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120秒解開,嫦娥4號不為人知的一面,外國專家:這是偉大進步

官方120秒解開,嫦娥4號不為人知的一面,外國專家:這是偉大進步

嫦娥四號發射

在北斗衛星刷屏一段時間後,中國航天又開始了新的征程,據官方媒體12月8日報道,在凌晨2點23分,轟的一聲巨響,嫦娥4號搭載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的推動下點亮整個夜空,在這次發射過程中,央視以120秒解開了嫦娥四號探月不為人知的一面。

據瞭解,嫦娥四號此行主要是開展月球陰暗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背面軟著陸”等四個重要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嫦娥四號將通過全景相機、紅外成像光譜儀、測月雷達以及中性原子分析儀等四個特殊儀器對月球進行測繪、礦物分析和月球表面淺層結構探測等實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月球背面探測時,有一個國際性難題困擾中美俄許久,那就是探測車在月球陰暗面由於環境問題無法與地球取得聯繫,進行實時通訊,不過這一問題在今年5月被中國一顆名叫“鵲橋”的中繼衛星給解決了,據外國太空專家布萊恩·哈維表示:“有了中繼衛星,軟著陸技術將推動中國向新的領域進發,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

官方120秒解開,嫦娥4號不為人知的一面,外國專家:這是偉大進步

“鵲橋”中繼衛星效果圖

據央視12月8日發佈消息稱,相比嫦娥三號,四號的著陸區沒有成像作參考,三號是以拋物線方式著陸,而四號則為垂直方式著陸,這對著陸精度有著更高的要求,況且未知的著陸區地形崎嶇不平,海拔不一,這對中國航天技術有著更深一層的考驗。

相比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在航天領域曾一度獨領風騷,不過美國在外太空領域探測雖處於領跑地位,但美國航天事業最大的軟肋就是其火箭發動機受到俄羅斯的掣肘,而俄羅斯在航天領域底蘊豐厚,受西方經濟制裁影響,俄羅斯航天領域的熱度大不如前了。

在10月11日,有記錄航天發射的影像資料顯示,俄羅斯“聯盟-FG”載人飛船在發射2分鐘後,搭載的運載火箭由於一臺助推器在分離式發生故障,剎那間有大量白煙冒出,經過時候調查確定,在分離時由於負責該指令的傳感器發生了6度的變形彎曲,導致推進器噴嘴蓋無法打開,隨後助推器撞上了燃料箱,導致火箭偏離了既定軌道,最終任務發射失敗。

官方120秒解開,嫦娥4號不為人知的一面,外國專家:這是偉大進步

“聯盟-FG”載人飛船發射失敗

所幸火箭分流罩上的四臺分離發動機及時啟動,來自俄美的兩名宇航員利用降落傘成功逃生,不過在短短51天時間,俄羅斯重整旗鼓在12月4日將“聯盟MS-11”載人飛船成功送到美國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此舉讓全世界再次見證其航天技術實力。

所以,在美蘇或者美俄相愛相殺時,只有中國航天人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步追趕著,從最初實現零的突破,到神州系列載人飛船,如今即將在月球陰暗面首次實現軟著陸的突破,在航天道路上,中國一直給我們帶來驚喜。

有意思的是,此次除了進行對月探測試驗,中航內部人員透露,嫦娥四號還艱鉅著一個特殊的任務,那就是搭載了一個3KG的圓筒型“衛星生態圈”,裡面裝有土壤、水分、空氣和植物種子、蠶卵等生物,旨在構建一個簡單的生態系統,利用太空的資源使之進入循環模式,有網友調侃稱:“中國人不管到哪,都沒能忘記開荒種菜,才剛剛開始就為遷移做準備了。”(疆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