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習褚遂良楷書《陰符經》?

不二齋


悟空,類似這樣的問題都不想回答,原因很簡單,學識淺薄,怕誤人子弟呀。

不過就這個問題可以說一說一點點學習的經驗。

褚遂良是上了凌煙閣的人物,是顧命大臣,學識淵博,智慧過人,為人踏實忠誠,他的書法嫡傳自王羲之一脈,楷書乃先唐第一,臨的蘭亭序僅次於馮本雙鉤本,但神氣第一。瞭解這些對學習陰符經是很有幫助的。

褚遂良也是崇尚修真的,是見過蘭亭序真跡的有限人數人之一,歐陽詢都沒見過。

陰符經的筆法來自於蘭亭序,外拓內扺中收,循環往復,筆勢連綿,因此結字寬博舒展,章法氣息貫通,給人以從容不迫,閒庭信步,雍容大度,彷彿一切盡在掌握的的美學享受。

陰符經被有些人認為是行書或行楷,這是不對的,是正宗的楷書,

當臨習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感悟到上面所述的一些感覺和享受。

臨帖第一要素就是要讀帖,讀帖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和一些基本情況。

這樣便於掌握字型和神采。

第二就是揣摩筆法,陰符經的筆法上面已經說過了,揣摩筆法的要素在於筆勢的往來和氣息的呼應。

第三就是筆勢所形成的天然結構,這個一般人很難理解,水到渠成就是這個意思。真正懂得書法的人是不會專門去研究所謂的書法字型結構的。再比如上面第二點所談到的氣息的呼應,這個其實就是後來有人講結構的左顧右盼,讓左讓右,左佔右佔等等等等。這只是簡單的舉例說明氣息的呼應,要認真體會其中的細節和奧妙。

如果能夠懂得上面這些,那麼就自然章法天成,成為書法當中的高高手了。

這僅僅是一點點學習的經驗心得,有心人認真體會好,自然能夠明白。


guihuxuan1


褚遂良書法初學史陵,曾受父友歐陽詢影響,後師虞世南。貞觀十年召為侍書後,博覽右軍書法,逐漸形成自己不同於歐、虞的風格,引領了初唐妍媚多姿,剛柔並濟的新書風,對後世影響深遠。然《陰符經》是否為褚真跡,學界尚有爭議。在這裡不做過多贅述,即便不是褚真跡,亦是習褚高手所作,我們只管學習便是。如何學習《陰符經》我認為可從以下兩點入手:

首先,對整體風格的把握。臨習任何作品想做到讓人一看就知道學的是誰,風格的把握尤為重要,這需要長時間細緻讀帖觀察才能做到。《陰符經》風格略近《雁塔聖教序》,筆勢縱橫清晰,天趣自然。其總體結構方中見扁,多見橫勢,寬綽而見虛靈之氣,此乃從隸書中來。其運筆牽絲暗連,妙筆生花,又深具‘二王’行意。

其次筆法結字的特點。褚字筆法多變,中側兼採,順逆並用。所以能寫出骨力洞達而又嫵媚多姿的字來。想做到這些比較考驗書者對筆的駕馭能力,筆尖在紙面上的感覺極像芭蕾舞女的腳尖,步態輕盈,行雲流水。所以寫出的筆畫不僅僅是細,還要圓(有厚度),不能浮在紙上,要吃進紙裡;還要挺,不能抖,更不能像死蛇掛樹。做到這些確實不容易,非紮實功夫不能成也。寫時要注意:1、除了筆的質量好之外,寫時手腕要活,手指對筆尖的輕重感覺敏銳;2、書寫速度較快,乾淨利索,不能拖泥帶水;3、下筆果斷,胸有成竹,充滿自信。

最後褚書不止外形妍美,更是風神高雅,學褚者應當細緻觀察才能形神兼得,絕不可片面追求外形的俊美而忽略高雅的神韻,否則即便形似而卻神離。

以上純屬個人愚見,歡迎大家探討。


筆耕硯田


要了解大字陰符經的用筆,筆勢,多讀帖,多思考筆勢,大圈,小圈。



書法界尺畫格子工具


陰符經,是世傳褚遂良的墨跡作品,傳世《陰符經》共有三種,即草書、小楷和大楷。我們常寫的為大楷。

唐代褚遂良,用筆變化豐富,被稱神用筆,是楷書中最耐品的帖子,每一筆的起筆行筆和收筆,讓你看到她的靈動,婀娜多姿,如同妙齡少女穿古裝迎風翩翩起舞。而且筆力勁健,形態多姿,風流倜儻,沉著而暢展。

寫陰符經前最好能有些楷書基本功,這帖許多行的筆意,如起筆直下與收筆的引帶都加強了字內的聯繫,使其更為生動活潑。是從楷書向行書過渡

好範本。

其用筆豐富,有方有圓,在藏有露。多用側鋒取勢,一波三折,點畫且細輕重極盡變化,隸意可辨,欹側俯仰而是不失重心,學習的時候要對其筆劃分解歸類,逐個練習,千萬不要只求快,只求他筆畫的小動作。要一個字練好了再練下一個字。

前期練習時會很慢,等一頁攻下後,掌握其變化特徵,後面寫起來勢如破竹!







