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的實際用途是什麼?

怡寶lou


近期聽聞四川樂山大佛胸腹部開裂,國家已經啟動對其緊急體檢,搶救性勘測修復工程。

有書君只有默默祈禱,這尊千年摩崖石刻佛像,能重現昔日風采。

有書君也曾身臨樂山大佛聖地,近距離觀其風采。樂山大佛鑿懸崖雕刻而成,背倚凌雲山,身高71米,腳下就是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匯流奇觀,與樂山市區隔江而望。

也許有人會問,古人為什麼要在此雕刻佛像呢?其實際用途是什麼呢?且隨有書君走近樂山大佛吧。

一,樂山大佛帶給百姓心理支撐。

唐朝初期,當時最盛行的是道教和佛教。後來,佛教能獨領風騷,皆得益於太宗朝玄奘法師,遠赴印度取經,佛法得以宣揚。

後來武曌想稱帝,假託自己是彌勒佛轉世,妄以此說掩天下悠悠之口。其稱帝后,為了報答佛教恩德,就大力推廣佛教信仰,從而佛教才得以在唐朝大肆流行。

樂山大佛正是在如此濃郁的佛教氛圍中誕生的。

話說唐玄宗初年,有一位出生於貴州的海通和尚。他為宣傳佛法,雲遊四海為家。

一日海通和尚,來到了凌雲山凌雲寺住寺修行。凌雲寺就在凌雲山懸崖上,海通和尚每天都親睹三江匯合奔湧而過。

大渡橋橫鐵索寒,我們可以想見大渡河水流的湍急程度。更何況凌雲山腳下是三江匯流,唐朝時期江河水量應更豐沛,三江合一水勢更迅猛湍急。

沿岸百姓駕船經過此處,經常被漩渦旋起撞向崖壁,致使船毀人亡。

眾所周知,樂山身處四川盆地,多陰雨天氣,一到雨季,暴雨更是平常事,江水暴漲,沖毀堤岸,致使樂山百姓流離失所。

海通和尚目睹此景,修行之人佛心悲憫。他發願心在懸崖峭壁雕刻佛像,想以己之勞感動佛祖,將自己的功德迴向給樂山百姓,保佑水患平息,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當時佛教盛行之風,也助其一臂之力,海通和尚經過多方化齋募集銀錢,其終於得償所願。

公元713年,海通和尚夢想中的工程開工了。只可惜佛像只雕完頭胸部,他就圓寂了。後有韋皋等人接手,歷經九十年,才雕完了這尊彌勒坐佛像。

彌勒佛歷來在人們心目,就是未來光明與幸福象徵。因而樂山大佛雕成彌勒佛樣,正是海通和尚的初心體現。

而樂山大佛又不同以往彌勒佛盤坐姿勢,卻是端坐注視著腳下的江水。有書君覺得,這更體現其悲天憫人之佛心,與百姓共悲歡。

同時,樂山大佛雙手亦未胸前合十,而是雙手扶膝,手指指地,此乃佛教的“降魔印”結法,也許是意在能降住水患。

有書君真的感嘆,古人匠心獨具,將戰勝自然的美好願望,賦予佛像之中,意在彰顯其降魔護佑四方之意。

其表象是顯示佛法無邊,鎮江護民。實際有它端坐岸邊,能給人們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支撐。

人佛融合,更能消除航運舵手,在漩渦激流中的恐懼之心,增強其闖過險灘的信念。

二,消水壩減緩水勢。

說來奇怪,自樂山大佛建成之日起,其腳下江水水勢平緩,再無沉船事件。難道這都是樂山大佛的佛力無邊嗎?

