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來的《塵埃落定》和餘華的《活著》,你更喜歡哪一部?

攀枝花羽童


從一定意義上而言,餘華的《活著》更加的接近於我們的現實,揭示一個時代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雖然時代在發生著變遷,但不變的是主人公福貴內心的那份情,經歷過太多的苦難與生死之後,一個人看淡了一個社會,看淡了這個社會的人情世故,便可以淡然的面對生死。通過第一人稱的自身描述,讓一個故事更加形象貼切的呈現在讀者面前,讓我們感同身受,似乎自己也成為了整個事件的旁觀者,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活著》從一定程度而言,吸引人的更是其真實的內容,一個富家子弟從萬貫家財的地主變成一個流離失所的窮人,從輝煌到落魄之間,人們對於他的看法也發生了最為基本的轉變,但妻子和家人依然選擇不離不棄,共渡難關,但時代的步伐並未停止,隨著時代變化的,則是社會發展所帶來的人情冷漠,但通過對主人公福貴的深刻描寫,真正將一個人和一個時代的人情冷暖表現的淋漓盡致。而我們現實生活當中,難免也會經歷起起落落,而身邊人似乎也是人在時笑臉相迎,人走茶涼。而我們自身其實就和福貴差不多,但如果能夠看淡人世間的人性,才能讓自身過得坦然。

最令人深刻的就是整部書的結尾,當身邊的親人相繼離去,最終只剩下福貴和老牛相依為命,而這時,福貴的唯一希望都寄託到了牛的身上,似乎只要他和老牛相依為命,才能夠延續他自身的命運和情感。環境很是淒涼,現實更是殘酷,但福貴依然要坦蕩的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因為這裡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掛念,但即使如此,依然還需要努力的活下去,雖然並不知道自己日後的結局如何,甚至有點兒得過且過,但對心中存留的對未來那一絲憧憬,依然是他的無盡希望,這就是人生活著的意義。而反觀我們當代的人類,當我們每天都在為生活焦慮的同時,是否想過人生真正的意義與價值所在?雖然命運不公,甚至一次次的打擊摧殘我們,但我們依然需要有勇氣面對新的一天,繼續努力的活著,因為希望就在前方。

整部書除了跌宕起伏的環節,更讓人震撼的就是福貴本身對於社會現實的一次次抗爭,似乎不可能,但在他的心裡,只要面對便會成為可能。唯一支撐自己活下去的,就是對於殘酷的境遇依然可以站立著的勇氣,向死而生才是人生活著的真正意義。



鳳凰涅槃宋晨聲


《活著》原著看了兩遍,電影看了很多次!《塵埃落定》原著看了兩遍,影視作品暫時沒看過!

談不上最喜歡哪一部,只能說把兩部作品關聯起來看,可能對生命、人生會有一個更宏大的思考

一個傻子的“人生哲學”

《塵埃落地》是藏族作家阿來的成名作。講述了民國時期藏區土司部族最後的興亡,通過對主人公傻子這樣一個大智如愚角色的塑造來體現人類抗爭虛無、荒誕的人生追求“自我認知”的積極態度!

一開始接觸這部小說,是因為當時對藏族、尤其是西藏文化的執迷!阿來作為一個地道的藏族作家,他的筆下除了有耐人尋思的故事和哲理外,對西藏當時沒落的土司文化也是如數家珍!

偉大的作品,是能夠跨越種族和國界的壁壘,引發人類群體性的共鳴!小說裡的“傻子”是一個漢藏混血!但他所思考的是人類應該如何前進的宏大命題!這是全人類的共識!

作為一個老土司和漢族女人偷生的混血兒,傻子一開始,就不被這個家族待見,再加上傻里傻氣、沒心沒肺的作風,即便是二少爺,大家也都譏諷他為“傻子”!

傻子的行為常常不可理喻、出乎意料,卻又處處表現出大智若愚,他老謀深算的父親麥其土司,精明毒辣的哥哥,美若天仙卻不忠的妻子塔娜和形形色色的人都無法按常理摸透傻子的心思,不知道他究竟是傻還是聰明絕頂!

阿來的文字有種特別的魔力,他的作品總是給主人公一些超越世俗眼光的力量!這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透過傻子的內心世界和眼睛,給人展現了複雜的親情,愛情,和形形色色的世人,土司家族從昌盛到快速土崩瓦解的歷史。引發人們對“權力”、“情慾”、“虛無荒誕”人生的思考!

一個人的悲慘戲劇

《活著》也是一部影響海內外的現實主義小說,作者餘華為我們塑造了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福貴這樣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人物形象!這是一部個人的悲慘戲劇!在先後親手埋葬了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後,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福貴老人只剩一頭老牛為伴!

