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開機屏幕上的那個小人到底是誰?

5372天離


微信作為一款大眾喜愛的社交軟件,截止到目前微信已有10億用戶,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娛樂、交友和消費方式。微信

不僅各項功能齊全,就連啟動畫面也是逼格滿滿,一個抬頭仰望地球的人,給我們留下了孤獨的背影,微信是封閉私密的社交,而微博是開放的社交。這個小人代表著我們每一個使用微信的人,生來孤獨渴望被理解,所以微信更多用於表達自己的孤獨,而微博則更多用於發現別人的孤獨。

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是孤獨的,這就是張小龍想要表達的。微信啟動頁是由阿波羅17號太空船船員所拍攝的地球照片,被命名為“藍色彈珠”。這是人類最近一次在太空中遠眺地球母星的照片,從此以後,人類已經很久沒有飛船抵達這個距離對地球進行拍照,站在宇航員的角度,於4萬5千公里之外看過去,地球就像是一顆很小的藍色彈珠,這就是這張照片名字的由來。

圖片中的小人並不是指定的某一個人,而是想表達一個孤獨的個體,當我們互相之間沒有聯繫,沒有溝通,獨立存在。而微信則是一個把每一個孤獨的個體連接起來,我們一旦置身於這種社交工具,就不再是一個個單獨的人,而是會形成社交網絡。作為一種人際溝通工具,這張圖能更好地表達出人類內心的孤獨,以及地球家園的美好,整個畫面有一種孤清中的淡淡暖意。


天方燕談


大家對微信這個應用是再熟悉不過了,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微信開機的圖片——一個面對藍色星球的孤獨背影。那麼,開動腦筋猜想一下:這個小人兒到底是誰呢?

1.一部分人認為,這個小人當然是微信之父------張小龍。可能大部分從事這一職業的人都有一個類似的特徵:性格孤僻,往往遠離喧囂而內心孤獨。而微信剛開始作為生活、社交的功能也恰巧驗證了這一猜想。

2.另一個說法是馬化騰,一個大神級的人物。據說他從小喜歡天文,所以用了一個人眺望地球的景象作為微信的開機圖像。當然,我覺得這個理由有些牽強,即便的喜歡天文也大可不必只是一個孤獨的人。

我認為,這個小人不是指定的某個人,而是某類人的縮影,我覺得可以有4個角度、觀點看待:

1.孤獨的人。這種人內心孤獨,希望與他人交流接觸但是性格孤僻,往往沒能實現內心真正的想法,久而久之就像與世隔絕。

2.思念的人。以前親人之間的聯繫通訊靠的是短信,是電話,本人感受最深刻的是小時候在外打工的爸爸媽媽給家裡打的電話,那時候的電話表達了爸爸媽媽對子女和父母的想念,是幾百、上千公里外唯一的情感寄託,而微信的出現,就把每星期、或者每月一次的電話聯繫變成了每天的即時問候。

3.每一個社交人。每個人都有社交需求,起初微信作為一個專注社交的APP出現,擴大了每個人的社交圈、朋友圈,並且最重要的是這個圈子沒有地域限制,甚至可以同地球上任意一個人建立社交關係,微信是一個面對全世界的社交平臺。

智聯校園 學生劉衛兵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這個問題算是問對人了。

當這個問題出現時,一定會有很多人說:是微信之父張小龍!

還有一些人會說:幼稚,肯定不是張小龍!

不好意思,以上全錯

那麼,這到底是誰?看看張小龍怎麼說。張小龍在2011-03-25 02:22發了這樣一條飯否:

同事們做了一張在星空下發傻的圖片做產品頁面,很好

很顯然,這並不是張小龍本人。

但你要說他完全不是,那也不對。微信啟動頁其實指的是每個人,每個人都有孤獨的一面。你知道最能打動人心的話是哪一句嗎?說出來保證讓人覺得你特別懂他那種。就是這句:

我見過那麼多人都說自己孤獨,但我覺得你才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

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是孤獨的,這就是張小龍想要表達的。

說到這,順便提一句:微信是封閉的、私密的社交,而微博是開放的社交。微信更多用於表達自己的孤獨,而微博則更多用於發現別人的孤獨。很有意思。

微信啟動頁其實很有意思,不過很多人沒有發現。張小龍說:好的產品不需要發佈會,啟動頁就是它的發佈會。但我懷疑張小龍不是不想開發佈會,而是他不善於演講,比如下面這張圖。。。

1)藍色彈珠

微信啟動頁中的星球,不是隨隨便便找的星球,而是藍色彈珠。

藍色彈珠是什麼?這是人類最近一次在太空中遠眺地球母星的照片。很珍貴的照片。或許等到下次中國人發射的衛星/飛船足夠遠,也可以遠眺地球。

你看,張小龍是有多文藝。

2)邁克爾傑克遜

微信有一版的啟動頁是MJ,上面有句話非常經典:

