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房價過高的種種現狀你怎麼看?

櫻桃小男孩


房價在當今社會永遠是一個熱門話題,一年又一年的價格上漲,時刻考驗著購房者的神經,房價好像一個無解的謎題似的,讓買房的人們無奈、疑惑、難以接受。造成高房價的原因何在?如何去解決好這個問題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現在的房地產業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支柱產業之一,涉獵面廣,影響大,對於地方經濟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房地產業支柱行業表達的不太明顯,但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或者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支柱產業少,城市發展後勁不足,只有依靠房地產來拉動經濟發展,房價自然而然的一路高漲。(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次,地價成為房價過高的有力推手,隨著商業土地的日漸稀少,土地拍賣的推行,誰出的價格高,土地就歸誰所有,各個地方“地王”屢屢出現,價格更是節節攀升,無形中商品房的成本就高出一大截,這個“鍋”房地產商不會背,到最後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雖然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逐漸加大,但真正落實到地方,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會初見成效。(圖片來源於網絡)

再者,各地最近幾年都在進行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的增快,“二胎政策”的推行,勢必造成人員的增加,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人們對住房的需求日益增加,改善居住環境的意願也就越來越高,住房的供需缺口逐步擴大,也就造成房價上漲。雖然國家也提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炒的”,但還是有一些投機者迎風而上,暗中炒房,對房價過高起到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房價過高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過高的房價造成了買房難,給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大多數人只好望房興嘆。而且高房價也會造成經濟泡沫的出現,房價的虛高一旦被打破,會出現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會給一個地域的經濟帶來嚴重打擊。只有進一步規範房地產市場,加大調控力度,在國家大力的經濟協調下,才能使房地產市場可持續發展,促使房價趨於平緩。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


LY房測


房價高一次又一次的打破了我的認知

依然記得8年前的時候,剛來到一座二線城市開始奮鬥的我,當時這裡的房價大部分是在5-6K的程度,當時我的一個月收入也就堪堪2000左右。當時的我覺得,這樣的房價已經夠高了,沒想到的是這只是房價上漲的開始,後來幾年房價幾乎是保持著兩年翻翻的速度在升,8000、10000、又到如今的1.5萬,一次次的房價上漲打破的是我對於房價的認知和判斷,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樣曾經有房價只會漲不會跌的判斷。

不得不說房價每次上漲的時候打破了我的認知,同時使我也同時學會了很多技能。比如:借錢、省吃儉用、做兼職、刷信用卡等等,但是今天你要問我後不後悔買房?答案是肯定的,不後悔。

在我國房價高是必然

看過我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對房價如此之高的判斷主要集中在幾點:第一、政策;第二、需求;而每次調控後房價必然暴漲的根本原因也是因為歷次進行的“蓄水式”調控,簡單理解就是將各種需求囤積兩年,然後集中釋放。

這種調控手段不得不說是最致命的,這也是為什麼在歷次調控後一旦放開房價就暴漲的根本。

房子本身是一件商品,因為某些原因有了投資品的屬性,而一旦成為投資品就會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更何況是收益如此吸引人的房產。如何能夠讓人們認清現實,其實最簡單的就是允許部分區域房價出現下降(10%左右),進而影響到整體房價下降。雖然說方法很簡單,但是要做起來就沒這麼容易了。經歷過兩年的調控,好不容易有些地方的房價有了下降的苗頭,但是有關部門的介入不得不說再次為房子只漲不跌站隊。所以說,在我國房價高是必然,想讓房價整體下降難。

希望房價上漲的速度低於人們收入增長的速度

相信調控的最終目的是穩定房價,但是無論任何時候都沒有人敢說不讓房價上漲,這就預示著未來調控的目的就是允許房價上漲但是要穩定,具體的上漲個人感覺大概率是要與通脹持平或者與經濟增速持平。近期有前住建部的官員出來說希望房價上漲速度低於人們收入增長速度,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表態吧。但是想要達到這一步有多難?大家心裡應該清楚,對於大多數上班族來說多少年沒有漲過工資應該心裡有數吧。

最後,對於房價過高的現象我們除了接受別無他法,或許隨著人們住房觀念的變化(不再買房定居)和相關法律的完善(保護租房客的利益)對於房價上漲會有影響,但是目前來說我也只能說:奮鬥吧,青年。歡迎關注房產的朋友留言、關注、點贊哦。


