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妹喜、商朝妲己、周朝褒姒,真的是紅顏禍水還是故意抹黑,你怎麼看?

對話歷史


不管是夏朝、商朝還是周朝,在男女關係範疇,都屬於男權社會,而在男權社會里,女人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古代尤甚。男女平等的觀念,是近代的事。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天子的妻妾眾多,最多的達到四萬多人。而且,女人飽受三綱五常觀念的束縛,只不過是男人的附屬品而已。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不管是夏朝的妺喜,還是商朝妲己、周朝褒姒,不可能能夠左右天子。既便有他們的原因,主要的原因也在於天子的昏庸。夏朝的帝桀、商朝的商紂、周朝的周幽王,都是昏庸無道的天子,是他們自己的原因,導致了朝代的滅亡。天子雖然昏庸,但在尊君的歷史環境下,總得找個替罪羊,於是夏朝妺喜、商朝妲己、周朝褒姒便成為最好的替罪羊。把歷史覆滅的原因歸結到一個女人身上,是很可笑的。

說女人是紅顏禍水,是男人對女人的汙衊,是抹黑女人。但這三個天子寵愛的妃子,肯定也不會是什麼賢內助,雖然王朝覆滅的原因,不能全怪她們,但她們不幸生活在那個時代,只能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了。


陸棄


首先,我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將一個王朝的覆滅推諉給女人本身就是及其不負責任的。一個王朝的覆滅是有多層次的原因,而這些女人只是這些王朝覆滅的加速劑,而不是主要原因,打個比方吧,唐玄宗前期重用賢臣,任用賢相,勵精圖治,重視農業生產,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是他在位的後期,沉湎酒色,荒淫無度,重用奸臣,政治腐敗,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此轉衰。楊貴妃只是唐玄宗後期荒淫誤國的一個次要原因,沒有楊貴妃,也會出現李貴妃,王貴妃之類的。


另外,歷朝歷代的史學家都是男的,因此在編纂歷史的時候會帶上個人的情感,認為女人是紅顏禍水,是誤國誤民的,但卻沒有想過,如果一個女人沒有寵愛他的皇帝,她怎樣興風作浪,歸根到底是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思想在作祟。

此外,在這三個女人中,我只認為夏朝的妹喜和周朝的褒姒在王朝覆滅中起了一定的次要作用,但是對於妲己我卻並不這樣認同,因為帝辛或許並不殘暴,並不荒淫,恰恰相反,帝辛有可能是一個有為的君主,因為自從春秋戰國時期起就已經開始有學者為他鳴不平。今天,我們看到的都是紂王如何兇殘,如何荒淫無度,如何昏庸。


但是,這些罪狀幾乎都是後人尤其是滅亡商朝的周人留下的。中國自從出現國家政權起就存在著這樣一個規律。就是當前一個王朝滅亡後,滅亡他的新政權的建立者總要找出甚至編造出各式各樣的罪名來證明被自己滅亡的這個王朝尤其是這個王朝的末代君主是何等的腐朽昏庸和殘暴。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的行動找到合法合理的依據。周人給商紂王定了六條罪狀,分別是第酗酒;不用貴戚舊臣;重用小人;聽信婦言;信有命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但是,這些罪名現在分析起來有很多牽強附會。因此,妲己或許不能算是滅亡商紂的次要原因。

以上是虎林君自己的看法,大家有什麼意見,歡迎大家文明置評。


虎林君


紅顏禍水的背後是什麼?

