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上聯:“半聾半啞半糊塗”,才女下聯太應景,橫批:難得糊塗

上聯:半聾半啞半糊塗,橫批:難得糊塗,才子絕妙下聯,太應景了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中國文明,是後人最驕傲的,傳承至今,已經被人視為一種習俗在傳承。我們從小學習,其實是古人在教我們,如何做人,長大之後,也是古人在鞭策我們。對聯文化,是古人最為得意的一種文化。對聯既能考驗對方的文采,還能考驗其理解能力。所以,古人從小開始,就會對對聯。而且,在與人切磋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了文采。眾多原因,讓古人對對聯情有獨鍾。不光是古人,現代人說起對聯,也都是信心滿滿,雖然沒有古人的韻味,但這種文化,還是沒有被後人遺棄的。今天說的對聯故事,是大詩人蘇軾妹妹,蘇小妹的故事。

老翁上聯:“半聾半啞半糊塗”,才女下聯太應景,橫批:難得糊塗

受蘇軾的影響,蘇小妹算得上當時少有的才女,而且,她的名氣,在當時,比蘇軾都高。畢竟在古代,才子多見,才女不多見。所以,蘇小妹在當時百姓中間,聲望很高,就連蘇軾都佩服。蘇小妹喜歡遊街玩耍,時不時的接受人們的挑戰,慢慢地名氣就大了。一次她逛街,看到一個老翁被年輕人欺負,反而不發脾氣,路見不平的蘇小妹,氣不過,就趕跑了小混混,埋怨老翁,不知道反抗。

老翁上聯:“半聾半啞半糊塗”,才女下聯太應景,橫批:難得糊塗

明顯是小混混的錯,為何不反駁呢?對於蘇小妹的幫助,老翁很是感激,當蘇小妹問老翁為什麼的時候,老翁不急不慢的說“半聾半啞半糊塗”。此對聯,不是說老翁半聾半啞,而是老翁的處事態度。然後老翁還說了一句:“難得糊塗”。也許是人到了老年,不想計較很多東西。蘇小妹本來很生氣,但看到老翁的態度,也就緩和了一些。

老翁上聯:“半聾半啞半糊塗”,才女下聯太應景,橫批:難得糊塗

蘇小妹把老翁的話,當成上聯,“難得糊塗”當成橫批,她對出了下聯:“一撇一捺一人生”,她領悟到了老翁的意思,很自信的對出絕妙下聯。她的下聯,跟上聯遙相呼應,太應景了。老翁和藹的看來一眼蘇小妹,顯然知道她已經明白。老翁告別之後,消失在人群中,而蘇小妹彷彿領悟到了人生一樣,遲遲不能自拔,當她反應過來,老翁已經走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