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有多少劇種?都分佈在哪裡?你喜歡什麼?

銅川人


陝西南北區域跨度大,地形地貌複雜,由南向北分別為秦巴山地、關中平原和陝北高原,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性,依據不同的地域文化屬性,陝西分佈著不同的劇種。

1.秦腔:又稱亂彈,梆子腔,廣泛流佈於三秦大地上,是陝西群眾基礎最為雄厚,影響力最為廣泛的第一大劇種。

2.同州梆子:又叫同州腔、大荔腔、東路秦腔,對現代秦腔的形成和發展影響力巨大,流佈於陝西省關中東部。

3.西府秦腔:又稱西秦亂彈、西路秦腔。在秦腔的發展過程中被中路秦腔所同化,曾經流行於陝西寶雞地區,現在除了在個別劇目中依稀可見當年的風采,幾乎失傳。

4.漢調桄桄:又叫漢中梆子、弦戲、南路秦腔,對漢劇、徽劇等劇種的形成具有深遠的意義,流行於陝西漢中市和安康市。

5.陝二簧:又叫二黃、秦中二黃。流佈於漢中、安康、商洛、西安、涇陽、三原等地。

6.漢調二黃:又稱陝西漢劇、安康漢劇。流佈於安康地區。

7.眉戶:又叫迷胡戲,是陝西除秦腔外流佈區域和影響力最廣的劇種,廣泛分佈於三秦大地上。

8.曲子戲:又稱陝西曲子戲、西府曲子戲。流佈於寶雞市、漢中市和安康市。

9.道情:根據地域的不同,又衍生出不同的道情劇種。

(1)關中道情:別稱“長安道情”,流佈於長安區、藍田縣、西安市、三原縣、涇陽縣和大荔縣。

(2)商洛道情:別稱“陝南道情”,流佈於商洛市。

(3)安康道情:亦屬於陝南道情的範疇,流佈於安康和漢中。

(4)陝北道情:別稱三邊道情、西涼道情和新道情。流佈於榆林和延安。

10.遏工腔:俗稱“阿宮腔”,流佈於富平縣、銅川市、三原縣和禮縣等區域。

11.老腔:又稱闆闆燈影、闆闆腔。流佈於華陰、華縣、潼關、大荔。

12.弦板腔:亦稱弦板燈影、闆闆腔。流佈於咸陽地區。

13.碗碗腔:根據地域文化特性,又有不同的分類。

(1)關中碗碗腔:又稱時腔、華劇。流佈於大荔、華陰、涇陽、三原、高陵、西安。

(2)洋縣碗碗腔:又稱碗兒腔。流佈於洋縣。

(3)陝北碗碗腔:流佈於綏德縣和米脂縣。

14.西府燈盞戲:流佈於戶縣和隴縣。

15.線胡戲:俗稱線腔。流佈於合陽、大荔。

16.跳戲:又稱跳調、鑼鼓雜劇。流佈於合陽、韓城和澄城縣。

17.商洛花鼓:又叫打花鼓、唐將班子。流佈於商洛市。

18.小調戲:流佈於安康、漢中和商洛。

19.弦子戲:又稱蓮花落。流佈於安康。

20.大筒戲:流佈於安康、漢中。

21.端公戲:又稱跳端公。流佈於漢中和安康。

22.秧歌劇:根據地域不同又有具體的劃分。

(1)韓城秧歌戲:又叫唱秧歌,流佈於關中地區。

(2)陝北秧歌劇:又稱新秧歌,流佈於榆林和延安。

(3)渭華秧歌劇:又叫老秧歌,流佈於渭南、華縣地區。

23.安康越調:又稱越調、皮影。流佈於安康、旬邑、平利等區域。

24.安康民歌劇:又叫紫陽採茶劇,流佈於安康市紫陽縣。

25.八岔戲:又稱八岔子、二棚子、筒子戲,流佈於安康地區。

26.京劇:主要流佈於西安。

27.豫劇:主要在西安。

28.晉劇:陝北東北部。


秦腔鬚生


陝西全省目前有地方戲曲劇種25個,除過4個外來劇種京劇、豫劇、蒲劇、晉劇之外,依舊有秦腔、碗碗腔、眉戶、線腔、老腔、阿宮腔等21個陝西本土劇種。


秦腔流行很廣泛,主要流行西北五省,以陝甘最為盛行。


碗碗腔起源於陝西省華山北麓的華陰、華縣一帶。

眉戶形成於清代乾隆年間,盛行於關中、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寧夏、青海和新疆的部分地區。


線腔是山西省古老的傳統戲曲曲種,盛行於陝西合陽。

老腔是華陰皮影戲的一種,長期在華陰廣泛流傳。


阿宮腔,也稱北路秦腔。因唱腔具有翻該遏低的藝術特點,亦稱遏宮腔。流行於禮泉、富平、興平、咸陽、涇陽、三原、乾縣、高陵、耀縣、銅川、臨潼等。

我最喜歡秦腔、眉戶、碗碗。

生在關中地域還是喜歡秦腔的魅力。秦腔改革應寫一些接地氣,多點正能量的劇本,讓觀眾賞心悅目!