勇哥雜談壹貳叄


感覺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認知,08年房價跌的時候才開始第一次想買房,當時4000多,貴點7000多,就那不敢出手,生怕越來越低,自己買虧了,內環二手七十多平也才23萬,過了那陣子一路上揚,現在內環差不多三萬,二環兩萬多,三環兩萬到一萬七,感覺現在真的買不起房,也還不起房,這也才十年的時間啊,2018年9月以後房價有所下降,越是下降觀望者越多,現在網上出現了部分地區降低利率,開放異地公積金貸款,也算緩慢在緩解樓市的緊張氣氛,自我覺得房價在國家嚴格調控下2019年不會出現大漲大跌,穩步上漲的趨勢吧,剛需或改善型購房者還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畢竟抄底的時刻誰都說不好,而且觀望期間的等待也是很難熬的


小羊不是羊2015


2018年對於房地產來說,確實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歷了上半年的繁榮火爆, 又在下半年感到直墜冰窖的寒冷。龍頭房企喊出了“活下去”,黑馬房企陷入了裁員自救的浪潮裡。雖然目前整個房地產行業陷入了寒冬,但是目前的房價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還是非常高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我國房價如此高企,這種現狀能否改變呢?讓我們娓娓道來。

一、供求關係的決定

商品房的基本屬性是商品,既然是商品,那麼就一定複合最基本的經濟學中的供求關係,供求關係最終決定商品價格。當供給小於需求時,價格會上漲;當供給小於需求時,價格會下降;當供需達到均衡時,價格就會趨於穩定。我國的商品房價格亦是如此,亦複合這個經濟學規律。

根據官方的相關統計可知,我國從1987年才有相關的房價統計。1987年時,我國的商品房銷售面積月2700萬平方,總的體量看似不少,然爾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因此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一直到1992年,房價基本維持在千元以下,然而這個價格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說,也是非常高昂的。

從那以後,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我國的房價就進入了上升的渠道,當然這期間伴隨著很多次的政府調控,房價上漲在當時的某個階段會有些許抑制,但是總體來看,一直是保持著快速上升的趨勢。

二、我國土地政策的決定

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我國的住房供給情況,老百姓獲得住房主要有四個渠道:自建住房、集資建房、保障房、商品房。因此從可行性來說,最容易的就是商品房購買,其次是保障房的申請。

我們再來看看我國的地方財政收入情況,土地出讓金是我國地方政府收入主要來源,佔政府基金性收入的很高的比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多少,又直接與政府評價、地方GDP的考核,以及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等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雖然地方政府也在積極轉型尋找新的支柱產業,但是非一日之功,新產業的發展需要慢慢培育,短期內地方財政對土地收入的倚重也仍將繼續。

三、建安成本增長的決定

房地產開發成本有兩個大頭,一個是土地成本,這個由政府決定,另一個就是建安成本。建安成本通俗點來說就是單純蓋房的工程造價。它主要有人工、材料、機械費用及相應的管理費、利潤、規費、稅金組成。因此伴隨著物價的上漲,人工、材料、機械的費用也是逐年上漲,所以這也是導致房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人為炒作的決定

這個因素是人為的因素,是大家一種投機不理性的行為,互相追漲殺跌,在這裡我就不多談了。


最後,我想說伴隨著我國政府的降房價的決心,我國的房價會慢慢迴歸理性,回到理性上漲,慢慢回到單純的供需關係的經學規律中去。希望人人有所居,人人有所樂。


小朱說房產


每年新建一千多萬套房子,土地出讓金6萬多億,按土地出讓金加價1倍銷售(一般認為現在土地出讓金佔新房售價的50%),則每年新建的住房就要12-13萬億的資金承接!!!而現有的房屋總市值已達450萬億!!!每年按最保守估計5%上市交易(有種說法40%以上的二手房在炒房客手裡),則二手房交易需22.5萬億資金承接!!!新房加二手房交易,每年房屋銷售需要的承接資金不下35萬億!!!!!2017年GDP(國民生產總值)才82.7萬億,年增長6.7%,增長才5.5萬億!M2(流通中貨幣)181萬億!!!對比一下:美國GDP120多萬億,房屋市值才160萬億!M2才90萬億!美元還是世界貨幣!中國M2=美國2倍=美國+歐盟!!!中國地產市值>美國+歐盟+日本!中國房價高於美國、日本、歐盟,而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我們的地產泡泡還能吹多久!!!居民還有錢嗎?每年有35萬億的錢來買房嗎?!!!按統計局可能吹點牛的數據,201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36萬億,也就是說要維持目前的房價,中國居民每年需要不吃不喝把所有的收入全拿來買房!!!!截至9月居民貸款餘額已達46.2萬億。


野山224554639


前幾年買房的人,

並不覺得房價高,

甚至覺得還不高!

