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窮人傾其所有要買富人區的房子,為了讓孩子跟富人孩子做朋友培養人脈,你怎麼看?

明天會更好143253539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向比自己好的人看齊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去追求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則往往會適得其反。

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好一點,富人取得成功通常具有其獨到之處。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複製他們的模式,但都想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優秀的地方,或是能夠得到他們的幫助,讓自己獲得躍遷。然而,無數的事實證明,一個人不是因為有成功的朋友才成功,而是因為成功了,身邊才聚焦了一群成功的朋友。

關於人脈的事情,有很多文章都曾經探討過。有的人花很多錢去結交比較有名的人或有權勢的人,只為了拓展所謂的人脈圈子。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如果自身的素質達不到你羨慕的那些人的水平,即使你接觸到那裡面的人,也不會融入其中。

再結合家長傾其所有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與富人區的孩子做朋友來說。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家長可謂費盡心思。而這樣超出自己的能力也要買富人區的房子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說起來,父母想要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是無可厚非的,但孩子日後能不能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在於他是否認識某些有頭臉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們有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格。

每個人都有做出一種選擇的理由,但在我看來,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父母的言傳身教和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只是次要因素。


親子溝通如何說: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親子溝通如何說


這個問題我身邊倒是有兩個例子。

我有個前同事,一個月工資不到兩萬。非要去給女兒讀一個上海最好的幼兒園。說是積累人脈,這個幼兒園裡面的小孩家庭非富即貴。於是為了讓他女兒上這個幼兒園,首先先付了贊助費10萬元。其他費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人家孩子放學都是保姆司機或者奔馳寶馬接孩子。他開著一部自己的兩箱polo車去接。。。。。。

我不明白,如果是這樣的形式去勉強,憑啥人家和你做朋友?這個人脈如何積累的起來。。。。。。在我看來是白跑一次。

第二個例子。我前老闆是個房產開發商。他兒子在一個涉外學校讀書。但是大家懂得,讀的並不好。所以這個學校特意開了一個新的班級,只有七個學生,家裡都是房地產開發商。所以這是個地產二代班咯。

然後看到他朋友圈每天不是吃就是喝,初中年齡段的,一點學習的內容也沒有。後來跟我說他是混的最差的,因為比較起來,七個人裡面,他爸爸最窮。。。給他的開銷最少。

所以,雖然他和我們老百姓比起來不是很差錢,但是和題目裡面切題來說,比較周圍的富人,他就是個窮人,人家也不太帶他玩。

道理一樣的,我覺得兩個真實例子,從不同側面來說你買了個房子不代表你層次上去了,而是要全方位消費上去才能得到富人圈子的認可。

不然只有個房子或者讀書的圈子。畢了業,也就再見了,甚至沒畢業時候也不來往的。沒有意義!


龍里格龍


很多年前我應邀在某電臺做一檔心理類節目。曾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在電臺工作的播音員,她雖然收入不高,但是她拿出積蓄在城市內的一個高檔的別墅小區租了一套別墅,每天只要沒有節目,她就牽著一隻狗在院子裡遛彎兒,期待著和小區裡的其他大款富翁們假裝偶遇,結果沒想到真讓她達成所願了,半年之後我們就聽說她和一個老外出國了。

大家怎麼看這個真實的故事呢?是狗血劇情還是激情勵志呢?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精英思維。我們先不要簡單的去說他好還是壞。先不要簡單的用價值觀去衡量它。我們先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它,看透它,再決定你用不用它。

還記不記得《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其實它的本質內核也是精英思維。


那我們再來說說精英思維,其實所謂的精英思維有很多種,其中有一些還是挺有借鑑的價值的,比如說超常的,超前的計劃與安排,圈子思維等等。而傾其所有買富人區的房子,讓自己的孩子與富二代們做小夥伴。這的確是某種精英思維的視角。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它折射出父母們對於社會階層固化的焦慮,對於孩子成功的焦慮,以及急於想改變家族命運的焦慮。

就我個人而言,小明也在一個富人區擁有別墅。也很快認識了不少各行各業的富人朋友。有時在與他們的交流中的確也能夠拓展視野,拓展思維。同時發現他們特別信奉的一些理念。比如說圈層理念。什麼是圈層呢?

