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關注點帶你get“成都民營經濟25條”誕生記

一直以來,民營經濟都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撐起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2018年,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提振民營經濟的政策相繼出臺。前不久,成都召開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並很快出臺了“成都民營經濟25條”,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四個關注點帶你get“成都民營經濟25條”誕生記

這一系列政策釋放出怎樣的信號?全市各級各部門又將如何推動政策措施落地落實?日前,市經信委黨組書記、主任、市民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志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盛毅做客《新天府會客廳》欄目推出的成都市民營經濟大型系列訪談節目,就“成都民營經濟25條”進行進一步解讀。

關注一

系列政策旨在解決重點問題

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 安心謀發展

2018年前三季度,成都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256億元,增長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48.7%;民營企業提供了50%的稅收,解決了70%的就業崗位,包括90%的新增就業……一組數據,能充分反映出民營經濟擁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四個關注點帶你get“成都民營經濟25條”誕生記

在陳志勇看來,“成都民營經濟25條”向全社會釋放了三個強烈的信號——

  • 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具體體現,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的政治堅定和行動自覺;
  • 是搶抓當前全國全省政策機遇和改革紅利、發展壯大民營經濟以及高質量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的具體舉措;
  • 是堅持問題導向,及時回應企業家需求的客觀要求。

“我們也關注到‘唱衰’民營經濟的聲音,我想這中間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盛毅表示,民營經濟發展的這樣一個階段,已經有很多企業,尤其是一些傳統企業必須要轉型升級。所以它們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那麼經營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另外一個方面,是國際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以出口為導向的一些企業,在產品出口,在生產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關注二

廣泛徵求各方意見

確保政策真正戳中企業痛點難點

“成都民營經濟25條”出臺後,迅速引起了社會關注。是否能真正戳中民營企業的一些痛點和難點?

四個關注點帶你get“成都民營經濟25條”誕生記

“實際上,這個政策的研究制定從2018年年初就已經開始了。我們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作為成都相關政策措施的根本遵循。接下來,我們在全市範圍內廣泛開展了調查研究,由市領導帶隊對全市的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及所有的區(市)縣進行了全覆蓋的走訪調研。”陳志勇說,這期間,一共收集到8000多條民營企業家的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大多都是民營企業的痛點和難點。“因此,我們針對這些痛點和難點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就有了更多的針對性。”

陳志勇表示,此外,成都還充分學習借鑑外地的先進經驗,將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好的經驗和做法與成都實際結合起來,使成都的政策具備先進性。“最後,我們廣泛徵求了意見,反覆修改完善,充分徵求黨委政府和廣大民營企業家的意見差不多8000條,數易其稿,形成了今天的25條措施。”

關注三

構建全生命週期政策體系

加快企業從小到大 梯次發展

針對不同發展階段民營企業的特點,如何促進各類企業做大做強做優?陳志勇給出答案——構建全生命週期政策體系,加快企業從小到大、梯次發展,形成競相跨越的良好格局。“例如,支持初創型企業擴量、提質發展,重點在於為企業提供優良的土壤,幫助其擴量提質,在市場競爭中成功‘活下來’。”

四個關注點帶你get“成都民營經濟25條”誕生記

陳志勇表示:“我們一方面從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入手,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小企業創業基地提檔升級,另一方面從政策上幫助其拓展市場空間。‘成都民營經濟25條’中就專門明確了政府採購預算約束的硬指標,提出編制政府採購專門面向中小企業採購指導性預算,年度政府採購項目預算中30%以上專門面向中小企業採購,其中預留給小微企業的比例不低於60%。”

  • 支持成長型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建立5000家成長型企業培育庫和500家“隱形冠軍”培育庫,打造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細分市場佔有率高的“隱形冠軍”。
  • 支持企業創建品牌、鼓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鼓勵採購“成都造”名優產品,支持“首臺套”市場運用。
  • 支持領軍型企業加快跨越發展,重點在如何為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將重點支持其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發展,鼓勵企業兼併重組,拓展海外空間,鼓勵企業衝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企業500強”“世界500強”。

關注四

成都支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可獲得建設、房貸、科研等系列補助

陳志勇介紹,當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互為主體,數量佔全市市場主體的90%以上。針對這些企業的特點,市經信委將採取若干舉措,努力促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

四個關注點帶你get“成都民營經濟25條”誕生記

  • 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重點發展小巨人、成長型、擬上規中小企業,通過積極財政扶持,例如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建設補助、房租補貼、貸款貼息、兼併重組補貼、科研投入補助、上臺階獎勵、營銷補貼等具體舉措的實施,支持中小企業做強做大。
  • 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一方面針對“新常態”下銀行和擔保機構逾期風險增大的現實,加大擔保代償補貼力度,增強擔保機構抗風險的能力和信心,持之以恆地支持擔保機構積極幫助中小企業融資;另一方面為解決金融機構惜貸問題,市、縣兩級財政共同出資,建立了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壯大貸”,分擔銀行、擔保機構的中小企業代償風險,引導支持銀行、擔保機構積極開展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實實在在地緩解企業融資難。
  • 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通過組織服務機構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各類社會化服務活動。“包括投融資對接會、投融資輔導、‘一對一’精準對接等投融資服務活動;項目合作沙龍、專家門診、科研成果推薦等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園區(產業功能區)行、資源對接、貿易促進活動等市場拓展服務;以及人才招聘會、人力資源主題活動、校園招聘等人才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