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對我5G狂贊,樹大招風?

日媒對我5G狂贊,樹大招風?


01

星移斗轉,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大步流星,其速度超出我們的想象。有些人還沒有用上4G移動網絡,5G已經降臨,無法抵抗。

秒級的電影下載速度,萬物互聯,AR/VR的想象空間,全面自動駕駛成為可能。5G的超帶寬和高實時的特性為這些應用場景提供了基礎設施能力。

5G,不是「悄悄的,我來了」,而是呼嘯而來,帶著轟隆的巨響。

從2G到3G到4G,再到如今的5G,其發展速度如同人力車到馬車到綠皮火車再到如今的高鐵,越來越快,根本停不下來。

在世界移動通信的格局裡,我們從觀察者到跟隨者到參與者到主導者,也逐漸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無論是作為運營商的移動電信聯通還是設備商華為中興,都站在了5G的前沿,可以和歐美巨頭平起平坐,很有底氣。這是我們的驕傲。

最近,《日本經濟新聞》發了一篇文章,給我們瘋狂點贊。核心意思有三點:

中國5G研發和聯網至少領先美歐日韓一年以上。中國的基站數已達35萬,是美國的10倍。

中國利用後發優勢從3G開始就新創了更有發展前景的TDD制式,而西方各國不願低頭認慫,都沿用著舊式FDD制式開發5G,可是速度上不去,比中國的5G速度低一個等級。

現在美國在逼西方各國不用中國5G,除了澳大利亞,各國還在悶著頭挺著。華為和中興的5G設備不只是質高,價格也是西方几家公司的五分之一。西方各國按西方几家公司的成本,無錢建基站,也用不起,無法賺回基建成本。

這立馬讓我想起《厲害了,我的國》,哦,厲害了,我的5G。


02

但是,敲黑板了,《日本經濟新聞》可不是日本正經新聞,從我們的角度看,其非常不正經。說它不正經,不是它胡來,而是說它並不遵守新聞的嚴肅性和準確性。倒是將其作為媒體為政治服務,做到了極致。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有海外媒體報道,就在昨天,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開會議,決定將華為技術和中興通訊兩家公司的產品排除出政府採購清單。日本媒體認為,這是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友「和美國統一步調」

日媒對我5G狂贊,樹大招風?


顯然,《日本經濟新聞》對於我們5G的點贊,帶高帽,並不是真心的誇獎,其背後居心叵測,狼子野心。

《日本經濟新聞》顯然是為了日本政府,演了一齣戲。《日本經濟新聞》先出場,給華為中興唱高調,它方唱吧,日本政府登場,說:既然你們這麼厲害,那麼從國家安全角度,對我們形成威脅,對不起,你離我遠點,別進來了。

兩方一唱一和,都是戲精,演得挺好。

按道理來說,無論如何,《日本經濟新聞》說我們的好,我們應該自信,應該驕傲,應該自豪,應該感到高興,甚至可以為此開瓶酒慶祝一下,但是為什麼就高興不起來呢?

因為《日本經濟新聞》的這則新聞,裡面應該摻雜著水分,泡泡太多。

在情緒的激動過後,在感性思維達到巔峰的時候,我們永遠不要喪失理智,需要一點冷思考。甚至有日本媒體和網民就指出:日本政府的做法,是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友「和美國統一步調」。

而美國,在抵制華為中興進入他們市場的時候,也是說華為中興的移動通信技術對他們造成了威脅,視為對手。如果不冷靜的話,就會覺得我們很牛逼: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成為美國的對手。

玩的都是套路,這些套路並不深,見得多了,也不奇怪了,這些年這些套路有愈演愈烈之勢。

先說你多厲害多厲害,讓你興奮幾天,然後說,sorry,我怕你,請離我遠點,別進我家門,我可不想引狼入室。

其實,我們並沒有狼的尖牙利爪,更沒有狼的兇殘貪婪,我們只是想尋求合作的同時,順便把錢掙了,僅此而已。

說我們多厲害,那只是他們的政治目的而已。本質上還是他們的老調子——「中國威脅論」,如同多少年以前的「中國人權問題」一樣,新瓶子裝的還是那瓶老酒,穿著新鞋子走的還是那條老路,套路的路。


03

回頭再來看一下《日本經濟新聞》的說法,看看我們的5G到底有多厲害,看看他們說的真實性到底有幾分。

首先看第一條,說中國的基站數量達到35萬,是美國的10倍。放在5G的這個語境裡,很容易讓人理解成中國5G的基站數達到了35萬個,而美國只有其1/10。這數據其實並不靠譜。

事實上,中國三大運營商首批試點城市才一共18個,如果按照35萬這個數據平均下來,每個城市達到2萬多個,那不得了,這已經是規模性商用的水平了吧。事實上,運營商還在測試階段,商用的時間表最早得2020年。

《日本經濟新聞》引用的是德勤的報告,所以我專門研究了一下網上關於德勤這份報告的內容,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自2015年,中國新增基站數目是35萬個,而同期,美國則不到3萬5千個。

數據沒有錯,但是真不能這麼理解。新增基站,無疑5G基站只佔極少數,主要部分,就目前的技術和市場需求來說,應該是4G的基站。絕對不會有哪家運營商傻到連5G的技術都不太成熟,而且用戶數量還沒有的時候,就如此大規模的投入到基站建設上去的。中國三大運營商錢確實多,但是可真不傻,而且精明得很,這個我們作為用戶都有深刻體會不是?