就是一類人群具有相似的生活形態、藝術品位,很自然就會產生更多聯繫。這種圈層化和圈層運動的最初大概源於說歐洲近代產生的“文化沙龍”。

因此讓自己的孩子從小與自己貧富差距大的小夥伴同一所貴族學校,住同一個富人小區大概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吧。

但是圈層並非簡單地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它是以各種內在的精神契合(如價值觀、生活觀等)作為紐帶,將人與人聯繫在一起的平臺。不同社會階層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孩子從小在一起做朋友,長大後,他們是否可以真的達成父母們的所願呢?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兒童時期的關係是否能持續一生?那麼我們從孩子成長的心理角度來做一些分析。

第一。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從小就結成的友誼,信任,彼此擁有共同的兒時記憶,分享著童年最快樂的一些時光等,的確非常有價值。我們認為兒童時期是一個人形成人格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我們與他人的親密關係會留下深深的烙印。有些事情永遠都不會忘記,它會構成我們最初的一些對他人的信任。從這個角度而言,童年期所產生的信任程度和信任紐帶是很強的。

第二。成年之後的現實原則。不管我們小時候經歷過什麼,我們的性格有如何的不同。不管我們的貧富貴賤差距有多大。也不管我們小時候是多麼的緊密親近,但是隨著年齡漸長,到了成年之後,我們的現實原則會在生活策略中越來越佔據主要的地位。我們會依據當下生活的需要結成新的朋友圈子。或者選擇社交對象和社交的頻率,我們更容易依據就近原則。比如當前離我最近的物理距離,職場距離等等來發展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也會依據重要性原則,現實原則來優先發展當前生活中的人際關係。童年的記憶,也許我們會永遠珍藏在內心。同時永遠保持著那一份純真。但是重大問題上,我們還是會採取現實原則。

第三。價值觀的差異。其實孩子很早就會形成對金錢的觀念,他們很早就會敏感地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我們人最早時候的自卑,自戀等等核心的心理特質往往會在童年時期塑造。如果我們自己在別人的比較中發現較大的差異,同時家庭教育不能給予恰當的金錢觀教育和價值觀教育。那麼孩子很可能會在這個比較的過程中形成對於金錢,身份,地位,財富的自卑。如果為了孩子能夠結交一些富人的小夥伴,但卻損失了孩子最重要的自尊與健康的自戀。那就是真正的,也是最大的得不償失。因為自尊會影響一個人後天所有的職場生活,家庭生活,幸福感等。

總結一下,父母對孩子進行精英教育,按照精英的原則對孩子進行培育和訓練,以及對他的人生軌跡進行設計都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注意孩子的人格發育和心理健康的培育。如果能夠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成功的關於價值觀,金錢觀等等自尊水平的教育和培育。那麼在這種前提下對孩子的人生進行一定的設計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所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逐漸的與其他小夥伴進行各種各樣的比較。學習的比較,性別的比較,財富的比較,身高的比較,長相的比較,父母的比較,等等。最重要的就是家長能否引導孩子在比較中獲得健康的和正確的認知。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能夠學會如何教育自己孩子關於在比較中引導認知。小明給大家設計了一下一些問題。大家可以引導自己的孩子去提高認知水平。



比如說,我們可以問孩子,他怎麼看班裡,誰富誰窮。

然後再問孩子,他認為自己是富裕的孩子還是貧窮的孩子?

然後再引導孩子認識到富裕,應該建立在哪些基礎之上?

還可以問孩子,你自認為自己窮的是哪些地方?自己富裕的又是哪些地方?

我們可以讓孩子去與一個比自己更窮的孩子去比較。別人比自己富裕的地方是哪些?

再讓孩子去一個比自己富裕的孩子去比較。但卻要說出別人比自己貧窮的地方是哪些?

