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條在中國畫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summerrain123


【文藏來答】對線的重視,是中國畫區別於其他文化背景繪畫藝術的一項重要特徵,中國獨特的書法藝術就是線的高度純粹化的體現,書法以其韻度超絕的風貌,充任了時代的典範,從嚴正整肅、氣勢雄渾的漢隸變為真行草書,線條早已成為聯繫中國文學、書法和繪畫的紐帶。

唐 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局部) 絹本設色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

中國畫的筆墨為中國傳統繪畫精神之所在。墨法來源於筆法,墨法之妙全從筆法中產生。渲染與設色不能平塗,此二者也是在使用線條,也需見筆,只是墨色、色彩淺淡,用筆更粗獷,體積更大而已。長短、粗細、濃淡、乾溼形態各異的筆法線條與筆法點染,交錯縱橫,相互交融,使中國畫因此更擁有了不同於西方繪畫的獨特意蘊。

唐 孫位《高逸圖》(局部)絹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和文化精神也指導了中國藝術家對世界的認識,他們將強烈的主體意識和超時空的客體精神通過類相的方法表現在繪畫之中,這促成了中國意象性繪畫的根本特徵。中國畫家們利用“線”來構成意象,形成別樣的意境。可見,以線條為靈魂所繫的中國畫也暗示了其之後的發展必然走向抒情寫意一格。

在幾千年的用線史上,線型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明晰的發展軌跡,創造出了不同的時代線型風格。早期人物畫線條的作用主要以“存形”為目的,畫家的關注點並未放在線型之上,只是借輪廓線來框定形體,本身並無過多意義。

廣西崇左市花山岩畫(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我國最早的繪畫作品出現於石器時代的壁畫及生活用品上面,主要以線作為表現語言,表現題材主要為日常生活中的祭祀、舞蹈、狩獵、部落戰爭等場景,造型古樸簡潔,如:半坡人面魚紋盆,內蒙古陰山岩畫,廣西的花山岩畫等,這些可以理解為我國繪畫的雛形。

戰國楚墓帛畫《龍鳳仕女圖》絹本墨繪 31.2×23.2cm

戰國時期的《人物御龍圖》和《龍鳳仕女圖》以流利挺拔的線條為主要表現形式,用墨線勾描略施朱粉。流暢的線條隨物象的形體、質地和運動而有粗細、剛柔的變化,充分發揮了線描的表現力。秦漢時期,白描作品塑造形象比例勻稱,儀態肅穆,線條流利挺拔。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繪畫線型的重要轉折時期,畫家得以從“存形”的侄梏中解脫出來,開始關注線型在繪畫中的表現作用,只是這一時期對線型的理解還處於初始階段,從無規則用線方式的大氛圍下,能夠畫出標準、圓潤、持續平滑的線條就是一種進步。

戰國楚墓帛畫《人物御龍圖》絹本水墨淡設色 37.5×28cm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線描繪畫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面貌,在題材上,作品已顯露出畫家對當代生活的興趣,肖像畫也開始受到重視。技法上既出現了顧愷之、陸探微筆跡周密的密體,也有張僧繇“筆才一二,象已應焉”的疏體與之呼應。有名的“曹衣描”便是此時產生的。相傳曹衣描是北朝著名畫家曹仲達受到當時傳入的印度美術風格的影響而創造出的。其線條以直挺的用筆為主,質感沉著圓渾,線條細密工緻,緊貼身軀,宛如剛從水中溼淋淋地走上來一樣,所以又被稱為“曹衣出水”。這樣的曹家樣與之後吳道子的“吳帶當風”相映輝,豐富了中國畫的線描技法。


原文來源:《藝術品鑑》2018年11月刊《遊雲驚龍——中國畫中的線》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本人沒有接觸過國畫不敢說太多以免有班門弄斧之嫌,但是具我簡單的瞭解國畫也該分兩種:染墨性國畫、工筆性國畫,染墨性國畫以潑墨為主,勾線為輔;工筆性國畫以勾線為主染墨為輔。

常見的國畫多為花卉、山水(牡丹、菊花、蘭草、山、水)以及動物、人物等(虎、貓、馬、驢、雞、鵝等),這些多以染、潑墨(墨分無色)為主,線描為輔,墨為肉線為骨。

工筆畫(包括年畫)也有悠久的歷史,比如侍女圖、山水人物基本都是以線描為主,染色為輔。線描是所有國畫的功夫,勾線也要有重、輕、實虛之別,否則就會把線畫死、畫僵失去了國畫的靈魂、精粹?

所以,線描對國畫成型絕對重要!


吹雪無痕1224



百利順津NXB900


線是中國畫的靈魂,再好的創意跟想法最後都要靠好的筆墨才能落實到畫面上


卓林畫藝1


線條是中國畫之筋骨,墨色是中國畫之血肉,意境是中國畫之靈魂。


榮子7326


書畫同源不僅是形而下而且也是形而上的。中國畫中的線條當由此思則可知其重要性。


鐵菩薩山人


線條對於繪畫是第一位,無線條無繪畫,應該得到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