乳散”治之,多能痊癒。

現代研究進展

1.趙金鐸認為陰莖中痛癢有虛實之分

(1)溼熱莖中痛癢:莖中痛癢兼有小便赤黃,短澀頻急,有灼熱感,或小便混濁,腰痛,或發熱,口渴,舌苔黃膩,脈弦或數。

(2)火熱莖中痛癢:小便短赤,灼熱刺痛,或兼發熱,口瘡,口乾,舌尖紅,脈數。

(3)瘀血莖中痛癢:莖中絞痛劇烈,甚者莖中痛欲死,往往兼有尿血、腰痛,少腹拘急疼痛等症狀,舌質暗有瘀點,脈沉澀,或舌脈無明顯改變。

(4)腎虛莖中痛癢:莖中痛癢不劇,時輕乍重,小便頻數或餘瀝不盡,腰痠或痛,舌淡,脈沉細尺弱。

上述四種莖中痛癢證候,溼熱莖中痛癢、火熱莖中痛癢、瘀血莖中痛癢屬實證,而腎虛莖中痛癢為虛證。溼熱莖中痛癢,常見於尿路感染,乃下焦溼熱內蘊,下注膀胱所致。治宜清熱利溼,方用八正散、寒通湯等方加減。火熱莖中痛癢,乃心經火熱下移小腸所致。二者同屬熱證,前者熱在下焦膀胱,後者熱在心與小腸,前者為溼熱下注,莖中痛或痛癢並作,尿濁,苔黃,脈濡數,治當清利下焦溼熱,後者為心經有熱,必兼有口瘡,舌尖紅,脈數等症狀,其痛癢症狀往往是“莖中作痛,痛極則癢”(《沈氏尊生書》),治宜清心火而利小便,方用導赤散、清心蓮子飲等方加減。瘀血莖中痛癢,則因瘀阻莖中,故疼痛甚劇或兼血尿,治療當化其瘀血,其證自愈。“以一味牛膝煎膏,大妙”(《沈氏尊生書》),或用蒲灰散、加味桃紅四物湯等方加減。當然也有不少因細小結石停阻尿道而致疼痛者,需鑑別。至於腎虛莖中痛癢,多由房室不節,或同房時忍精不洩,損傷腎氣所致,故必兼有腰痠或痛,小便餘瀝不盡,脈沉等腎氣不足見症,其莖中痛癢不甚。治當溫補腎氣,方用肉蓯蓉丸加菟絲子、牛膝等。

患兒,8歲。於1977年9月5日求治。陰莖中段內奇癢疼痛,入夜尤甚,小便時因癢痛極甚,須手按擠陰莖下方,雙腳在地上跳動,排尿時經常啼哭呼喊,痛苦難忍,不能入睡。陰莖發育一般,根部下方因經常擠壓有一小疙瘩,中心有一小潰口處,有時流出黃色液體。龜頭和尿道口無炎性體徵,陰囊無溼疹及瘙癢。舌質淡紅,苔薄微黃,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淡滲利溼。處方:萆薢12g,薏苡仁12g,木瓜4.5g,生地黃12g,木通4.5g,淡竹葉6g,赤芍6g,當歸6g,玄參9g,金銀花12g,苦參9g,六一散12g,服五劑。癢痛大減,連服20劑獲愈。

傅某,男45歲,患者整個陰囊呈黑紫色,下面水溼浸漬,有黃綠色膿液,氣味腥臭,受熱則奇癢難忍,痛苦不堪。診斷為“陰囊溼疹”,即予針灸治療。

取穴方法:令病者立正姿勢,雙手向上伸直,腳尖著地,腳跟作提起動作,腓腸肌收縮呈現人字形溝紋,即溝頂端承山穴向上1寸處便是。並配以合谷、百蟲窠。進針方法:穴位選準後,做好標記,囑患者作俯臥位。常規消毒後,即可進針。進針時針尖應稍向上,一般約刺1.5~2寸左右。得氣後,視病者身體強弱,行強刺激或中等度刺激手法,作180°捻轉,以針感達到陰囊部為止。留針30分鐘左右,每5分鐘行針1次。亦可應用電針法。配穴則按常規方法進針,手法相同。初針後,自覺夜間陰囊部有焦灼感,流水明顯減少,經3次針刺而痊癒。1年後追蹤觀察,未見覆發。黃清源不給內服與局部用藥,只選用特定的承山穴向上1寸處,配以合谷、百蟲窠針刺治癒了30多年沒治癒的頑疾。

4.黃寶忠內外合治肝經溼熱下注繡球風案

蔡某,成年,初診1963年8月21日。肝腎溼熱下注,陰囊瘙癢,皮膚粗糙脫屑,歷時許久。近日劇發,包皮水腫,痛癢交作,步履不便,舌苔薄膩,脈形濡緩。治擬利水淡滲。內服處方:野菊花4.5g,金銀花9g,連翹9g,地膚子9g,萆薢9g,赤芍9g,車前草9g,決明子30g,赤茯苓9g,甘露消毒丹(包)15g。外治方:苦參30g,川椒4.5g,蛇床子15g,生黃柏15g,生茅術1.5g,透骨草15g,土槿皮15g,大楓子肉15g,土木鱉去殼切片4只(布包煎湯外洗)。內服3劑,外洗3天,繡球風作癢已止,皮色正常,包皮水腫消失。本案用清利淡滲治其內,清熱燥溼殺蟲止癢治其外。方中未用苦寒燥溼之品,而側重於淡滲清利。因溼邪偏盛,且血分已有陰傷之象,若複用苦寒,勢必化燥傷陰,故黃寶忠於清輕淡滲之劑中加涼血潤燥之赤芍一味,又合用清熱化溼之甘露消毒丹,裡外合治,使溼熱俱去。

