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

sky90990216


眾所周知,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方法的問題。如果能夠找到一種合適的方法,必然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的方法有以下幾個層次:

一、學習的動機、動力和態度問題。

這個方面最重要,但是很多學生否沒有重視這個方面的問題。其中自信、意志品質、自我激勵都是最重要的。

二、學習的一般性方法。

在這個方面,學會運用邏輯的方法是要點。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化,形成邏輯鏈條。其中包括運用思維導圖、歸納、演繹、類比、分析與綜合等。

三、學科個性化的方法。

1、理科重推理

2、文科重分析和記憶(在這裡,思維導圖有大用!)


弘道


其實你的問題,在好多同學身上都存在,我覺得這時候需要做的不是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沒有那個方法是完全適合自己的,相反你應該做的是持續努力的去學習,去背誦,去做題,去練習公式的使用。等你真的下了功夫,真的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的時候,就是成績慢慢提高的時候,也是你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的時候。

我們都知道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每個人背過的東西都會逐漸遺忘,只是有的人忘得慢些,有的人忘得快些,題主大概就是屬於忘得快的人吧!

要克服遺忘,只能反覆記憶,及時複習把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

最後,霍金說:無論生活看起來有多不容易,你總能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且可以乾得很漂亮。最重要的事情是決不放棄。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絕不放棄,是堅持,堅持是世界上最好的品質。


辛哥物理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下。
我學生時代跟樓主有點像,文科還可以,理科不忍直視。各種公式、方程都讓我如墜五里雲霧裡。覺得自己很努力,但總是沒有效果,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自己的方法不對。

最近看了本書《學習之道》,英文名字是《A mind for numbers:How to Excel at Math and Science(Even If You Flunked Algebra)》,按照字面意思翻譯過來就是,數字思維:如何精通數學和科學學科,即便你代數曾經掛過。——看到這個書名,你有沒有被點亮?感覺像是為你度身定做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芭芭拉·奧克利,從小就是個數學渣,對數字和技術類的東西不靈,大學主修俄語,畢業後因工作需要,被迫要學習數學,萬般無奈下,她決定重塑自己的大腦,並且湊效了,她後來越學越好,還成為工程學博士,並在學校留任教授。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其中的奧秘?

這本書開篇介紹了大腦的兩種思維模式: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按照字面意思很好理解,當你全神貫注於某件事情上的時候,譬如認真地看書,寫東西,或者做工作PPT等,採用的就是專注模式。而發散思維正好相反,就是大腦處於比較輕鬆的狀態,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某點上,思維在四處遊蕩。工作間隙吃個下午茶,看書累了侍弄下花草,偶爾放空,以及散步、沖涼等等,這些時候大腦開啟的都是發散思維。


當大腦集中注意力的時候,相應的神經元會被激活,並組成一條迴路,這就是知識組塊。所謂組塊,形象點說,跟拼圖有點類似,就是大腦將零碎的信息按照意義組合起來。舉例來說,A、C、T,這幾個字母是散亂無意義的,如果你將之組合為act(行動)或者cat(貓)這兩個單詞,就是在組塊。英語中的word puzzle遊戲就是在進行組塊。
大腦是可以進行重塑的,其關鍵在於堅持不懈,你需要掌握大腦的優缺點併合理利用。物理公式、化學方程式等不能死記硬背,而是要透徹理解,並將之形成組塊,而且要通過不斷的練習,來強化這種組塊。
如何搭建組塊呢?書裡面介紹了許多種方法,如編口訣、編故事,以及打比方或者類比等。
舉例來說,核反應類比為倒塌中的多米諾骨牌,血管好像高速公路,這些類比就可以把你不熟的知識,轉化為熟悉的事物,幫你充分利用大腦中現有的神經結構,構建起更復雜的神經結構。
組塊要經過重複和練習,才能固化下來。我們常說的“熟能生巧”就是這個意思。書裡面介紹了許多讓組塊固化下來的方法,其中的間隔重複、提取練習,以及刻意練習。
間隔重複很好理解,就是把需要記憶的內容重複幾次,隨著記憶逐步加深,你可以延長重複的時間間隔,最後,這些內容就會很牢固地保存在腦海裡。我們學過的內容,課後需要不斷複習,就是這個道理。
說到提取練習,我們先來說個現象。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呢?學習的時候,把書擺在眼前、翻開筆記本就以為能夠攝取其中的知識,其實這是大腦產生的錯覺,稱之為“能力錯覺”。這種學習方式效率很低,比較有效的方式是進行提取練習,也就是合上書本或筆記本,嘗試著回想學習資料,讓大腦主動來提取關鍵信息。注意,一定是要合上書去努力回想,而不是一遍遍閱讀學習材料,這樣學習效率才會高。不信,你下次可以嘗試下。
刻意練習就是將目標集中在重難點部分進行學習,這樣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強化學習內容,進而提高學習效率。舉例來說,在解數學題目的時候,要將注意力放在比較難的解題步驟上,並努力提高在這部分的解題速度。
刻意練習不僅適用於理科學習,對藝術語言類的學習同樣也適用。比如,在背誦英語課文的時候,你不需要把整篇文章反覆背誦,只需要把重難點句子比較多的段落反覆記誦,才能更高效地記住這篇課文。

當你能熟練運用組塊資料後,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解決問題。就像剛開始學鍵盤打字,你可能需要去記指法以及字母位置,但是熟練以後,你根本不用不考慮哪個字母在哪個鍵上,就能很流暢地敲出你要的內容。

《學習之道》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實用,內容也比較多,如果有可能,建議你看下這本書。
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幫到你。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學習方法,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討論。

甜橙派Gloria


與君同憂與君同喜,我是殤王別姬,從事教育十幾年,在此為君解困。



說到好的學習方法,其實不管是什麼方法,只要是適合自己的都是好方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在此我就介紹一下通用的學習方法

首先,要樹立自信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欲速則不達,在這個時期,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惑,這是正常的,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是想學習,想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想辦法去克服困難。

文科類學習

文科類的學習,我們都知道要去背,去記,但是在背的過程中不能死記硬背,要講究方法,剛記完就忘記了,說明在記憶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同時看完以後,複習沒有跟上,所以導致很快就遺忘,記憶一段內容後,在記憶初期如果我們不及時複習,很快就會忘記,所以在記憶初期要花時間及時複習,一般建議,一週複習5次,一週後看你記憶的情況,後面複習的間隔可以長一些。同時在記憶的過程中要學會思考,不能死記硬背。



理科類學習

理科類的學習,強調的是要理解其中的原理,在理解中記憶,記憶中理解,這樣會有很好的效果。就拿化學的學習來說,化學方程總是記不住,主要還是沒有理解什麼是化學方程式。簡單的來說化學方程式就是用化學式來表示物質之間反應的式子。這個式子中包括了,反應物,生成物,以及反應條件,反應物生成物書寫時要用物質化學式表示不能寫漢字,寫完以後配平就可以了,所以記憶初期你只需要知道反應物是誰,生成物是誰,中間用等號連接起來,條件放上去,配平就可以了,當然後面離子方程式基本上也是這個原理。如

2NaOH+CuSO4=Cu(OH)2↓+Na2SO4

學習時要多去總結它們之間的規律。要善於歸納總結。學習時,先去自己預習,這樣對你做好每一門學科會有很大的幫助。

進入高二後,會有分科

對於分科,該去選擇文科還是理科,這個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擅長文科還是理科,充分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能盲目跟風。相信你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現在的時間就是挖掘自己的潛力,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加油!