程安勝


答:褚遂良傳世的《陰符經》傳世共有三種,即草書、小楷和大楷(見下圖),小楷本和大楷本皆有說法,難以斷真。其中,小楷本的楷法端妍,《越州石氏帖》有摹刻,字體細小如“蠅頭”,行字茂密又疏朗舒適,從嚴謹的筆法中可見魏晉之風韻。大楷《陰符經》墨跡本,共96行,計461字,傳唐代褚遂良寫於唐永徽五年(654)。鈐有“建業文房之印”、“河東南路轉運使印”等鑑藏印。其書字筆畫瘦勁,筆力勁健,形態多姿,風流倜儻,沉著而暢展。但結體寬博,尚保留隸書的筆意。此外,大字本還有許多行書的筆意,如起筆直下與收筆的引帶都加強了字內的聯繫,使其更為生動活潑。

建議您學習從大楷本著手研究,學習褚體前最好先把褚遂良生平及其書體風格有一個整體瞭解,這樣學習可事半功倍,少走彎路:

褚遂良(公元596—658年),字登善,因後在河南做官,人稱褚河南。虞世南死後,唐太宗無人與其談論書法了,經魏徵舉薦被唐太宗封了侍書,並對各處購來的王羲之墨跡進行逐一鑑別真偽,無一失手。褚遂良初學歐陽詢,繼學虞世南,最後學“二王”書法,並融合了漢隸,其書主要特徵是“豐豔流暢,婀娜多姿”,張懷瓘評價其書為“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其傳世墨跡有《雁塔聖教序》、《同州聖教序》、《孟法師碑》、《伊闕佛龕碑》、《房玄齡碑》、《倪寬贊》、《陰符經》(見下圖)等,行書有《枯樹賦》、《帝京篇》、《千字文》、《臨王羲之蘭亭集序》等。其中《雁塔聖教序》(又稱“大唐三藏聖教序”)為其代表作。

楷書到了唐代基本可以分成兩派:一派以唐初歐陽詢為代表的“尚法”派,以規整化、法度化的極致筆法為追求目標,代表人物還有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等“尚法”派;另一派以智永為代表的“尚意”復古派,倡導追晉復古,代表人物還有褚遂良、薛稷、鍾紹京等。復古派基本與東晉書風保持了一致,其筆法線條動感飄逸,使楷書基本擺脫了呆滯呆板形態,使楷書既實現了快速書寫,又具備了實用美觀和藝術欣賞價值。即便是“尚法”派也極力運用筆法、借勢、造險等手段盡力避免僵化教條,使作品失去了藝術欣賞價值。正如唐•孫過庭的《書譜》中所言:“至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道出了學習楷法的三個階段,這也是指導書家們畢生追求的方向。

褚遂良楷法的整體風格,即筆法靈動,姿態嬌美,大量運用弧線,“橫”如美女細腰,“豎”如翩翩舞姿,即使是短線條也有一詠三嘆的情調,褚擅長逆鋒運筆,雖點畫形態各異但鋒藏不露;褚又是用勢高手,講究優雅情調,字與字之間寫得如柳陰曲路,流鶯比鄰,前後呼應,整個把楷書給寫活了,這也一直是楷書大家努力的方向。整個作品給人的整體意象是“空靈”、“曼妙”,筆畫空而不虛,字形瘦而不弱,與歐體的筆畫直來直去地求險峻形成鮮明地對比,又與虞世南任其自然、和風細雨的中和風格也不同,褚追求的是一種文人書家的筆法,簡淨如玉,又嬌豔內秀,這種內秀是書法家百鍊才能鋼成,並非是一般“書家”那種矯揉造作的筆法。

書界高手或已功成名就的書家一般都在融合期(即取百家筆法之長融會貫通形成自己風格時期)選擇“褚體”學其取勢及用筆,三五年下來即可汲取其筆法線條的特點為我所用。所以成人初學楷書不建議選《陰符經》帖臨寫:一來褚雖是唐初四大家之一,但他也是先學歐陽詢的,他的楷法沒有歐陽詢楷法有“楷法第一”“萬世法程”的美譽;二來褚體是把楷書寫活的代表,幾乎沒有橫平豎直的筆法,大量使用弧線,對於初學者而言學不好就會誤入歧途;三是建議您選擇歐陽詢的《皇甫君碑》字帖作為臨帖入門的首選,至於什麼原因請翻看我往期的回答《想學歐陽詢的楷書寫法,有什麼歐體楷書的入門書籍和進階書籍推薦嗎》一文。








皇甫荔


雖然該問題是針對《陰符經》而提出的,但對學習書法者,無疑具有廣泛意義。

既然是回答如何學習《陰符經》(具體的學習對象),哪麼這個問題至少包含了零基礎或基礎弱的初學者和有了一定基本功夫的晉級者。當然這個問題有個明確指向,就是針對審美能力和書法史學功夫欠缺者。所以首先要區別對待零基礎和晉級者的不同需要,其次要從審美和書法史兩個方面進行簡單的指引,以方便大家知曉書體尤其是具體碑帖的源流與演進關係,從而在學習上有個導航與指引。

