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輪美奐,剛剛,南京長江大橋全線亮燈了

美輪美奐,剛剛,南京長江大橋全線亮燈了

橋頭堡上紅旗“隨風飄揚”、工農兵群雕上每個人都“栩栩如生”、299盞玉蘭燈“面貌一新”,經過兩年多的大修,經過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路燈人的妙筆生花,夜幕下的南京長江大橋宛如一條熠熠發光的巨龍,橫亙在長江之上。

時隔兩年多,南京長江大橋即將與我們再相見!這一次,我們所見的大橋不僅保留了她原有的厚重歷史,更有無數設計、建築師們為她注入的新時代特色。

美輪美奐,剛剛,南京長江大橋全線亮燈了

鑲嵌8顆燈珠,299盞玉蘭燈既美觀又實用

再見玉蘭燈,燈柱還是那個燈柱,燈罩依舊是那個燈罩,但在她展示她的雍容華貴之餘,更兼顧了對整個大橋路面的照明,而賦予她既美觀又實用功能的,是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設計師們創新性的設計——在玉蘭燈的燈託上鑲嵌了8顆LED燈珠。

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總工辦工程師、大橋項目技術負責人王鵬展介紹說,僅在玉蘭燈照明方式上前後就經過了N多輪的討論驗證,並最終產生了三個方案。一個是沿著防撞護欄開個槽,裝上LED燈實現路面照明;第二個是在玉蘭燈燈罩上開個小窗戶,在裡面放上LED燈珠,讓它向下投射。“多次測試後發現,要麼不能滿足防撞,要麼達不到照明亮度,最關鍵是不能破壞玉蘭燈本體。”王鵬展告訴記者,玉蘭燈罩是當年周總理定下來的,肯定不能動。

美輪美奐,剛剛,南京長江大橋全線亮燈了

直到後來在設計人員、技術人員和東南大學文物專家的共同努力下設計出了最終方案:順著原有燈託上的花盆,外圈鑲嵌上8顆3瓦的LED燈珠,並內嵌6顆2瓦的燈珠,一套總共才156瓦,而原先所使用的高壓鈉燈,一個就有150瓦,一套就是750瓦。對於照明效果,原來的玉蘭燈由於是向上漫發射,實現路面照度僅有3勒克斯左右,而鑲嵌了LED燈柱之後的玉蘭燈,現場實測的照度平均都達到了25-30勒克斯之間,完全滿足了道路照明需求。如果換句大家都聽得懂的話,就是耗能降低80%,亮度提高10倍。

一套玉蘭燈上的總共32顆LED燈珠,可不是隨便鑲嵌上去的,每個燈珠所投射的角度都不相同,經過無數次的實驗,這才實現了燈光對路面照度的最大化。這裡面可是凝結了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設計師們巨大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施工人員還為長江大橋上的玉蘭燈賦予了最先進的單燈控制系統。“每盞燈都能通過4G與控制中心聯繫,只要有故障,控制中心都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此外,通過單燈控制系統,還能實現夜間節能操作。這樣一來,就能實現故障的精準修復和節能的雙重效果。”王鵬展說。

美輪美奐,剛剛,南京長江大橋全線亮燈了

四層塗層,混凝土燈杆強度增加又經久耐用

記者瞭解到,除了玉蘭燈的發光照明外,對於混凝土燈杆的維修保養更為繁複。因為南京長江大橋是不可移動文物,這就要求燈杆不能更換,更不能因為出新而掩蓋原先的混凝土本色,甚至是每個燈杆的位置都不能有變化。

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江北建管中心的項目負責人臧玉慶介紹,拆除玉蘭燈是排在最前面的,因為正式開始維修需要借用隔離公路橋與鐵路橋之間的防護棚架,而拆玉蘭燈是搭設防護棚架的先決條件。“當時已是天寒地凍,大橋上更是寒風刺骨、滴水成冰。為保證大橋的整體進度,工人師傅們一天三班倒,只用了半個月就把299盞玉蘭花路燈一一編號,記錄下原有的安裝位置,拆解成路燈杆、基座、燈架等部分,運送到專門為修繕玉蘭花路燈而設置的倉庫中。”