殤王別姬


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大凡學習成績優秀的高中生,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不是書上看來的,也不是老師教會的,而是自己在學習實踐中摸索積累的。

一種適合你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僅與你自己的成績,與你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敏銳度,與你長期形成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有關,還與你身處的環境有非常大的關係(如老師的水平,同學的互助等),與你的心理承受能力,體質狀況也有關係!這些都是你找到好的學習方法的重要因素。

就像頭條上說的,你關心的就是頭條,同樣,適合你的就是你的學習方法!

但是,我作為一個過來人由衷的


提醒你,在摸索積累學習方法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你不要在各門功課上平均使用時間。在學校安排的統一時間外,一定要根據你的個性特點,來安排好你的時間。

你不要把對老師的喜歡程度,轉化成你在這個老師所教的功課上下功夫的程度。這樣的後果是直接造成你的偏科。

你不要認為某門課難學就怕它,學習時,就對它應付了事,這是萬萬要不得的!應該採取的方法是越難越在這裡下功夫。難的東西弄明白了,就能體會到其中樂趣,更能享受到收穫的喜悅!

你要努力培養自己對各門功課的學習興趣。因為高中課程是基礎課,學好了,為你今後的學習研究才能打下一個厚實的基礎。


總之,學習方法因人而異。願你結合自己的個人特點,參照一下我的分析和建議(若對我的分析和建議滿意的話),積累經驗,探索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學習方法!

祝你成功!


茶戲人


一個實用的學習工具——康奈爾筆記法

1)準備筆記本

2)記筆記

3)學習與拓展

4)學以致用

2. 答主個人使用的學習方法

1)如何學好語文

(1)作文——從模仿到創作;厚積薄發(3.23已更新)

(2)文言文——用符號代替在行間記筆記(3.24已更新)

2)專業課學習(以電氣工程為例)(3.25已更新)

(1)預習

(2)記筆記(用康納爾筆記法)

(3)構建知識圖(樹)

(4)考前複習的高分要訣——抓住考前答疑的機會;把握重點和歷年試題

————我才是正文————

1. 一個實用的學習工具——康奈爾筆記法

強烈推薦康納爾筆記法!目前用過的最好用的學習工具,沒有之一。先把使用說明放在這裡,後面講個人學習方法案例的時候1) 準備筆記本

(1)準備一個專門用來做康奈爾筆記的筆記本

不管你用的是筆記本還是活頁本,首先你總得有一個空白的本子。康奈爾筆記法的重點在於把筆記本的每一頁都分成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有特定的用途。

(2) 畫一條橫貫整個頁面的水平線

大概畫在這一頁下方約四分之一高度的地方。這條線的下方是用來作總結的。

(3)在左邊劃一條豎線

大概距離這頁紙左邊緣2.5英寸。這一塊區域是用來複習筆記的。

(4)剩下的那一塊最大的區域,就是真正用來做筆記的。

不論你是聽講座、上課還是寫讀書筆記,這塊地方足夠用了。

(5)如果你怕麻煩,你可以在網上直接搜索康奈爾筆記的模板

如果你記筆記特別多,一頁一頁畫起來很麻煩,那麼你可以把網上的那些模板打印出來。

2) 記筆記

(1)在頁面的最頂部寫上課程名、日期、課程主題/書名等

一定要堅持這樣做,這樣才能讓你的筆記更加系統化。而且當你想複習筆記的時候,你就能通過題目很快的檢索到筆記內容。

(2)在最大的那塊區域上邊記筆記

上課\\看書\\聽講座的時候,只用那塊最大的區域記筆記。筆記內容應該包括: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東西、幻燈片裡的東西等。

(3)利用筆記內容主動聽講和閱讀

不論何時,只要你遇到重點,就果斷把它先記下來再說。

當講師要講重點的時候,他一般會這麼說:"XX的三個最重要的含義是…"或者"XX現象的產生,主要由這兩個原因導致的。"只要你聽到類似的話,就說明講師要講重點了,這個時候就果斷記下來吧。

如果你在聽講座,演講的人反覆重複和強調的話肯定是重點,也果斷記下來吧。

讀書筆記同樣適用:書中加粗的部分通常也是重點,書中的圖表信息一般也很重要。

(4)筆記一定要簡潔+整潔

記筆記一定要整潔。原則是:你的筆記可以直接拿來當作講課大綱或者教案。記筆記的時候要快,優先記關鍵詞和關鍵語句,這樣你才能跟得上講課人的速度。別想著一字不落的都記下來,多用著重號、符號、代號、縮寫、或者你自己"發明"的各種奇怪符號。記筆記的時候,跟上講課人的思路最重要,記錄內容是次要的。

(5)只記錄中心思想,不記錄例證和說明性、解釋性文字

例證只是為了證明中心思想而存在的。只記錄中心思想,不僅節省時間,而且還能逼著你用自己的語言解釋講師的論點——這樣更便於你理解和記憶課堂內容。

(6)輪到下一堂課/下一章節/下一話題的時候,用一條線把上邊的內容分隔開,或者乾脆另起一頁

這樣做能讓你的筆記更系統化,也便於你查找和檢索。

(7)聽課的時候,如果你產生了疑問,或者沒聽懂,這時請果斷記下來。這將幫助你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

舉個例子:

假如你在上歷史課,課程內容是聖彼得堡的歷史。你也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啥彼得大帝不僱用俄國工匠?這時請果斷記下這個問題,不管以後查資料還是問老師,這個問題都有助於你理解這部分知識。

(8)及時修訂筆記

如果你記錄了一些讀不懂、看不清、不正確的內容,那麼果斷擦掉或者改正吧,越早越好。一定要儘早修訂筆記,這樣才能防止這些錯誤的知識在你腦海裡留下印象。

3) 複習與拓展

(1) 總結關鍵詞和要點

當你聽完一場講座或者讀完一本書,儘早從筆記本右邊區域提煉出關鍵詞或者要點。把這些濃縮後的精華部分記在左邊的區域。花上一天的時間來複習這些內容,這將加強記憶效果。

如果你是視覺黨,你可以用熒光筆等工具把重點標出來。

學會做減法,把不重要的信息都勾掉。這一步很重要,因為這能幫助你區分什麼是關鍵信息什麼是冗餘信息。

(2)把聯想到的問題寫在左側區域

思考右邊區域中的筆記,猜測可能出現的考點,然後寫在左邊。這些問題都是很好的學習線索。

舉個例子:

假如你在右邊寫了"1703-彼得大帝興建了聖彼得堡城,還建立了彼得保羅要塞。"那麼在左邊,你可能會寫上:"為啥彼得保羅要塞是彼得大帝在聖彼得堡建立的第一個建築?"

