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軍迷不喜歡沈飛而推崇成飛呢?

軍史吐槽君


目前,全中國範圍內具備獨立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相關重型/輕型戰鬥機能力的也就只有成飛和沈飛這兩家了,幾乎目前中國空軍部隊裝備的制式戰鬥機都出自這兩家。

這也使得,由這兩家研發出來這些軍用戰鬥機,自然就會受到廣大軍迷的關注,由於是兩家戰機生產廠商,也就有了可以參照和比較的對象,要是隻有一家可能網上相關的議論聲音就會少了很多。並且平心而論,也並不是對於沈飛有過分的偏見。只是作為全中國唯一擁有從俄羅斯進口整條蘇-27重型戰鬥機生產線的戰機生產廠家,在有如此殷實的家底支撐之下,沈飛在國產第三代戰機研發之中,並沒有研發出讓人頗為驚豔的先進戰機型號,也實在讓人可惜。


而反觀成飛,在沒有像沈飛這麼好的家底的條件之下,硬是依靠著自己的科研力量,在本世紀初成功的研發出了殲-10系列戰機家族。並且其最新的改進型,也已經達到了三代半戰機的水平,且已經大批量裝備中國空軍部隊,目前已經在擔負戰備值班任務了。更讓人驚喜的是,在近些時候的珠海航展上,搭載了矢量航空發動機的殲-10驗證機,出色且圓滿的在公眾面前顯示了一系列的讓人為之震撼的飛行表演動作,也能從這些飛行表演動作之中可以看出,這款殲-10矢量驗證機的空中機動性能,是完全可以媲美俄製蘇-35重型戰鬥機的。

不僅國產三代戰鬥機之中沈飛不如成飛,在國產第四代戰鬥機之中,成飛也依舊在沈飛的前面獨立自主研發設計出了國產第四代隱身重型戰鬥機殲-20,並且這款由成飛主導研發設計的隱身重型戰鬥機項目的進展可以說是飛速的,目前殲-20隱身重型戰鬥機已經開始小批量列裝部隊了。而由沈飛研發設計的隱身中型殲-31系列戰鬥機,還處在邊飛邊改裝的狀態下,至於何時能夠真正的裝備中國空軍部隊,還不得而知。

的確,在比較的客觀的現實面前,不得不說成飛要比沈飛更加努力,也據網上相關的新聞媒體報道稱,沈飛一年整體的相關戰機產量,也不如成飛一年整體的相關戰機產量。


航空君


成飛與沈飛是我國兩大戰機研製團隊,為中國的現代化航空工業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兩大門將都是中航工業下屬,專門對中國先進作戰飛機進行研製與生產,其中,成飛的代表作品為中國第一架5代機J-20,與4代戰機J-10,3代機J-11,沈飛的主要代表作有遼寧艦上的艦載機J-15,4代半J-16,還可以算上一個不被軍隊待見自己集資搞的FC-31,軍迷對這兩大團隊也有許多爭論,大部分人都是喜歡成飛,而不喜歡沈飛,這其中的原因,用10字真言就能解答:成飛戰鬥機,沈飛複印機。

雖然這兩個團隊都是研發先進戰機,但是路子卻截然不同,成飛走的是自主研發的道路,從J-10開始的鴨式佈局,成飛還對其進行了系列性改良,在4代機競標成功後,成飛贏得了5代機的研發資格,有了高起點,又再次自主設計出了J-20,並且再一次贏得軍隊青睞,J-20進入空軍服役。而沈飛,走的跟成飛是完全相反的路,沈飛主要是對引進的SU-27家族進行改進,從其作品就能看出,基本都是SU-27改改改,在總體水平上可能略超過SU-27的老家蘇霍伊,但在研發製造實力上,沈飛是遠不如成飛的,兩者差距巨大。

由於成飛走自主設計路線,搞出來的飛機性能也十分優秀,出鏡率也很高,所以大部分人都喜歡成飛,而沈飛卻只能對SU-27進行改改改,改好了也就算了,一些機型還改不好,在飛機外形上,差別很小,甚至是直接複印一架飛機出來,許多人就戲稱成飛造戰鬥機,沈飛複印戰鬥機。在各自的飛機性能上,4代機沈飛輸了,在5代機上,沈飛並未獲得國家投資研發,於是便自己集資,搞了個FC-31,先不說性能,在外形上再次發揚複印機精神,跟F-35長得真的是太像了,在性能方面為了縮減成本,結果成本沒減多少,性能反而下降一大截,高不成低不就,空軍不要,海軍也不要,FC-31便只能當做自己的5代驗證機了,更別說跟J-20對比了,而由於這些,沈飛也一直不怎麼受軍迷喜愛。