其奧妙還在雕刻大佛時,拋入江中的石塊。我們試想,樂山大佛耗時九十年完工,其雕下的石塊也應無法計數了。

工匠隨手將其拋入江中,日積月累就填充了江底坑窪之處,河床逐漸平坦並被抬高。從而,也相應減少漩渦形成,同時也逐漸填出了一個江心島,從而改變了三江匯流河道。

我們應該都知道,水庫洩洪都要考慮在前方建消水壩,以消減洪水能量,避免因其能量巨大,破壞下游堤岸造成水患。

有書君覺得,這座江心島就如一道消水壩,洶湧澎湃的江水撞擊到此,水流回向,既消減了江水水流能量,相應也減緩水勢。

有書君曾俯瞰,樂山大佛腳下江水,顏色略有不同卻涇渭分明,確實是三江匯流之處,只是水勢平緩,未有怒浪滔天的景象。

也許是隨著歲月變遷,江心島雖已不見蹤跡,可是江底沉石仍起著消水壩的作用,消減著三江水勢吧。

三,樂山大佛亦對航船有警示提醒作用。

說起樂山大佛選址,海通和尚亦是費盡周折,多方勘察,才將鑿佛像地址,選在三江匯流之處。

樂山大佛位於凌雲山最高峰,佛像頭與山齊。古時,大佛外還造有十三層大佛閣,非常醒目,猶如航標。

江中航船舵手遠遠就可望見,知道將到三江匯流處,多加小心。

綜上所述,有書君覺得,海通和尚修建樂山大佛的實際用途,應該是三方合一。

它既有鑿石投江,形成簡易水壩減緩水勢作用,亦有作為醒目航標,警示已到危險路段作用。同時,它亦是支撐沿岸百姓戰勝水患的信仰。

這些用途當然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已無用武之地。如今,樂山大佛儼然成了我們瞭解唐朝文化潮流的通道。

如今的樂山,依舊人人敬佛,相信樂山大佛保其平安。

樂山樂水樂開心,大家如果有興趣,也去體驗一下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佛教文化氛圍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樂山大佛的開鑿原因,與當時的樂山地勢有關。

古代的樂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聚之所。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每當夏季,水勢兇猛,江水直搗峭壁,船毀人亡的事件時有發生。

高僧海通禪師為減小水勢,召集人力物力,開始修造樂山大佛,一在物理上減排水勢,二修大佛護佑眾生平安。

這是樂山大佛的修建原因。



其實,樂山大佛的修建十分坎坷,可謂一波三折,經過兩次停工才得以完成。

從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海通禪師主持動工,在修建到佛肩時,海通忽然離世,樂山大佛工程第一次停工。

多年後,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上任,得知海通禪師義舉,十分欽佩,於是捐贈自己的俸金給海通禪師的徒弟,重啟樂山大佛的修建工程。

朝廷得知此事,亦撥款助力修建。

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時,章仇兼瓊回京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後,西川節度使韋皋到任,捐贈俸祿繼續修建大佛,終於,在公元803年,完成了大佛的修建。



從海通禪師,到章仇兼瓊,再到韋皋,共經歷90年,終於完成了這座舉世矚目的樂山大佛。

1996年12月,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真實的歷史絕對出人意料——樂山大佛沒你想的那麼實用。

樂山大佛雖然確實很大,也佇立在江邊,但其實相對於疏通水道、改善風氣的實際建築功能,它更多的只是、僅僅是一座大佛而已。如果真有什麼作用,更多的也只是一種想象而已。

不信的話我們來看看這張圖:

各位可以看到,大佛是鑿除山石,鑲嵌在江邊的石壁裡面的,船從旁邊過,水流基本上沒有任何改變,特別是江裡面比較常見的駁船,連個帆都沒有,上面的風向如果有空氣動力學上的變化,其實也很難作用到這樣的民用小船。

這麼一來,樂山大佛似乎只剩下一個宗教性的功能,就是希望能夠作為佛像,來鎮壓水裡的“妖怪”,從而使得一方水土變得和順安定。

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也不是的。樂山大佛造於唐朝年間,那個時候人們造佛像、佛塔,不是為了它們出來以後,能夠產生什麼效果,而是希望自己“造佛像”這個艱苦卓絕的行為,能夠感動佛主,從而換來福報。樂山大佛號稱有史以來最大的“造像”,就是對造像者的偉大功業的一個展示。

中國有句老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個“浮屠”,指的就是佛塔。這句話就說明了,造佛塔這個行為很重要。

仔細想想也是,佛主本來是普度眾生之神,如果給它造個像,他就能保佑你,這難道不等於是賄賂佛主嗎?這不是侮辱佛主嗎?

