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中的秦國是怎麼樣成長的?

Mystic44194382951


秦國的強大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秦朝數百年不停的努力。有個著名的說法,叫: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

秦國的強大,是六代君王的努力,是一個接力賽,而不是衝刺,到了秦始皇這裡,統一天下只是水到渠成而已。

那我們看一下秦朝歷史上,對秦朝強大貢獻比較大的君王。

第一個:秦襄公

這是春秋秦國第一個國君,也是秦國第一任諸侯,在此之前,秦朝只是一個大夫,他們家是給周王室放馬的,根本不入流,而在西周向東周演變時,他們家族抓住了機會,積極參與周王室政治變遷,在周平王東遷中,秦襄公出了大力,周平王就此封秦襄公為諸侯,還把自己的歧西之地扔給了秦國,算是做個便宜人情,因為那個地方已經被戎人佔了,根本不在周王室手裡,周平王只是沒錢支付運費,所以開了空頭支票,沒想到秦國通過玩命,真把這個地盤拿到手了,這可是風水寶地,周王室發家的地方,後面秦國能夠統一天下,也是因為地勢佔優。

第二個:秦穆公

這位曾經參與中原爭霸,只是敗給了自己的女婿晉文公,失敗之後,他放棄了東進中原的打算,轉而向西發展,從而並國二十,拓地千里,大大的擴張了秦國的生存空間。

第三個:秦孝公

《過秦論》講的奮六世之餘烈,其實是從秦孝公開始的: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那秦孝公最大的貢獻就是重用商鞅,實行變法,打下了秦朝強大的基礎,這其中,搞了一套網遊升級系統,把戰爭變成網遊,砍一個腦袋升一級,秦國人可以通過打架一步步升級,其中白起就是秦國的滿級武士。

第四個:秦惠文王

秦孝公的兒子,雖然一直痛恨商鞅,上臺後把商鞅車裂了,但他廢人不廢法,還是沿用了商鞅的那一套。

第五個:秦昭襄王

這位也是很牛的,長平之戰就是在他任下打的,從這一戰取得勝利,就基本奠定了秦朝統一的基調,後面只是一些小變數而已。

賈誼所說: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這裡面,大部分的業績是秦昭襄王時完成的。

不過,提秦昭襄王,就不能不提秦宣太后,畢竟秦昭襄王的期間,有不少時間是秦宣太后在主持國政。

接下來就是孝文王,幹了三天,秦莊襄王,幹了三年,最後傳到了秦始皇手上。

六世裡還有一位秦武王,就是舉大鼎死的那位,經常淪為史冊笑談,但其實也是一位不錯的君王,連橫衛秦,聯越制楚,平定蜀亂……成績也是很突出的,只是一時操作不當。

這些就是秦朝歷代比較突出的君王,可見,秦國曆史上沒有什麼昏君,而且多是實幹家,有人說,這跟秦國沒有儒生有關係。另外,秦國處在邊境,一直都有戰爭,人稱東方斯巴達,所以在戰爭動員上一直有優勢,但可惜,秦國能統一天下,還幹出了不少大同的偉業,但就是無法長久,這其中的原因就複雜了,關注腦洞歷史觀,我們下回再聊。


腦洞歷史觀


自少梁之戰,秦獻公(秦孝公之父)活捉魏軍統帥公孫痤,遭魏軍冷箭射中背心後,無奈撤軍至櫟陽,將王位傳於贏渠梁,也就是後世所稱的秦孝公,秦國真正崛起的的時刻,應該是秦孝公向各國發布招賢令,與商鞅相遇開始的,所謂明主遇強臣,那必然迸濺出不一樣的火花,秦孝公任商鞅為開府丞相後,商鞅開始大刀闊斧,變法強秦國,廢奴隸制,井田制,農耕獎勵法,軍功授爵法,意思就是隻要你有功,那就給你獎賞,這樣的制度無疑是激起了底層百姓的積極性。這樣就表明了商鞅變法是秦國變強的開端,再到後來範濉的遠交近攻,張儀的連橫之策破蘇秦的合縱之術,瓦解六國聯盟,都讓當時秦國在六國中的地位得到緩解,當然最重要的是自孝公後的六位君王,雖不都是雄主明君,但竟無一昏君,他們代代擁護商鞅之法,以商鞅之法為立國之根本,就這樣到了戰國末期,一強六弱,六國中再無秦國對手。公元前221年,秦一統天下。


風雨同舟五千年


秦國的成長經歷了春秋與戰國兩個時期,秦的祖先秦非子,因為馬養得好而得周天子喜歡,就封了秦非子一塊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的地,後來又因為護送周平王有功,秦才被正式封為諸侯,得到岐西之地,經過100多年的慘淡經營,到秦穆公時期才免強稱霸一方!