你也可以在左邊區域寫上一些進階的、在筆記中找不到答案的深層次問題。比如"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這對俄羅斯帝國未來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將使你的學習更深入。

(3)把總結寫在頁面最底部的那一欄

寫總結會讓你的思路更清晰。一般來說,寫幾句話就行了,別寫太多。如果有必要,可以寫上公式、方程、圖標等等。儘量用自己的話總結所學知識,這是檢驗你對知識理解程度的重要參考標準。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話來總結所學知識了,就說明你理解了。

然後,你可以再進一步思考:"如果我要向沒學過這些知識的人解釋這些東西,我會怎麼說?"

當然,如果你總結的時候發現有不明白的地方,那就果斷看看右邊區域的筆記有沒有答案,或者直接請教老師。

4) 學以致用

(1)閱讀筆記

主要看左邊區域的筆記,因為寫在這裡的都是要點和關鍵詞。

(2)用筆記來檢驗你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用手或者白紙蓋住筆記,然後嘗試回答你當時在左邊欄寫下的問題。然後拿開手或白紙,看看你回答的對不對。

(3)儘可能頻繁地複習筆記

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複習筆記的好習慣,而非考前抱佛腳。這將極大地提高你的記憶與理解。

2. 答主個人使用的學習方法

這一部分和大家分享的是我過去十餘年來自己使用的學習方法。

1)如何學好語文

具體內容只寫兩個部分——作文和文言文(會提到一些詩詞的學習方法)。語文成績的提高不是立竿見影的,也許你按照這些方法做,實踐了3~6個月才見成效,——或者更久。但是如果有提高,絕不會只提高這兩部分的分數。

(1)作文——從模仿到創作;厚積薄發

我從小到大被問人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學好語文”。這個問題從小學三年級第一次寫作文開始,到高三,再到現在參加了工作,先是被同齡人問、被學弟學妹們問,後來又被同事姐姐們問——她們的孩子也到了面對作文愁眉不展的年齡。每次我回答“多讀書”的時候,往往都會得到一句無奈的抱怨“我讀的書很多呀,可是語文還是學不好。”

在媽媽的引導下,我比同齡的孩子早接觸到閱讀。小時候性格比較孤僻,比起在戶外和別的孩子一起玩追逐奔跑的遊戲,我更樂意在屋子裡捧著一本書安靜地呆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當時心智發展有限,大部分名著我還是當故事來看的,其中很多內容無法完全理解,成年以後再讀感慨頗深,但是當時在小朋友的世界裡“思考”還是比大多數同齡人要深刻得多的。初中三年讀了許多國學經典。那段時間很是多愁善感,看著看著就自己蒙在被子裡哭。上高中以後開始陷入被數學狂虐的死循環,每天唯一回家寫的就是數學作業,語文課基本用來寫除了數學以外其他科目的作業了,偶爾會聽一聽,家裡訂的雜誌週末會翻一翻,這個時期語文水平再無提高,仍滯留在初中程度……

講了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你大概發現了,這種“好”的確是“讀書”讀出來的,但高中階段其實是很難複製的。所以問題的關鍵是,究竟讀什麼書、怎樣讀書才對“學好語文(尤其是作文)”有用呢?

第一個問題,讀什麼書,其實我在講自己的成長經歷的時候已經回答過了。絕不是你背上十幾篇作文書上的範文就覺得自己遊刃有餘,也能寫出滿分作文了。某些網文小說作者功底雄厚,確實會對寫作有幫助,但絕不是你讀了數十本瑪麗蘇傻白甜就能寫好作文了(不否認我自己也看過)。也不是你一個月訂了好幾本少女雜誌和雞湯雜誌就能寫好作文了。

對於作文書,我的態度稍微溫和一些。不是完全不能看,只是你最好別看同齡人寫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上小學,請購買《中考滿分作文》;如果你上初中,請購買《高考滿分作文》。後者中確實出現過一些非常精彩的、家喻戶曉的文章,如2001年的《赤兔之死》、2006年的《珍瓏》等。可以學習滿分作文的篇章結構與遣詞造句,精彩的段落甚至可以背下來,但如果你只看成果,而不經歷這些作者歷練的過程,你永遠只能望塵莫及。老師在講作文課的時候通常會給你一些“結構圖”,告訴你一篇優秀的作文該有哪些段落組成,這些段落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告訴你要“邏輯嚴謹條理清晰”。可是你都不知道自己要寫什麼內容,方法又有何用呢?

所以還是要多讀書、讀好書。外國名著因為讀的時候年齡太小了,到現在只有極少的幾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個人更偏愛國學經典。開始讀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晦澀難懂,可以選擇一些明清時期和近代的著作入門。最經典也是最容易理解的首推四大名著。不要笑,嚴肅!我認識的好多同學上了大學都沒看完這四本,有的說起來還笑嘻嘻地表示自己看電視劇“看”完了四部書。有個別詞不是很理解的話,其實也沒什麼關係,不影響理解大意。初二時受到《紅樓夢》的指引又去讀了《西廂記》和《牡丹亭》,“辭藻警人,餘香滿口”的感覺真的是回味了許久。因為其中有很多詩詞,僅靠課本學習到的詩詞知識是很難理解其中的意味的。這裡推薦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唐詩三百首鑑賞辭典》和《宋詞三百首鑑賞辭典》,學習的時候可以當作工具書查閱,沒事幹的時候可以當散文看打發時間。和市面上大多數騙中學生錢的詩詞書不一樣,其中每篇鑑賞都是詩詞品鑑方面的學者撰寫的,而不是列出來幾個詞寫一下注釋,然後再用大!白!話!翻譯一下詩詞。這兩本書裡的內容大概是寫一下創作背景(背後的故事),然後一句一句地分析詩詞的意象,有些時候還會告訴你這句話作者借鑑了前朝的誰誰誰的哪句詩,但是又改了一下,意境就完全不一樣了。

看多了你會發現,有一些意象這些詩人特別喜歡用,你一看見就知道他們又想表達啥意思了,而且還知道BCDEF五個詩人都喜歡借鑑古人A的某一首詩,所以A的這首詩簡直就是父類,派生了好多子類……

這個技能是無論你看多少詩詞翻譯都無法掌握的。但是如果你讀的是鑑賞,你知道了前5個人是怎樣“改寫”這句詩的,你也學會了如何“改寫”。

還是說國學經典,進階的可以選擇讀二十四史,高考文言文部分也就是這個難度了。從半白話入門剛看過來的時候也是很不習慣,覺得一半內容都看不懂。這個時候強行繼續看可能會失去閱讀的信心,於是撿起翻譯吧。可以先看一遍白話,瞭解一下內容,再返回前面看原文。這個時候再對照註釋就容易很多了。我個人覺得自己讀文言文不需要像上語文課要求的那樣嚴謹,大概能看懂就行了。自己閱讀的重點在於“見識”與“樂趣”,而非某一句話語義理解的正確與否。