首先在分析這三個女人和他們所處的歷史時代時,我們首先應該客觀的分析,一個女人真的能直接導致一個王朝的覆滅嗎,我的觀點是不能。當時是否君正臣賢,當時的社會現實是否有利於一個政權的穩固存續,當時民眾的生活是否安定康泰,這些都是複雜的因素。 如果妺喜在夏啟或少康時代,妲己在商湯或武丁時代,褒姒在周武王或者成康之治的時代,他們的政權會覆亡嗎?顯然,這種幾率很小。因此,我們對一件事或者一個歷史人物應該進行綜合分析。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歷史上被人們稱為紅顏禍水的這三個女人。


  1. 妹喜

妺(mò)喜,夏朝最後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后,她是東夷部族有施氏部落(也被稱為有喜氏)的女兒。

當時夏朝已是亂世,在夏桀沒有和妺喜相遇之前,夏朝的土地上已經是烽煙瀰漫。《國語·周語下》中記載,“孔甲亂夏,四世而隕。”意思是說春秋時期,衛國衛靈公時期的大夫彪傒評價說,“孔甲在位時使夏朝變得混亂衰敗,孔甲死後,這種影響經過後面的三代君主後,最終夏朝滅亡”。孔甲是夏朝的十六位(還有一種說法是第十四位)國君,他在位期間,信奉鬼神,胡作非為,沉湎於歌舞美酒之中。尤其是孔甲改變了之前祭祀祖宗的傳統,開始著重恭順天帝,這種改變引起了很多部落的不滿,因此許多部落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衰落,逐漸走向崩潰。雖然有些史料和後世的研究者認為孔甲是個賢明之君,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當時夏朝的許多諸侯紛紛開始背叛是存在的。

在孔甲死後,夏朝周邊的一些國家和部落和夏朝的關係不斷惡化,而夏朝自身內部也出現了許多不可調和的矛盾,直到夏桀時一直沒有緩和。到了夏桀掌權時,他多次發動征戰,在夏桀征討有施氏部落得勝後,有施氏部落將部落酋長的妹妹獻給了夏桀,她就是妺喜。關於妺喜最早的記錄出自《國語》,只是簡單的提到說妺喜受到寵愛,但是如何受寵,並沒有任何記載。而關於酒池的記載,也沒有提到妺喜,而說到妺喜喜歡聽絹帛撕裂的聲音,是西晉的皇甫謐所寫的《帝王世紀》中提到的。當時的史料沒有提及,而很多年後的史料卻這樣說,孰是孰非呢?

關於夏朝的滅亡,不能只把責任推在妺喜的身上,夏桀有責任,之前的國君有責任,當時的現狀,夏朝處在飄搖之中,就算是妺喜迷惑了夏桀,或者妺喜是一個間諜的說法是真的,我認為那隻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2.妲己

妲己的命運和妺喜有相似之處,在歷史上,妲己也是再商紂王戰爭勝利之後得到的,《國語·卷七·晉語一》記載,“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寵,於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這種記載說明了兩點,其一,妲己是“戰利品”,其二,商朝內部有叛徒。而關於叛徒的記載,同樣在《呂氏春秋》中也有記載,由於內容較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再說我們熟悉的武王伐紂,《尚書·周書》中記載了武王伐紂時的誓師詞《牧誓》,其中一段話翻譯過來是這樣的:“現在商紂王只聽信婦人的話,對祖先的祭祀不聞不問,輕蔑廢棄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卻對從四方逃亡來的罪惡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對他們信任和重用,這些人施殘暴於百姓,違法作亂。我姬發奉天命對他們進行懲罰征討。”

在姬發的誓師詞中,並沒有直言妲己做過什麼,卻表現出一種對被重用的人的嫉妒心理,而且我們知道周和商最大的的仇恨是家仇,除了周文王被困羑里和伯邑考被殺後做成肉餅,周和商之間還有仇恨,西伯侯姬昌的父親也是被商朝害死的,而這些都是商為了抑制周的發展而做出的事,這些都讓周無法釋懷。此外,在遇到妲己的時候,商紂王已經年過六旬,商紂王可以說是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的人,他實施的政策對他所統治的民眾是有好處的,對外征戰開疆拓土也是有大功勞的,但是凡事都有利弊,他的所作所為破壞了原本的政治結構,引起了一些世官大族的不滿,因此很多人開始投奔周。

周的興起,商無法控制,兩個勢力的博弈遠遠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歷史是複雜的,也是簡單的,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但是我們理解的時候不能把一個事件或者一個人物簡單的理解為絕對的正確或者絕對的錯誤。另外再說一點,為什麼人們說妲己是狐狸精呢?據說妲己所生活的有蘇氏部落的圖騰是狐狸,因此,很有可能許仲琳在創作《封神演義》時將這一點進行了改編。


