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DC超英片《海王》正式公映前的媒體口碑,炸得許多國產片聞訊而逃,紛紛改檔。

偏偏曹保平的《狗十三》卻提檔一週,選擇本週五上映跟它正面硬剛。

是炮灰還是黑馬,讓子彈先飛一會兒,我們重點說說這部電影。

大部分人對《狗十三》的好奇,可能來自於它最顯著的標籤——“被禁5年的青春片”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被禁5年?這好像不該是國產青春片的遭(殊)遇(榮)啊。

步入2010年之後,我們對國產青春片的印象是什麼?

大概是:在溫暖懷舊的柔光濾鏡下,一張張無辜清澈的臉龐,演繹著破碎的、疼痛的、全世界與我為敵的狗血撕逼青春

成長的陣痛感,全仰仗drama情節的大雜燴、人物的情緒失控和故作深沉的臺詞。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以致於我們忘了,就在十數年前,我們的青春片也是有靈魂、有力量、有美感的。

尤其第六代導演的作品,往往在海外屢獲大獎,內地卻不見蹤影。

也讓我們對被禁青春片的尺度,有了一個初始想象:

比如張元在《東宮西宮》裡的同性戀愛情,賈樟柯在《小武》裡的底層小鎮青年......


生於2013年的《狗十三》,現實主義風格完全迥異於時下流行的糖水青春片。

但是跟第六代的禁片比起來,那些邊緣化的元素,卻又是一個不沾。

那它到底為什麼被禁?沒人知道。

只是許多人猜測其中緣由時,都提到了一個詞——過分真實

在被過度美顏的青春片裡,終於有了一張像張雪迎這樣,可以真正代表自己青春的寫實模樣。

就是那種,尚未發育完全的青春期女孩中,最常見的清淡素淨臉龐,以及拔節中頎長而瘦弱的身材。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尤其在她常常有些失神的眼睛裡,看到了我們曾經想要理解這個世界而不得的迷茫。

而她在13歲這年所經歷的一切,幾乎可以讓所有80後、90後觀眾,毫無障礙地代入那段孤獨的成長歲月。

平行宇宙


如果回望我們的成長路徑,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瞭解一點“人間真實”的?

我想,大概是面臨“選擇”的時候。

紅色毛衣好看,綠色毛衣也好看,兩件都想要;物理小組感興趣,天文小組也不賴,一樣難以割捨。

但因為種種條件的限制,你必須選擇一樣,然後放棄另一樣。

於是你開始明白,這世界不是我想怎樣就會怎樣的。

得到的幸福背面,同時還有放棄的遺憾

這樣的矛盾感受,將會交織出現在我們餘下的人生中。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少年初嘗愁滋味,對此,13歲的李玩想著:要是有平行宇宙就好了。

在宇宙之外的宇宙,包含著無數可能性的集合。

也許會有另一個我,可以修正曾經的選擇、彌補造成的缺憾。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平行宇宙”這個概念,總共在電影中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是開場李玩的獨白,第二次是李玩與男孩高放的交談,第三次是她面對全校師生的英文演講。

除了第一次,李玩所講的平行宇宙,都沒有被傾聽對象所理解。

第二次男女交談中,李玩向喜歡自己的男孩高放解釋著平行宇宙的意義。

男孩聽得一頭霧水,最後只得承認“說實話,我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青春期的男生,理解的安慰是一個吻,理解的喜歡是“不想和你分開”,理解的愛的證明是一個紋身。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但是李玩想要的,只是一個懂她的人。

所以,兩次最心痛的時刻,她都找來那個看似最能理解自己的人傾訴衷腸。

第三次公開演講中,李玩用並不熟練的英語講著平行宇宙生僻的概念。

演講磕磕巴巴,臺下的師生也是一頭霧水、眉頭緊皺。

他們只會關注競賽規則下的發音和語法,而不是你的想法。

無論你的想法多麼真誠且與眾不同,在臺面上,永遠比不上流暢通順的廢話。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平行宇宙,代表著少女李玩於青春期所經歷的第一次內心風暴,並沒有人聽到。

無論是心理上最接近你的同齡人,還是距離上最接近你的親人。

而這,幾乎是每個人在生而孤獨中,慢慢學會習慣的事。

畢竟,“這樣的事兒,以後還多著呢。”

原生家庭


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擁有和李玩差不多的原生家庭。

父母忙著工作掙錢,小時候被爺爺奶奶帶大。

單親家庭的孩子,可能半路上還會多出來一個弟弟或者妹妹。

電影中,李玩一家子,幾乎精準還原了年輕人熟悉的中國式家庭。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中國式家庭有其溫馨的一面:三代同堂,共享天倫。

李玩有知冷知熱的爺爺奶奶,有努力掙錢撐起整個家的爸爸。

後媽雖然隔了一層心,但也算和藹可親;同父異母的弟弟雖然調皮,但也視她為親姐姐。

相信每個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都對片中的祖孫相處模式感到無比親切。

比如爺爺奶奶在你置氣的時候端飯給你吃,在你被揍的時候為你心疼掉眼淚。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這一幕看哭了


孩子闖禍的時候,他們也會連帶被抱怨“都是你們慣的”。

中國式家庭也有(被我們努力忽視的)殘酷一面:重男輕女、粗暴教育。

比如,爺爺說李玩的名字是小時候亂取的,但男娃的名字就馬虎不得。

同樣是傷害了老人,李玩被爸爸狠狠教育,弟弟卻得到了爸爸的溫柔安慰。

在弟弟的兩歲生日宴上,親朋好友眾星拱月般圍繞著小男孩兒,本該是第二主角的李玩卻被擠到人群外。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無比感同身受的一幕