《日本經濟新聞》只是借了德勤的報告,誤導或者糊弄了我們而已。35萬個5G基站,開國際玩笑?

日媒對我5G狂贊,樹大招風?


再看第二條,中國的5G的TDD制式遙遙領先西方各國的FDD制式。

4G是LTE,分為兩種制式,TDD和FDD,TDD代表時分雙工,FDD代表碼分雙功;前者是在時域上要上下行一致而後者要在頻域上保持一致。因制式的不同,導致兩種制式的理論峰值有所不同,FDD在理論峰值上是要遠遠大於TDD。

但是到5G的時候,按照3GPP的標準,統一稱為NR(New Radio)。5G NR中也同樣為FDD與TDD劃分了不同的頻段,同時還引入了新的SDL(補充下行)與SUL(補充上行)頻段。

在5G的時代,TDD還是FDD更多的意義還是體現在從4G到5G的演進路線,區分TDD還是FDD的意義並不大。統一的新的空中接口,使得更多的制式可能是混合的所謂XDD。

TDD是從我國的TD-Scdma演變過來的術語,因為是我國自主研發,所以儘量向外界推廣,於是對TDD的好處說得比較多,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如果說在全球範圍內,在5G技術還不太成熟的條件下,說我們主導的以TDD演進路線比FDD演進路線好多少,還真不好說。比如聯通在上海測試的就是FDD演進的技術。

《日本經濟新聞》拿這個來說事,其實有誇大之嫌。一種技術是否有優勢,有多方面的標準,速率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穩定性,覆蓋範圍,功耗,技術成熟度,商業化難度......都是運營商需要考慮的。就如同我們買一輛車,做出選擇的時候,絕對不止速度快一個標準一樣。

最後來看第三點,成本問題,說華為中興的價格是西方設備商的五分之一。如果單純說測試階段的報價,這個我信。但是這只是一種商業策略而已,請注意是「測試階段」。在報價方面,不可否認,華為中興的思路比較活一點,不像歐美國家廠商的思路那麼固執。

就如同互聯網的免費思維一樣,在初期培養用戶階段,賠錢賺個吆喝,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數量不多,也虧不了多少,為了後面大批的訂單,這種前期的投入是值得的。

但是,請注意,華為中興的5G設備的成本絕對不可能只有西方廠商的五分之一。在5G的研發測試階段,基站數量不多,設備本身的硬件成本並不佔大頭,倒是人力成本才是最大的投入。

可以估算一下,據說華為員工的平均年收入在50萬以上,因為5G是戰略重點項目,從事5G工作的員工收入只能比這個更高,如果西方廠商的成本是他的5倍,那麼收入豈不是在人民幣200萬+,摺合美金30萬美元+?

說成本便宜30%,我還覺得可信,只有人家的五分之一,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測試階段可報低價,到大批量合同階段是絕對不可能報太低價格的,而大批訂單時候的報價那才是真正的報價。

至於說「西方各國按西方几家公司的成本,無錢建基站,也用不起,無法賺回基建成本」,更是胡扯。

事實上,目前合同份額上5G領先的設備商第一名是愛立信,第二名是華為,第三名是諾基亞。西方國家也不是傻子,不賺錢的事,是絕對不會幹的,放心好了。

綜上所述,《日本經濟新聞》放了一個彩色煙霧彈,或者說是迷魂香,來混淆視線。而其真正的目的,是為其「中國威脅論」造勢。


04

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奮鬥,我們有幸看到在世界科技之巔,有華為中興這樣的中國企業能夠被西方國家從瞧不起到被重視,甚至當做對手,這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西方國家對於我們的有些言論抱著非常強烈的政治目的,即使對我們的讚揚,也不是真心的,相反,狼子野心的成分更多。我們切不可盲目樂觀,飄飄乎不之所以然。

他們的讚揚背後是他們對我們的敵意和抵制的內心,其實本質上,我們並沒有他們說的那麼強大,也更不會有威脅。

我們不是一隻軟弱的綿羊,更不是一匹兇猛惡狼,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一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吃苦耐勞,砥礪前行。


註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