楠竹一


軍迷中確實存在不喜歡沈飛而推崇成飛的情況,雖然作為一個理性的軍迷,這兩個航空工業企業都是中國航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說,成飛代表了一種創新發展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而沈飛則反映出了因循守舊和固步自封的態度。這是軍迷不喜歡沈飛喜歡成飛的主要原因。

追溯歷史,沈飛是共和國航空工業的長子,也就是說早年中國的噴氣式殲擊機基本上都是沈飛生產的,當然到殲-7為止都是仿製的。但是在這個階段,沈飛給人的感覺就是混亂而不靠譜,當然這裡面有那個特殊時代的動亂因子存在,特別是在仿製稍微有點難度的超音速戰鬥機米格-19上。

當時這種飛機仿製型號就是中國著名的殲-6戰鬥機。可是,沈飛在殲-6的仿製工作中反覆開倒車,長期拿不出合格的產品,而且不已當時蘇聯的生產工藝為準,而是胡亂瞎搞,甚至在動亂的年代取消了檢驗流程,最終造成生產出來的200餘架殲-6戰鬥機根本沒辦法飛上天,賀龍元帥氣得大罵“停機坪成為了養機(雞)場”!

殲-6的長期難以服役導致在早期國土防空作戰中,我軍用殲-5戰鬥機去和美國的F-4重型戰鬥機對抗,這是拿飛行員的生命開玩笑。

後來仿製殲-7戰鬥機不久,沈飛就將這個項目整體移交給了新建立的成飛,將殲教7項目移交給了貴飛。而沈飛除了繼續造所謂的“萬歲機”殲-6外,開始了殲-8戰鬥機的研製。

雖然說,大家都殲-8戰鬥機並不感冒,由於長期技術難以突破,導致生產出來就落伍的情況發生。60年代首飛的殲-8戰鬥機到80年代都還沒有生成戰鬥力,而殲-8II也很長時間難以達到設計標準,這其實也和我國當時整體技術水平有關,其實也怪不了沈飛。

但是,此時,成飛卻已經拿出了殲-10戰鬥機的設計方案,不久就造出了樣機,無論怎麼說,殲-10的外形和殲-8II的樣子,誰好誰壞一目瞭然。

到了仿製蘇-27的任務了,國家把如此重要的任務,也是學習機會交給了沈飛,於是乎沈飛從殲-11一直仿製到殲-16,還來了一個“改動原始設計要慎重”,不知道是不是當年那個“養雞場”的傳說又成為了束縛沈飛發展思路的桎梏了!

而此時,從來沒有研製重型戰鬥機經驗的成飛一下子拿出了殲-20這種跨時代的戰鬥機,這讓沈飛情何以堪!

創新發展沒有,腳踏實地沒有,這就是軍迷不喜歡沈飛的主要原因吧!


虹攝庫爾斯克


沈飛號稱是沈霍伊,成飛號稱是成克希德。他們分別對應俄羅斯的蘇霍伊和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這可不是空穴來風,且聽我細細說來。

成飛和沈飛在五代機研發時期,曾經各自推出過一個方案進行競爭,最終選擇了成飛殲20方案。


沈飛總是在抱著蘇霍伊的飛機改來改去,成立這麼多年,完全從頭國產化的飛機沒有幾個,反倒是成飛那邊一會是殲10,一會是殲20的,先進戰鬥機研發一款接著一款,從第四代飛機到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成飛為我國的戰鬥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梟龍戰鬥機還成為我國唯一出口成功的第四代作戰飛機。

沈飛的殲16戰鬥機也成為一款非常先進的戰鬥機。


成飛的殲20戰鬥機目前是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已經服役的唯一一種五代機,也是美國F22戰鬥機之外唯一的重型隱身第五代飛機,所以成飛的成就非常顯著,簡直就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軍事航空企業之一了,也因此在國內籠絡了大批的粉絲,得到了世人的尊崇。