難度再高一些的大約是《莊子》《韓非子》一類的了……更難是《楚辭》。老實說要是你讀上一個層級都比較困難的話,考慮考高分投入產出的性價比,語文書上選的那幾篇就夠了。

現代文不知道該讀什麼的,翻翻高年級的語文書——我一直提倡要超前學習與閱讀,而不是追隨著老師授課的進度——看看裡面選的課文都出自哪些文集,把那些書拿來讀一讀。

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可以先從模仿別人開始。選擇名師大家的作品(不知道模仿哪篇請看語文書),而不是作文書上的範文。想一下,如果你想表達這個意思,你會怎麼寫。但是大家之所以為大家,是因為他用了XXX的表達方式。既可以模仿表達方式也可以模仿敘述方式。還有前面說過的“改寫”詩句的技能——其實它有一個文藝的說法,叫做“化用”。比如你在寫某一處春景的時候可以說“在落花中獨立,看微雨飛燕”,就是化用晏幾道“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寫法。

讀了這些書(已經很精簡了),大概也有些思路了,可以拿出來語文老師教你的作文模式,也可以去看滿文作文的寫作思路了(不要不讀書直接去看滿分作文)。

剩下的就是一些小技巧了,比起讀書省時省力許多,但是要先讀書才能用。比如關注一下社會熱點啊,最近發生了什麼大事啊,寫議論文舉例子的時候可以用用。拿古人舉例子可以寫熟人生事(這個人是名人大家都聽說過,但是這件事知道的人很少),切忌用被用濫的例子(不是說高考語文作文閱卷老師一天要見600多次屈原麼,估計他都快崩潰了吧)。或者乾脆就是冷門的,比如某個修為極高的禪師說過的一句令人深思的話……關鍵還是你在讀書過程中積累的運用。

提筆之前先想想,文章的角度如何選取。第一個想到的立意,請避開它——因為這可能是大多數人都能想到的。換一個角度,靜靜地看大部隊向著一個命題人設好的坑魚貫而入——用新奇的構思去贏得閱卷人的眼球吧!

(2)文言文——用符號代替在行間記筆記

上期回顧:昨天晚上我們講到了怎樣寫作文能得高分,順便也提到了詩詞與文言文的學習。推薦了不多的幾本書,以及怎樣主動獲取有助於提高語文成績的好書。學好語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過閱讀打好基礎,再適當地學習方法論,針對不同題型進行練習。如果想跳過閱讀這最關鍵的一步,無論學多少方法都是收效甚微的。

今天剛好有人私信問我需不需要做讀書筆記,這裡一併說一下吧。我個人不是很喜歡做筆記,尤其是時間比較緊張、還需要同時學其他科目的時候,書上有的內容再抄一次真的挺浪費時間的。但是你可以寫一張便箋標註一下頁碼夾在扉頁,用一兩句話記一下你為什麼做了這個標註,確保下次看到的時候能想起來。我自幼對書有潔癖——除了教科書,不能容忍書上有任何筆跡髒汙,而且看書之前必須洗手。以至於我家書架裡我讀過3遍的書看起來像剛買回來的新書一樣,學完一學期的教材,沒有筆記的那些頁看起來也像是新的,而且從側面看紙頁沒有變黑。這個就是個人習慣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自己覺得怎麼樣順手怎麼來就好。

這一節我針對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學習列舉一個小技巧,以供參考。

我上高中的時候用的語文教材,平裝全綵,文字周圍大約有3cm寬度的空白邊框。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用筆記本記對應很明確的那種知識點。比如說,某一句話中的某一個詞需要做標註,我要是用筆記本的話還得把整句話抄下來,這樣會使得記筆記的效率很低。我見到很多同學在老師講文言文的時候做筆記,講到某個地方的意思就迅速把它記在兩行中間的空白處。這樣做的缺點是,一方面,當筆記很多的時候,看起來會非常雜亂,影響閱讀體驗;另一方面,由於註釋就在知識點的正上方,你看到知識點的時候會同時看到自己的註釋,你會形成對註釋的依賴,不利於記憶知識點。

我的習慣是,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符號來進行標註,再把註釋寫在紙張周圍空白邊框離該知識點最近的位置。比如說通假字可以用倒三角把這個字框起來,定語後置可以把整句話用波浪線畫下來,狀語後置可以用雙下劃線等,再把批註寫在段落右邊的空白處。還有方框、正三角、菱形什麼的,選一種符號你自己能看懂就行了。遇到某一些文言文中出現頻率很高、只要出現基本就是固定意思的詞,可以統一用圓圈圈一下,段落右邊再寫解釋。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可能會有些不習慣,常常忘記了符號的含義,可以把圖例畫在課文標題的旁邊,用的時候看一下。學3篇課文差不多你就熟悉這些符號了。

這樣做的優點,一是簡潔美觀。因為大體上沒有破壞行間距,不會乍一看上去密密麻麻的都是字,除了書上的鉛字還有你歪歪扭扭的手寫體……這樣的內容誰看了都沒有學習的興趣好嘛!強迫症患者表示這就是我直到上了大學都不喜歡用別人用過的舊書的原因。二是你無法在看到知識點的第一眼看到批註,但是通過符號你大概會明白是哪種類型的變化,你會主動去回憶這個知識點。如果想不起來的話,再看一眼旁邊的批註,加深印象。

————3.24第二更,一個花絮————

週末回家啦~開森~拍了兩張之前提到的《唐詩三百首鑑賞辭典》的圖~

這本書拿來打發時間還不錯……

可以感受一下和詩詞翻譯書的差距……

睡前讀物《牡丹亭》(捂臉)我的小黃文啟蒙書……

貓找不到語文書了對不起你們喵嗚嗚嗚~~

2)專業課學習(以電氣工程專業課為例)

作為一個偽(zhen)學(xue)霸(zha),下面要寫的內容完全是一個不愛學工科的智障少女,心累地活在藏龍臥虎大神雲集的工科學校裡,為了保持作為一個渣最後的自尊,不被碾壓成學粉,奮發圖強爭取不掉隊不給組織抹黑的勵志故事。

僅以此內容獻給像我一樣,沒有天賦,想要當學霸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學渣。

前文說過,我從上高中開始就覺得學數學很吃力,學了工科以後,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了自身的侷限性——所有的專業課,都是以我學得很差勁的數學和不怎麼好的物理為基礎的,比起那些很容易就取得好成績的同學,我得更用心學才能不那麼差。還有我真的一點也不熱愛電氣工程這個學科,我所學一是為了考試分數帶來的激勵,二是比較享受那種自己搭建知識模型的掌控感。沒有那麼崇高,不是為了科學為了研究為了理想。所以學霸就不要往後看了,免得看完又來嘲諷我。

當然我也見過每天都泡自習室,期末考試的時候依然勉強及格的同學。不要把責任都推卸到手機上,這鍋手機不背。不專注是有原因的,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堆龐雜的、分散的、晦澀難懂的數字與符號,而不是一個容易理解記憶的知識體系,是很容易犯困的——為了減輕在上自習的時候睡覺的罪惡感,只好玩手機來保持高刺激狀態,假裝自己在學習咯~

所以我下面要說的,大概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吧~至少會讓你的努力有所得。

(1)預習

預習≠自學!預習≠自學!預習≠自學!