在修復玉蘭燈燈杆的過程中,嚴格按照最大限度地保留路燈文物,修舊如故,所有的路燈杆需要噴塗3遍納米級硅酸鹽混凝土養護修復增強一體劑。最後,再對錶面刷一層無機硅憎水劑。所有這四層增強劑和憎水劑全部是無色透明的,如此才能在提高混凝土路燈杆的表面結構強度和結構耐久性的同時不改變路燈杆的原貌。

記者還了解到,此前的玉蘭燈採用的是八邊形基座護罩,這一外形在修繕中得到延續,不過,為了讓行人、非機動車通行更加方便、安全,基座護罩直徑由原來的52釐米縮小到了47釐米。

美輪美奐,剛剛,南京長江大橋全線亮燈了

​光影效果,橋頭堡上紅旗無風也能飄揚

作為南京長江大橋上最為顯著的標誌,毫無疑問就要數南北橋頭堡上的紅旗了。經過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設計師們巧妙“勾勒”和最新表現手法的運用,橋頭堡上的紅旗在光影之中“隨風飄揚”。

據介紹,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的亮化最早開始於1970年,當時只是用了白熾燈,後來到了1989年,運用了泛光燈,再到2005年,又用到了點光源對旗幟進行了勾勒。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江北建管中心王兆犢告訴記者,這一次隨著大橋全面維修出新,針對橋頭堡上的紅旗,設計師們採用了光影藝術手法,利用光影的流動,實現了紅旗的飄動效果。“另外對於金穗和旗杆部分,我們又用了黃色的洗牆燈進行了烘托,讓紅黃兩色為主色調的橋頭堡成為了整個大橋最為濃墨重彩的亮點。”作為橋頭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工農兵群雕的亮化也傾注了設計施工人員的巨大心血。為了讓群雕上每個人物的面部細節都有所表現,設計施工人員通過精確計算投光燈的光束角度,實現了群雕人物細節的體現。

大家都不要認為,長江大橋的亮化僅僅是公路橋部分,其實下面的鐵路橋和橋墩均同步進行了亮化。“鐵路橋和橋墩部分的亮化工作,最大的難點是時間,因為有列車通行,每天僅有2個小時左右的窗口期,我們只能利用這點時間來施工。”王兆犢告訴記者,整個鐵路橋鋼桁架用了投光燈392套,橋墩用了洗牆燈1602套、點光源22950套、投光燈144套,通過燈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交融互動,實現了橋體與江面的交相輝映,也讓整個鐵路橋在夜幕中顯得晶瑩剔透。王兆犢還透露,橋墩部分的亮化可以根據需要,實現圖案動態變化,一如南京明城牆各大城門上的圖案變幻。

美輪美奐,剛剛,南京長江大橋全線亮燈了

市民看大橋亮化

他和初戀女友第一次約會就在大橋

“說到大橋我有兩個難忘的經歷,一個是1968年建長達大橋,另一個是我和初戀女友第一次約會就在大橋上。”今年65歲的餘聞告訴記者,他現在已經退休在家,之前在江蘇省通信電纜廠工作。

對於南京長江大橋即將通車,餘聞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大橋情”,1968年當時還在上中學的餘聞並沒有想到能參與長江大橋的建設。有次學校挑選30名個頭比較高身體比較強壯的男同學到南京長江大橋上體驗勞動,餘聞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只是上來體驗,勞動了一個多小時,但這份經歷自己一直記得,回去後同學們都很羨慕,就是現在自己也經常拿出來說說。

第二個難忘的經歷,是自己的初戀。當時已是1972年,有人給自己介紹了個對象,她家就住在建寧路,雙方見面後覺得還可以,就正式約她出來見面,當時見面的地方就在南京長江大橋,後來兩人見面約會的地方很多次都是在這裡,來來回回走了很多趟,這也是自己一段美好的回憶。

現在再看看這“整容”過後的南京長江大橋,比以前更加美麗了,路面比以前的整潔,燈也比以前的亮,大橋作為南京的一寶,每個南京人都應該好好愛惜。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仲永胡亮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邵丹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