再引導孩子認識到最值錢的不是金錢本身,而是能夠掙錢生存的能力。

可以從小多安排孩子進行一定的經濟活動實踐,比如出售自己不需要的某些玩具書籍,理解財富創造的過程。

等孩子再大一些之後,比如十多歲的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做一定的生存訓練,比如給他一百元。讓他嘗試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可以從事什麼樣的職業生存下來。

並且讓他經過生存訓練之後再思考,當下每天的生活,他可以有意識的選擇學習什麼?如何去培育訓練自己生存所必備的一些技能。

如何培養自己終生穩定的生存能力,賺錢能力,和用於傍身的技能。

如果有了以上的認知引導教育和對孩子心靈人格的塑造與培育,相信住在什麼小區都不再是核心的問題。相反,如果沒有這些恰當的教育。那麼住在什麼樣的小區可能都會有問題。因為孩子與孩子在各個層面上的比較,很早就已經開始了。學校裡也總會有更富裕的孩子,隨著年齡越來越大,這種比較會持續人的一生。因此,有意識的提前引導孩子正確的三觀教育,人格塑造,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三體的秘密》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我覺得挺有用的。就拿我親戚說,我們是在一個五六線城市,當時我阿姨還是一個站在櫃檯賣化妝品的(沒有任何知名度的國產品牌),她樓下住著一個縣區的副縣長。我阿姨就每天找他老婆聊天去他家坐坐,後來推薦我姨夫做了副縣長的司機。後來,副縣長升到開發區做區長,我姨夫也跟著去了,然後讓他兼職做管理食堂。然後人家又升到副市長了,我姨夫也水漲船高當了區裡的一個小領導。我阿姨呢,更不用說,成了一家事業單位的小領導,前幾年這個單位蓋房子,她負責其中的一部分,還賺了一筆。開著一百多萬的車,孩子也出國了。走向了人生巔峰啊~

我家有錢親戚太多了,都是富一代,全是自己拼出來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句話:腦子靈活的厚臉皮才能成功啊!有好的鄰居,你還得好意思去接近,接近了你還得懂得說話的技巧。交際真的是一門學問。


小蘑菇丶


說一下我的情況吧。

北京某別墅小區,一套別墅單價基本3000萬以上,也有三層別墅面積過千單價過億的別墅,一共小100棟。

首先,入住富人區是可以的,首付小2000萬,再還貸款。

第二,我們這邊別墅小區人比較少,住的也少,小區物業群裡也就50來個人。通過住的近,關係不錯的大概有個10家左右的樣子,各行各業都有,比如私營業主、明律、明星等等,經常會一起吃個飯一起出去郊遊之類的。也算是比較深度的交流了吧,大家都還不錯比較樂於交往,基本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誰知道誰的真實實力?)

第三,因為住的少,自然孩子也少,大部分孩子都很有禮貌有教養等等,但也有少數幾個孩子會被其父母的某些癖好所影響,比如男孩子喜歡女裝等等..

第四,小朋友跟這些小孩子玩跟我媽帶她在老家玩基本沒什麼區別,都會有覺得誰誰好,誰誰欺負人等。

第五,與其說小朋友跟這些富人的孩子玩會什麼積累人脈有很多的教養等等,我覺得可能會有影響但影響並不大...真正的資源或者用的上的,其實是對父母而言的。比如找某明星拍個廣告打個折,公司週轉需要部分資金可以先借一點,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於小朋友來說,20年長大後是否這些小朋友對他們在世俗社會中更有幫助,這個還真是說不好。我從小也是在大院裡長大的,發小几十個,除了少數感情不錯的,基本因為發展方向各異慢慢就疏遠了,可利用的價值都比較低,往往都是情感上的交流。

第六,人的品質發展情況高低有個好的背景自然概率上要大一些,所以這些孩子只是概率上比窮人的發展前景價值要大而已,真正還是看的個人,自己窮但為人正直有才華有的是欣賞你的有錢人,自己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堆富人朋友也並沒有卵用。

結論:進入富人區要量力而行,往往很多人打著為了孩子好的幌子,實際上是打腫臉充胖子,滿足自己那可憐的虛榮心而已。同輩很重要,但父母教育孩子獨立自主,教育正確價值觀,教育孩子跟任何人相處不卑不亢、自食其力才是正途。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你就是一朵狗尾巴草,把你放薰衣草花海里去,你依然是狗尾巴草,只不過別人注意不到你,以為你也是薰衣草,僅此而已。


AI燎原嵐喧


中產階級傾其所有買富人區的房子,富人孩子就會跟他玩了嗎?太天真!

