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對數學很不感冒?

五分音


對數學不感冒的人,無論哪個年齡層,無論個體差異,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沒有感受到與數學打交道的樂趣。

最近陪著孩子在看一套數學思維書,直接顛覆了我對數學的印象,讓我懷疑以前學的是假數學!數學竟然可以這麼有趣並且貼近生活,哪怕是看著超級簡單的1,2,3和數數。


會有這樣的感嘆,不正是因為對學生時代的我而言,數學只是一門必考科目,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嗎?

刷題再刷題,熟悉各種出題套路。但是就算我做對了題,也不見得我理解了那些數學公式和原理背後的本質。所以,不喜數學,同時覺得難。

對我的孩子而言,數學從一開始給予的印象就是有趣的,數學啟蒙像在聽故事,做數學題像在闖關玩遊戲。所以,喜歡數學,更無從談難。



區別只在於彼此的數學打開方式實在太不同。現在的孩子所能獲取到的資源可以很優質,跟我那個時代早已是不可同日而語了。相信對數學感冒,喜歡數學的孩子們會越來越多。


呂串串侃教育


數學是一門越學越難的學科 

幾乎每個人都不是從一開始就覺得數學難的,剛開始都覺得挺簡單的,學著學著很多人就開始不感冒了,而且呈現越來越不喜歡的趨勢,到最後直接放棄數學的地步.其實與數學學習的難度有關係,小學的時候不難吧,幾乎每個同學都很開心,幾乎都是90分以上的.到了初中甚至小學高段就完全一樣了,很多同學能拿80%的分數都有一定的難度,當然此時還是有一部分同學能拿滿分的,但同學們的成績開始嚴重分化,有的50%都相當困困難,而有的幾乎滿分.到高中就更如此,150分的試卷,有的140以上,有的則30幾分,低分的幾乎就放棄了數學,高分的則越學越有興趣.其實這些變化是非常正常的,數學學習與年級呈現遞增態勢,特別是初中分化到高中的脫節,都對同學們數學的學習產生重大影響.知識越來越難,題型變化越來越大,能學好的自然是少數人.


數學對學生的思維要求很高

不同階段的學習,對同學們思維的要求是不同的.小學階段學習的內容一般比較形象具體,同學們可以看得到甚至摸得到.到了初中階段就需要強大的邏輯推理了,到了高中就需要強大的分析能力了.知識越來越難,要求越來越高,而多數同學們對於思考、鑽研、分析等事是很難堅持的,也由於惰性導致學習始終停留在表面,結果就是對數學越來越不感冒了.這就導致無數人對數學的抱怨就是:學那麼深那麼難幹嘛,買菜都有不了.


學霸數學


為什麼有的人對學數學不感冒?

經常聽到有人說,除了以後算賬、數錢的時候用到了數學,其他時候根本用不上,那還學數學有啥用。導致不重視數學學習。再加上數學的難度,更加厭惡學數學。

學數學真的沒用嗎?這種思想是大錯特錯的。學好數學比任何一門學科都重要。這應該是全世界形成的共識,要不然怎麼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大學等階段都開有數學課呢?

學數學的作用不光是會算賬那麼簡單。學數學訓練的是你的羅輯思維、空間想象、分析解決問題、運算等方面的能力。


學數學提高的是你的各種能力。這些能力看不見摸不著,但它通過系統的數學思維訓練,已經融進了你的血液裡、骨子裡、潛意識中,變成了你做事處世、開發研究、創新發展的各種能力了。你能說說學數學沒用嗎?重視數學,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你就不會對數學不感冒了。

妙解數學


 這個世界上抱怨“數學學不好”的人很多。那麼為什麼討厭數學的人會如此之多呢?首先,教科書是學校教育學生的一種教育方法,而教科書又受到學問專家的嚴重影響。在學校教育中。數學是專業性很強的領域,將數學教科書交給學問專家制作。在某種意義上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這種表面上的理所當然,正是世界上諸多學生討厭數學的一大關鍵原因。

   學問專家與一般人的思考差異

  對很多學問專家來說,教科書似乎是最簡單易懂的東西。因此,他們寫的關於學習法的書大多數告訴讀者,如果不懂數學,就要先好好看課本。

  而這點正是專家和一般人典型的差異。遺憾的是,專家並不理解一般人正是因為看不懂課本而學得很痛苦。換句話說,說得嚴重點,數學教育中的大問題是專家們寫出自己認為簡單的教科書,並誤以為它對普通人來說也是最容易懂的,因而強制讓別人看。

   為什麼教科書難懂?