有些同學牴觸預習的原因之一就是,“我都自己學會了還聽什麼課呢?”或者在預習階段就企圖把所有的知識點完整掌握,然後花費了大量時間然而還是沒有完全掌握……於是一怒之下就把書丟在一邊了。

其實預習一門專業課真的不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如果是一節課講80頁的內容,那80頁肯定不是考試重點,所以從應試的角度來說,瞭解一下就行了,沒有學到通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是重中之重的內容,肯定會花好幾節課來講的。比如說電力系統穩態分析那門課裡面的潮流計算,印象中大概是講了3個星期吧……每個老師都會在新學期伊始時提交給教務處一份本學期的課程安排,內容是每節課大概講哪些內容。

上課前一天,花費10~20分鐘的時間,瀏覽一下第二天所學的內容。大概知道有哪幾部分內容就行了。大概思考一下原理是不是在自己的理解範圍內。如果預習的時候有知識點不理解,一定要引起注意,第二天老師講到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千萬不能打盹。大學裡一般連著上兩節課,保持100分鐘注意力集中真的挺難做到的。但是預習會讓你對於自己覺得簡單的內容保持放鬆,而在聽到課堂上出現相關知識點的關鍵詞時能立即警覺並投入專注。

(2)記筆記(用康納爾筆記法)

在本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先給大家介紹了康奈爾筆記法。在不多的幾條評論裡,出現了褒貶不一的聲音。其實反對的內容沒有詳細說,我也大概猜到了原因——浪費時間。其實並非如此,康奈爾筆記法,恰恰節省了時間。而時間是在學習中最重要的因素。

為什麼這樣說呢?康納爾筆記法1)中(3)提到,“要記錄重點”。當你不知道何為重點,只好把全部內容都記錄下來的時候,的確很浪費時間。2)的(5)中提到要記錄中心思想,但實踐中可能是你以為的中心思想其實並不是,或者是因為內容太過簡潔以至於時過境遷之後你完全不記得自己當初為什麼寫下了這些話,完全無法根據這些隻言片語回憶起授課內容。

所以,康奈爾筆記法使用的前提是:①知道何為重點;②聽課時精力高度集中,且不會滯後於講師的進度;③記筆記的目的是為了日後提醒你想起這堂課的內容,而不是把筆記本當做另一本教科書。

如果你不是基於這些前提,只是盲目地記筆記,自然會覺得康奈爾筆記法不好用。

還有一些人認為,整理筆記和複習鞏固的過程是浪費時間。

整理恰好是強化知識點記憶的過程,複習也是如此。只對重點加深記憶當然節省時間。但如果你每天覆習一堆雜亂無章的內容,自然是浪費時間了。還有覺得“花時間記憶”這件事本身是浪費時間的……我覺得如果你不是過目不忘的學神的話,有這種想法還是安心當一個學渣吧。

記筆記真正的浪費時間是,書上本來有一部分的內容,只需要你進行補充。但是如果你記在筆記本上的話,需要把書上那一部分內容先抄一遍。

請記住,筆記本是我們的工具,我們才是學習的主人。

這種情況完全可以直接記在書上啊,親!幹嘛非要抓著筆記本不放呢……

書上有圖的,完全沒有必要在筆記本上再畫一遍啊……

我的習慣是課堂筆記一部分記在書上,一部分記在筆記本上。後來懶癌犯了,還是用康奈爾筆記的方法,但是省去了筆記本和兩條線(估計懶癌已經到晚期了吧),直接改用A4複印紙記筆記,周圍留足夠大的空間,記完以後對摺夾在書裡,這樣也不用擔心筆記本會忘帶。複習總結的時候,就直接在空白處寫了~一般會用和第一次記的時候不同顏色的筆,原則上還是側邊的空白寫複習驗算,下面寫總結。有時候比較隨性~想寫哪裡就寫哪裡~我就是這麼隨意的一個人~啦啦啦~(姑且就稱它為“形散神聚”的康奈爾筆記法吧,估計發明這個方法的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經被我改造成了這種樣子,會被氣哭吧……)

————3.25第二次更新————

昨天晚上睡前和大家分享了我記筆記的方法,準確來說是方法論。核心是既能快速地記錄又能方便自己使用,不要因為我推薦了康奈爾筆記法,就把自己侷限在這個筆記本上。所有的筆記都是幫助你學習與記憶的工具,重要的不是筆記的形式,而是如何能最快地掌握知識點。

大四畢業的時候因為家離學校比較遠,不方便拿回去,很多書和筆記本都丟掉了(對於一個嗜書如命的人來說真的很難受,尤其是我看書前都要洗手,小心翼翼地怕弄髒它們。難受了好幾天都沒緩過來)。下面我以電氣工程的專業課《電機學》與《電力電子基礎》為例,對昨晚講到的方法論做一個實踐的補充。

康奈爾筆記法講的比較詳細了,大多數內容都是適用的,這裡不再展示。下面我來給大家看一下,懶癌晚期少女是如何在夾縫中生存、把一部分筆記記在書上的。從中也能看出哪些類型的筆記適合記在書上。

需要在圖旁做批註的,如果記在筆記本上的話需要把圖再畫一遍,很浪費時間。尤其是形如圖6-9這種的……你畫一個試試?畫完都下課了吧……

有的不但要在圖旁邊做批註,甚至要在圖片上圈點。這個時候還用黑色水筆的話會把原圖覆蓋,影響閱讀體驗。這裡我用的是粉色的慕娜美做標註的,不會覆蓋在原圖上。還有一些老師上課講的、對原理圖的補充說明。比如說圖6-5(b)的線圈鏈接順序,上面已經標明瞭極的編號,但是教科書上提供的是三相繞組每一相的展開圖。我需要補充同一相繞組的連接方式。這種情況下記在筆記本上就非常不方便了,因為展開圖與連接圖本來就是互補的關係。還有第一對極的電動勢求法,和單相展開圖對應著看很容易理解。

還有這個對電機勵磁磁動勢波形係數的補充說明。其實記本上也可以,但是旁邊空白剛好比較大而我又懶得再抄一遍公式(對連公式都懶得抄……)

這一頁最上面記的是隱極同步發電機的等效電路是怎樣一步一步得到的,上一頁教科書裡給了結論的那張圖,但是推導過程會方便理解,我就直接記在頁眉上了。下面圖12-25的相量圖是超級重點的內容,這個圖我下課以後又在筆記本上又畫了一遍。上課的時候時間比較緊張,而且這個內容第一次聽還挺難理解的,需要專注沒有時間做筆記,就只在圖旁邊批註了各相量間夾角的物理意義。

圖12-40要表現變化過程,也直接記書上了。

圖12-31同圖12-25。

圖16-16只是為了方便理解其他內容,沒必要記在筆記本上。其實它不太重要,不記也可以的。

電力電子中的三相可控整流電路。為了防止自己忘記公式中積分的上下限都是怎麼來的,批註在旁邊方便理解。

有源逆變電路中開關管的作用。屬於老師上課講的補充知識點。給的是隻分析一條支路的例子,這種方法可以用到圖3-24中分析整個逆變電路的工作情況。

好了,我的結論就是——不需要畫圖的或只畫簡單圖的,與教科書上原理圖關聯不大的,需要寫很多字的,用康奈爾筆記法。圖很複雜的,或與書上某張圖緊密相關的,請記書上。

————3.25第三次更新————

(3)構建知識圖

在介紹這部分內容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幾個概念:

