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的作戰半徑700多公里又不上航母能幹啥?

用戶58872669719


F-22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最初美國空軍正式提出研製F-22時,只是想開發一種新型制空戰鬥機,用以取代上一代的主力機種F-15鷹式戰鬥機。

換句話說,一開始就根本沒有想著讓F-22上航母,再說了不能上航母就什麼都幹不了了嗎?

對於F22來說,美國空軍的要求是要具有低可探測性(即隱身性)、高度機動性和敏捷性、可作超音速巡航、有效載重不低於F—15和具有足夠遠的航程。

F22在設計之初,美國人的設想是隻是用於奪取制空權,如將F22部署在歐洲,這樣F22的航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但是,如果部署在亞洲地區,F22的航程問題便顯露無疑了。

如今,在不攜帶副油箱的情況下,F22的作戰半徑僅為760公里,也有報道稱其作戰半徑為1000公里左右,但不管是760還是1000都被甩了好幾條街了,因為大部分四代機的作戰半徑都已經高達1500公里以上了,尤其是我們的殲20,擁有2000公里的作戰半徑,在亞太中國周邊作戰可謂遊刃有餘。


軍林天下


F22的作戰半徑700多公里,首先,這個700多公里的作戰半徑是有條件的。這裡的700多公里作戰半徑可能是源於美軍公佈的所謂410英里(760公里)的作戰半徑。但是該數據是源於美軍當時對戰鬥機(F-15)的一個技術指標的要求,就是在不知道具體任務的情況下,採用的戰鬥巡航模式(帶四枚AIM-7格鬥彈、帶保型油箱),先高空高速巡航200英里,再亞音速飛向目標區域進行空戰,再亞音速返航,最後再高空高速巡航200英里,這個作戰半徑大概在410英里左右,約760公里。同樣是攜帶四枚AIM-7格鬥彈和保型油箱的情形下,如果經濟巡航的話,作戰半徑可達到840英里,約1550公里。可見,在不同的巡航模式下,作戰半徑是差很遠的。並且F-22戰機的保型油箱是可以和掛架一起丟掉的,並不會影響其隱身性能。

至於F-22不能上航母的問題,這是源於F-22的設計,F-22是專門為空軍設計的空優戰機,不是為海軍設計的,一開始設計之初就沒有上艦的要求。對於F-22來說,它的主要任務是在歐洲戰場隱蔽接近蘇聯戰機,起到一根針摧毀一個網的作用,主要是打擊關鍵節點的作用。

對於美航母編隊來說,使用F-22這樣的戰機還是很麻煩的,航母上給F-22保養維護很麻煩,對於航母編隊來說,當時的F-15/F-18完全夠用,海洋上當時沒有任何艦載機可以與美國的艦載機一較高下,所以基本上沒有F-22上艦這個需求,研發時也就沒有做這方面的努力。


鴻儒之志


實際上,F-22也差不多因為這個作戰半徑過小的問題在亞洲戰場難以有所作為,所以你看哪怕中國J-20都服役了,美國人還是不重開F-22生產線。

這裡就講講F-22為啥作戰半徑這麼小。

F-22是第一款服役的五代機,其技術驗證機YF-22(YF-22不能說是原型機)試飛的時候,中國剛剛吃透了MIG-21的技術,而與F-4水平接近的J-8II還沒投產,當時蘇聯的Su-27S也才裝備沒幾年。

和今天的F-22比,YF-22要小一圈

美國人希望能在F-22上建立對Su-27的跨代優勢,就像F-15對MIG-23那樣。這樣F-22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很多新技術。而在ATF計劃一開始,美國軍方就要求新飛機要滿足低成本的要求,對飛機的尺寸進行了限制。這是因為ATF計劃一開始,當時軍方就意識到:新一代戰鬥機在鈦合金的用量上會遠遠超過前代,如果不對飛機的尺寸進行限制,那麼最終戰機的單價必將水漲船高。鈦雖然儲量很大,但是冶煉,生產成本很高,所以鈦合金的成本很高。在F-15上,鈦合金所佔的重量不超過30%,而在F-22上,鈦合金的所佔重量已經達到了40%,隨之而來的就是成本的上漲。

