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婦男”代替“留守婦女”,發生了啥事呢?誰賺錢養家?

近兩年,低迷的糧食價格讓農民傷透了心,不少農民都聲稱越來越不想種地了。的確,在滿足不了溫飽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農民想“放棄”種植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考慮到自身及家庭所遇到的經濟難題,還是不得不外出打工以尋求好的生計。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將近3億人的農民工,哪怕是再髒再累的活,只要能賺到錢,一般就能看到農民工的身影。

可是,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一些工作崗位對於學歷及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民工要像以前那樣賺錢就沒那麼容易了。而且,隨著環保政策的持續升級,房地產行業不景氣,以建築工人為代表的農民工群體就明顯少了不少。與此同時,農村也出現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即“留守婦男”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多,甚至已經替代“留守婦女”,成為留守在農村的“主力軍”。

農村“留守婦男”代替“留守婦女”,發生了啥事呢?誰賺錢養家?

對農村不瞭解的人可能並不能夠理解這一現象,甚至還有一些人產生疑問,難道這些“留守婦男”都不需要賺錢養家的嗎?為啥要待在家裡無所事事呢?

在介紹這個問題的原因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留守婦男”。所謂的“留守婦男”一般是指媳婦兒外出打工賺錢養家,留守在家的男人。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樣一個稱呼並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只是一種相對比較形象的說法。

那麼,為啥“留守婦男”在農村變得越來越多呢?其實,原因一般有3點:

第一:媳婦兒外出了,家裡的老人與孩子需要照顧

家裡的老人上了年紀,行動不便;孩子又上學,需要人操心。所以,既然媳婦兒外出了,就只能男人留守在家了,畢竟,老人與孩子都需要照顧。

農村“留守婦男”代替“留守婦女”,發生了啥事呢?誰賺錢養家?

第二:就業門檻越來越高,不太容易找到好工作

現如今,城市對於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民由於缺乏學歷和技能的儲備往往會被拒之門外。所以,農民即便是外出打工,也不太容易找到多賺錢的工作,工資一般都會比較低。

第三:女性就業比男性更有競爭力

在城市,女性就業往往比男性就業更有競爭力,比如商店、超市的促銷人員、導購員;比如家政服務業的保姆、月嫂等等,這些都是農村女性能夠勝任的。而且,女性創造的經濟收入並不比男性少,一些高級月嫂一個月的收入都好幾萬。所以,這也是“留守婦男”數量變得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農村“留守婦男”代替“留守婦女”,發生了啥事呢?誰賺錢養家?

其實,在不少的農村地區,均有“留守婦男”的現象存在,而導致此種現象的原因往往並不是農民不願意外出,不願意受打工的苦,反而是因為現實的情況不允許,才造就了這樣的亂象。

最後,農村“留守婦男”代替“留守婦女”,發生了啥事呢?誰賺錢養家?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