所以,樂山大佛的主要功能是宗教上的,並且是用“展示造像者的艱苦”來向佛主表決心的作品。


二進制赫克斯


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又稱為凌雲大佛。去過四川樂山大佛遊玩的人都知道,樂山大佛,莊嚴威武,為世人所崇拜,不愧為中國第一大摩崖石刻雕像。

關於樂山大佛的閉眼事件期間發生了很多次。每一次都能夠引起巨大轟動,震驚了整個世界,一尊大佛能夠自己閉眼睛流淚,實在是神奇,讓人驚歎不已。樂山大佛建造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當時建造的目的不是為了開發旅遊,也不是為了供人膜拜,而是在這周圍的江、河、經常發生沉船事故。為了能夠順利的發展當地的經濟貿易,減少沉船事故,才建造了這麼一尊大佛。大佛建成之後,再也沒有出現任何的事故。

樂山大佛幾次的閉眼事件,都是發生在,有重大災難或者皆大歡喜的時候:

1、第一次是發生在1962年,那一年發生了很多災難,莊家顆粒無收,由於自然災害造成的重大饑荒,人們沒有吃的,餓死的人不計無數,我佛慈悲,大佛不忍看到蒼生受苦便流下了眼淚,默默的閉上了眼睛。以祈求老百姓早點渡過難關。

2、第二次也就是1963年,災情仍不見好轉,老百姓死傷無數屍橫遍野,大佛再也無力拯救蒼生,閉上了眼睛。

3、第三次是1976年,這一年註定中國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災難深重,中國最偉大的三位政治人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相繼逝世。之後唐山大地震,東北隕石雨,死傷數十萬計。大佛怨天不公平,再次閉上了眼睛。

4、最近一次發生在2000年,這一次對中國來說是個皆大歡喜的一年,樂山大佛閉上了眼睛,默默的祝福我們走向輝煌的一年,之後的一年更是發生了幾件可以加入史冊的事件,中國成功加入了世界貿易組(WTO)、北京奧運會申奧成功,雙喜臨門皆大歡喜,樂山大佛,佛光普照,吉相眾生。

對於這幾次發生的閉眼事件,專家給出的解釋是,其實就是自然現象。四川盆地常年多陰雨天氣,下了幾場酸雨,佛像被雨水腐蝕,然後慢慢的積累到眼睛部位,佛像的上眼簾變黑,表皮脫落,造成了佛像閉眼的視覺效果。這也許是最完美的一個解釋了吧。



歡迎大家評論,點贊,轉發留言,如有不對的地方,請勿見怪。


謎之探秘


樂山大佛是我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他端坐在凌雲山上,俯瞰三江,巍峨莊嚴。雄偉的大佛帶給後人無盡的神秘和嚮往,據史料記載這座大佛建造在唐朝,耗時90年,但這座大佛究竟為何而作?難道只是因為唐朝佛教鼎盛,是唐朝人對佛祖崇拜的象徵嗎?

唐朝時,貴州有位名僧名為海通,他雲遊四海,只為普度眾生。這年夏日,他來到四川,聽聞凌雲山下江水滔天,經常將過往的船隻打翻在江底,或者一陣激流將船打在懸崖之上,木船立刻摔得粉碎。海通大師親自前往查看,遇到了正在石壁上打鑿篙眼的石匠石青。

石青同樣為死去的船工痛心,所以他想要鑿下篙眼,好讓船工們的竹篙插在篙眼中,撐住木船不碰在石壁上。兩人在攀談之中又見一隻木船被大浪掀翻,沉痛之下兩人合計在這裡造一座大佛。一來以佛祖的法力收服水中的邪祟,二來將此處的鑿下的山石堆積到江水之中,使得水勢減緩,保護行船。

海通大師主持修造樂山大佛,積勞成疾,在18年之後圓寂。海通大師圓寂之時,樂山大佛只完成了頭部和胸部的雕琢。後來此事便交由政府,先後由章仇兼瓊還有韋皋主持,兩人都不辱所望,這個浩大的工程繼續完成下去。樂山大佛由民間發起,最後成為了政府支持的巨大工程。這九十年間耗損的人力和財力數不勝數,這三位主持建造者也都是拿出了自己的積蓄支持。

