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了戰爭輸了地位?丘吉爾為何在二戰後會被英國人民拋棄?

靜夜史


丘吉爾是自己找不自在的典型。


二戰打完後,英國傷的不輕,英國和德國互相轟炸,城市幾乎成了廢墟,好不容易捱到戰爭打完,丘吉爾提出了什麼政策呢?丘吉爾在自己的政策演講中首先挑明瞭這麼幾點:

  • 英國和世界的

  • 大英帝國和英聯邦

  • 國防計劃

  • 四年計劃

  • 安排退伍軍人

  • ……


而作為丘吉爾的對手工黨提出了什麼計劃呢?

  • 充分就業。

  • 國家工業計劃

  • 農業和食物政策

  • 住房和建設

  • 教育娛樂

  • 國家健康政策和兒童政策

  • ……


來比較一下有什麼不一樣?

丘吉爾還沉浸在過去“輝煌的大英帝國”的舊夢裡面,二戰期間,英國損失了40萬青壯年勞動力,國家財富的四分之一,甚至丘吉爾在下臺以後還搞鐵幕演說,對抗蘇聯。

甚至在保守黨的年會上海要推行所謂的“三環外交”,所謂的英聯邦和英帝國是第一環,英語世界是第二環,歐洲是第三環,然而現實擊破了他的迷夢,他和他的大英帝國早已經不復往日之勇,英國人在半個世紀裡面連續打了三次大戰:布爾戰爭,一戰和二戰,國家財富被揮霍一空,而丘吉爾還想催促英國人繼續發揮戰鬥精神,繼續搞世界霸權,且不說國力允許不允許,英國人民累了,人民想過一點好日子了,


丘吉爾就被拋棄了。


李建秋的世界


丘吉爾面臨這個局面確實是讓人有點感覺意外,可惜只是想象了,其實考慮當時的情況,絕絕對不是意外,而是必然了。這屬於丘吉爾個人對形式產生了錯誤估計的結果。

英國人雖然取得了二戰的勝利,但是為這場戰爭付出的代價也非常沉重,國內上下已經開始出現厭戰的情緒,不希望再打仗了,所以在二戰後期英國人已經期待和平的心理非常濃重,但是在這種背景下,丘吉爾卻沒有提出什麼讓英國休養生息的構想,相反提出把戰爭繼續下去的構想,二戰後期,他已經策劃起來,在對德作戰之後,對蘇作戰的問題。這不是一個傳說,而是現實,從近年公開的資料看,英國軍隊已經提出了有關的作戰構想等等,他本人也積極的向美國人推銷這一方案,可惜這種主張實際上在英國國內沒有市場的,連美國人也不拒絕支持,因為美國也不想再打仗,尤其是單純的幫助英國人,英國要打下去,過於依賴於美國的支持,這種費力沒好處的事,美國不幹。

丘吉爾是完全的錯誤的估計了,形勢依然抱著戰前的心態,英國為世界第一大國的心態,依然在試圖謀求英國的全球霸權政策,從國家戰略上說,沒問題,但是無法適應當時的情況了,英國已經無力維持其全球性地位,開始淪為美國的附庸了,那麼丘吉爾所推出的政策自然不會受到歡迎,所以在大選中失利也就是必然了。


麥田軍事觀察


丘吉爾在二戰是三巨頭,但是二戰後馬上競選失敗,出乎他的意料。丘吉爾後來引用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的話說:“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但其實英吉利民族並沒有忘恩負義,而是丘吉爾沒有跟上時代和民眾的腳步。

1.1945年9月後,全球政治格局不再是英美蘇反法西斯統一對德意日軸心國的二戰格局了,而是以美蘇為兩極的冷戰雅爾塔格局了。英國首相丘吉爾顯然沒有與時俱進擺正自己的位置。

2.試圖恢復海外殖民地和國際霸權的日不落帝國,但是這一政策與新時代脫軌,中國和亞非拉國家都在醞釀反帝反殖民主義的新革命。

3.對外關係不利。丘吉爾二戰結束時在與蘇聯爭奪東歐的勢力範圍中失敗,和戴高樂等法國抵抗運動派的關係惡化,更重要的是企圖和美國爭奪帝國主義舉旗的話語權,讓山姆大叔很不爽。

4.對內政策不能符合國情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英國遭遇納粹德國空襲和二戰的陰雲,人民生活困苦,經濟水平下降,民眾迫切需要一個拼經濟顧民生的政府,丘吉爾還是拼政治和軍事老一套,艾德禮卻抓住經濟建設這一環 自然人民會選擇後者。


