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修行三件寶:覺察、覺醒、覺悟

人們都說“人生即是一場修行”,這句話沒錯。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心學家王陽明就認為,人生處處是修行。他認為,一個人從出生就開始修行了,到了成年之後,人的一切生活、做事的過程,都是修行的最好道場。那麼,人生為什麼要修行呢?有位叫王麗麗的作家曾在她的《人生是一場修行》一書中說,修行是為了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修行是讓人們能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多一些成功,少一些懊悔;多一些精彩,少一些落寞;多一些積極,少一些懈怠。所以說,人生在世,修行自我是必須的,是一個人在其生命的過程實踐中的必修課。

人生修行三件寶:覺察、覺醒、覺悟

那麼,人生應當怎樣去修行?人在修行的過程中,該如何去做才能達到修行的目的呢?筆者認為,一個人在自我的修行過程中,能具備這三件“法寶”,就能幫助大家在人生的修行中始終明晰正確的方向,端正正確的心態,從而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和目標。

人生修行三件寶:覺察、覺醒、覺悟

首先,人在自我修行中要有覺察的知能。什麼是人的覺察的知能?就是人在其人生的修行中,要始終能自察自知,要具備自我糾察和警覺的能力。因為人對事物的認知具有很強的被導向性,舉例說,一個很有禮節禮貌的人,不是因為他一出生就是這樣的,而是受家庭、學校和周邊人群環境的薰陶、教育和影響的結果。這就是認知的被導向性。但這種來自外部的導向不一定都是正確的,積極的,比如說有的人說話喜歡帶有不禮貌的口頭語的習慣,這種習慣也不可能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受周圍環境負面因素影響造成的。假如這個人在受了周圍環境因素負面影響後不能自我覺察這種影響的負能,那麼他就會形成這種出口成“髒”的不良習慣。反之,假如一個人雖然身處帶有負能因素的環境,但具有自察自知的能力,那就未必能受其影響。有句話叫“出汙泥而不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人生修行三件寶:覺察、覺醒、覺悟

第二,人生修行中要有覺醒的動能。什麼叫覺醒的動能?就是能在主觀上自我覺醒。在人生修行過程中,一個人光有自察能力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自我覺醒的主觀能動性。人在修行中要能在自我察覺的基礎上,針對自己所經歷過的,感覺到的,認知到的事物或事態,進行客觀的總結和梳理,並能辨明真相,從而為自己的繼續修行明確更加正確的方針和方法。有一本書名叫《覺醒人生》的書中說得好:“沉迷的人生充滿無奈、束縛與痛苦,猶如失控的馬車;覺醒的人生有方向、有活力,輕易駕馭馬車,往目的地直奔。”這句話很生動、直接地闡述了覺醒動能在人生修行中的重要性。

人生修行三件寶:覺察、覺醒、覺悟

第三,覺悟是人生修行中至關重要的一件“法寶”。可以這麼說,人在其人生修行過程中的一切“覺”,均是為了達到“悟”的境界。“覺”是過程和表象,而“悟”才是目標和目的。人要“悟”什麼呢?要“悟道”,當然這裡說的“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道理的“道”。這裡所說的道理,是萬事萬物的自然法則,是“法道自然”的“道”。人在其人生修行中,要始終明確修行的目的,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懂得要遵循什麼樣的人生法則,崇尚什麼樣的道德公義。這種明白、明確、懂得,就是人生修行的“覺悟”。“覺悟”了,人的生命才更具有活著的意義,才不枉此生。

人生修行三件寶:覺察、覺醒、覺悟

人生修行三件“寶”:覺察、覺醒和覺悟,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迪或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