我一個朋友是外企高管,給小孩上的是一個學期5萬元的雙語幼兒園,他老婆是英語專業畢業,選幼兒園的時候費了老大勁了,全程和老師用英語對話,生怕自己的小孩子學了不純正的英語。如果看到外教是東南亞的,扭頭就走。即便是口語純正的英美的白人,他們也不是就買賬的,還要看其是不是有幼師相關資格證,光會英語也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跟我說,如果他小孩的玩伴不能用英語跟他孩子交流,或者說連英文名都沒有,他是不會讓自己小孩跟這樣的小朋友一起玩的!而且他還說,如果對方小朋友家裡人只給他上得起2萬元一學期幼兒園,他也不會讓自己孩子跟他玩的,因為根本不在一個圈層!

在這種幼兒園裡開家長會,如果孩子媽媽不是全職太太,別的家長都不會搭理你,說明孩子爸爸的經濟能力不行,居然還要老婆出來工作養家。

那麼就算你咬咬牙,讓你老婆在家全職帶小孩就行了嗎?錯,人家孩子媽媽從小條件都不錯,孩子媽媽大都會鋼琴舞蹈等,而且興趣愛好廣泛,平時沒事就全家去看話劇和歌劇,如果你不會插花、陶藝甚至騎馬等富人打發時間玩的項目,別的家長也不會鳥你的。

這還是幼兒園的課堂教育,課外興趣培養花的錢就更多了。我這土豪朋友給他女兒學什麼呢?學擊劍。嘿嘿,沒玩過吧,他請的教練是東歐一個退役的世界冠軍,學費是半小時1000元,一年光學擊劍這一項就要花10萬元,其他的芭蕾啥的就不用說了,每年花在特長培養上就好幾十萬。

培養一個貴族要三代,這些中產階級不明白的是,所謂人脈是資源的互換,打腫臉皮充胖子是沒有意義的,最搞笑的是中產階級還有自己的鄙視鏈,上2萬元一個學期幼兒園的還看不起1萬元一個學期的。

所以,這就是中產階級的悲哀,混進富人圈子,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求孩子去做?花這心思還不如好好經營自己事業,讓自己先變成富人,那時你的圈子自然就會是富人的圈子。


鹹魚學院


不是自己的圈子,不要硬融。

我有一個朋友,標準的富二代,其老爹從商兼職人大代表,在廣州住獨棟別墅,200萬的路虎攬勝代步,且配有具有保鏢氣質的司機一枚。這個朋友人也挺隨和的,喜歡踢足球,唱K,酒吧喝酒和賽車。人和人交往,想要深入長久的發生聯繫,需要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足球還好說,唱K喝酒,一晚上簡單喝下至少幾萬塊沒有了,如果喝開心了,就不知道到哪兒了。還有一個興趣賽車,咳咳,這不是一般草根玩的起的。他不會因為金錢看不起誰,你跟他交往也不是因為錢,但是兩人中間,就隔著一條很深的溝,太多的興趣愛好家庭環境等等一些東西不匹配,很難深入交往。也見過他身邊一些朋友,跟他的身份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堅守自己的東西吧,不是自己的圈子,不要硬融,融也融不好。


康盛隆達


曾經看過一本書,書中談到一個叫阿曉的孩子,父母去了香港,生意做得很成功,家裡很有錢。所以阿曉在鄉下孩子們面前儼然香港人自居,非常有優越感。後來,阿曉去了香港,和香港孩子們一起讀書。但是,阿曉和新環境格格不入。他被香港孩子們看不起,他很孤獨。

古代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其實也很窮,但是她再三的遷移,只是為了給孟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而不是為了讓孟子扎堆富人堆裡。最終,孟子學有所成。

