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高校到底是怎樣劃分的你清楚嗎?

考研擇校時,院校地理位置、綜合實力等是大部分同學們報考時十分關注和糾結的問題。那麼,全國各高校考研都有哪些層次上的劃分呢?

一.34所自主劃線院校

“34所”即在招收碩士研究生的過程中可以自主劃定複試分數線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學校根據報考自己學校考生的情況和計劃招生的人數來確定分數線,學校確定後上報教育部備案。一般而言,“34所”由於分數線公佈得早,其複試要比其他院校要早。對於考生來說,這個時間差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那些需要調劑的同學。

34所自劃線學校的名單: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

二.“雙一流”高校

即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佈42所世界一流大學和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三.985工程院校

相信小夥伴們對985這個概念已經很熟悉了,985工程是我國為面向21世紀振興教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而實施的一項計劃。“985”高校有39所,其中34所是上文中的“34所”自劃線高校,這就意味著“985工程”高校中有5所並非自主劃線的高校,而是按照國家線來劃定其複試分數線。

這也是考生需要引起注意的,自劃線一般都要遠高於國家線,報考人數也很多,所以“34所”的競爭相對更大一些。既想要報考“985工程”高校又希望競爭沒有那麼大,可以把目標瞄向這5所高校。

這5所學校是:

中國海洋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四.C9高校

九校聯盟(C9),中國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2009年10月啟動,聯盟成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9所高校。

九校聯盟形式類似於美國常春藤聯盟、英國羅素大學集團、澳大利亞八校集團等,旨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領域加強合作與交流,優勢互補。聯盟成立後展開了多項實質性活動,如互派交換生、開展暑期夏令營等。

五.211工程院校

21世紀的100所重點大學,將全國各地挑選出的約100個高等學校設立為重點高校,這些學校在資金中獲得優先對待。2011年,“211工程”的規模已經穩定,共有學校112所,不再新增學校。國內的不少頂級大學在招聘教師的時候,雖然大多未明文規定招聘對象的出身,但是不少高校在實際操作中要求本碩博的學校中需要至少一個“211”兩個“985”。所以,以後有志在高校從事教學工作的同學,要考慮在211/985院校讀碩博研究生。“985”高校全部都是“211”高校,211不一全是985院校。

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在“985”高校和“211”高校中間還有一些學校是“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這些高校的層次在“985”高校和一般的“211”高校之間。“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高校從屬於“211工程”建設的學校但不屬於“985”工程建設的國家中央部委直屬學校中選擇。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主要是在行業特色型大學的全國頂尖的優勢學科重點建設一批優勢學科創新平臺,以解決國家和行業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需求,從而大力提高建設學科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群。

七.中央部委直屬高校

只有國家中央部委直屬的“211工程”高校才有資格獲得“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在這裡有必要釐清“中央部委直屬高校”的概念,其實在“985”“211”流行之前,這個概念引用率很高。

中央部屬高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部門(單位)直屬高等學校的簡稱,是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其直屬機構在全國範圍內直屬管理一批高等院校,其中教育部直屬的最多,有75所。

八.副部級大學

這個是從高校校長的行政級別來進行劃分。有31所高校行政級別都為副部級(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廳局級,專科高校是副廳局級),加上副大軍區級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共計32所。這對於學生沒有什麼直接的影響,不過從行政級別可以看出學校的行政地位和國家的重視程度。這32所高校也都是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除東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湖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外)。

九.本一、本二、本三

這個劃分主要是按高考錄取批次來定的,在分析考研報考高校時一般不用這個概念,只是考生出於慣性,一定程度上還會這麼分析。它對考研選擇院校沒有太大參考價值,而且不同的省份其對本一、本二高校的劃分有所不同。因為某個大學招生時所在的本科錄取批次是由各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根據本地招生工作的實際,以及高等學校的辦學質量、辦學條件、辦學歷史、生源情況和國家重點保障的學科等情況,經與有關高等學校協商後劃分的。

十.全國重點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被國家重點支持的大學。1959年,《中共中央關於在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決定》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0所高校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國務院《關於恢復和辦好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報告》最終確定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88所大學為全國重點大學。

在大學本科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一、本二、本三批次錄取之前,大學招生分為重點大學和非重點大學。現在大家所說的重點大學一般指包括“985工程”大學在內的“211工程”大學和一些省屬重點大學。

看到這裡,相信小夥伴們對全國高校的幾個劃分層次都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