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到底影響了幾代人?

__滿臉陰霾


要說金庸的影響,得看他的思想。金庸所最為心儀的,當屬佛家的大慈大悲、般若智慧。

有人會說是郭靖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然而金庸最喜歡的頭號大英雄卻非蕭峰莫屬。他也是金書所有人物的男一號。金庸在蕭峰身上寄託了最深厚的情感。蕭峰的經歷,充分展現了人生的苦痛、歷史的悲愴、英雄的灑脫和擔當。

蕭峰本來對宋朝忠心耿耿,後來揭露身世,因為是契丹人被冤枉追殺,並且失手打死至愛阿朱,流落契丹等少數民族地區。在此過程中改變了以前那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實際是唯宋朝論的思想,直接上升到了人本主義的高度。從此,蕭峰開啟了他的反戰、維護和平、關愛百姓的新境界。

當然,在當時蕭峰所在的江湖,在當時江湖所在的野蠻叢林時代,單憑一個英雄蕭峰註定是力不從心的,很快他就只能化為悲劇而去。一個英雄,思想可以超越時代,肉體卻不行。

可以說,蕭峰的這種視天下眾生平等、各民族平等、堅定維護和平、為所有苦難百姓謀福利的追求,才是金庸所要表達的,佛家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思想。

總體來講,金庸的小說始終充斥著滄桑厚重的背景,各國家民族差不多都是多災多難,統治者高高在上、任性妄為,平民百姓受苦受難、命運悲慘。在這種以悲劇為底色的背景下,似乎每個出場的江湖人物,都好似命運的玩偶,被所處的時代玩弄於股掌,被個人的慾望執迷剝奪了幸福的感受。

稍舉幾例。金庸書中人物執迷最多的無非家國、恩怨、武功、權位、金錢、情慾幾樣。執迷家國的境界較高,比如死守襄陽幾十年的郭靖夫婦,最後城破而壯烈殉國。執迷恩怨的數不勝數,如蕭遠山一生為報仇,可以說江湖有多少殺戮,就有多少仇恨相報。執迷武功的也很多,如武痴鳩摩智為練武而不擇手段、害人害己,後武功被破才恍然頓悟,成為一代高僧。執迷權位、金錢的,在金庸人物中屬於比較現實的俗人,如慕容博慕容復爺倆,還有惡貫滿盈段延慶等等。為情慾所困的也是數不勝數,情迷王語嫣的段譽以及他到處留情的老子段王爺,當然也包括一見楊過誤終生的郭襄。塵網欲網之下,每個人都在執迷中苦苦掙扎。

問題如此複雜,何解?金庸還是付諸於佛家智慧。金庸的小說對佛家一直是最為推崇的,學識修養最高、武功也最高的人往往是佛家高僧。而且他本人也信佛,精研佛學,必然將佛家思想作為金庸江湖的第一義:破除執迷、節制慾望、尊重生命、以和為上、知足常樂、慈悲喜捨,便可超越時代、超脫自我。

最後,以一首小詩結束

江湖恩怨家國殤,

相愛相殺織塵網。

刀劍情仇判生死,

得失榮辱決存亡。

因緣果報何時了,

百姓疾苦誰掛腸?

天地不仁生覆滅,

春秋一夢枕黃粱。


慈悲拔除生命苦難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金庸小說的創作及發表年代。眾所周知,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書劍恩仇錄》,創作於1955年,在香港《新晚報》上連載。其後,《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雪山飛狐》《鴛鴦刀》《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倚天屠龍記》《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越女劍》《笑傲江湖》《鹿鼎記》陸續發表,至1972年金庸封筆,時間跨度為17年。


其次,關於“一代人”的定義,有兩種算法。第一種,根據我國傳統的按照“代差年齡”(即父親與兒女的年齡差距)來計算代際、年齡的方式,父子相代為一世,一世為30年。以金庸小說面世的1955年為基準,從人口基數和社會發展條件來看,當時與金庸同時代的、年齡在30歲左右的讀者是主流,那麼往前推30年,即出生於1925年前後的人算第一代,那麼第二代人即是出生於1955年前後的群體,第三代人則出生於1985年,2015年出生的群體即是第四代,從這個角度看金庸的武俠小說最起碼已經影響了三代人。


第二種算法是根據出生的年份,以10年為一個跨度,即我們現在常說的“80後”、“90後”的劃分方式,還是從1955年、讀者年齡大概30歲左右開始算,那麼第一代讀者是20世紀的“20後”(出生於1925年前後),第二代讀者是20世紀的“30後”,以此類推,到21世紀的“00後”,金庸的武俠小說已經跨越了世紀,影響了整整九代人,並且還將繼續流傳下去。


東方國學


很多人說金庸小說沒有學術價值,難登大雅之堂。

但是金庸文學的俠義精神,是真真正正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至少作為80後的我,就是被金庸文學影響最深的人(僅個人)。

至於金庸先生的作品已經影響了幾代人,我想第一代看大公報,明報連載的人,可能已經作古或者年過耋耄了。

其實這個問題是無法回答的,一代人又是多少年,而有了年限的限制,做一個簡單的除法就可以得到答案。

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在於,金庸的武俠是否能影響下一代,甚至更久遠的人。

我想會的,因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金庸,不管是政商大客,還是販夫走卒,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武俠世界,這個世界可以是一枚種子,這枚種子會在千千萬萬的人心中發芽。


金古遺夢


金庸小說15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說盡了江湖仁俠,恩怨情仇,俠骨柔情。每個人物都不盡完美,卻融合時代背景和人物經歷,展現民族大義、浩然正氣、俠肝義膽。

《白馬嘯西風》裡結尾描述到:“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最後一句是寫道: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俠士百千,英雄千萬,都很好很好,可是姑娘就是不喜歡,全劇終,徒留愛而不得的遐想。

一本書看完之後,對自己的影響,並不是說多認識了幾個生字,或者能背出多少情節,瞭解多少人物關係。不是的,相反,看完金庸的全部小說之後,我啥都沒記住。但是書寫的情懷對於我的影響是相當深重的,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了我與人相處的方式方法和態度,甚至會影響我的下一代,這種影響是融入骨髓的,可能自己都不自知。

在下一代人,可能金庸會過氣,可能不會。但他們的父母,社會風氣就一定會那麼純淨,沒有被這種俠義精神影響過嗎。

我也不知道。

就如同歷史能影響幾代人,我也不知道了。




六六六吖


大概不低於三代吧!我是95後,從小看金庸的小說長大,我如果說從未看過翻拍的電視劇,但看過原著,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訝異。

我是一名作者,時常感到悲哀,在我寫文的平臺,很多人不認識金庸,她們知道翻拍電視劇的某某明星,卻不知道那劇出自何處,經常有人會說金庸是誰一類的問題。

我有一個俠女夢,大概最初是源自金庸的小說吧,以前我家有很多書,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等等都有,是我爸的珍藏,那時候太小,名著看不明白,書便被家人拿去當廢紙賣了,現在想想,不免惋惜

終歸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我活不成的樣子,終究會以另一種方式在我的筆下活著


書呆子蘇呆子


兩三代應該有,再多就只有等後人評價了!


笨鳥193807871


如果只以內地影響幾代人,三四代吧


幽明斗笠


金先l生的小說將會與水滸,三國演義等名著有著深厚的影響力。還將繼續影響著文學愛好者。甚至與歷史名著共存


用戶9824145399392


幾代人看就影響幾代人


一花一世界1045


在大陸有三代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