公元803年,樂山大佛終於建造完畢。樂山大佛開鑿之時剩下的石頭盡數倒入江中,改變了江水流向,船民從此經過三江交匯確實安全了許多。

1962年,長達3年的自然災害突然降臨至四川,讓這片土地之上餓殍遍野。人命不值錢,窮人餓死之後連棺材都沒有,用草蓆一卷就扔進了江水之中。大佛身處三江的下游之處,每天都看到無數的屍體從面前漂流而過,場面十分慘烈。傳說,那時候的大佛竟然悲憫得閉上了雙眼,流下眼淚,不忍再看。後來國家耗資4千萬清洗大佛的眼淚,依舊沒能徹底清洗掉。

樂山大佛是四川人的驕傲,他不僅僅代表著唐朝佛教的鼎盛,也包含這千千萬萬老百姓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心願。而這尊慈悲的大佛屹立在此一千多年,能夠抵禦水災,卻無力拯救災荒之下的蒼生。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四川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據史料記載,當時三江匯聚,水勢相當的兇猛,每當夏汛,江水直撞山壁,許多小船吃不住勁,經常船翻人亡,悲劇事件不斷。


慈悲為懷的海通和尚見此,立志憑崖開鑿彌勒佛大像,欲仰仗無邊法力,“易暴浪為安流”。加之,樂山的紅砂原巖質地比較軟,也適合開鑿佛像。於是,海通和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兩湖一帶募化錢財,開鑿大佛。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統。樂山大佛的兩耳和頭顱後面,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詩人王士禎有詠樂山大佛詩“泉從古佛髻中流”。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

衣領和衣紋皺摺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分解表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長9.15米、寬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互未鑿通,右洞深16.5米、寬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寬0.95米、高1.1米。


這些巧妙的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溼和通風系統,千百年來對保護大佛,防止侵蝕性風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從修建了樂山大佛後,此處的水勢確實平緩了許多,據考證是因為修大佛是開山鑿石許多山石掉入江河,將河底的深坑和漩渦填平了!



老照片


樂山大佛我們都非常熟悉,坐落在四川樂山岷江東岸,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的懸崖峭壁之上。佛像高71米,雙手扶膝,臨江端坐,面向峨眉,神情肅穆。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還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高的古代雕像。古人為什麼選在此處,修建如此一尊大佛?一方面是出於宗教信仰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平息這裡的水患。

樂山大佛開鑿於公元713年至803年,正值開元盛世至元和中興這段時間,也是唐朝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早在隋唐時期,佛教開始盛行,而樂山的凌雲山,遠離世俗,風景宜人,古剎林立,據記載:“會昌前,峰各有寺”,可見在唐武宗之前佞佛之風的盛行。同時,在武則天登上帝位之後,大力提倡開鑿彌勒佛像之風。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凌雲山上最大、最老的“中心大寺”凌雲寺,在高僧海通禪師著手擴建寺廟,並開鑿“凌雲寺大彌勒石像”,也就是今天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最初大佛外曾建有巨大的13層木閣,可能類似於自貢的榮縣大佛,既可以避免風吹日曬,也可以供人們朝拜禮佛。

據說,當初海通禪師修建大佛還有另一個目的——鎮水免災。由於凌雲山地處三江交匯處,因為水勢兇猛,不經時有水患危及百姓生活,還經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所以,凌雲寺住持海通法師便萌生了修建大佛的想法,一方面祈求佛祖保佑,憑藉佛力鎮住水患,另一方面利用開鑿大佛的山石,調節江水的流向和速度。所以,大佛開鑿後,將石塊沉入三江交匯的中心,如同一個簡易的水壩,不僅改變了河床的結構,改變了江水的流速和流向,而大佛腳下的河道也被疏浚,從而水患大大減少。

所以,樂山大佛的開鑿,不僅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還有明顯的保護當地人生活的實用意義。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為了回答題主的問題,筆者親自到訪了位於四川樂山的樂山大佛探訪了一番,親身體驗了這裡的地形地貌,以及收集附近的樂山老人講的關於大佛的故事。並實拍了這座巍峨的大佛以饋各位朋友,ok,老樣子咱邊看邊聊。