你說我是錯的,那你最好證明你是對的。

當時由於面對太多評論家的批評,評論家們總說微信不會成功,張小龍就發佈了這樣一個啟動頁,他用這樣的方式諷刺那些評論家。

而這張圖的紅色,也是改了很久才最終確定。這個靈感來源於張小龍在一次開夜車時的經歷,當時他開著車,車裡放著MJ的音樂,忽然感到一種熱烈的情感化成一種紅色。於是當即決定用這種紅色。

文藝青年。

3)一無所有
微信4.5版的啟動頁,是一首崔健的歌——一無所有。

這首歌代表著一代人的情懷,是崔健撕破華語搖滾樂夜空的重磅歌曲。而作為搖滾樂的狂熱愛好者,張小龍以此向一代大師崔健致敬。

情懷。

4)國慶節

在今年國慶節,微信啟動頁再次變化——久違的變化。

如下右圖是國慶節的啟動頁,左圖的默認啟動頁。右圖中的地球和左圖不同,左圖顯示的是非洲上空,而右圖顯示的是中國上空。

而且,這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從太空拍攝的最新氣象雲圖。

在向各大偶像致敬之後,微信又向祖國致敬。

情懷。

【互聯網產品經理,有事沒事和你聊聊互聯網那些有意思的事】


萬能的船長R


微信上那個小人到底是誰呢?有幾種答案。

1,有人認為那是馬化騰馬教主。

因為馬教主的qq帝國太強大了,在地球已經沒有對手,所以他要衝出地球找外星人溝通。

2,有人認為那個人是微信之父張小龍。

張小龍是個典型的技術型宅男,他不擅長與人溝通,只習慣自己思考和跟機器打交道。他也是個極端的理想主義者。他渴望站在地球之外跟我們溝通。

據說微信起始頁這張圖片是他固執己見堅持下來的,馬化騰最初不想用這個創意,最後張小龍贏了,馬化騰同意了他的想法。

3,有人說這個小人是全人類的縮影。

因為目前只有地球有人類存在,所以在浩渺的太空中我們很孤獨和迷茫。我們渴望到外星去探索,去發現,去尋找更多小夥伴,去發現宇宙的奧秘。因此這個小人現在外星迴望地球。


官龍飛燕蔣建華


但是泥萌有木有思考過幾個問題,這人是誰?

TA在幹嘛?為什麼要用這樣一張圖片呀?

我們普遍都會認為這個人是微信的創始人張小龍。

因為這個小人的背影看上去很孤獨。

在現實生活中,張小龍也的的確確非常孤獨,是一個不合群的人。

在開發出全中國最成功的產品後,他更有一種獨孤求敗的感覺。

沒有人能讀懂他的內心,沒有人能看懂他是如何思考微信這個產品的。

這一切都看似很合理,又是創始人同時也很孤單。

但從實際情況分析,這個人是張小龍的可能性其實並不高。

這是為什麼呢?張小龍在什麼都不是的時候,微信開機動畫中就有這個小人了。

他敢在這麼重要的產品裡面加上自己的影子?

我想定然不會有這樣的膽氣。

而且最關鍵的是微信是一款社交產品,就是讓你來找朋友的。

要是一直孤獨那還找什麼朋友,所以很明顯就不是這個寓意。

因為馬化騰小的時候就想成為一名天文學家,天文一直是他最大的愛好。

就算現在這麼忙,閒著沒事的時候也喜歡用一個超高度數的天文望遠鏡看星空。

馬化騰給了張小龍足夠的研發空間和資源平臺,才成全了微信的情懷。

在整個騰訊公司,張小龍最需要感謝的很顯然就是馬化騰!這麼一看邏輯就能說得通了。

還有人說微信上的小人其實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所以要在微信上找尋知音。

所以,你認為微信上的小人是馬小龍、是馬化騰、是我們自己、還是另有其人呢?