她努力保持微笑,笑得都僵了,踮腳望著她參與不進來的歡樂場面。

在場的人,只有同樣是女孩兒的堂姐,捕捉到了李玩的失落。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而果靖霖飾演的爸爸,總是忙於工作,對家庭教育的理解僅限於“管吃管住管成績”。

考高分就可以讓他驕傲,惹麻煩就會讓他心煩。

所以,使性子可以,但要適可而止,否則招來的就是棍棒教育。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至於孩子成長中那些細膩的情感披露,抱歉,沒有時間,更沒有耐心去管。

狗走丟對李玩造成的悲痛,得不到長輩的感同身受,也等不來他們的道歉,更加無法奢求他們的耐心疏導。

反叛的行為,最終招致的是全家人的合力欺騙,以及威權壓制。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無論是生活中的細枝末節,還是諸如丟狗引發的家庭大戰,現實與想象背道而馳的無數次心理落差,終會將我們馴化成“懂事”的孩子。

在尚未完成“成人式”的進化時,李玩曾指著家裡人怒吼:“你們都是一夥兒的。”

長大成人這條路上,我們從來都是孤獨的一個人,對抗著整個成人社會。

愛因斯坦


青春中那些被漠視的空隙裡,往往會被一樣東西填補。

可能是一個愛好,可能是一次暗戀,也可能是一隻寵物。

李玩的寵物是一條叫做愛因斯坦的狗,爸爸為了討好她而買給她的。

大人傷害了孩子的感情,事後總是喜歡用錢求和。

無論是男人對女人、大人對小孩兒,還是霸權階級對弱勢群體,“錢”,永遠是他們展現自己的善意和同情時,慣用的手段。

李玩起初不願接受,但是狗子溫順可愛,很快就俘獲了柔軟的少女心。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這樣一個極度依賴你的可愛生物,在缺乏情感回應的青春期,無疑是最大的心理安慰。

李玩與狗之間的情感有多深,失去狗之後產生的創傷就有多大。

但是爺爺不能理解,“怎麼一條狗能比她爺她奶還重要”;

爸媽也不理解,狗丟了就丟了,全家都找遍了還要怎麼樣?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條狗走丟的哀傷本來可以慢慢治癒。

但第二隻“愛因斯坦”的到來,則徹底讓李玩看清了自己與成人社會之間的罅隙。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相比愛因斯坦一世的溫柔乖順,愛因斯坦二世性格暴戾,是條愛吠愛咬人的“瘋狗”。

起初,李玩不願意它代替愛因斯坦的位置,還想故意把它弄丟。

但課堂上目睹老師一舉拍死蝙蝠,對生命的憐惜,讓她再度接受了這隻替代品。

蝙蝠戲份,無疑又是一次小孩和成人世界的反差。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李玩和成人世界最激烈的反抗、最終的屈服,都是因為愛因斯坦。

兩條狗,強烈地暗示了人與狗的相似命運——要聽話。

其實,小孩的世界與成人世界的衝突不僅僅在於你不夠關心我,而是整個價值觀念的對抗。

比如用說謊解決問題,比如對待生命的傲慢,比如權力規訓下的“舔狗”姿態。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而電影最殘酷的地方在於,這不是人性善惡鑄就的悲劇。

而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社會潛規則,將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雕刻成偽善、麻木和功利的成年人。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作為《狗十三》的第一主角,當時年僅14歲的張雪迎,不俗表現成功支撐起了這部以小見大、平靜下有波瀾的批判性青春片。

在娛樂圈頗具辨識度的少女長相,十分貼合李玩這個極具代表性的人設。

笑起來的尖尖虎牙、彎彎眼睛,不過分好看,卻又讓人如沐春風。

少女的靈動和天真,讓她可以詮釋最受歡迎少女角色——郭襄,並且相比前輩也不落下風。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而李玩這個角色,除了少女天性,還要傳達一種被摧毀的天真。

從不諳世事的叛逆,到假裝順從的狡黠,再到徹底馴化的偽裝,長大的心路歷程,被張雪迎自然而有層次地傳達了出來。

她的燦爛、疑惑、憤怒、哭泣、迎合和釋懷,每個表情都是影片情緒的催化劑。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演多了,很抓馬;演少了,調動不了觀眾情緒。

張雪迎的表現之所以如此天然流暢,當然少不了曹保平的調教。

畢竟誰演他的戲,都會在演技上得到一次飛昇。

比如《烈日灼心》裡的鄧超,《李米的猜想》裡的周迅,《追兇者也》裡的劉燁......

當然,演員被虐是必經流程。即使當年14歲的張雪迎,也沒能避免。

那場著名的“家暴戲”,事先有通知,但具體拍攝方案並未告知。

當父親的巴掌和推搡有力地落到她身上,李玩當時的吃驚、恐懼和逃竄,都是無比真實的臨場反應。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果靖霖拍完心疼得掉了眼淚,一度想要曹保平刪了這段戲份。

倒是時隔多年後重溫自己作品的張雪迎很豁達,“真打就對了,效果才會真實”。

如果這部戲當年沒被禁,也許張雪迎會繼續文藝咖的路線也未可知。

希望雪迎妹子日後也可以多多發揮文藝資質,增加大銀幕上的磨鍊機會。

早日加入新生代的實力派陣營中來。


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ID:dsfysweixin,微信搜索關注:第十放映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