《活著》這本書是在看了他的電影版之後才讀的。比對之後個人感覺,餘華先生的筆鋒要比張藝謀導演的攝影機嚴酷的多!原著遠比電影冷酷、殘忍!以至於看到最後,心裡都在為那頭老牛擔心!

《活著》作者冷眼旁觀、筆鋒極狠!用樸素的筆法為我們編制出了一副人性的掛毯!拷問“活著”的意義?有人說,這樣的活著有什麼意思呢?其實,我們應該讀懂餘華的態度:活著是人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其他任何事物而活著。

我們應該把“活著”和“倖存”區別看待,因為“倖存”是我們對富貴的看法(這也是題主為何會說:福貴一無所有的切入點),而“活著”則是福貴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正如書評所講: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的東西!


以上感想,個人愚見,請批評指正!


牧遠年


這兩本都是好作品,我都很喜歡。

阿來的《塵埃落定》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講述的是近代土司的故事,用三條主線,像我們展示了一段真實又虛偽的社會變革:一條是情感發展及階級鬥爭。一條是區域內競爭與合作。一條是情感發展曲線。

故事用靜態化描述,從殺人、爭論和每個人的愛恨之心都是用靜態化處理,彷彿故事事件和人物最終歸宿已註定。

浮華煙雲不過由千萬顆塵埃組成。煙消雲散之後就是塵埃落定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是一顆漂浮不定的塵埃,不論你是土司還是貧民,不論你是傻子還是天才,不論你是絕世美女還是平凡女子,不論你在人生或者歷史舞臺扮演多少重要角色,你對這浩瀚宇宙而言,不過是一粒塵埃。

餘華的《活著》,可能很多人認為是一部悲劇作品,我在閱讀過程也曾因書中有慶和鳳霞的死而傷心不已。但總體而言,沒有想象中的壓抑,更多的是豁達。雖然福貴在外人看來,好像過的很悲慘,經歷了那些過後,很多人也不想再活著,但福貴卻一次次挺過來,他把有慶,鳳霞,家珍,二喜,苦根全部送走,不再有牽掛。支撐他活下去的,除了和他命運相同的老牛的陪伴,還有他和家人一起經歷過的生活的回憶。

在作者筆下,福貴用平穩的語調講述其一生,那些和他一起經歷生長壯老已的人,那些回憶已經足夠他過接下來的日子。

所謂活著的意義本就是活著本身,生活屬於活著的人的感受,而不是別人的看法。賀拉斯說過:“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暖冬語錄電臺


兩本都是難得的好書,“塵埃落定”神秘一些,帶我們走進一個完全陌生的空間,陌生的人物,陌生的背景,讓我們能瞭解到那個年代,那個時空所發生的陌生的事件。

但個人更喜歡“活著”,覺得該書更能直接感受到那個苦難時代的感覺,地主,貧農,二流子,戰爭,特殊的時期每一段篇幅不長,卻深深地抓住了精髓,時代及人物代入感很強,福貴的身份轉換體現了那個年代的轉換,也是人性的轉換。另外餘華的“第七日”也非常不錯,是繼“活著”之後,餘華的又一部震撼心靈的鉅著。


從洛陽出發


兩個都是好作品,但是《活著》給我的觸動更大,高考前夕為了解壓看了好多小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活著》,特別是看到福貴的兒子為救縣長夫人失血過多死亡,真是哭得撕心裂肺,從沒有那樣的悲慟,也深切感受到作為一個平凡人要面對不公平是多麼無助,即使喪失了生命也只能無言嘆息。從那一刻,我決心努力拼搏,成為有能力與不公平抗衡的人。十幾年後的今天,我也只是活得了一個平凡的人,但是面對生活的一些坎坎坷坷時,心裡總有一股力量,就是好好活著。



曼特寧22025571




JYHB汙水廢氣處理


《塵埃落定》講的是“消亡”,舊制度的消亡,舊氏族的消亡,舊的人際關係的消亡。《活著》講的是“掙扎”,在飢飽間掙扎,在愛恨間掙扎,在生死間掙扎,在望與無望間掙扎。


塵紅心一


《塵埃落定》所反映的思想歷史內容深度,和對社會的觸及,與《活著》相比,差太遠太遠。


一覽眾山小688568


這兩部書我都挺喜歡!風格不同,都能直擊心靈深處,但感觸也不一樣。


晨晨媽68563084


《活著》像發生在身邊的近代史詩,而《塵埃落定》就像可以身臨其境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