5.王佔璽用“卻溼殺蟲湯”外洗治療陰囊溼疹

王曾治一患者陰囊瘙癢流水1年餘,陰囊呈大片狀脫皮,流水不止。隨處以自擬“卻溼殺蟲湯”。處方:苦參30g,土茯苓30g,萹蓄12g,蛇床子15g,大黃10g,明礬15g,金銀花30g,地丁30g。水煎外洗患處,每晚1次。用藥5劑後陰囊癢明顯減輕,但創面尚未完全癒合,仍以上方加黃芩、百部各15g,又用5劑則陰囊瘙癢全部消失,創面亦全部癒合。

王氏“卻溼殺蟲湯”已應用多年,治療諸般溼疹、癢瘡均可獲效,過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亦可應用。一般只用原方即可。本方取苦參、土茯苓、蛇床子、萹蓄卻溼殺蟲之功;明礬燥溼以止癢;金銀花、地丁以清熱解毒消炎為用。若創面鮮紅者,酌加丹皮、生地以涼血;創面暗紫者,酌加當歸、紅花、桃仁等以活血化瘀;若局部癢甚者,酌加蟬蛻、蛇蛻以驅風;若治脂溢性皮炎時,酌加首烏藤、當歸以養血保護皮膚。除外洗外,亦用於內服,內服時應去明礬,苦參減量至10g;蛇床子減至10g,隨證加減為用。

小結

1.陰癢是以症狀命名的一個病名。

2.陰癢的診斷應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治療時也應兼顧。

3.陰癢實證以熱證居多,或兼風,或夾溼,或侵入血分,或有蟲毒;虛證則以血虛、陰虛為主。初期多實,後期多虛,或虛中夾實。

4.陰癢應以祛風、清熱、燥溼與補陰益血、殺蟲為治療本病的基本原則。在治療方法上,除傳統的內服藥外,局部病變更應注重外治療法的應用,有湯劑燻洗;散劑、油膏外搽;亦有用針刺等方法。

5.去除各種致病因素及促發因素是預防本病的關鍵。避免各種自為的不良刺激,注意合理飲食,防止各種感染,保持情緒穩定。


中國醫藥養生


女性外陰癢是最常見的症狀,性行為前後癢的症狀有著本質區別。女性陰道有菌群50來種,菌群具有抵抗外來病原菌侵入的功能。因為輸卵管運動動力方向。阻止陰道內病原菌群上行。在有性行為前,外來病原菌侵入陰道,陰道內病原菌群抵禦激戰。產生分泌物流出,並有癢的症狀。有性行為前發生陰道炎,病源是在陰道。這種狀況,不用藥物,自身調整,陰道炎會不治而愈。有性行為後,發生的陰道炎,病源是在盆腔內,是從盆腔內流淌出分泌物刺激陰道及外陰出現症狀。發生性行為後,精細胞被排洩在陰道內。精細胞攜帶陰道內源性病原菌強行逆流而上攻入盆腔內。隨著性生活次數的增加,盆腔內死亡的精細胞及各種病原菌的量不斷增多,形成炎性物。炎性物被輸卵管抓取排洩出體外,被排洩過程途經陰道。這是有性行為後,形成性生理循環。這種循環狀態被誤認為是陰道發生疾病。局部止癢、對症治療。其結果抑制輸卵管運動。抑制生理功能的治療方式及各種藥物的開發與使用,成為疾病發展因素。隨著年齡的成長,癢的症狀由輕至重而發展。盆腔內引起癢的症狀病原菌是多種,最常見、量最多是甲絲酵母菌(就是黴菌)。這種病原菌是真菌,繁殖能力強。治療方式的問題,部份人形成複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頑固性黴菌性陰道炎)。這個疾病是女性最遭罪疾病。長期外陰癢,甚至是奇癢。嚴重者能達到精神崩潰程度。大把大把的豆渣樣分泌物排洩會持續幾個月。癢的最為嚴重症狀,是水樣分泌物刺激。內、外生殖器感覺神經不同。大量炎性物存於盆腔內沒有感覺,排洩出體外刺激外生殖器就有癢的症狀。長期刺激外生殖器,有些中老年女性患有外陰癬。刺激外陰癢並引起外生殖器疾病的病原菌長期隱匿於盆腔內,刺激盆腔內組織器官,沒有明顯症狀,卻是引發婦科各種慢性疾病的物質。治療婦科疾病不能將盆腔內具有刺激性物質排洩出體外。治療都是暫時緩解症狀,不斷緩解症狀治療,婦科炎症成為終生性疾病。如果早期就採用順應生理功能治療方式,癢的症狀很快就消失,更不會發生奇癢的症狀。而排洩盆腔內炎性物是治療與預防婦科疾病有效措施。


A孫德金


首先,去皮膚科讓大夫看看有無異常皮損出現,排除一些皮膚病。

如果沒啥異常的皮損,那麼可以用中藥外治法中藥坐浴治療,就是以四妙散以基礎方加減,化溼止癢為主治療,注意會陰及肛周保持乾燥!


中醫虎醫生說



用戶60710615256


我外陰瘙癢流

白帶真受不了怎麼辦


用戶6608877335237


吃中藥好得快


泉州南俊路小區黃中醫


有炎症引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