出處是J-20總師楊偉的書

然而就是這個對飛機尺寸的限制造成了後來F-22作戰半徑一再縮水的問題。當時美國空軍要求F-22擁有在全飛行包線下碾壓F-15的機動性能,同時還要極端的兼顧良好的隱身性能。

這幾個要求幾乎鎖死了任何氣動外形技術進步的可能性:首先,鴨翼佈局無法讓新飛機在全包線下獲得碾壓F-15的機動性能,因為鴨翼只能在超音速段和亞音速段擇二其一,而且鴨翼佈局隱身性也沒那麼好。同時極端的要求飛機的隱身性能,那麼就不能使用能產生渦升力的邊條。不誇張的說,當時美國空軍的要求即使放在今天,也是非常難以實現的。

洛克希德馬丁為了滿足空軍的要求,祭出了他們的神器:2D-C/D矢量噴口。這種矢量噴口可以將飛機的外部阻力減小30%左右,同時為飛機提供可觀的超環量升力,而且速度越低時超環量效應提供的升力越大,這樣就滿足了飛機亞音速段的機動性要求,同時低翼載荷在超音速段大過載機動時會承受巨大的風阻,結果就是機身結構中鈦合金的比重非常高。(鈦合金有著極高的比強度,如果說傳統的航空鋁合金不能滿足結構強度的需求,那麼就用鈦合金)

這還不算完,F-22使用的CARET進氣道兩道斜激波將在機腹下方交匯產生乘波體效應,為飛機提供一定的升力。如此一來戰機的飛控將非常複雜,然而美國人早就對複雜氣動佈局的飛控有了非常深入的瞭解。20世紀80年代的X-29驗證機上,美國人嘗試了鴨翼+前掠翼+35%靜不穩定度+矢量噴口等一系列新技術以及新一代的高性能飛控系統,X-29的飛控計算機能以40Hz/s的頻率調整各個舵面的角度,而到YF-22時,這個數字提高到了55Hz/s。

不誇張的說,F-22的強悍飛行性能基本就是靠這個二元矢推撐起來的

然而好景不長。美國空軍對新飛機尺寸的要求帶來的問題很快就顯現了出來,內置彈倉造成的飛機橫截面積的提升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當時洛克希德馬丁的工作人員認為:通過材料學方面的技術進步能夠解決YF-22結構重量過大的問題。然而後來並不是這樣,隨著飛機子系統各方面的完善,YF-22機內空間不足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隨著一系列設備的安裝,飛機能夠攜帶的燃油相比最初預計的0.4燃油係數下降了接近30%。後來YF-22的燃油量已經不可能達到最初的設想了,所以美國人也就乾脆破罐子破摔。


貞觀防務


四代機之王---F22

F22是世界上第一款四代機(美國現在已經稱五代機),也是目前唯一一款滿足4S標準的四代機,擁有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超級信息處理四大能力。服役十多年,仍是性能最強的戰鬥機。

軍迷界一直流傳著一個觀點,F-22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航程較短,這個觀點的來源之一是F-22的研製商洛馬的數據,落馬自己公佈的數據是典型作戰環境下的作戰半徑是760公里,轉場航程是2500公里。這個問題主要牽涉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F22的定位。F-22的研製思路是在假想中的美蘇大戰中,在歐洲戰區穿過蘇聯集團綿密的防空系統去獵殺蘇軍的預警機、蘇27、米格29等空戰目標。由於歐洲戰場狹小且保障設施完善,F-22確實對大航程沒有硬性要求。但是這不意味著F22絕對的航程很小。同樣是根據維基百科的數據,F22的內油是8.2噸,在戰術飛機中僅次於蘇27系列。

二是F22的作戰方式。超巡音巡航是F22強大制空能力的主要秘笈之一,賦予了F22在進攻和防守時巨大的戰術優勢。為了獲得1.6馬赫的超音速巡航能力,F22裝備了推力巨大、推重比超過10的F119發動機。F119發動機為了突出高速能力,涵道比較低,典型的工作模式跟渦噴發送機類似,耗油率較高。

三是在作戰中為了保持隱身能力,F22一般不掛載副油箱。F-15高達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時在攜帶兩個保型油箱、兩個副油箱的狀態下獲得的。