  那麼究竟為什麼數學教科書難懂呢?簡而言之,這是因為構成教科書的內容是根據專家居高臨下的觀點來安排的,不符合學生的需求。具體說,頁數很少的教科書紙張被用於證明公式,而對如何解題卻很少加以解說。

  也就是說,雖然大部分學生想知道的不是公式的證明,而是公式的使用方法,但是教科書中存在的是大多數學生不關心的關於公式的證明,這無異於浪費紙張。這是學問專家與學生之間根本性的分歧,這樣的分歧使得教科書變得難懂了。

  專家的填鴨式教育的弊端

  那麼,為什麼教科書把紙張浪費在大多數學生不感興趣的公式的證明上呢?結論就是,許多專家認為公式必須在理解其證明方法之後才能使用!

  也就是說,教科書反映出的是學問原本就應該是先從理解開始的,這是非常強烈的先入為主。這僅僅是專家的學問體系,我們可以稱這種方式為學究理論。

  這種學究理論的強硬推行,正是把數學變得難懂的根本原因。

  可以說,這種學究理論在數學教學中適得其反了。比方說,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電視、電腦、電話,也沒有多少人會對它們的構造感興趣吧。先通過實際的使用產生親切感,產生完整的概念,人們才可能產生“電腦究竟是根據什麼原理運行的呢”這樣的疑問和興趣。至於是否會產生興趣就要看使用的人是否覺得有必要弄清楚電視、電腦、電話的工作原理了。

  數學公式同樣如此,先要注重實際應用,熟悉是很重要的,接著。當學生因為熟悉而對公式產生親近感的時候,產生完整的概念的時候,開始思考“為什麼這個公式成立”的時候,才會對公式的證明過程產生興趣。

  這時,才會開始自發地思考“我該如何證明這個公式”。

  大多數學生並非一開始就討厭數學。任何學生一開始都是對數學有興趣、想要獨立解決問題的。而開設數學課最大的目的,就應該是教會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課堂上應該儘可能地解說對問題的思考方法,而不應該將大部分時間浪費在艱深的公式證明上。

  而且,實際上很多情況下。就算知道了公式怎樣證明,也是幾乎不會應用公式的。因此,老師越是都講,學生越不明白哪裡更重要,進而頭腦更加混亂,就越覺得自己學不好了。

  現實是我們的教育正在沒有必要地讓學生覺得數學困難。結果導致他們覺得自己是沒法理解數學的,進而放棄學習數學。長年累月下來,許多學生就開始討厭數學。

  還有,那些討厭數學的學生,他們不懂數學絕不是因為缺乏數學細胞哦。總而言之,大問題是他們遇到了非常差勁的教育方法。

  已經很討厭數學了,怎麼辦?

  很多還在討厭數學的學生卻又不得不學習數學,因為它是中學階段的主幹課程。他們經常會問自己的老師:我實在學不進數學,我該怎麼辦?

  其實,生活中有一些事情即便是我們不感興趣,我們也必須去做。如果我們的數學老師讓我們越來越弄不明白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大膽告訴他們,讓數學老師們能夠積極彌補不恰當的教學方法。畢竟,我們不能放棄數學。

  不要低估了數學的用處。數學是唯一一門從幼兒園開始,一直讀到博士階段的學科。成長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很難逃避數學的。數學是物理、化學的基礎,就連數學的簡潔的表達方式在政治歷史這樣的學科裡也非常有用。到了高中階段,如果數學成績很差,物理化學就更加難學了,有時甚至明明知道該怎麼做,卻偏偏因為數學不擅長。而導致算不出結果。進入大學以後,更多的學科需要數學知識,它是大學理工科必需的基礎。數學是人類幾千年的智慧結晶,至今仍如此強調學習數學,我們就不難看出數學的強大和不可或缺了。


數學老師王建升


渾濁不清多派別多方程的傳統數學叫人望而生畏,因此有的人對數學敬而遠之,以文避之,很不感冒。

“數”蘊藏在萬事萬物中,萬物萬事中都蘊藏著“數”!世間萬物萬事不同,但“數學”結構邏輯一致。但世間國家多語言多數學家思維多,推導產生的數學方程不同,叫異國他鄉的人學不懂。西方數學叫東方學不懂。如西方人說素數,東方人說根。東方人說邊長,西方人說因子。東方人說正方形面積數,西方人說正整數。東方人說勾股弦,西方人說正切餘切正弦。東方人說平方根2次方,西方人說底次冪平方。東方人說開平方,西方人說開二次方。東方人說開立方,西方人說開三次方。東方人說體積等於長乘以寬再乘以高,西方人說V=abc。


ldk666666


數學成績差,不會的知識點很多,而且數學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比較強,前面的不會了,後面的知識就更不會了。對數學老師的討厭,也會影響。愛屋及烏嘛


蘇州教育通


我覺得主要根源在於,數學的門檻靠後,大家前期基礎的不重視,到後面漸學漸難,再到完全聽不懂,內心不夠足夠重視


無敵de果爸


1、天生喜歡直觀的大腦。2、刻板的學校教育模式。3、部分老師能力有限。4、亞歷山大的學習環境


隴塬小姜


沒有自知之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