筆者選在了淡季到此,但仍然人流如織,據工作人員說,往日旺季之時,能走到我拍照片的這個地方,最起碼要等上三個小時,站在此處向外瞭望(見下圖),才明白書本上介紹的此地為何叫做“三江交匯”了,放眼望去,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條大江正好匯聚在這凌雲山麓的腳下,水流湍急且水量極為充沛,江水如萬馬奔騰,吼聲震天,怪不得此處經常有記載時常的鬧水患,淹沒良田房屋,經常發生掀翻舟輯舟毀人亡的慘劇。

時光到了大唐,一位到樂山凌雲寺修行的海通法師,見此情此景,悲痛無比他在此處發下宏願,準備在此建造一個天下無雙的彌勒佛像,讓佛祖日日夜夜、千秋萬世的面對這浩浩三江水,用以安瀾鎮濤來保佑蒼生,讓樂山的百姓在佛法的護佑下不在遭受水患的侵擾,並庇佑過往的船隻。海通大法師為了募集造佛資金,開始四處化緣雲遊天下,路上不知受了多少苦難,終於在善男信女的支持下募集到資金於唐玄宗開元年間(713年)開始修建這千古傳唱的樂山大佛。


老豬的碎碎念


樂山大佛是個生態收尾工程,

秦漢隨唐以來,樂山周邊建設大城市建設都城皇宮宮殿群,大量林木石料被砍伐順江運走支持了包括晉陽宮在內的土木建設。山體綠色植被砍伐嚴重,石料開採礦坑礦缺巨大。

樂山通三江,是三江樞紐,放排放料順江輸送。

做為一個爛尾礦場生態破壞,

後有三江口水流湍急江風紊亂船難頻發。

有工程水利大牛人,經過充分調研通盤考慮就把礦場改造成了石造像。用碎石填河道,改善水流水道,開山調江風,改善江風氣流,並把樂山大石像做為一個航行地標改善視覺參照,船隻遠遠望見就知道快到三江口了,行船多加小心。導航標誌。

這種邏輯古來有之。龍門石窟就是一個採石場。雲崗石窟基本上也是採石場。

如果有閒心,可以在節日放飛氣球測測樂山水口的江風。

這套邏輯在今天仍有積極意義。

一些水泥場,採石場,生態恢復工程依然可以借鑑樂山模式。

些非佛之法力。人之智慧也!





AUTUYT


樂山大佛非常龐大,是我國最大的崖壁石佛造像。整體高度達到了71米,僅僅佛像一根手指頭的長度就超過了2米。一隻佛腳佔地面積超過了50平方米,能坐上百人在上邊。



這樽大佛是唐代留給我們的藝術傑作和寶貴文化財產。建造這樽大佛時,數千名工匠同時開工,從713年開建,到803年完工,整整耗費90年時間,堪稱我國曆史上超級大工程之一。

此佛坐落在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的凌雲寺旁邊,地處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交匯處。

個人覺得,樂山大佛的實際用途主要有兩點。



其一,調節、堵截、減緩洪水衝擊力的作用,是一個精巧的排洪裝置。

許多人把樂山大佛的作用說得很玄乎,說什麼三江交匯處有水妖,常常讓過往船隻發生翻船事故,建大佛是為了鎮壓水妖。如果說有水妖,那就是洪水。

實質上,三股水流交匯在一起,相互衝擊,形成了巨大的旋渦,這是導致沉船事故的主因。因此,需要建造一個設施來緩解水流的相互衝擊。



樂山大佛依山而建,跟整座山是一個整體,擁有極強根基。並且,大佛建造得很科學,在頭部,胸部,背部開鑿有很多橫向的導流槽,宛如一個天然的排洪裝置。即使洪水上漲到很高,也會因為大佛身上導流槽的存在,把洪水引流,不至於沖毀整座山,而漫延樂山市。



其二,樂山大佛是唐朝佛教文化高度繁榮的見證,向後人展示了唐代璀璨的佛教文化和建築藝術,非常利於人們研究唐代文化歷史。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佛教文化發展非常迅猛的一個時代,佛教幾乎跟儒教平起平坐,許多皇帝信仰佛教,在全國各地大建寺廟和佛像。



中國有名的佛教建築,幾乎都是在唐代建成的。如法門寺,大雁塔,青龍寺,樂山大佛等佛教建築都如此。

這些建築是唐代文化的活化石,對現代人研究唐代人文歷史具有極好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