漢朝才子賈誼在他的《過秦論》中,說“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也就是說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才消滅六國,完成統一。從公元前384年秦孝公繼位,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統一,在這160年中經歷了六代君王,雖然有些君王在位時間很短,但始終沒有出現昏君,那麼這些君王,為秦國的成長都做了哪些貢獻?

第一位就是秦孝公渠梁,在位的24年中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實行商鞅變法,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郡縣制和軍功授爵制,使凋敝的秦國變得富庶,軍隊變成虎狼之師,為秦國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遷都咸陽,把咸陽建成政治中心,軍事中心,以便出函谷關對他國用兵。

第三,訓練新兵,並且多次對魏國用兵,收復被魏國佔領的河西地區。


第二位是秦惠文王贏駟,這位19歲就登基的鐵腕君王,為了穩固自己的王權,平息眾怒,而車裂了商鞅。在車裂商鞅以後,他做了三件大事,繼續穩固了秦朝的發展。

第一,剷除復辟勢力,奠定了商君新法牢不可破的根基。

第二,任用張儀採用連橫政策,致使6國無法齊心抗秦。

第三,任用司馬錯為秦國上將軍,先擊楚再擊魏,最後攻佔巴國和蜀國,為秦國增加了千里肥沃的大糧倉。


第三位秦武王嬴蕩,在位4年之中,雖然名聲不太好,但是一心想蕩平東周,一統天下。在任期間設立了左右丞相,疏浚河道,發展農桑,也採用了甘冒的建議,大舉伐韓,使得韓國非常抱怨,我三晉之地怎會有這麼個虎狼鄰居!

第四位秦昭襄王嬴稷,他執政期間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是宣太后羋月掌權,後期是奪太后大權,拜相范雎,啟用白起,範睢的遠交近攻策略,直接滅了西周國,而號稱人屠的白起,更是打遍六國無敵手,差一點就滅了趙國。

第五位秦孝文王嬴柱,他只在位3天,很難評價他的功績,但肯定也不是分庸之君。


第六位秦莊襄王贏異人,他就是那個奇貨可居的主角——-異人!在位期間也有三大貢獻。

第一,在呂不韋的幫助下,鞏固國力吞併東周,使秦國成為天下共主。

第二,啟用蒙驁,為秦國吞併六國,奠定了將才基礎。

第三,培養千古一帝,嬴政!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經六世君王不懈努力,艱苦卓絕,為秦朝的統一立下了不世之功。雖然大秦帝國二世而亡,可是他的三公九卿制,郡縣制,度量衡的統一,文字的統一,統統為中華燦爛文明地承傳,添加了無比非凡的一筆!


泰坦66


首先是商鞅變法,商鞅規定了法律法規。並規定戰場的功績可以取得爵位,為鼓勵士兵戰場殺敵制定獎勵政策一個人頭可以換土地若干。商鞅變法使秦國軍隊戰鬥力提升,你想啊他國部隊見打仗就跑秦國人眼裡那可是一畝畝地。殺的多還可以取得爵位光宗耀祖啊!