中冀張宣李俊


如果你仔細想想,丘吉爾可謂是英國罪人。二戰中,英國用不切實際的力量做了不切實際的事情,最後什麼也沒有撈到。

1939年波蘭戰役打響,英法被迫參戰,這讓一直鬱郁不得志的好戰派丘吉爾興奮不已,他從中看到舊的政府必然垮臺。等到他上臺後才發現,前任綏靖策略並不是膽小怯戰,而是真的條件不允許英國再打一場戰爭。事實證明,他的盟友,最能倚重的法國沒有抵擋更長的時間,還差點把三十萬英國遠征軍賠了進入。但好戰的丘吉爾喊出去的話不能收回了,只好繼續打。而實際上英國在戰爭中是打仗的料嗎?根本不是。在亞洲,被日本人追著打毫無戰鬥力,在非洲,在美國人援助下僅僅是欺負一下意大利。可以說,丘吉爾是二戰嚷嚷最早最兇的人,卻是打仗最廢的人。他本人雖然海軍大臣出身,卻毫無軍事素養。一戰時期提出一個進攻奧斯曼土耳其的計劃,結果被西亞病夫打的大敗。二戰又迷戀起所謂的歐洲柔軟的下腹部,結果證明也是一堆狗屁。

不少人認為丘吉爾的堅持換來了戰後英國三巨頭的地位。事實上,沒有資本,你只是談判桌上吼得最兇也是最無奈的那個。妄圖藉助美國製衡蘇聯從而在歐洲主導和蘇聯對抗的英國根本沒那個本事。美國人直接上手雅爾塔會議佔據了一半的歐洲,英國人在一場幾乎沒有多大傷亡的二戰中,徹底淪為了配角。手底下那些心心念唸的殖民地也在戰後不可避免的紛紛獨立,這其中美國人沒少使壞。掏空家底的大英帝國,最終徹底垮了。

英國人最聰明做法是什麼呢?當然是接受希特勒的媾和。希特勒是要維繫法西斯統治,理念是種族主義。換句話說,他是維繫就秩序的人,是認同殖民主義的。蘇聯是要人類解放的,是要徹底瓦解殖民統治的。如果和希特勒講和,英國基本可以保障主要的殖民地,而不會像戰後解放那樣殖民地在蘇聯的宣傳下紛紛獨立。蘇德未來的戰爭也會更加殘酷,希特勒會把更多兵力後入蘇德戰場,加劇兩敗俱傷。最終英國也可以撕毀與德國的和平條約,畢竟政治本來就是如此。


唯愛者夏


丘吉爾是一個強硬派的人物,在二戰的時候就一直主張同德國開戰決不投降,在戰時、戰後英國的經濟、生活水平都直線下降。

在二戰結束之後,丘吉爾在處理與蘇聯的關係中很激進,多次同斯大林發生爭吵。英國民眾很擔心與蘇聯爆發衝突,所以為了更穩妥的處理與蘇聯的關係,換了對蘇溫和的艾德禮上臺取代了丘吉爾。

丘吉爾是一個適合戰時的首相,在是和平時期,需要的事妥善處理國際關係的首相,而丘吉爾這樣的人不適合。

鄙人才疏學淺,有不足的地方望大家指出。

我是酥餅豆漿,一名軍事愛好者,喜歡我就給我點點關注吧。


酥餅豆漿


這個世界上最冤的應該是邱吉爾,比竇娥還冤。想當年,希特勒狂炸英倫三島,泰山壓頂,是他邱吉爾一腔熱血,危難時刻顯身手,該出手時就出手,以一己之力挽民族危亡,氣壯山河,何等悲壯。那時人民如何擁護他,把他稱為【民族英雄】。

好不容易熬到勝利,邱吉爾熬死了希特勒,英軍跨過英吉利海峽,勝利的旗幟飄揚在德意志大地。英國人民勝利了,邱吉爾以勝利者的身份踏上德國土地,與斯大林,杜魯門會商國際大事。

誰能想到,英國人民大選,把戰爭期間表現平平的艾德禮推上了首相大位,把他這個大英帝國的再造之臣忘記了。你說邱吉爾能不感到冤嗎?他比竇娥還冤。當時在會場上,邱吉爾幾乎氣過去,在美蘇兩國首腦面前,他幾乎不能自持,眼淚花花地往下流。他不知道他是怎麼走出會場的。誰說男兒有淚不輕流?

