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過去 3 年,支付寶做了多次社交嘗試,結局看似無功而返。

2015 年,8.5 版本,開始社交化嘗試,錢包二級界面,出現“我的朋友”;

2016年年初,推出“敬業福”,支付寶大力推行社交;

2016年11月,出現“圈子”、“校園日記”等為了社交化,泛色情情況;

2017年3 月,開始轉型,謀求迴歸商業和金融;

很多人說,支付寶放棄做社交了、支付寶沒有社交基因、支付寶五行缺社交……

然而到了今天,我覺得支付寶的社交做成功了,只不過支付寶的社交不再像微信那麼直接。而是探索出了屬於自己的社交方法:用小遊戲做社交。

不論是集五福,還是各種紅包玩法,都是一個個包含社交的小遊戲,無一例外都替支付寶實現了增長。

支付寶另闢蹊徑的社交模式的成功,在螞蟻森林和螞蟻莊園這兩個小遊戲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下面我們將以這 2 個小遊戲為例,探討一下支付寶是如何用遊戲策略做社交的。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螞蟻森林和莊園有什麼亮點?

2016 年 8 月,支付寶推出了螞蟻森林,玩法是種樹;一年後,支付寶又上線了螞蟻莊園,玩法是養雞。

為什麼不論是種樹還是養雞,都讓無數用戶沉迷其中呢?

首先也是關鍵的一點,這 2 個遊戲的目標都是做公益,滿足了大眾的“利他”精神需求。

螞蟻森林可以通過行走、網絡購票、掃碼乘車等低碳行為獲取綠色能量,當能量攢夠申請種樹,便可以在需要綠植保護的地方種下一棵真實的樹。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不論是低碳行為還是種樹,都對生態環境優化有所貢獻。

再來看看螞蟻莊園,起初,由於螞蟻森林玩法的先入為主,我一度猜想螞蟻莊園養的雞和雞下的蛋,最後會贈送給需要這些食物的人,結果發現並非如此。

其實是通過養雞攢愛心,集滿 5 顆愛心,即可捐贈給公益項目。項目的受益對象都是弱勢群體,比如留守兒童、殘疾幼兒、貧困女性等等。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因為可以順便做公益,這兩年,我從微信支付陣地漸漸轉移到了支付寶支付。

除了以公益為目標,螞蟻森林和螞蟻莊園能成功的另一個核心要素是社交。

很好理解,如果只有我一個人種樹或者養雞,大概率是堅持不了多久的(想想很快涼涼的旅行青蛙)。

但是有社交就不一樣了。

一方面,這 2 個遊戲都有排行榜,起到了極大的用戶激勵作用。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為什麼呢?不排除有高尚的小夥伴喜歡做好事不留名,但是如果做好事能讓他人知曉,會激勵更多的人行善(並非懷疑這些人做好事的動機)。

因為排名體現了每個人對公益項目的貢獻程度,所以一般大家都會爭奪排名。

另一方面,好友之間偷能量、澆水、幫收能量,偷吃飼料、驅趕小雞、召回小雞等等行為都可以產生互動,至少能讓你跟畢業後再也沒有聊過天的同學產生“樹友情”或者“雞友情”。

綜上,由於公益的目標驅動和社交互動這兩大亮點,螞蟻森林和螞蟻莊園吸引了無數玩家。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為什麼養雞種樹比會員體系還牛逼?

如果只是做公益,對大公司來說其實不難,單純的公益行動就像是做品牌,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只是效果可能並不會立竿見影。

因為成本的限制,所以平臺持續運營公益行動其實很困難。像曾經騰訊的“1 元購畫”雖然一時刷爆了朋友圈,但也只是“一次性”公益。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而支付寶的螞蟻森林和螞蟻莊園,分別持續了 2 年多和 1 年多,這其中,主要是因為平臺本身“有利可圖”。

我不止一次聽到類似下面的感慨:

因為螞蟻森林,能走路我絕對不坐車

因為螞蟻森林,和朋友約看電影,我搶著買電影票

因為螞蟻森林,我有公交卡也選擇刷支付寶

因為螞蟻莊園,線下支付我選擇用支付寶

因為螞蟻莊園,外賣等線上支付都用支付寶

……

可以看出來,螞蟻森林和螞蟻森林幫支付寶提高了用戶活躍度,只要是跟獲取能量或飼料相關的場景,用戶都會想到使用支付寶。

除了用戶活躍,我發現支付寶還利用螞蟻莊園狠狠做了一波拉新。

螞蟻莊園的小雞可以進行裝扮,但是需要完成任務才能獲得套裝,這些任務基本上都是使用支付寶的某個產品。

比如說這次的“時光俠套裝”任務包含了完成理財小測試、設置一次定投計劃、開通公益賬戶等;之前的“股市戰神”任務有添加自選股票、猜一次大盤漲跌等等。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我就是通過這個任務入了“猜大盤漲跌”的坑,幾乎每天都要去猜一猜。

螞蟻莊園對支付寶的貢獻不僅僅是拉新,我發現它前不久推出的“莊園小課堂”還有教育用戶的作用,

幫用戶建立支付寶相關的認知。

“莊園小課堂”每天都會佈置一道題,答對即可領取 180g 飼料。

題目類似於“在支付寶繳水電費會產生額外的費用嗎?”“稅調整了去哪查最方便?”等等,答案基本上都能猜到,但是能高效的加深用戶對於支付寶功能的印象。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不論是用戶活躍、用戶拉新還是用戶認知教育,一般平臺都通過會員體系實現,螞蟻會員也是如此,但是從目前的反響來看,螞蟻森林和螞蟻莊園比螞蟻會員效果更好(畢竟都捨得花積分換道具了)。

為什麼用戶喜歡螞蟻森林或螞蟻莊園多於單純的會員體系?其實是因為螞蟻森林和螞蟻莊園是遊戲化的產品。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如何用好遊戲化思維?