從臨、摹入手,是學習書法的正途。臨寫法帖之前有個眾所周知的要求,就是一般書法老師都會提醒的:讀帖。然而,普通老師和明(白)師的區別,就在於指導學員讀帖的方向指引和要求程度。鑑於我不知道一般老師如何教,所以只說明師的教學方式(後同)。

讀帖,首先是字體風格的一見傾心。唯有對某帖一見傾心,才會產生心摹手追的念頭。所以讀帖是從選帖開始的。具體的落實到喜歡《陰符經》後,即選帖的目的達成。從而開始用功學習讀帖,要逐步掌握其結字、筆法、墨法、書寫節奏、章法,氣質等。這個過程可以是讀帖與臨寫同步,最終爛熟於心,嫻熟於手,即便離開了字帖這根柺杖,書寫其他的內容時,也能心手雙暢。

讀帖,還包含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明白所書寫的內容,此為書法之語境。而書法家的名作,往往是書法呈現的美感(氣質),往往跟所書寫的內容緊密關聯。其書法呈現的線條點劃變化,往往與文字內容極為契合,所謂字如其文,是也!

另外,有鑑於《陰符經》具有極大影響力,而且還是書跡墨本,後學者甚眾,故而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找出有成就的書法家的臨本進行參考,體會其異同之妙。至此,必能從其形質入,而後得其氣質之魂,是為學而有得,學而有成也。


蚨第雅談藝錄


寫字的朋友都知道唐朝楷書大家真正寫的好的就那幾人,褚遂良的楷書能站在大家排列之中必有獨到之處,如大字陰符經是傳世代表之作,為什麼褚的楷書能並肩於顏魯公、歐陽詢等人呢?但凡世間事物問上三個為什麼真理必然明瞭。

當代畫家一張嘴我是什麼具象派的抽象派的等等,真正楷書大家的字都是由具象寫到抽象的啊,此理不可不知。比如左崇堂對聯:練好筆力可扛鼎一句的筆力之說就是百分百的抽象說法。有點離題遠了是吧。

拉回來說褚遂良的楷書陰符經,褚聰明絕頂寫外拓筆力字有顏魯公,內厭筆力的字有歐陽詢取此二位的中間必然勝出。褚的楷字就是這樣界乎外拓內厭之間,臨此帖必須走此路。謝謝一管之見多加教正。


阿永靈璧石收藏


大字陰符經雖落款為褚遂良書,然考證為偽作,是唐代學褚名手之作,正是出自學褚高手,故通篇字跡深得褚書要領,對習褚書仍有參考價值。褚書清麗婉轉,秀逸清俊,看似柔軟,實乃堅剛,筆力於內,故纖而不弱。用筆外拓法為主,結體大都相背,字形修長,點畫之間呼應自然,顧盼生輝,是為褚書主要特徵,此帖都兼而有之,尤其是透露出行書筆道,書寫既流利又迅捷,橫筆含波勢,顯多姿和自由,有一種特殊的靈活性和流動感。《書概》說:“褚其如鶴遊鴻戲乎,”雖然書寫極快,而字的點畫、起收筆,起承轉合,轉折、迭宕,筆筆合法。學此帖,如參合褚書《雁塔聖教序》和《孟法師碑》,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褚字


陋石書藝


陰符經是褚字中的精品,練習褚字必需要臨寫的。以個人的臨習經驗來看,首先是對書寫工具的選擇,善其事利其器,這是主要的。我用的是長鋒兼毫,紙是半生半熟,墨汁看自己的喜好。其次是字的大小,雖說是大字陰符經,但現在來看,原帖為五公分大小的字不算大字,如果照原來大小寫,很不易掌握他的運筆特點,我一般寫十公分大,這樣在懸肘書寫時,更易空中取勢。最後如果是剛學寫字的,最好去寫倪寬贊,聖教序,有了一定基礎,對褚字的用筆特點,特別是對筆鋒的理解和運用完全掌握後,再去臨陰符經才會有所收穫。


明月照大江17


寫字的朋友都知道唐朝楷書大家真正寫的好的就那幾人,褚遂良的楷書能站在大家排列之中必有獨到之處,如大字陰符經是傳世代表之作,為什麼褚的楷書能並肩於顏魯公、歐陽詢等人呢?但凡世間事物問上三個為什麼真理必然明瞭。

當代畫家一張嘴我是什麼具象派的抽象派的等等,真正楷書大家的字都是由具象寫到抽象的啊,此理不可不知。比如左崇堂對聯:練好筆力可扛鼎一句的筆力之說就是百分百的抽象說法。有點離題遠了是吧。

拉回來說褚遂良的楷書陰符經,褚聰明絕頂寫外拓筆力字有顏魯公,內厭筆力的字有歐陽詢取此二位的中間必然勝出。褚的楷字就是這樣界乎外拓內厭之間,臨此帖必須走此路。謝謝一管之見多加教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