F22在轉場時才攜帶副油箱,或者執行對隱身要求不高的巡邏伴飛時攜帶

因此,F22作戰半徑偏小的問題要跟它的作戰定位和作戰環境結合起來分析。而且,美國擁有數百架大型加油機,分佈在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裡,能充分滿足F22的空中加油需求。

F22在中東地區夜間加油,通過空中加油F22可以大幅擴展作戰半徑和滯空事件。在中東地區,F22在加油機的配合下一次任務時間甚至超過8小時。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美國研發f22的時候就是針對歐洲那地方的,在歐洲作戰半徑長有用嗎?還想去哪裡?這麼點地方油門沒推都是刷的一下就過去了。

結果蘇聯死透了,連掙扎都沒掙扎,美國都反應不過來,自己的對手就這麼亡了!

然後,f22就造了187個也就懶得造了,沒需求,就俄羅斯那慘樣用得著f22這麼上檔次的裝備?

繼續用f15就行了

然後為什麼f22航程問題越來越明顯了呢?

誰tm知道東亞這地方這麼吊!老歐洲又是這麼快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看看歐洲的那群老牌強國,比韓國強的都沒幾個......

又出了個j20。美國表示這就很尷尬了。

f22腿短...

f35本來就是個攻擊機!也是辣雞的很!除了海軍陸戰隊,就沒人喜歡!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F22小短腿又不能艦載,能幹啥?

首先,F22最初設計要求並非踹門,因為759公里的半徑(其中1.7馬赫超音速5分鐘100海里,其他部分亞音速310海里),如果去踹門,雞窩距離對手就太近了。如果是俄國,當然巡航導彈幹掉雞窩。如果是海灣國家,再次也可以摸過去“夜襲陽明堡”。


第二,F22也並非用於戰爭與和平之間擠壓。這種擠壓糾纏,F22的機動性是足夠的,但是哪裡有和平狀態用隱身機過去給人家蒐集信號特徵的。除非這飛機不打算用於實戰了。否則信號特徵被獲得,輸入雷達後端信號處理平臺,就可以遠距離發現目標。這就好比你知道了一個人是禿頭,在人群裡你一下子就能發現他。

那麼,懵了吧?到底幹啥的啊?

不要離開F22的研製背景,1986年,美蘇正在“老三樣兒”競賽,也就是截擊機抵消核炸彈與轟炸機。由於美國發現高速一代蘇聯走在了前面,於是果斷放棄XB70和AF12。換路子了,隱身轟炸,你米格25再快,看不見也白搭,你白天鵝再快,不知道規避截擊也白搭。


那麼還有什麼依據呢?那就是美國人不是傻子。看F22和YF23的共同點。都是追求隱身和短距離超音速,這是截擊需要啊,踹門需要大航程的。YF23的乘波體更好,沒有半點崩掛之處,隱身也更好,但是不考慮格鬥能力。設計師是傻子嗎?當然不會,因為要求是截擊機啊。

所以1986年設計的F22和23,都是截擊機,是國土防空的哦。

只可惜1989年戈氏就去北約認輸了,項目要求改變,因此要求探索格鬥,要加矢量噴口。YF23噴口在上,不能改,因此下馬。但是美國輿論上自然要玄化起來,能起到更多輿論威懾不是很好嘛。這就是美國的《武器的心理傳播學》。


銀杏智庫


你好,我是齊奧爾科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根據設計,F-22戰鬥機主要承擔3類作戰任務:1.對付蘇-30等空中優勢戰鬥機;2.對付現代的空地導彈,打擊敏感目標;3.是參與巡航導彈防禦。由於F-22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因此,它對巡航導彈實施第一次攻擊不中後,可以發起第二次攻擊。他可以隨時從駐地快速轉場至世界各地區執行作戰任務,並依靠隱身性能圖集敵防護嚴密的縱深或核心目標。但為了讓對手動用精確制導武器對美國空軍基地打擊,F-22一般不會部署在前線機場,而是普遍採用遠程奔襲的戰術戰法,從後方基地飛行至戰區進行襲擊後返回。