前文,我們分析了螞蟻莊園運用遊戲化思維提升用戶活躍的案例,運用好遊戲化思維,帶來的效果可能真的不亞於狂撒幾個億的“賺賞金”活動。

也許你會想,並非所有公司都能像支付寶,有資源和財力開發出一款養成類遊戲。恰恰相反,遊戲優化思維玩得溜,能低成本、低門檻增加用戶的忠誠度,而且遊戲化思維能廣泛應用於社區運營、社群運營、用戶運營等多領域。

那麼,如何用好遊戲化思維呢?

在介紹螞蟻莊園案例時,我們已經講到了簡·麥戈尼格爾在《遊戲改變世界》中,提出的遊戲的 4 大決定性特徵:目標、規則、反饋系統、自願參與。

1)目標設置:有清晰的成長線路

遊戲化思維的第一個點是目標,指的是玩家努力達成的具體結果,在此過程中,一定要為用戶建立清晰的成長路線,讓用戶為了目標有所期待。

螞蟻莊園中,用戶成長路線是通過捐獻愛心體現出的榮譽值變化,從“助人為樂”勳章到“敬請期待”(未知)的路徑,就是一條完整的成長路線。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用戶成長體系在社區運營、社群運營、用戶運營等領域中也同樣適用,可以說是激勵用戶持續活躍的必備技能。

比如,社區型產品小紅書,用戶的成長路線是尿布薯、奶瓶薯···金冠薯,總共 10 個階段,它會給出各個階段的進階條件。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運營研究社區塊鏈社群也有清晰的用戶成長路徑,社群中的用戶有從韭菜胚芽到莊家,共 7 個階段的成長路線。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運營社區塊鏈社群的用戶等級與積分


在設計用戶成長路線時,一定要注意幾個點:各個階段的分值(積分)要明確;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需要需要的任務要明確;用戶成長路線不宜太短,限制了用戶的上升的天花板。

2)規則設置:與運營指標相結合

除了用戶成長路線,在運用遊戲化思維時還要注意,將運營指標與規則設置相結合。換句話說,就是將 KPI 分解到用戶的任務中,以規則的形式一步步引導用戶幫你達成 KPI。

當然,如果你一上來就告訴用戶要去完成 XX 任務,用戶一定不會買賬,你需要先告訴用戶結果(利益),再告訴用戶如何達成這些結果。

比如,運營研究社區塊鏈社群為了活躍用戶,搭建了一套刺激用戶活躍的積分體系。我們會先告訴用戶,積分可以實現購買、打賞、懸賞、投票、兌換這 5 種目的。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將用戶能獲得的福利明確公佈後,緊接著就可以告知用戶,通過哪些行為可以獲得積分,各個行為分別能獲得多少積分。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運營研究社區塊鏈社群積分規則

備註:系統獎勵:同一條群精華的閱讀及點贊只會獎勵 1 次;人工獎勵:最先邀請好友人數最多的成員,可額外獲得200積分;如果出現邀請人數相同的情況,以最先完成邀請的人為準。

PS:區塊鏈社群 06 期會員本週開啟招募,可戳☞《區塊鏈運營研究社05期會員招募》查看詳情,屆時會在公眾號推送招募信息,歡迎加入,一起學習區塊鏈運營幹貨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除了上述的福利刺激,還有另外一種刺激用戶的方式是榮譽刺激,最常見的是將用戶行為做成的排行榜。

比如,微信運動和微信讀書的排行榜,不僅告知用戶當前的排行情況,而且還有點贊、進入用戶主頁等功能,增強互動。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在設置規則時,同樣要注意幾個點:規則要能實現引導用戶參與活躍的目的;先告知用戶福利兌換方案,再進行積分獲取途徑的引導;排行榜應具備互動屬性;把控好積分兌換成本。

3)反饋系統:及時響應用戶行為

如果大家玩遊戲,一定對遊戲的及時反饋有深刻的體驗,《英雄聯盟》裡“first blood、double kill ”的及時反饋,讓玩家熱血沸騰。

及時反饋相當於給用戶的一種承諾,讓用戶知道目標越來越近,只要繼續玩下去,很快就會到達。

上文提到的螞蟻莊園也是如此,每次給小雞餵食都能看到距離集滿雞蛋還有多久。螞蟻莊園的榮譽勳章也有進度條,告知用戶要實現某勳章需要多少顆愛心。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此外,及時反饋不僅僅體現在進度條上,還有用戶在進行其他操作時的,需要給用戶一定的反饋和互動。比如,點擊螞蟻莊園中的小雞時,會出現一些文案提示,讓用戶知道自己的“點擊”行為得到了響應。

目標、規則、及時反饋、自願參與並非割裂開的,三者在實際運用中能夠成為互相關聯的體系。

支付寶的社交“成”了,這種討巧的方式出乎意料


總結

今天借螞蟻莊園的案例來分析遊戲化思維,其實遊戲化思維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但可以分解開從目標、規則、及時反饋、自願參與,這四個點入手。

目前遊戲化思維最常見的運用是 PBL(點數、徽章、排行榜),它們並非遊戲化思維的全部,但在運營實踐中能大範圍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