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解決“太空剎車減速”關鍵性技術難題解決

實施奔月計劃的嫦娥四號與以往的嫦娥有何不同,此行它要經過怎樣的行程,經過幾個步驟到達月球,它在月球又能做些什麼,這些都是航天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鏈科技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番。首先說行程。12月8日2時23分啟程的嫦娥四號,飛到月球主要分四步走。

嫦娥四號:解決“太空剎車減速”關鍵性技術難題解決

第一步為發射入軌段,實現嫦娥四號升空入軌,器箭分離;第二步為地月轉移段,實現嫦娥四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第三步為近月制動段,在地月轉移軌道高速飛行的衛星減緩速度,完成“太空剎車減速”,建立正常姿態,被月球的引力所吸引;第四步為環月飛行段,嫦娥四號環繞月球軌道飛行,實現環月降軌,最後著陸月球。

小編接下來說的是,嫦娥四號與“三姐”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梳理下來,可以說有五點不同。

一是科學目標不同。2013年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以“測月、巡天、觀地”為科學目標,而嫦娥四號任務包括實現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探測,月球背面巡視區淺層結構探測等。

嫦娥四號:解決“太空剎車減速”關鍵性技術難題解決

二是工程目標不同。嫦娥三號任務的工程目標有3個:突破月面軟著陸、月面巡視勘察;研製月面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探測器,建立地面深空站;建立月球探測航天工程基本體系,形成重大項目實施的科學有效的工程方法。嫦娥四號任務工程目標鎖定在兩個“國際首次”: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實現地月L2點中繼星對地對月的測控、數傳中繼。

三是通信方式不同。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無法像嫦娥三號那樣直接和地面聯繫,“飛鴿傳書”的任務只能落到中繼衛星身上。

四是著陸環境不同。嫦娥三號著陸區是月球正面的虹灣地區,而嫦娥四號的首選著陸地點,是位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中部的馮·卡門撞擊坑,需要有比嫦娥三號更高的著陸精度,並要採取幾乎垂直的降落方式。

嫦娥四號:解決“太空剎車減速”關鍵性技術難題解決

五是有效載荷不同。嫦娥三號有效載荷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用來觀察月球,包括全景相機、地形地貌相機、測月雷達等;第二類用來觀測宇宙,主要由月基光學望遠鏡承擔;第三類用來觀察地球周圍的等離子層。嫦娥四號配備了8臺有效載荷。

其中,著陸器攜帶了地形地貌相機、降落相機、低頻射電頻譜儀等,巡視器裝有全景相機、紅外成像光譜儀、測月雷達等。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務還搭載了“國際範兒”裝備,分別與荷蘭、德國、瑞典、沙特開展科學載荷方面的國際合作。

鏈科技ChainTech 精準提煉企業技術需求,快速啟動技術難題解決、技術成果引進程序。需求牽引、技術推動,跟蹤測評,全程預警,做中國企業最貼心的“技術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