沈飛在殲15戰鬥機的研發和為航母事業做得貢獻上,是成飛也需要尊重的。


但是成飛和沈飛其實都同屬於一個集團公司,也就是中航集團,實際上都是我國一個大型央企的下屬企業,因此也完全沒有必要把他們分開來看,也許他們之間確實在機型上有競爭關係,但是他們都是在我國的航空事業做出貢獻,沈飛的貢獻並不能完全抹殺掉,比如在我國第一種艦載機研發的過程中,殲15首飛當日,項目的現場總指揮羅陽就倒下了,這樣的航空報國也同樣值得尊重。

圖為成飛殲10戰鬥機,成為世界著名的第四代戰鬥機。


在沒有成飛殲10和殲20的時候,也是沈飛依靠大量製造殲11A/B系列重型戰鬥機,通過研發太行WS10發動機給我國空軍一腳踢開了第四代戰鬥機的大門,也是沈飛在殲8II戰鬥機當家的年代裡,扛起了我國戰鬥機事業的大旗,所以軍迷朋友們還是要可觀的看待兩個貢獻突出的航空公司,他們都應該得到尊重。


海事先鋒


成飛和沈飛都去過,一南一北,各有特點,客觀來評價,兩家都不差,相比較而言,成飛更有創新精神。

軍迷經常指責沈飛不思進取,說沈飛一直在吃蘇27的老本,要不是當初國家把蘇27交給沈飛仿製,沈飛估計早都倒閉了之類。當然,沈飛造的飛機一直延續蘇27的氣動外形,無論殲11、殲15還是殲16,一直是那個老樣子,依葫蘆畫瓢,讓人覺得沒什麼新意,搞來搞去還是那個東西嘛。不像成飛那麼有創新意識,殲10、殲10c、殲20、梟龍,總是能讓人眼前一亮,給人很驚喜的感覺。


沈飛的殲15/16

這些如出一轍的氣動外形,其實不應當受到過多的指責。為什麼一直採用蘇27的氣動外形?是因為蘇27的氣動外形本身就很優秀,給你一張白紙,從頭設計,你也很難設計出比蘇27更優秀的氣動外形,這個工作就是交給美國人做,也不一定能搞出比蘇27優秀的氣動外形。

重新設計一款飛機的氣動外形,需要成千上萬次風洞試驗,資金花費不菲。錢的問題是次要的,我們國家也花得起這個錢,我們更缺的是時間。局勢不等人,等不起再花大量的時間去搞風洞和機體試驗了。有這4、5年時間,開足馬力都生產兩三百架飛機了,既然有現成最優秀的平臺可以用,拿來主義有何不可?

如果是這樣,我覺得更應該噴的是蘇霍伊。蘇霍伊才是把27的氣動外形外形用到爛,蘇27、蘇30、蘇33、蘇35,還用到蘇34轟炸機,四代機拍扁了以後繼續用到蘇57上。蘇霍伊才是是典型的吃老本吧。


蘇霍伊的飛機都是這個
造型

軍工領域還是國家計劃經濟為主,沈飛和成飛都是國家計劃的一部分,沈飛生產雙發重型殲擊機、成飛生產單發輕型殲擊機,兩個都需要,誰也離不開誰。

四代機方案競爭,601是敗了,611的方案贏得當之無愧,是靠實力贏得了競爭。但是四代機沈飛也是出了很多力的。

網友也不要把沈飛黑的一文不值,中國航空工業沈飛也頂半邊天。



成飛的殲10/20,梟龍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網友批評指正。另外:殲16由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601所)設計,瀋陽飛機制造廠(112廠)製造。殲20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611所)設計,成都飛機制造廠(132廠)製造。