第二,呂不韋經濟改革。呂不韋作為商人出身,知道一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傷人的功勞。所以呂不韋在秦國境內促進商業發展,取消商業稅收。

第三呂不韋的農業刺激政策和水利建設,舉全國之力修建了渭水渠和四川的都江堰。此舉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為秦國統一取得了糧食儲備。

第四呂不韋的貨幣戰爭,當商業農業取得一定儲備後呂不韋改良秦貨幣。因為成色優秀重量恆定秦貨幣迅速成了當時的主要貨幣,利用國際貨幣發動戰爭掠奪鄰國財富。

當一切都準備好了那麼統一天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討論。


牛條轉發


秦祖居於犬丘處,其子養馬汧渭間。

養馬也能出狀才,被周分封在秦地。

戍邊養馬抗西戎,甘為西周當小弟。

歷王無道諸侯叛,西戎滅秦犬丘族。

宣王繼位封大夫,大夫伐戎死戎手。

長子莊公來繼位,七千兵馬齊出徵。

兄弟五人齊出戰,大敗西戎得犬丘。

西垂大夫宣王封,從此秦國有兩邑。

慘淡經營百年間,惡劣環境無不適。

日日勤奮老秦人,秦之實力日日增。

情種幽王寵褒姒,可憐太子被廢除。

只求美人笑一笑,卻拿烽火戲諸侯。

待到西戎來攻打,已無諸侯來救駕。

幽王死於驪山下,從此西周已消亡。

秦公率兵救周朝,大立戰功守社稷。

秦公率兵護平王,平王東遷東周現。

護送平王有功勞,加分封地封諸侯。

文公伐戎有手段,兵敗西戎收失地。

往後秦兵專克戎,百年艱辛創業成。

秦國遷都至雍城,腳踏大片關東地。

穆公與晉秦晉好,稱霸西戎無人哼。

東周無威戰國初,各國戰爭無視主。

魏國李哩變法相,又拜吳起為大將。

魏攻秦來秦屢敗,秦失大片河西地。

自此秦無戰之力,恰遇趙魏互反目。

獻公就位仿魏制,秦國局勢終穩定。

孝公繼位思前路,一紙賢令飛山東。

賢令引來鞅庶子,力排眾議大良造。

衛鞅實乃真才子,一心為秦來變法。

商鞅變法真奇妙,強兵富國戰換爵。

大敗義渠滅巴蜀,屢敗魏軍破三晉。

世有奇才呂不韋,一單買賣做到秦。

襄王繼位全靠他,由此功勞居高偉。

念其才來念其恩,襄王封他秦國相。

遠交近攻為戰略,國內發展工商業。

國有將才白起神,長平之戰顯神威。

秦滅東周拿九鼎,周朝從此不復在。

山東六國無敵手,秦統中國天下定。


書呆子2013


一直在進取。

一個嬴姓養馬的先祖,有功被封了個某地的侯,空頭支票,地盤需要自己拿。

拿下一塊,四周幾乎全是敵手,於是時刻得搶。打完西戎打匈奴,一天不打地盤不保。

嬴姓家族熬成公爵,春秋戰國繼續,東有強晉,南有巴蜀,只好巴結晉。還好熬到晉三分了,東有韓趙魏,複雜局面是挑戰也是機會。於是繼續打。吃一口是一口。

熬大了,熬成王了。西方霸主,樹大招風。聯軍打到家門口。還得抵抗,抵抗完,再出去打,一次又一次。

終於成功了。


雪天雪晴


秦國本是中原邊陲的一個小國家,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天子賜姓為贏,後世便在甘肅西部天水一帶養馬,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本是友好鄰邦,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韓趙魏瓜分了晉國,使得秦國感到不安,力圖尋找變法圖強,向東擴大自己的版圖,秦獻公新政,商鞅變法,使得秦國一步步走向軍事化強國,採用合縱連橫的戰略,終於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一個統一的秦王朝。



自古聖賢不寂寞


從春秋到戰果,秦朝人的先輩們勵精圖治,堅持奉公守法,用人才。有一部紀錄片專門介紹秦朝的法律制度!秦朝不是在秦始皇時代強大的,是祖祖輩輩積攢起來的家底,和用人制度才使秦朝統一中華


綠葉節能志願者


知道近代史和自己的歷史就行了,至於古代歷史嗎,就交給歷史老師和歷史專家吧,你總不能把人家的飯碗都搶了吧?還是給他們留點面子吧,讓她們有個體面的工作便於社會和諧。


墨言62873912


繼承千金一笑高功勞。大王得了寵妃笑。功勞秦始皇幫助。大王娛移江山賞秦始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