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文化“虐待”長大的人

文 |李德鮮 心理學碩士,二級心理諮詢師

01

請問你善良嗎?

很少有求助者像敏子(化名)一樣,敲開諮詢室的門,落座後第一句話,竟然是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請問老師,你善良嗎?”這著實讓我有點驚訝,一個文文弱弱的小女生,這麼單刀直入的問了這個問題。我知道,不管我回答是與否,都不會是她想要的答案。於是,我微微一笑,反問道:“你覺得呢?”敏子似乎能預料到我的回答,緊接著閉口不談。我也嘗試著靜靜的坐著,不去分析也不去想對策,只體驗當下的感覺。

不一會兒,敏子開口說:

“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廢了很大的力氣才考了個專科學校出來讀書,今年是大一,剛來讀書的時候,我特別輕鬆,誰都不會理解我那種輕鬆。老師,你肯定也理解不了。因為,我看得出來你是善良的人。”

敏子說到這便停了下來,緊緊盯著我看,似乎在等待著我反駁又或者是想捕捉我流露出的真實感受。

我說:“那你是否願意帶著善良的我去理解下那種輕鬆?”

敏子的眼眶開始有點溼潤,與她所述的輕鬆很是不符。我沒去質疑,只是繼續等待她的描述。

在接下來的描述裡,敏子告訴我,她從小生活在一個被“憐憫的目光”另眼相看的家庭裡,爸爸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媽媽是位精神疾病患者。打她記事兒起,鄉親鄰里看待她的目光就是憐憫的、溫暖卻有距離的。和要好的朋友一起玩,經常是眼睜睜看著好朋友突然被父母拉走。當再長大一些時,她知道,周圍的人忌諱她有個精神疾病的媽媽,更忌諱她從這樣一個媽媽肚子裡出生。因為在農村的文化環境裡,精神疾病就是遺傳來的,就是瘋子,什麼事兒都乾的出來。

小學階段敏子的成績很好,但似乎這一切都是不正常的,她時常會聽到鄰居竊竊私語:“你看瘋子的女兒,成績那麼好,跟她媽小時候一樣,太聰明不好,不正常!”慢慢的,為了讓自己“顯得”正常些,敏子開始不學習,讓自己的成績變差,成為和大家一樣的正常人就是敏子最大的期望。

初中、高中,因為成績差,敏子只能在離家最近的鄉村高中讀書,這讓她時刻不得輕鬆,因為同學基本都是同村的,老師們也大都知道她有個不正常的媽媽。這讓敏子的初高中也被陰霾籠罩著,她感覺時刻有隻手掐著她的脖子,讓她喘息困難。

被文化“虐待”長大的人

02

文化“虐待”著我的成長

升大學時,敏子特意選擇一所離家千里的學校,她想逃離,想找個可以喘息的環境生存,就是敏子說的“誰都理解不了的輕鬆”。我以為敏子進入大學,開始體驗到這樣的輕鬆,會是很美好的一個開始,殊不知,這個美好剛剛展露頭角,就戛然而止了。原來,敏子在參加社團活動時,碰到了鄰村、大三在讀的亮,敏子觸及新鮮空氣的觸角迅速回收,那些自由的空氣瞬間消失了。

說完這些,敏子默默的留著眼淚。我遞給她紙巾的同時,問到她:“是因為擔心亮把你的家庭情況外傳嗎?”“肯定會的。老師,我覺得我就是被這無聲、無形的一切,虐待著長大的。他們就在善良、同情的掩飾下,用那些話語虐待我,讓我一直抬不起頭。有一次,我聽到別人跟我爸說,‘真替你閨女愁的慌,將來找婆家都難啊!’我氣的眼都發黑了,可我敢怒不敢言,什麼也做不了。因為我若是發火了,就是驗證他們的猜測,我就是瘋子,從我媽那遺傳來的瘋病。”

敏子說的話,讓我內心被觸碰了一下,是的,當我們對一個事物處在懵懂狀態時,我們的猜測、想象,就會形成一股無形的、殺傷力強的“虐待文化”,明目張膽的假借著“同情、憐憫”的外衣,傷害著像敏子一樣的人。

在接觸敏子之前,我會認為,大多數的我們都是善良的人,是不會“虐待”一個同樣善良的像敏子一樣的人。但當敏子在諮詢室展露自己的時候,我會不自覺的重新審視這個問題,當一個大的文化環境帶有“虐待”的觸鬚時,我們往往會忽略自己的虐待行為,因為大多數人都這樣認為、這樣作為,我們“習以為常”必然就會“熟視無睹”。

被文化“虐待”長大的人

03

成為一個溫暖、讓自己讓別人舒服的人

後來的幾次諮詢,敏子更加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我也更加清晰看到那個瑟瑟顫慄的、需要溫暖與愛的敏子在成長中承受的壓力,更看到她的堅強與善良。當諮詢即將告一段落時,我問敏子:“你希望咱們的文化,怎麼對待那些註定不一樣的生命?”,敏子想了想說:“還是善良吧!我更希望我自己是一個溫暖的,讓別人舒服的人,當然,跟老師在一起的日子,我也更多的領悟到讓自己舒服也十分重要。”是的,當一個人真正被溫暖、舒服的對待過,他/她才會更加懂得什麼是溫暖與舒服,才會更好的讓自己、讓他人感覺到舒服。

印象特別深的是敏子講到她一個阿姨,這個阿姨每次跟她談心說事兒時,總會先說一句:“敏子,我這人說話很直,但我並沒有傷害你的意思,我說這些都是為了你好。”而後,阿姨就會句句帶刺的、扎心的說出那些“都是為了敏子好”的話語,說完之後,敏子肯定是不舒服的,那這個阿姨就舒服了嗎?不,每次阿姨逞完口舌之快,敏子就忍不住哭的稀里嘩啦,弄得這個阿姨也左右不舒服。這真的是害人害己不舒服。反思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生命中的其他人,有多少時間、多少人在說著特別對的話,卻特別扎心的話?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期待別人溫暖、舒服的對待我們,在對待別人時,我們卻無意識的就把標準拋卻腦後。所以,不管是曾經在文化的掩飾下虐待了別人還是被別人虐待了,請重新審視下自己的內心,讓我們向著溫暖靠近,成為一個溫暖、讓自己讓別人舒服的人。

被文化“虐待”長大的人


關注更多精神心理問題,請關注好心情互聯網醫院公眾號,2萬名精神科、心理科專家為您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