一坑四彈


看了幾位的回覆我想糾正幾個問題。第一,沈飛是當年中國的第一無可爭辯。就連東北都是中國的第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成飛的611所當年叫做601所分所。他的主要人員構成還有圖紙都是沈飛過去的。第二,為什麼沈飛乃至東北會落到現在這個地步是和國家的大環境分不開的。東北在近代經歷了兩次政治和邊防安全事件。一次高饒事件東北想獨立。另一次中蘇邊界衝突隨時準備搞核大戰。本著深挖洞,廣積糧的思想。把沈飛的敢好的有生力量挪到成飛。另外高饒事件發生以後。國家有意的壓制東北。因為東北建國以後有全中國最全面的工業基礎。造船,核潛艇,石油,化工,鍊鋼。汽車,航空,航天。導彈。煤炭。木材。糧食。這給東北獨立創造了一個先天的條件。可以說東北養了全國50年,因為在計劃經濟年代別的省份單位用這些資源是無償的。只是付出沒有回報。所以造成了現在這個局面。現在沈飛,601,606所,還有新陽(做導彈)廠房還是上個世紀50年代蓋的。成飛造飛機他有錢。沈飛沒有那個錢。殲31到現在為止只造了兩架因為他沒有錢。沒有國家投資。


憤怒的愛國者


東北現在確實衰落了,衰落的原因在於東北人的素質問題 東北的工廠,那些人簡直不是幹活的 講人情,不講規則 工人不按作業標準書做產品,缺陷率很高 管理人員也不努力,人浮於事,大家都想混日子 沈飛日野客車廠是一個很好的企業,有各方面的優勢,竟然被他們給搞垮了。



黃龍運


某飛不思進取,尸位素餐,長期把持我國航空工業大權,但是做出的產品卻是最爛,大量實驗數據造假(殲八),不止沈飛是這樣,還有曾經的歌星廠(渦扇六到太行,特別是太行前期各種噴零件也能定型)!某飛從第一架引入蘇聯飛機開始,到蘇霍伊系列戰機,主營對象沒一件是原創。至於歌星廠,發動機基本也是靠抄!某系人馬所研戰機及發動機原地踏步,嚴重拖延!特別是某盟主執掌中航工業期間拿著大量經費,不事軍工發展,瞎搞汽車(研發汽車汽車虧本),拿去股市投機,樓市炒房(被套牢,也虧本)!打壓兄弟單位!乾的屁事多的去了,數不過來!


Yy利刃


為什麼軍迷不喜歡沈飛?

現在中航下屬的企業裡面,唯二沒有完整三代機完整的獨立研發和項目管理能力的,也就是沈飛和貴航了,成飛、西飛、洪都都有了

J11B參考蘇27,J15參考T10K7,J16參考蘇30MKK,這些吃透了嗎,出來的J31讓軍迷無比望。

601的總測繪師現在還在跪舔毛子設計合理,是不是準備繼續參考設計蘇35和蘇57?這能讓人有信心?

所以人家說,北邊吹牛,南邊吹氣(風動)

要是這麼說沈飛,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樣的推斷可能為時還早

也許像中國高鐵一樣,在四代機項目上,也分成了兩個陣營,分別由北方的沈飛和南方的成飛牽頭。

由於成飛注重於出活,所以,用了較多的“成熟”技術,比如F22式的機頭,甚至連座艙蓋也不例外

而沈飛更偏重於技術上的革命——所謂慢工出細活,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相信沈飛會有這麼一天。

其實就中國而言,最大的瓶頸就是動力,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概莫能外。而電子、氣動、材料,中國已經做得非常好。所以技術的瓶頸在哪,就在於動力。

如果中國的航發突破,相信中國的各類型飛機會迎來一個爆發的時期。那時候無論是成飛,還是沈飛都會厚積而薄發,從而大放異彩的。


用戶106197265051


我是戰火觀察室,我來回答

客觀來說,不管是沈飛還是成飛,對中國空軍建設的意義都是不可磨滅的。可以說這兩家飛機制造廠撐起了整個中國空軍。



但出於軍迷角度,沈飛相對成飛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自主創新能力的不足。眾所周知,沈飛的招牌是殲11,殲15,殲16系列,成飛的招牌是殲10,殲20系列。按理說這些戰機都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


但是對戰機有過研究的朋友都可以一眼看出,不管是殲11還是殲15殲16,與俄羅斯的蘇27側衛戰機都極其相似。為啥呢?因為咱們就是仿造的人家啊……氣動外形都大體一致,相似是肯定的。

而反觀成飛,無論是殲10還是殲20,自主研發的成分都是相當大的,最起碼是綜合多方面技術而不是對一種戰機照單全收。而且在殲10系列並沒有為成飛賺到多少錢的情況下成飛還搞出了殲20這種大國重器。

所以,軍迷捧成踩沈也可以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