3.褒姒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褒姒(bāo sì)也是戰敗後被獻上的美女,公元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國,兵敗的褒國為了生存,獻上了美女褒姒,一年後,褒姒為周幽王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伯服。《東周列國志中》一開始,對褒姒的來歷有著傳奇的描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和其他兩人一樣,褒姒在史書上的記載並不多,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定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為了博得褒姒一笑,周幽王多次用烽火戲耍諸侯們,後來狼來了的故事上演,當週王室真正遭遇危險時,諸侯們再也不相信了。最終,周朝的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並殺死了周幽王和伯服,褒姒不知所蹤,西周滅亡。那麼周朝的臣子為何要反叛呢,因為褒姒受到周幽王的寵愛,在伯服五歲左右的時候,周幽王廢黜了自己原來的王后申後和太子(後來的東周周平王),將褒姒立為了王后,將伯服立為了太子。所以,申後的父親申國國君決心報復,聯合了外族進攻周幽王。

但是知道前些年人們才發現,真正歷史並不是這樣的,2012年的時候,清華大學在整理獲贈的戰國竹簡時發現,竹簡上記載的真實情況是,周幽王主動進攻申國,申侯聯絡戎族打敗了周幽王,而並沒有記載烽火戲諸侯這件事。


顏值這把雙刃劍

越王勾踐將西施獻給吳王夫差時,伍子胥進諫說,“臣聽說,夏朝是因為妺喜而滅亡,商朝是因為妲己而滅亡,周朝是因為褒姒而滅亡,所以美女是會讓國家滅亡的。”

伍子胥的苦心是好的,但最終沒能阻止吳國的覆滅,難道說,西施滅亡了吳國嗎?和妹喜、妲己、褒姒一樣,她們都不能導致一個政權的滅亡,導致政權滅亡的,是統治者的一系列作為,就像蝴蝶效應。

我認為,說她們是紅顏禍水,其實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和士大夫對統治者善意的提醒,如果因為有了美女,國家更加強盛,她們一定不會這樣說,背黑鍋的是顏值,顏值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應該時刻警醒,提醒自身的所作所為,這才是歷史中我們需要學習的。


以上觀點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安記者



我想回答的是!我們需要請天下最牛的律師去女媧面前打一場官司啦!我雖是男的,但不偏不倚。所謂“紅顏禍水”只不過欲蓋彌彰。(提主問得好!)……“三大妖姬”(本來是“四大妖姬”的,提主不提,那就減一個吧!)


Title:

Title No. 1:悲情,在《西遊記》當中,女人是最悲情的,越漂亮越混蛋,越是妖魔鬼怪,最後被孫悟空一棒打死……好不容易有一個漂亮菩薩觀音,結果是觀音菩薩是個純爺們兒!

Title No. 2:悲催,在《水滸傳》當中,漂亮的女人要麼兇(比男人更狠),要麼淪為男人的犧牲品。

Title No. 3:馬皇后(明開國皇后),夠偉大吧,實在太偉大了,找不到噁心她的方式,最後落了個“馬大腳”稱呼。

Title No. 4:王昭君,嫁給大王,大王死後又給兒子當老婆、兒子死後又給孫子當老婆……(呃……)

……

……其實很多歷史(或作品)當中,女人的結果一般都不怎麼樣,大部分都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名聲好一點的女人大多都是紅顏薄命,李清照夠悲催……多的不是,例子暫且舉到這。