人最可怕的是精神貧瘠,如果精神富有,即使在乞丐堆裡,也掩蓋不了他的光華。

所以,如果窮人傾其所有培養孩子,幫孩子找個好學校,培養孩子某些方面的特長,努力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我倒是非常贊成。

其實人們交友,有時很簡單,往往是因為兩個人氣場相近,或者那個人某些地方吸引了你,所以想和他成為朋友。(因為功利心私慾心的除外)。孩子們更是這樣,因為喜歡,所以想跟他一起玩。尤其對優秀的人,莫名其妙的好感,想和他有交集。也許,這就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的道理。


與其傾其所有買富人區房,還不如讓孩子優秀吧,自然會有很多人喜歡他,包括你所認為的富人。

否則,誰會願意交一個不怎麼樣的朋友呢?


子蘭爵


這是我的故事:在我中學時候,我家裡人把成績中等偏下的我,通過各種途徑送到了我們區最好的高中裡的重點班。

我學習能力一般,努力程度還可以。在一所普通中學的普通班裡學習還算過得去。可惜架不住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期盼,在我初中升高中的時候,趕鴨子上架把我送去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高中,還是裡面的重點班,然後開啟了我煉獄式的三年高中生活。

頂級高中裡的提優班,聚集著一群智商高且勤奮的同齡人。比我聰明很可怕,比我聰明且比我勤奮的人讓我很崩潰。無論如何努力,我的高中成績班級排名都穩定在倒數10名,當時一個班級總共45人。

我覺得這三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無論我如何熬夜學習,當付出和努力不成正比,得不到正向反饋時,對於學習的自信心很受影響。當時真的超級絕望!到現在,我都很質疑自己的學習能力。

同樣的道理,當圈子不同的時候,是否要強容?有人說,寧為雞頭不當風尾;有人說,圈子不同,不必強容;

如今十幾年過去,我想說,圈子不同,必須強容!因為如今大學畢業N年,當我需要處理一些法律糾紛的時候,我可以在高中同學朋友圈中諮詢我的班長;當我的朋友的孩子需要看牙時,我可以把我的當牙醫的同桌介紹給他……等等不一而足。

《自私的基因》裡有一個觀點:在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有獲得更多優質生存資源的基因才會代代傳承,這個道理,在社會中同樣適用!


蘇州月老賜婚


就講個最現實的吧,我原來住在北京朝陽奶西村,村子裡有各種小店,賣什麼的都有,我喜歡練瑜伽可是村裡沒有,要做40分鐘的公交到望京去上課,沒辦法我就放棄了,下雨不出攤的時候我就和老鄉打麻將,隔壁嫂子天天都是東加長西家短的,老公也是,閒下來就和老鄉打麻將鬥地主,最多陪我在村子裡的菜市場逛逛,各種小吃零食應有盡有。後來妹妹來了,我倆又是各種吃,村裡各種麻辣燙小火鍋,旋轉火鍋自助餐,一年不到我和妹妹長了30斤肉,!後來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我們一個月又多花了2000多在地鐵口租房子,村裡房子便宜,現在租到了地鐵口,我又報了瑜伽班舞蹈班,妹妹也幹了兼職,第一年我們的收入不僅沒有下降,因為住的方便我和妹妹經常幹兼職的原因到年底我倆還多掙了3萬,當初想搬家的時候家裡沒有一個人同意,覺得掙得不多,原來1500還是兩室一廳,現在3500一室一廳住的地方還小,老公也覺得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爭吵很多次,後來我們都挺過來了,妹妹幹兼職,跳舞減肥,我和老公上午做生意,下午我幹兼職老公收拾屋,我覺得我的生活很好,不是說非得搬到富人區,最起碼這個地方大家都很忙,都忙著生活忙著掙錢,一年半我和妹妹才減下來,我們可以住的小一點,但不能自甘墮落,雖然離自己買房還差一大截,但我想如果我繼續在那個村子裡住下去雖然房租便宜,生活便宜,但我想最後我丟失的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月2000房租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