▲美軍F-22隱身戰鬥機

在美國空軍全球打擊的戰略行動中,美國重視利用F-22的隱身優勢,壓制敵方地面防空系統,然後用B-2A轟炸機進行突防轟炸, 打擊敵方防空和指揮系統,摧毀其防禦體系,為後續戰機飛向作戰區域部署,並實施大規模空中突襲行動創造有利條件。

F-22可以攜帶先進的中程空空導彈(AMRAAM)、“響尾蛇”進程防空導彈、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以及小口徑炸彈(SDB),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F-22將選用不同的武器彈藥,F-22以內埋方式攜帶兩枚450kg級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在主武器艙內側與兩枚AIM-120並排懸掛。可以說F-22隱身戰機是美國空軍組建以來的技術集大成者,是美國戰鬥機歷史上的巔峰之作。其隱身技術的運用引領了世界戰鬥機發展的潮流。


齊奧爾科夫


F-22一開始就不是為海軍設計的艦載機,因此航程問題不是它的硬傷。F-22出現之後美國海軍也希望研發一款外形隱身但使用可變機翼的四代艦載機,作為F-14雄貓戰機的後繼型號使用,但是由於蘇聯解體、軍費銳減而未能實現。而導致F22航程只有700公里的原因是它出現的太早了,第一架猛禽戰機開始試飛是在1997年,在此之前的1986年F-22原型機YF-22中標,而整個四代機項目開始又是八十年代初的事情了(1981年)。可見F22已經是一款夕陽紅機型了。

很多資料顯示F-22的對手定位很有可能就是蘇聯的“米格29”,也就是說它也是作為前線戰鬥機使用的機型,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F-22會被部署到前線機場,例如中國的殲-20首飛之後,第一島鏈的琉球群島就迎來了F-22機群,毫無疑問這裡就是美日同盟的最前線機場了。那麼為什麼作為F-15後繼機型的F-22會當做前線戰鬥使用呢?原因就是隱身技術需要的內置武器艙佔據了很多寶貴的機體空間,這必然會導致載油量的下降,再加上超音速巡航對燃油的消耗,短腿是無法避免的。不要小看了超音速巡航對燃料的消耗,美國公佈的超音速巡航標準是,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實現經濟性飛行30分鐘而且速度在1.5馬赫以上,雖然精心設計飛機的外形將阻力降到最低、強的大F119發動機推力強勁(104.5千牛),但是碩大的戰鬥機在高速下突破音障並長時間保持超音速,需要航空發動機有很大的爆發力,這也會增加對燃油的消耗。可以肯定的說F-22在不施展超音速巡航的情況下,它的航程會遠遠多於700公里。再者說F-22從未曾參加過實戰,它的性能究竟有多強外界並不知道,所謂的700公里航程也可能是美國人的技術陷阱而已。


利刃軍事


F22誕生於冷戰時期,它最初的設想主要對手是蘇聯,作戰地區是歐洲。

當時蘇聯已經擁有蘇27和米格31這些高端戰機,但這些飛機主要作戰任務是:國土防空。就是龐大的機身,可觀的載油量換來長航程,可以長時間在自己廣闊的國土上巡航、作戰。這些所謂的高端戰機在蘇聯手裡實際上是防禦性武器,雖然像蘇27是以F15為目標研製的,但F15的思路是進攻型戰機,是用來深入敵境奪取制空權的。所以,蘇27與F15雖然是同代機,性能近似,也經常有人拿它倆進行比較,實際上這兩款戰機在本質上就是不同的。

蘇27和米格31裝備的實際上是國土防空部隊,屬於防禦力量。蘇聯真正的進攻力量還是它的鋼鐵洪流,數以萬計的坦克裝甲車。他的設想是在歐洲爆發大戰,用這些裝甲部隊來進行突擊,負責裝甲部隊上空安全的是:米格29,而這才是F22真正的目標。

F22的目的是清除蘇聯裝甲集團上空的蘇聯戰機,然後讓自己的阿帕奇、A10放手去屠殺蘇聯的坦克。

正是由於雙方的這種思路,造就了一個有趣的現象:F22和米格29都是小短腿,F22作戰半徑是750公里,米格29更是達到了了驚人的600公里。

米格29是負責保衛自己下面的裝甲部隊,它也沒必要飛得太遠,機動靈活,造價便宜就可以了。而F22部署在歐洲戰場,作戰空間本來就不大,而且它的作戰思路也是雙方的地面部隊在膠著,它過來把蘇軍上空的米格29幹掉,在這種思路下,它也不需要太大的航程。