圖論:組合數學的一個分支。運用直觀圖形、數學方法來研究圖及網絡的組合關係。它的研究對象,是圖以及網絡的結構,即具有“點”與“線”之間二元關係之系統的數學模型。系統的元素,看作為“點”,元素間的某種結合關係,看作為“聯線”。(《簡明數學詞典》)

圖的定義:圖G=(V,E)是一個二元組(V,E)。集合V中的元素稱為圖G的定點(或節點、點),而集合E的元素稱為邊(或線)。

樹的定義:聯通無迴路的無向樹,簡稱樹。樹是n(n>0)個結點的有限集T,其中有且僅有一個特定的結點,稱為樹的根。當n>1時,其餘結點可分為m(m>0)個互不相交的有限集T1,T2,……Tm,其中每一個集合本身又是一棵樹,稱為根的子樹。

作為一隻數學渣得一塌糊塗的貓,卻要用離散數學中的理論來講自己是怎麼學好專業課的,真是一個偽命題。

把每一個知識點看作獨立的點,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看作線。由一個知識點聯繫到另一個知識點,並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這個過程就是搭建知識圖。類似地,如果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是兩兩之間有聯繫,沒有形成一個閉環網絡,由一個知識點發散為多個知識點,這個過程就是搭建知識樹。

用小學語文老師教過的8個字來代替上面那段話,叫做“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不得不再次感慨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8個字就闡釋了離散數學的一個重要理論。

中學時候我們去買教輔書,很多教輔都會提供一個“知識體系”,用各種大小的花括號把教科書上一個一個標題括在一起。看上去很拉風,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其實這是我們最早接觸到的圖論了,只是那個時候沒有接觸計算機科學與離散數學,不知道它有這麼高大上的名字罷了。

為什麼教輔書上的“知識體系”沒有用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只有你自己參與到搭建知識圖的過程中,才能清楚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個圖才是真實地存在於你的腦海中的。如果是別人總結好的內容直接拿來用,對你來說和整整一本教科書裡的文字符號並沒有什麼區別。

並不是圖論不好用,只是你沒有親自動手建這個圖罷了。

同前文所述,並不是康納爾筆記法不好用,只是你不會用罷了。規則約束了你的行為,同時也禁錮了你的思考。我們要了解工具,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是工具的主人,工具是為我們服務的,我們並不應該被它牽著鼻子走。

下面還是以我所學的專業課為例,說明怎樣構建知識圖和知識樹。

教材是單淵達老師主編的《電能系統基礎》2013年7月第1版。下面給出的這張圖是電力系統中電壓調整方式,書中的順序是在第7章出現的。在構建知識圖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教材中是怎麼寫這部分內容的:

一大段話對嗎?看起來很累。

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過電力系統潮流計算、會簡化等效模型、學過架空線路等效模型的電壓降落方程。我們來看一下這些知識點可以怎樣構成一個圖。

K為變壓器變比,VL是負載端電壓(即為所求),VG是發電機端電壓,P是有功功率,Q是無功功率,R是電阻,X是電抗,U是研究線路範圍的末端電壓。根據電壓降落公式,潮流計算歸算到高壓側,可以推出圖中負載端電壓的公式。由這個推導公式我們可以看出改變不同參數對負載端電壓的影響,在圖中都用箭頭標註出來了。甚至能得到比教材中還要全面的方法。

類似地,這張圖展示的是電網中節能降損的措施。看起來是一道死記硬背的簡答題,其實也是由公式推出來的。理論基礎是第三章學到的電路損耗公式。

還有高壓空載長線路線路首末端電壓高低的經典問題,可以拆解為三個條件構建模型進行分析。

一個方便理解與記憶的小技巧是,對於書中直接給出的公式,可以自己在旁邊簡單地寫幾步推導過程。其實電學裡幾乎所有公式的基礎都是在之前的課程裡或者是這門課一開始的時候出現過的。

還是說電力系統調壓方式中的調整變壓器分接頭調壓,書中給出的公式是U1max=U’max•U2N/U2max,直接看這個公式很容易被繞進去,雖然它只有4個變量,然而這4個量簡直都是同一個親媽生的……我們不妨依然轉化為等效模型,根據變壓器變比相同這一條件給出一個比例等式。我在圖中用粉色標註了哪一個量分別是怎麼得到的,哪一個量是待求的。

其他學科同理,比如說學電力電子的時候,第一章先講的是大功率半導體器件,其關聯學科是一年前學過的《模擬電子電路基礎》,這些元件的特性與普通半導體器件既有類似又有不同。如果模電學的比較好這個部分就很容易理解。講整流電路的時候,三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單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都是以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為基礎的。其電路結構、觸發導通波形圖、加續流管以後的特性,都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如果單獨記憶的話,很快這些內容就在腦海中成了一團漿糊。這時候可以以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作為知識樹的根,其他三種整流方式作為知識樹的葉,利用學習編程時繼承與派生的思路去理解、記憶。這是同一章節內不同知識點的小樹。把它放大到整本書,整流、斬波、逆變、調壓各有什麼特點,之間有什麼聯繫,可以構成電力電子這門課程的知識圖。

類似地,繼電保護中電流保護、距離保護、輸電線路縱聯保護、電力變壓器保護、發電機保護、母線保護也可以列出相應的圖和樹。

電機學中的同步電機與異步電機,凸極機與隱極極……

相信你已經看懂要怎麼做了,動手去實踐一下吧~

(4)考前複習的高分要訣——抓住考前答疑的機會;把握重點和歷年試題

一般課程都會設置考前答疑,如果你去直接問老師,“老師重點是什麼呀?”老師一定會告訴你,“整本書都是重點”。

其實如果上課專心聽講的話,不會不知道什麼是重點。

大二的時候看了這本書,如醍醐灌頂,瞬間領悟了考前答疑的要訣(奸笑)。

如果有往年試卷的話可以刷刷,知識點重合率還是挺高的。


網掙顧問


這個問題我來答。

首先,要多留意自己的學習狀態。

每個人的學習狀態都是有起伏的,有的時候會精神飽滿,動力十足,解上十幾道題都不會覺得累,但有的時候別說什麼做題了,只要一想到學習,心情就會很差很差。

這個時候,你就得善於記錄自己的狀態起伏,而記錄的最好方法,就是每天寫「反思日記」,通過這樣的一種方法,你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狀態是最好的,什麼時候狀態是最差的。

最好的狀態可以進行復制,而最差的學習狀態,應該儘量避免強迫自己進行學習。

其次,要建立專屬於自己的外部大腦。

所謂的「外部大腦」,指的是一些筆記本,讀書筆記等等,為什麼要建立這些外部筆記呢?因為人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當你想要記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時,這些東西就會佔用你的認知資源,從而影響你對一些重要事情的記憶。