如果換在東方,人們可能會罵,殺害功臣,卸磨殺驢,那個國王可能都會成為千夫所指。可這在西方,在民主政治的大本營。邱吉爾被英國人民用民主選票換下去的,這理朝誰說去?連個撒氣的對象都沒有。你說邱吉爾冤不冤

為什麼英國人民會拋棄邱吉爾?其實朋友們己經說清了。邱吉爾是個戰爭販子。當時仗已經結束了,人民想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邱吉爾還想發動戰爭,對抗蘇聯,所以人民拋棄了他。

從這方面看,邱吉爾一點都不冤!


陽城導航


1,經歷二戰後,英國人普遍希望和平,而丘吉爾堅持和蘇聯對抗,雖然關於“冷戰”的演說是過幾年在美國富爾頓發表的。但是當時丘吉爾就已經大肆鼓吹了。

2,在關於建立福利制度上,他和保守黨同艾德里的工黨南轅北轍。工黨主張建立福利國家,而丘吉爾和保守黨不但拒絕建立社會福利制度,還在這點上詆譭工黨,將該黨和蘇共及納粹相提並論。這激起了眾怒。

經歷大戰後,民眾普遍希望休養生息,改善生活,過幾天安穩日子,不希望一波才平一波又起,而丘吉爾沒有順應民意,受到民眾的拋棄也就不奇怪了。





王春來342


酥餅豆漿

4小時前 · 軍事領域創作者

丘吉爾是一個強硬派的人物,在二戰的時候就一直主張同德國開戰決不投降,在戰時、戰後英國的經濟、生活水平都直線下降。

在二戰結束之後,丘吉爾在處理與蘇聯的關係中很激進,多次同斯大林發生爭吵。英國民眾很擔心與蘇聯爆發衝突,所以為了更穩妥的處理與蘇聯的關係,換了對蘇溫和的艾德禮上臺取代了丘吉爾。

丘吉爾是一個適合戰時的首相,在是和平時期,需要的事妥善處理國際關係的首相,而丘吉爾這樣的人不適合。

鄙人才疏學淺,有不足的地方望大家指出。

我是酥餅豆漿,一名軍事愛好者,喜歡我就給我點點關注吧。


用戶146538702黃長平A


說丘吉爾贏得戰爭?其實一個丘吉爾並贏得不了戰爭,如果希特勒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如果沒有美國的參戰,在歐洲戰場上,英國會輸掉這場戰爭的,至於英國在戰後,“人民”拋棄了丘吉爾,那是因為丘吉爾根本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思想家和戰略家,由於他的短視和帝國主義狹隘主義的思維,斷送了丘吉爾的首相之路,情理之中的事兒!


戰神震懾邪惡勢力


丘吉爾對自己在1945年4月的波茨坦會議期間,自己所在的保守黨選舉失敗,而被迫下臺的評價是“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

丘吉爾出身於英國貴族,受過良好的教育,據說丘吉爾是世界上掌握英語詞彙最多的人物之一,他能夠掌握10萬個以上的英語單詞,二戰後他的《丘吉爾回憶錄》還榮獲過諾貝爾文學獎,他有過從軍的經歷,並很早就投身於政治,起初他加入的是英國著名的自由黨,後來他又投身於保守黨,一戰期間丘吉爾擔任過英國的海軍大臣,並參與策劃了一戰期間英法聯軍登陸土耳其的加里波利戰役,然而此戰英國人慘敗數十萬英國人死亡,丘吉爾被迫辭去海軍大臣職務。

二戰中丘吉爾經典的V形手勢

二戰爆發前夕,英國由丘吉爾所在保守黨執政,首相是著名的綏靖政策代表人物張伯倫,丘吉爾堅決反對張伯倫的綏靖政策,不過張伯倫為了防範德國,還是將丘吉爾安排進內閣重新擔任海軍大臣。然而英國和法國在奧地利問題、萊茵蘭問題,蘇臺德區的問題上對於德國的屢屢讓步,仍沒有阻止住戰爭,1939年8月蘇德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蘇德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時英國派出遠征軍來到法國,但是英法聯軍此時並沒有攻擊德國空虛的西線,而是靜止的守在西線,期望著德國能夠停止進攻的腳步,然而德國很快橫掃了北歐,繼而又將矛頭對準了西歐的荷蘭、比利時和法國,這也代表那個極力迴避戰爭的英國首相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徹底失敗,於是張伯倫在英國議會收到嚴厲的質詢,英國議會向張伯倫提出了不信任案。