根據目前很多曝光的資料,F22不到800公里的作戰半徑是可信的。雖然上面說了那麼多,說實話,這750公里-800公里的作戰半徑還是過於小。從這件事上也能看出來,美帝官商勾結的腐敗也很嚴重,只不過表現形式有區別而已。這絕對是個嚴重的先天性殘疾,以至於美軍不升級直接停產。F22實際上是在定位就腿短的基礎上,製造商偷著又鋸下去一截。

F22是一把鋒利的:短劍。

平心而論,放在歐洲戰場,對付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依然是夠用。但要想把它挪到航母上或者放到中國方向,它腿短的弊端立馬就出來了。

F22如果上航母,增強機體結構,摺疊機翼會繼續擠壓它的載油量,到時候作戰半徑真的會跟米格29劃傷等號。它那個慘不忍睹的機身維護咱今天都不談。

一個重型制空戰鬥機搞成600公里的作戰半徑,低於中型的超級大黃蜂的740公里這就滑稽了,問題是超級大黃蜂對地作戰的半徑可以超過1000公里。

放在中國方向,它只能部署在日韓的基地,這樣就暴露在遠程反隱身雷達和東風導彈的面前。跑到中國沿海也得露個面趕緊回去,不然油不夠。

所以F22只能放在歐洲的土地上,離開那裡就水土不服。


何老師允武


F22戰鬥機由於其優秀的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特性,使得其在作戰中被作為空中優勢和突防戰鬥機來進行使用,並不需要大航程。

這款戰鬥機在作戰中的任務有兩個:

1、利用自己優秀的隱身性能和超音速突防的性能優勢來擊穿敵軍的防控網絡。

這個要求美國軍方在20世紀80年代研發新一代戰鬥機時提出來的一個要求,而F22就是根據這個要求被設計出來的,是美軍“不對稱戰爭思想”的重要體現。這就使得F-22在戰場中可以被美軍拿來作為“尖刀”來使用。

既然是“尖刀”,首先要求的自然就要把戰鬥機的性能擺在第一位,那麼這個時候,對戰鬥機的航程肯定就不能要求太高,事實上如果戰鬥機負載太多的油料的話,反而不利於飛機的機動和超音速性能。

這個原因很簡單,F-22戰鬥機體積就那麼大,如果需要多帶燃油,

導致飛機體積增大勢影響氣動性能,或者必就要犧牲其他功能來保障燃油空間,因為多帶一百加侖燃油和少帶一百加侖燃油,飛機的各項係數就要重新調整,“尖刀”也就不會有那麼鋒利了。

同時由於F-22戰鬥機還可以外掛副油箱和擁有受油系統,加之美軍的空中加油系統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所以如果需要F-22戰鬥機進行長途奔襲的時候,完全可以通過外掛副油箱跟進行空中加油來保障其航程,根本就不需要把戰鬥機的機內油箱設計的太大。


2、利用戰鬥機優秀的超機動能力,保持在戰場上的空中優勢地位。

在現代空戰中,雖然在作戰時已經進入了導彈時代,但是並不是說戰鬥機已經簡單的變成了一個導彈發射平臺,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比如雙方都是隱身戰鬥機交戰時,那麼優秀的空中格鬥優勢就會讓戰鬥機在空戰中保持優勢地位。

而F-22戰鬥機在設計時很顯然就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四代機的4S屬性中,就有一個屬性是超機動屬性,這賦予了F-22戰鬥機在與敵機進行空中格鬥時在機動特性上也可以遠遠的超越三代機,哪怕是沒有處於隱身狀態下,也能保證了其“空戰之王”的地位。

F-22從研發到列裝,耗費了20年的時間,而從列裝到今天,也經歷了13年的時間,基本上已經完全形成了戰鬥力。如果說F-22是美軍的“帝國之劍”是一點都不過分的,它的出現以及從它身上體現出來的先進作戰思想,可以說遙遙領先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到了今天,也不肯向其他國家出售這款戰鬥機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