Title No. 5:(男人天下的)領導幹部花名冊《封神榜》,只要被封神的(領導),不管怎麼樣,飯碗是砸不了的,《封神榜》的哲學觀就是這樣。

好!以下談的是歷史當中的“仨女人”。

妹喜和妲己的命運(神奇一般的一毛一樣)。

  1. (夏)夏桀與妹喜:史書上這麼評價夏桀,夏桀英明神武、聰明絕頂、力大如牛、牛逼哄哄(反正就是厲害)……只是不幹正事兒,壞事兒幹多了,百姓就大喊,“夏桀,你趕緊去死吧”!夏桀說,爺就是太陽……,自大之後,討伐小國有施氏,小國害怕就獻出美女以避免被揍。妹喜榮耀登場,史書上說:妹喜和夏桀倆都不務正業,反正倆愛情很甜蜜,妹喜愛享受、夏桀不幹正事兒,也很喜歡滿足妹喜,兩人投入愛河,收集天下珍寶,建酒池肉林、修瑤臺;妹喜最大的愛好莫過於喜歡虐待人,抓住一些財狼虎豹悄咪咪的裝在籠子裡,送到街上放出來,讓百姓活活的被吃,然後妹喜就特高興,歐耶!老公你看,又吃了一潑人耶……然後呢,夏桀就開始寵奸臣,炮烙殺害關龍逄

    (中國第一位名相,同時也開了以死諫君的先河,有些地方現在把關龍逄(後替代為關羽,因為關羽會算賬)弄成武財神了。)!討伐別國,嫉妒商湯(商湯德行太高),把商湯軟禁後,訛詐商部落錢財,以財換人,最後商湯被救之後,帶兵雪恨,討伐夏桀,在一頓暴打之後,夏桀軍隊叛變(夏桀軍隊的士兵是奴隸,奴隸當然要叛變了,跟著二貨沒好結果。)結果夏桀就被商湯給結果了(死法,跳崖而死)!

  1. (商)紂王與妲己:史書上這麼評價夏桀,夏桀英明神武、聰明絕頂、力大如牛、牛逼哄哄(反正就是厲害)……只是不幹正事兒,壞事兒幹多了;同樣,紂王起兵討伐有扈氏,討伐小國有扈氏,小國害怕就獻出美女以避免被揍。妲己榮耀登場,史書上說:妲己和紂王倆都不務正業,反正倆愛情很甜蜜,妹喜愛享受、紂王不幹正事兒,也很喜歡滿足妹喜,兩人投入愛河,收集天下珍寶,建酒池肉林、修露臺(桀是修瑤臺);然後呢,紂王就開始寵奸臣,挖心殺死比干丞相(關龍逄是宰相,炮烙而死;比干丞相是被挖心而死,最後丞相比干變成了財神)!討伐別國,嫉妒文王(文王德行太高),把文王軟禁後,訛詐周部落錢財,以財換人,最後文王被救之後,武王帶兵雪恨,討伐紂王(姜子牙以海陸空三軍總參謀),在(孟津)一頓暴打之後,紂王軍隊叛變(紂王軍隊的士兵是奴隸,奴隸當然要叛變了,跟著二貨沒好結果。)

    結果紂王就被(周)武王給結果了(死法,自焚而死)!

  2. (西周)周幽王與褒姒史書上這麼評價幽王,幽王英明神武、聰明絕頂、力大如牛、身不高、但粗獷、牛逼哄哄(反正就是厲害)……只是不幹正事兒,壞事兒幹多了;同樣,幽王起兵討伐有褒國(注意啦,和前面一毛一樣),討伐小國褒國,褒國投降,條件獻出美女以避免被滅。
    褒姒榮耀登場,史書上說:褒姒和幽王倆都不務正業,反正倆愛情甜蜜,褒姒愛享受、幽王不幹正事兒,也很喜歡滿足褒姒,兩人投入愛河,收集天下珍寶,建酒池肉林、修烽火臺(都一樣”修臺”、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取褒姒一笑);然後呢,幽王就開始寵奸臣(虢石父),嫉妒太子姬宜臼德行太高(太子後來就是周平王),立褒姒所生子為新太子!最後姬宜臼與母親逃到申國被救(申國是姬宜臼母親孃家),之後,平王帶兵雪恨,聯合各諸侯討伐幽王(姬宜臼為各諸侯總參謀長),在(驪山)一頓暴打之後,幽王軍隊叛變(幽王軍隊的士兵是被坑的百姓和奴隸,當然要叛變了,跟著二貨沒好結果。)結果幽王就被各諸侯結果了(死法,亂刀砍死)!