二戰中以綏靖聞名於世的英國首相張伯倫

面對議會的重重壓力和德國戰爭日益擴大,張伯倫終於辭去了首相職務,並向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推薦由丘吉爾組建戰時內閣,於是丘吉爾會見當時的工黨和自由黨領袖提出組建戰時內閣的建議,工黨和自由黨一致同意,由丘吉爾擔任戰時內閣首相,於是英國的戰時政府組建完成,需要指出的是,在英國這個議會制民主傳統悠久的國家,內閣一般有選舉獲勝的政黨進行組織,20世紀以前英國一直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進入20世紀以後工黨崛起,工黨開始與保守黨輪流執政,自由黨淪為第三黨,但是1940年丘吉爾為首相的戰時內閣,卻不是走的議會選舉程序,而是臨時組成的。

敦刻爾克大撤退鎮南關的英軍

丘吉爾上臺以後,第一件事就是組織了在法國的英國遠征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此時英法聯軍在西歐大敗,數十萬遠征軍有被德國人殲滅的危險,但是丘吉爾果斷處置,英國僅在兩週時間撤出了33萬人,丘吉爾說:“戰爭的勝利確實不能夠依靠撤退取得,但是我們這是勝利的開始”

隨後面對德國要求英國妥協的要求,丘吉爾斷然拒絕,並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決不投降”的演講“

我們決不投降,決不屈服,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戰鬥,我們將在海洋上戰鬥,我們將充滿信心在空中戰鬥!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上戰鬥!在敵人登陸地點作戰!在田野和街頭作戰!在山區作戰!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會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敵人佔領,並陷於飢餓之中,我們有英國艦隊武裝和保護的海外帝國也將繼續戰鬥。

隨後英國最危急的時候來臨,那就是不列顛空戰,在1940年7月到1941年5月,整個歐洲只有英國沒有陷落並還在艱難的抵抗德國人,最終依靠英國人的頑強和德國人的失策,德國人既沒有達到以戰迫和的願望,也沒有奪得進攻英國所必須的制空權,被迫無限期的推遲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英國贏得了不列顛空戰的勝利,

不列顛空戰中被德軍炸燬的英國城市考文垂

此後丘吉爾多次訪問美國,說服美國廢除《中立法案》向英國出口軍火,同時通過和羅斯福的會晤簽訂了《大西洋憲章》從美國獲取了包括一次性移交50艘驅逐艦等重要的援助,同時鑑於英國等國家財政緊張的情況,美國還出臺了“租借法案”以借貸的方式向英國等國提供大量的軍事援助。

蘇德戰爭爆發後,丘吉爾訪問蘇聯,與蘇聯進行協商夾擊德國的事宜,並協助美國將大批的美國援助運送到蘇聯。

1943年丘吉爾參加美蘇英三國巨頭在德黑蘭的會議,同年丘吉爾參加中美英三巨頭在開羅的會議,這兩項重要會議商定對德作戰和對日作戰問題。

開羅會議三巨頭

1945年5月,盟軍和蘇軍都已經攻入德國境內,蘇軍更是攻克柏林,此時的英國戰時內閣也完成了他的使命,此時已經是保守黨黨魁的丘吉爾自信滿滿的參加了議會選舉,與工黨進行角逐,確實丘吉爾是個堅韌而偉大的的人物,而且他也確實為了英國在二戰中的勝利作出了特殊貢獻,選舉開始後還在蘇聯參加會議丘吉爾本以為勝券在握,他覺得英國人會牢記他的功績,他和他的保守黨會贏得議會選舉的勝利。

1945年丘吉爾正在出席美、英、蘇三國巨頭在德國波茨坦的會議,商討對日作戰問題,然而會議開始不久,英國議會選舉的結果揭曉,丘吉爾的保守黨在選舉中慘敗,保守黨只獲得了197席,而工黨卻贏得393席,於是工黨的領袖艾德禮成為了新一任英國首相,丘吉爾黯然下臺並回到英國,而接下來的波茨坦會議由新任首相艾德禮代表英國參加。

波茨坦會議三巨頭,英國已經由艾德禮代替了丘吉爾

不讓一個偉大人物成為強權人物,再偉大的人也不能凌駕於制度之上,在世界上最早憲政國家英國,即使是如丘吉爾這樣的偉大人物,也不得不遵守於制度的約束,這也許就是英國憲政的獨到之處,也是英國自1688年光榮革命的400多年來,國內從未再發生內戰的制度保障,這絕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才是權力的最好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