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窩頭與16億:看許家印的“摳門”與壕氣

12月15日,許家印陪著96歲高齡的老父親許賢高回了一趟老家,闊別20年後再次回鄉的一頓飯吸引了網友圍觀。在老家堂屋的飯桌上出現了這樣幾樣東西,地瓜、黑窩頭、煮白菜蘿蔔、地瓜湯……讓人不禁感嘆,為何衣錦還鄉的許老闆如此“摳門”,要跟鄉親們吃這樣一頓飯。

黑窩頭與16億:看許家印的“摳門”與壕氣

許家印夫婦和鄉親們圍坐在老家堂屋吃憶苦思甜飯

其實,這頓飯對於許家印來說是40多年前的家常菜,更是童年的真實寫照。

1958年10月,許家印出生在聚臺崗村一戶貧困的農民家庭。第二年,因患病沒錢也沒地方醫治,母親去世,許家印成了“半個孤兒”。到了上學的年紀,他讀的小學就是在村裡幾間不遮風、不擋雨的破草房,課桌用泥巴臺子做的。中學時,許家印背一筐地瓜面做的黑窩頭,還有一瓶鹽去學校,就是一週的口糧。夏天天熱,半天黑窩頭就長毛了,洗一洗再吃。即使他考上了大學,也是依靠著國家每個月14塊的補助才能完成學業。

黑窩頭與16億:看許家印的“摳門”與壕氣

許家印和太太丁玉梅在老家堂屋

如果說許家印此次回鄉的這頓“宴請”是“摳門”的,不近人情的。那麼許家印在另外一件事上,卻是“壕氣”滿滿。20多年來,許家印回報家鄉不遺餘力,為家鄉捐款16億多。

黑窩頭與16億:看許家印的“摳門”與壕氣

考察家印小學

1998年恆大還在起步階段,許家印就捐出100萬建了家印小學。2000年又投1億創辦恆大中學,2011年無償捐贈給政府,至今已培養出15000多名大學生,其中3000多人考入清華、北大等重點高校。2016年開始,許家印再捐10個億建成家印中學、家印高中,還設立1億的教育扶貧基金。

黑窩頭與16億:看許家印的“摳門”與壕氣

考察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基地

在醫療投入和農業基地建設上,許家印捐款1.2億建成太康縣醫院高賢分院;捐贈3500萬建設農業基地,幫助2100多貧困群眾脫貧;捐580萬,為村裡修路、安裝自來水和排水系統。

黑窩頭與16億:看許家印的“摳門”與壕氣

家印高中航拍圖

此次回鄉,許家印再一次大手筆,捐贈6.5億進一步支持家鄉發展,其中3億建設一所高中,並計劃在2019年9月1日開學前投入使用;2.5億元用於完成家印高中擴建;捐贈1億元為太康縣人民醫院高賢分院添置醫療設備。

一頓“摳門”的飯是不忘初心,16億的“壕氣”捐贈是反哺家鄉,在這一點上,許家印看得很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