前後仨對比,神一般的一毛一樣。

夏朝妹喜、商朝妲己、周朝褒姒(她們仨的最後結果就是沒結果,妲己有說法,但是都是神話傳說,有可能這仨最後的結果都活得挺好。)

最後,有人就說,歷史上亡國的事實就是驚人的相似,我們可以這麼說,看歷史就是看人心,我們不敢說這段歷史是假的,但是至少要承認這段歷史不夠真實,但是不真實都寫在歷史上了,我們沒辦法改,幾千年了也不可能去改這段歷史。

子貢為曰紂王之史。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盡歸焉。(《論語·子張》)孟子在承認紂有“善政”,連周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見《召誥》)。

子貢的意思是,只要一個人被別人當成了壞人,惡惡相傳,不知情者就會把天下所有的壞事兒都想象成是他乾的!

筆者認為,危言源甚。是實?是非?不得而知。但是更應該這麼去認為,是真,也不真實。有時代哲學觀代溝的主觀以為,好比人言可畏,我們今天的認知不就是一樣的嗎?打個比方,一個人幹了一件壞事兒,就會自然的被很多人認為他幹了一大堆壞事兒。歷史之虛實談到這,信,也不全信,這就是歷史。

夏朝妹喜、商朝妲己、周朝褒姒,她們一定是歷史人物,可能是紅顏,也可能是紅顏禍水,但也可能她們沒這麼壞,還有很多可能性。但是有些話不能說得太詳細,詳細了筆者也怕啊……

歷史上可不一定有“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取一笑這段歷史!正常的女人可不能把這個當成夢想啊,我信,好女人不會這麼想。

2018.12.8/格律詩



格律4


這些夏朝,商朝,周朝這些絕色美女,都是禍國秧民的女人,古人云:優其是漂亮的女人,都是紅顏禍水,有其生活在帝王家,這些美女,讓那些帝王不管朝政事情,天天同喜歡的妃子娘娘,歡歌起舞,飲酒作樂,什麼事請都聽從她的妃子娘娘的意見,弄得朝廷上下不安寧,朝延自然就走向腐敗,這樣的昏君帝王,江山怎麼不會丟失,我認為沒有抹黑這些美女,妺喜,妲己,褒姒,這些女人都是夏朝,商朝,周朝國家的一群敗類。


人生活得更加精彩美好


我個人認為:當一個朝代即將覆滅之時,百病叢生或是百廢待興,如果政治團隊從興廢出發,王朝中興。奸侫當道,興弊除利,王朝即將覆滅。因此,妹喜、褒似、妲己只是起到推波助瀾的次要作用,而主要是作用是夏王、商王、周王與士大夫之間的事,那個王朝的覆滅都不一個人或一代人的問題,而是積弊難返的現象產生的後果罷了。


行雲流水33647200


把一個國家的興亡推諉給女人,這就有點極端了。一個統治階級的垮臺不是某個人能決定的,而是它丟棄了興起的初衷,背離了它依靠的最廣大人民。


仁宗陛下殿前都檢點


主要是帝王將相都是男人,都喜歡美女,他們自己把持不住,見色忘責,自己的不務正業,導致國家的滅亡。其實有的本身能力也有限,守不住江山,只是這些美女提前了滅亡的時間而已


木子胡愛論


她們各有各的壞和缺點但都不是真正的紅顏禍水只是統治者為自己私心故意抹黑她們讓她們背上千古罵名她們也是封建王朝可憐的犧牲品.


小龍女5505


回答一點,正史上是沒有烽火戲諸侯這一說法。《呂氏春秋》裡記載的是“擊鼓戲諸侯”,但是鼓聲的聲音傳遞是有非常有限的,根本達不到召集諸侯的效果,而且打仗時擊鼓也是代表發起進攻或鼓舞士氣的。《史記》裡的《周本記》裡記載的是“烽火戲諸侯”,但是在西周時期根本沒有烽火臺,烽火臺是漢代抗擊匈奴時的一種信息傳遞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