更多精彩知識問答,請關注我:找靚機科普(zljkepu)


找靚機科普君


世界是美好的只是我們缺少了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比如我們天天離不開的微信,開機的時候微信的登陸頁面的那個小人到底是誰呢?有人說是馬化騰、有人說是張小龍,也有人說誰都不是,當我們深入瞭解你就會發現,那個小人背後還有一段故事。



當你打開微信,一個龐大的藍色星球,一個孤獨的背影站在地平面上遠遠仰望,很多人認為,這個人大概就是微信之父張小龍,小人相對於整個星球是渺小的,人好奇的注視著地球,想探尋他了解他,並且征服他,也有的人說這一定要是某一個人嗎?也有人說他是想探求地球和宇宙的奧秘,追求真理和知識的化最為合適。

單個人站在那裡,代表著孤獨,微信希望你不孤獨,解放內心的思想。當年張小龍也是相當不得志,做了很多款軟件有用戶,但是沒有變現模式,知道遇到馬化騰,馬化騰給張小龍足夠的錢和人員技術,張小龍和手下十幾名干將通宵開發的產品終於在2011年上線了。



開始的時候由於太過功利主義,這款產品並不理想,,為了更貼近人性的需求,微信逐漸有了附近的人,搖一搖。和強大的朋友圈。,瞬間讓微信用戶增長量爆發,一躍成為最受歡迎的即時通訊軟件。人很孤獨,需要交流,孤獨的背影就像一面鏡子,映射著打開這頁的每一個人。


老唐說


幾億人玩微信,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每次我們打開微信的時候,都會看到這張圖片。但這個人到底是誰。

這張地球圖片是阿波羅 17 號太空船船員所拍攝的著名地球照片《藍色彈珠》,堪稱經典。因為阿波羅17號飛船執行的是最後一次阿波羅登月計劃,從此以後,人類很久都沒有飛船再抵達這個距離對地球進行拍照。我們看到的大量地球的照片,都是合成照,而不是太空實拍。

話又說回來了,這個小人到底是誰呢?有人猜測他就是張小龍——互聯網“微信之父”。張小龍創造了微信,他改變了幾億人的生活、社交、工作、消費方式。理由是因為:孤獨。張小龍開發出全中國最成功的產品,他已經有一種獨孤求敗的感覺,沒有人能讀懂他的內心,沒有人能看懂他是如何思考微信這個產品的。我們看到微信登陸界面上那個眺望藍色星球的孤獨小孩,就是在張小龍再三堅持下的結果!

而在現實生活中,張小龍也不是一個合群的人,他的的確確也非常孤獨。而在張小龍第一次公開亮相時,曾出現了這麼一張攝影,彷彿一切都能說得通了。

也有人猜測這是騰訊公司馬化騰馬化騰,馬化騰小的時候就是成為一名天文學家,天文一直是他最大的愛好,就算現在這麼忙,閒著沒事的時候也喜歡用一個超高度數的天文望遠鏡看星空。並且微信開機動畫就有這個小人了,那個時候的張小龍什麼都不是,他敢在這麼重要的產品裡面加上自己的影子?我想定然不會有這樣的膽氣。不得不說,張小龍這個馬屁拍的非常好!


繪心島


很多人都作了回答。問題的答案暫且不去考慮誰是誰非,我想就像微信裡的人一樣,站在太空的星球,對了,有人說是站在月球,但這個答案還是和小人一樣,不一定是月球,因為天體宇宙還有很多星球都看到地球,哪怕看見地球只是星星大小。

我們能不能這樣想象,當微信開屏的時候,小人物在看大世界,也就是使用微信的你開啟微信就能看見外面的世界,也就是世界近在咫尺。我認為微信開屏那個小人是微信使用者。代表成千上萬微信使用者一開微信就能看見世界,而世界本來就是那麼圓,那麼大,一切盡收眼底。


墨上雲端


“是你是你還是你”,這句話不能說要用唱的。唱好了,月亮門打開,會有嫦娥姐姐請你共舞。曲調參考下圖:



詩來詩往


相信廣大微信用戶都會對登錄頁面的那個小人產生疑問。他是誰?他在哪?他在那幹啥?其實小編也好奇的不得了,下面我們一起探測一下“他是誰”?



有人說這個小人是微信之父張小龍,也有人說這是馬化騰。當然這兩種說法也不是無憑無據的,

說法一“張小龍作為微信的創始人,一個狂熱的科技分子都有期不為人知的孤獨感,那種孤獨求敗,無人能懂的落寞,正好用小人落寞的背影表現。”

說法二

“當初張小龍是創造了微信不假,可馬化騰才是終極boss啊,沒有馬化騰的推廣怎麼會那麼成功,所以這應該是張小龍當初討好馬化騰,用的馬化騰的原型。”

以上兩種說法都是億萬網友猜測。畢竟騰訊並沒有發聲說這是誰的原型。不過現在這是誰的原形都已無所謂。其實這個小人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孤獨的自己,落寞的背影,感覺與世界格格不入,逃離了地球站在外太空,清冷的背影看的人心酸。內心的落寂無人能懂。其實這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真實寫照呢?總會有傷心落寂的時候,總會有想傾訴的時候

,這時候你需要朋友需要訴諸你的心事。可能當時張小龍創造時也是出於瞭解人的這一心理。


微信上的小人原型我們無從考證,可現實中他就是我們每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