唐笠翁


陝西的劇種還是比較多的,總的來說,秦腔是主角,眉戶劇次之,其餘小種類地域特點非常鮮明。

秦腔,在陝、甘、寧、青、新疆、山西、河南等省份或地區流傳歷史悠久,秦腔劇團專業、業餘、自樂團體性質都非常多,傳統劇目《周仁回府》、《三滴血》、《三孃教子》、《斬秦英》、《五典坡》,丑角戲《教學》、《拾黃金》、《看女》等看得人如痴如醉,戲迷也難以計數。

眉戶劇,關中地帶農村喜歡眉戶戲的非常多,比如傳統劇目《梁秋燕》、《十二把鐮刀》等是幾代人的最愛。

陝北說書,在中國非物質遺產之列!延安、榆林地區陝北說唱者非常多,一人多器多角,說唱結合、葷素搭配都有,陝北話,信天游,聽不夠!

商洛花鼓,主要流行於陝南地區和陝鄂交界地區。《情懷》、《月亮光光》、《紫荊樹下》等都受當地群眾喜歡。





星151226


陝西全省目前有地方戲曲劇種25個,除過4個外來劇種京劇、豫劇、蒲劇、晉劇之外,依舊有秦腔、碗碗腔、眉戶、線腔、老腔、阿宮腔等21個陝西本土劇種存活,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展現了陝西省地方戲曲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中由專業院團支持演出的劇種19個,由民營院團和自樂班演出的6個劇種是老腔、弦子戲、端公戲、八岔、大筒子、關中秧歌。

由秦腔最為出名,秦腔分部陝、甘、青、新、寧夏等幾省,在陝西本省以內分東府與西府秦腔,西府秦腔發源於陝西寶雞、甘肅天水一帶,東府秦腔也發源於陝西漢中一帶。

說到秦腔起源,其實是比較有爭議的,陝西認為秦腔發源於陝西,甘肅人認為秦腔發源於甘肅天水,依據歷史考證秦腔實發源於甘肅,秦腔原為秦人放牧的牧歌,以唱腔洪亮,粗狂見長,自古就有秦腔就是吼出來之說。

綜上,筆者也認為,秦腔發源於甘肅,但是發展於陝西。


尖山布衣


據陝西省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報告顯示,陝西目前有戲曲劇種26個,其中本土劇種22個:秦腔、同州梆子、漢調桄桄、漢調二黃、道情、陝北道情、線戲、老腔、碗碗腔、弦板腔、阿宮腔、弦子戲、眉戶、大筒子、八岔、商洛花鼓、關中秧歌、陝北秧歌、二人臺、端公戲、跳戲和紫陽民歌劇;外省流入劇種4個:京劇、豫劇、晉劇和蒲劇。

各劇種有各自的主要流行分佈區域,26個劇種的分佈情況是:秦腔流佈區域於陝西全省城鄉及西北五省各地;同州梆子主要流佈於關中東府地區;漢調桄桄流佈於漢中部分地區;漢調二黃當前流佈於漢中、安康、商洛以及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道情當前流佈於關中、陝南地區;陝北道情當前流佈於榆林、延安地區;線戲當前流佈於關中東府的合陽、澄城、大荔及山西芮城、河南靈寶等地;老腔主要流佈於華陰、潼關等地;碗碗腔當前流佈區域為關中東府地區;弘板腔當前主要流佈於乾縣、禮泉、興平、咸陽、永壽、武功、周至一帶;阿宮腔當前主要流佈於禮泉、富平、興平等地;弦子戲當前流佈於陝西平利、鎮平、旬陽、西鄉,湖北竹溪、竹山等地;眉戶當前流佈區域為陝西全省城鄉、山西省、甘肅省等;大筒子當前流佈於石泉、寧陝、西鄉、嵐皋、紫陽等地;八岔當前流佈於安康漢濱、漢陰、平利、旬陽、白河等地;商洛花鼓當前流佈於商洛地區;關中秧歌當前主要流佈於渭南、華縣、韓城等地;陝北秧歌當前流佈於榆林、延安地區;二人臺當前流佈於整個榆林地區;端公戲當前流佈於漢中、安康地區;跳戲當前流佈於合陽、韓城、大荔等地;紫陽民歌劇主要形成區域在安康市紫陽縣。外省流入的戲曲劇種,京劇在陝西主要流佈於西安、漢中地區;豫劇在陝西主要流佈於西安、商洛、銅川、延安、寶雞地區;晉劇在陝西主要流佈於榆林地區的府谷、神木、佳縣、吳堡、子洲、米脂、綏德、清澗等縣;蒲劇在陝西目前主要流佈於宜川縣。

我喜歡陝西本土劇種秦腔、眉戶、碗碗腔、道情、陝北道情和線腔等,也喜歡流入陝西的蒲劇和豫劇。


翟建鋒


除過4個外來劇種京劇、豫劇、蒲劇、晉劇之外,還有秦腔,漢調二黃 ,阿宮腔,合陽跳戲 ,合陽線腔 ,眉戶腔 ,陝西碗碗腔 ,陝西老腔 ,陝南端公戲 ,陝西道情 ,弦板腔 ,陝南花鼓戲 ,安康弦子戲。


大羅言酒


我只知道有秦腔,碗碗腔,眉戶,阿宮腔,陝北說書,商洛花鼓,還有嗎?分佈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