所以,當你覺得一些事情相對來說比較重要,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筆記本,將這件事情給記錄下來,這樣可以釋放你的認知資源。

最後,是要適當地利用外部條件的帶動。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經常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看到別人在做什麼,我們經常也會跟著一起做。

在神經科學家的眼裡,我們大腦中存在著一種名為「鏡像神經元」的神經元,這種神經元會讓你對別人所做的事情,進行感知,也就是說,當別人不小心被菜刀切到的時候,你也可能感到疼痛,當看到別人受到嘉獎,你也可能感到開心和愉悅。

所以,當你置身於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中,「鏡像神經元」也會發揮出作用,讓你能夠模仿別人的學習行為,從而也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還是非常重要的。


曾少賢


好的學習方法當然有,但知道了方法,還得靠自己紮實去踐行——中小學生學習指南系列4:經驗中的有用學習方法(2)

親愛的同學、家長們,大家好!我是祁喵喵,這裡是平涼家長之家頻道,感謝您來,感謝您對我們的認可。不同的決定,不同的收穫,不同的結果。希望我的看法能夠對您有所幫助。今天是2018年8月1日,我們的第166期。

在上一期的學習指南中,我們分享了一部份綜合篇的學習方法,雖然預習和上課,是吸收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是複習卻是提高成績的唯一辦法,今天就讓我們來分享一下,綜合篇最後有關複習的內容。

1、複習

複習其實並不是一個短期的工作,除了眾所周知的考前複習之外。其實每堂課結束之後,每當學習了新的知識技能之後,都是需要複習的。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及之後的相關研究我們可以知道,人在學習任何東西時,都有著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一般來說,當我們在感覺學會了什麼東西的時候,通常都是短期的,雖然不同的人在遺忘時間上有所差別。但是,如果不進行復習的話,除了極少數天賦異稟的人之外,那些掌握的內容終究還是會被遺忘的。

複習已經掌握的東西總是要比新掌握一項內容要簡單得多,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都是如此。及時進行復習的話,就可以提高效率。從而節約出更多的時間,用來幹自己想幹的事。

30秒1分鐘5分鐘30分鐘1小時8小時1天2天6天31天,最好的複習時間間隔就是以上十條。就理論上來說,任何一項內容,在經過這樣十個間隔的複習之後,可以說這輩子都不會忘了。但是嚴格按照這樣十個間隔進行復習,明顯是不現實的。畢竟,一堂課至少都有45分鐘,一堂課之後前四個間隔就已經無法實現了。

我在研習過相關內容之後,對複習間隔做出了一定的改變。就我個人來看,還是比較有效果的。個人認為,按照四個複習點來複習,也是可以有很好的成效的。

第一個複習點為立即,比如說剛上了一堂課。下課之後先不要忙著跑出去玩,坐在座位上,好好回想一下上課的內容。就像之前預習時說的搭框架一樣。這裡也不用完全記憶,能記多少就記多少,主要是要保證腦海中的框架更加穩固。當然,如果有什麼想不起來的地方,可以翻翻書,有什麼不懂的地方要重點標記一下。

之前在預習的時候,已經搭好了簡單的框架。

這裡的第一個複習,是為了讓框架更加的穩固。但這個時候,框架還只是框架。雖然之前老師將知識填充在了裡面。但框架是很難裝住東西的,雖然我們已經加固過了。但不可避免的,還是會漏掉許多東西。但是不要在意,這些東西也會在之後的幾次複習中補充回來。

第二個複習點在當天晚上,這個複習點是非常重要的,這一天學習過的所有內容,都需要在當天晚上,進行系統的複習。雖然這個複習點非常重要,但複習起來卻不是很難。一般來說,中小學佈置的作業都與當天上課的內容有關。第二次複習最好放在做作業之前。

複習的時候先大致看一遍,能記下來內容,盡一切可能去記下,就算記憶的內容不多,也一定要保證,當天上課的內容自己都已經理解了。驗證是否複習成功的方法,就是可以查著書,把當天的作業做下來。第一個複習點的複習是搭框架,第二個複習點的複習,就是給框架裝上圍欄和底板。框架裝不了東西,但是框架裝上了圍欄和底板之後,就變成了箱子,箱子是可以裝東西的。

至少在我們剛複習完之後,當天學習的所有內容都牢牢的裝在大腦裡。但是我們並不確定,我們做出來的箱子是不是牢固,箱子是不是有所破損。現在我們是沒有辦法檢查的,但是依然不用擔心,時間會幫我們去檢查。

第三個複習點在週末,這個複習點是所有複習點中最重要的。同樣也是所有複習點中,耗時最長,難度最大的。在這一複習階段,我們需要將這一週的所有內容全部複習一遍。儘自己的一切能力做到完全理解,完全記憶。簡單點來說就是,該背的都要背下,該理解的都要理解。在這一階段,我們要按照課程來進行復習。比如說,先把數學這一週的所有內容都看一遍,當數學的所有內容都看完後,再去看別的科目。不要這門課看一點兒,那門課看一點兒。最後老覺得自己都沒記下。集中化的複習更有利於提高複習的效率。在這一階段,我們就是在對上一階段作出的箱子進行改造,把破損的地方補好,同時把木製的箱子換成鐵質的箱子。

最後一個複習點在期末,這個想必大家都明白。考試前突擊嘛,正所謂臨陣磨槍,不快也光不是嗎(笑)?這話說的雖然也是沒錯的,但是也是有特定條件的。那就是你在這門課的總學習程度,與你考前突擊的程度是差不多的時候,也就是說,當一門課你完全沒怎麼學的時候,才會有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感覺。

其實,這最後一個複習點反而是最不重要的。如果之前三個複習點的複習都已經做好了,這最後一個複習點的複習即使不去做,也同樣可以擁有一個很好的成績。最後一個複習點的複習,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安慰我們自己。是一個讓我們自己的心安定下來的過程。如果這門課你學的比較好的話,那麼考前複習實質上是沒什麼必要的。

如果把考前複習,按照之前的比喻形象化一下的話,情形應該是這樣的。咱們站在一個鐵箱子之前,左拍拍,右拍拍,最後再踹上兩腳。然後告訴自己,嗯,很結實。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喵喵曰:

考前複習對成績的影響並不大

當你在考試前複習一門學得比較好的課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複習的非常非常的快,課本過了一遍又一遍,感覺自己看過的所有內容都是會的,但是一考試,又總是會做錯那麼幾道題。實質上在成績比較好的情況下,考前復不復習對成績的影響並不大。

本次的學習指南就到這裡,學習指南的綜合篇也就結束了。下一期,讓我們來分享學習指南的課程篇,與綜合篇眾所周知的學習方法不同,課程篇可是本人的獨特技巧喲。那麼本次學習指南正式結束,讓我們下期再見。

這裡是平涼家長之家在線課堂,好東西與親愛的人分享一起收穫成長。這裡有不同思維的碰撞,這裡有不同理念的激盪。歡迎互動,歡迎留言。讓我們一起進步,一起成長。感謝您的觀看,我們明天再見。

霧夜木偶:去年參加完高考的小學長,現就讀於廣州。以過來人的經驗回望來路時候,對學弟學妹及家長們最真誠、最中肯、最良心的建議:大學新生入學,從生活用品準備、認知準備,以及中小學生要掌握哪些有效方法才能走上“高分”之路等系列!