試想一下,你身背貸款,咬牙買房,

你希望你的房子被腰斬嗎?

你希望你的房子的殘值還不如貸款嗎?


覺的房價高的是無房戶,

這是一個永遠的矛盾!

矛盾的雙方都是大多數!

甚至是某個人內心的兩個方面!

無解!只能在不同時期不同房價上平衡!


有種說法是,中國的房子泡沫太大,

可以換好幾套**國的房子,

如果你相信這種說法,

賣掉房子,找個宜居的地方養老,何樂而不為!


地產圍城


作為一名三年的房產銷售建議:

第一,剛需房看好就買,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理性選擇,不要太糾結。地段好的價格高,居住成本低。地段差的價格便宜,但是出行不便沒車不行,所以居住成本很高。都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誰更佔便宜,發展前景都是運氣使然。儘量選擇大品牌開發商有保障,別看大開發商偶爾有點網絡負面報道,那是因為人家樹大招風,很多小開發商爛尾都沒人知道是因為沒資格上負面新聞,並不能說明質量很好。綜合來看就是口袋有錢買地段,沒錢也要爭取買品質。地段好又是大開發商就最好不過了,個人認為開發商比地段重要,大品牌能把郊區變市中心,小開發商就算買了現房也會對物業和售後提心吊膽。

第二,改善型一定要選擇大品牌開發商,不為別的,物業、配套、綠化跟小開發商就不是一個檔次,剛需可能資金不足,改善必須往好了改,否則毫無意義了。

第三,投資的話,按照時間來看,長期必漲,短期看政策。有人會說馬雲說過將來的房子是白菜價,那我告訴你,就算按照白菜價按斤賣還是有人買不起。物價是被房價帶起來而不是房價受物價影響,別天真的以為水泥鋼筋和工價決定房價,現實正好相反。短期政策例如去庫存、棚改、加快城鎮化等等,這個方法是最及時最準確的。有人會說比較難以把握啊,自己也不經常看新聞,沒有熟人無法準確知道這些新政策啥時候開始怎麼辦?有一個專家分析的辦法有點道理,看銀行政策,按揭利率上浮說明房價在漲,利率下降說明房價在降,不過這個方法有點滯後,畢竟銀行政策是市場表現的回應,也就是說當你發現按揭利率變化的時候房價已經浮動一段時間了。


湘江北去666


就目前來看,很多人都要湊齊家中六個錢包,還得貸款才能買到房子。所以房價已經是非常高的了,我們大多數人前20年在上學,後20年再為買房努力,再20年要養子女父母。等到自己60了,人生也差不多走完,乍一看,還是還能過,其實一點保障也沒有,我們生活的一點安全感沒有,生活中無論誰出了一點事,就能很容易就把我們的生活打破。其實如果可以的話還是不要買房子,或者不要去買貴的房子。畢竟我們是來這生活的不是為了,房子為了後代來活的。重要的是首先構造一個安全幸福的港灣,這個港灣,可能不是金碧輝煌,可能只是個狗窩,但是,開始能為我們遮風擋雨,給我們小幸福。然後基於此我們在去努力去構建更好的港灣。不然我們就像是在賭博一樣,要是失敗了,什麼也沒有。

中有人拿中國老太太個美國老太太去比較,其實我覺得沒有必要。表面來看美國老太太確實很機智,貸了款買了房,早早享受了生活,其實,也不完全這樣。試想,要是老太買房遇到金融危機,生病,收入下降,等等問題。她真的能過得很好嗎。過得真的就幸福嗎

其實房價這種,北上廣深,這些都是有錢的人買的房,你真的需要去買嗎,以自己的經濟實力不夠就不要去抽熱鬧了。在一個小縣城買個房,一樣可以幸福生活,大城市即便你買了房,即便你屬於大城市的人,也得不到大城市的幸福。


我兜裡有個洞


房價過高?成都相對於四川來說確實更高

但是相對於北上廣

這房價是真不高

房地產帶動了全國的經濟

從古自今從來沒有人買房子而導致破產了的

房價持續上漲

是必然的

而且成都的房地產泡沫是全國控制的最好的

有錢,就買房子


高新區房產顧問李元智


房價漲到今日這種不可理解的地步,是各種利益集團共同炒作的結果。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和它政策的鼓勵刺激,開法商和一部分房產專家的忽悠,銀行追求利益最大化。讓人們在恐慌中認為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而掏空幾個錢包也要買房。看看香港最近房價跌了十幾點政府不救市,那才是對市場規律應有太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