平涼家長之家


常規認為,邯鄲學步、東施效顰比喻機械模仿別人,不僅他人本領沒學會,還丟失了自己本真。可換一種思維去考慮,不管是燕國的壽陵少年,還是東施,他們的本意都是想學習美的事物,我們應該肯定。至於結果差強人意還見笑於人,原因在於學習方法失當。所以我們得吸取教訓:不管學什麼,都不能生搬硬套,要尋求適合自己的方法,打造屬於自己的特色學習法。這也正是《學會學習 從認識自我到高效學習》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核心要義。

《學會學習》這本書的作者是齋藤孝,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並在該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修完博士課程,現為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著述豐富,主要著作有《讀書的力量》《提問力》《規劃力》《深閱讀》《超級聊天術》等。



齋藤孝教授的《學會學習》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這樣的學習思維:找到個性化的學習方法並長期堅持一定可以突破現實困境,實現人生目標。齋藤孝教授結合16位偉人的學習方法和自身的學習技巧,從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根據性格確定學習法、長期堅持三方面詳解了這一思維。

一、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

我們經常說“有的放矢”就是此理。齋藤孝教授說:“‘總有一天用得上’的想法是靠不住的”,因為這很容易讓人放棄。只有目標明確,學習速度、學習意志都會緊跟目標自動提高。墨子不是也說“志不強者智不達”嘛!

這幾年新媒體迅速崛起,好多人都認識到寫作變現的重要性。於是好多人都想報寫作班來提高寫作能力。可市面上的寫作班那麼多,你怎麼選擇?所以一定要在報班之前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是學習虛構類寫作還是非虛構類寫作?假如你選擇虛構類寫作,你要想清楚到底你要學寫小說、散文、編劇、還是雞湯文等。假如是非虛構類寫作,你要想清楚是學習圖書類寫作、影評還是乾貨類寫作等。

當然你也可以什麼都學,但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很難面面俱到。而且如果不確定目標,很容易出現南轅北轍的局面。



二、根據性格確定學習法

目標明確後,方向擺正了,接下來就是學習方法的問題了。什麼樣的學習法是適合自己的呢?齋藤孝教授告訴我們:

“找到適合自己與自己性格特點的學習法”才能事半功倍。

在《學會學習》這本書中,齋藤教授介紹了16位偉人花費很多時間才找到的適合自己的“原創學習法”,很有借鑑意義。比如:一直在努力卻看不到成果就借鑑德魯克的“目標管理學習法”;容易鬱鬱寡歡可借鑑夏目漱石的“個人主義學習法”;如果你愛找藉口,可借鑑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學習法”和福澤諭吉的“切磋學習法”;如果你無法確定目標,可借鑑歌德的“目標限定法”等等。

到底什麼樣的學習法才是適合自己的呢?這得問你自己,用術語來說,就是你得有準確的自我認知。你的性格,你的學習習慣,你的思維方式都影響你的學習方法選擇。

在這一點上,齋藤教授給了我們三方面的參考:“你用什麼方法記得最快?你在什麼地方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你在什麼時候最有幹勁?”

認真想想這三個問題,試著去嘗試,在不斷實踐中進一步完善適合自己的學習法。相信一定可以找到適合你自己的學習法。



三、長期堅持

花費時間與精力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原創學習法”並不意味著輕輕鬆鬆就可以成功,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明確的方向+合適的方法+長期堅持才能最終實現目標。提到堅持好多人害怕了,其實不用擔心,只要方法對了,堅持是自然而然的事。

就像村上春樹所說的那樣:“無論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只要它適合自身性格特點的,我們都能長久地堅持下去。”

相反,“不喜歡的事情終究做不到持之以恆;就算做到了,也對身體不利。”正是因為跑步合乎他的性情,他才能堅持跑步20年,通過這種“體能強化法”鍛鍊身體從而支撐他的腦力勞動……

除了這些有趣的“原創學習法”的故事,齋藤教授在《學會學習》這本書中還推薦了9種讓你建立自信、學習起來事半功倍的方法。比如“集中學習法”“剪報學習法”“一氣呵成學習法”等等,都很值得閱讀。

最近太忙,嗓子又發炎的厲害,說話都困難。太累的時候想放棄內心深處目標的念頭就作祟了。我想看看偉人們在困難期是怎麼度過的,於是第二次打開了《學會學習》這本書,感觸良多。



從自身來說,我個性要強,做事認真、有耐心,擅長筆記記憶,喜歡在學習中不斷成長。可我的弱點是考慮事情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鬱鬱寡歡。《學會學習》這本書中可供我借鑑的方法很多,比如德魯克的“目標管理法”;夏目漱石的“個人主義法”;澀澤榮一的“古典學習法”;村上春樹的“體能強化法”。同時繼續堅持把筆記作為我學習的“制勝球”,提高學習效率。

成長的過程中很多迷茫、困惑期,其實好多時候,阻礙我們腳步的是我們自己。“人生一事不為則太長,欲為一事則太短”。所以,認清自我、從偉人身上學習高效方法,奮力突破內心的脆弱與藩籬,努力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便是《學會學習》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與意義。


洛翕書房


1.視覺學習

  • 問問你自己,如果你依靠圖像來幫助你理解關鍵的話題。例如,當你閱讀你的生物學文本時,你發現圖表比書面內容更有幫助嗎?
  • 嘗試在您正在學習的主題中添加更多圖像。如果您正在學習歷史測試,請製作一張圖表來說明關鍵主題。如果這有幫助,你可能是一個視覺學習者。
  • 視覺學習者往往非常本能。您可能會發現自己正在退出電梯,並確切知道要轉向哪個方向。

2.聽覺學習

  • 如果您需要大聲聽取某些內容才能完全理解這個概念,那麼您可能是聽覺學習者。通過向同學重複關鍵概念進行實驗,看看聽力材料對你是否有用。
  • 你讀書時發現自己在說話嗎?這表明聽覺學習。另一個你是聽覺學習者的線索是,如果你經常發現自己對圖片和文字感到厭煩。
  • 在你的下一次學習期間,編寫一些押韻文字以幫助你記住這些材料。例如,“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如果這看起來有幫助,你可能是一個聽覺學習者。

3.調查邏輯學習。您可以嘗試的另一種學習方式是邏輯學習。邏輯學習者是喜歡使用推理和系統來尋找答案的解謎者。擅長數學的人通常是合乎邏輯的學習者。

  • 要確定你是否是一個合乎邏輯的學習者,請嘗試重新考慮你對材料的看法。看看每個單獨的部分,而不是整個圖片。
  • 例如,如果你正在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不要只想到誰贏了這場戰爭。花時間思考為什麼以及如何。
  • 建立關係是邏輯學習的關鍵之一。如果在不同主題之間畫出清晰的線條是你自然的本能,那麼你很可能是一個合乎邏輯的學習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