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英國為什麼不用鴉片殘害印度等其他國家?

美眉獅


因為那會印度還不是國家,是大英帝國殖民地。

而且販賣到中國的鴉片,就是從印度種植的,當然,這和印度人民無關,是英國殖民者的禍害。


外貿情況

當時的西方國家迷戀中國的瓷器和茶葉,尤其是茶葉,英國每年進口大量的中國茶葉,實際想一想,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是什麼?不就是茶葉嗎?波士頓傾茶事件。

由於當時中國屬於自給自足的經濟,對於外界需求少,當時的英國拿不出什麼能夠與中國對等貿易的產品,用英國人的話說

由於英國拿不出對等的貿易產品,導致英國的大量白銀流入到中國,英國開始恐慌。


英國政府對策


如何遏制這一白銀外流的情況呢?對於當時的大英帝國來說,最簡單的爆發,就是販毒,販賣鴉片。

這是英國BBC電視臺解釋當年的情況


一方面在印度大量種植鴉片,販賣到中國,通過時在印度大吉嶺地區開始種植茶葉。由於英國人手段極其殘酷,在種植茶葉的過程中,大吉嶺地區幾乎成了現代奴隸種植園,大批大批的印度人在種植茶葉過程中死亡。這也成了印度人心中的痛。


結果是什麼?

結果就如同我們在課本上看到的,也是BBC電視臺的態度:


鴉片戰爭解決了大英帝國的問題,但是為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為什麼中國不販賣鴉片到英國?


很顯然,白銀外流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是英國的問題。

英國拿不出對等交易的物品,在那個年代,清朝腐敗無能,大英帝國看到這個缺點,能用武力的搶的,自然槍桿子最方便了。

紀錄片的態度,大概就是現在英國人的態度。

看起來這個主持人對待當年打鴉片戰爭這種事,還挺自豪的。


李建秋的世界


其實印度也被鴉片禍害了,只不過是另一種方式。

大家要知道,印度歷史就是被蹂躪的歷史,鴉片和印度人的關係十分密切。

(英國人逼著印度種鴉片,餓死了上千萬人)

早在公元7世紀末,阿拉伯人進入了印度,把印度一頓削,佔領了。然後,阿拉伯人看到恆河流域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夏季還很熱,這不都是罌粟喜歡的嗎?於是,他們把罌粟帶到了印度,遍地種植……

後來,印度人就迷上了鴉片,大人小孩包括大象都吃鴉片……過癮,吃完還聽話。

所以,罌粟種植和販賣,很早就在印度系統化,誰霸佔了印度,都要靠著罌粟發一筆橫財。


到了近代,英國殖民者來到印度,一看遍地都是罌粟,立馬笑開了花(歐洲人也喜歡吃鴉片):這是個大農場啊!趕緊的,種罌粟,產鴉片!

(東印度公司製作鴉片)

1588年的時候,英國人幹翻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稱霸海洋,開始四處亂竄。

1600年,他們在印度建立了著名的“東印度公司”,通過各種哄騙、欺詐、購買、租賃的手段,活生生的一口一口的吞下了印度。

然後,他們的目光盯緊了中國。那個時候,中國是個龐大的市場,到處都是錢。於是,東印度公司決定用鴉片,打開中國市場。


於是,一個神奇的現象出現了。

因為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量太大太大,東印度公司不得不集中建立大型鴉片加工廠,然後“調配出適合中國鴉片吸食者的口味”——對的,世界各地的鴉片吸食口味不一樣,比如東南亞氣候潮溼,口味就“比較重”。

總之,為了中國市場,東印度公司加班加點,還禁止印度民眾吸食鴉片。

(大型鴉片工廠)

也就是說,這些東西都是賣錢的,你們不能吸了!所有的印度鴉片種植者,必須把所有產量全部賣給東印度公司,自己不能留著。而且,絕大多數印度人太窮,根本消費不起鴉片。

當然,賺的錢都是東印度公司的,印度人一點好處沒撈到,該窮還是窮。而且,因為糧食產量減少,大饑荒到來,印度人被餓死了上千萬……


所以,印度人當時還是受殘害,只不過換了一種方式而已。


七追風


在英國初次遣使者出使清王朝時,見識到清王朝的廣袤國土以及無數的人口,其實英國人對於清王朝還是有很大的忌憚的,而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得他們對於金子銀子的渴望達到了無可想象的地步,面對清王朝這麼龐大的市場,卻因為清王朝自給式經濟體,中國不需要英國的商品,而英國卻對中國的茶葉瓷器需求極大,這也導致了白銀大量地從英國資本家手中流入中國。

英國在不敢直接對中國動手的情況下選擇鴉片作為武器,達到了他們的目的,也是用這毒品,他們可以做到不需要白銀就賺到了中國無數的茶葉和瓷器,不僅如此,還反過來賺了中國無數的白銀。那時候的中國也是因為這毒品變得羸弱不堪。

英國為何不用鴉片荼毒印度等國?其實是不需要,因為英國本身已經佔領了印度,本身已經達到利益最大化了,在面對中國時,他們需要用鴉片來奪取他們需要的利益。僅此而已。


金道人


實際上也禍害了,但沒有像中國這麼嚴重。

先談印度。印度在當時已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並且是鴉片的種植地。所以英國政府對於鴉片在印度的傳播做了一定的控制。主要目的不是因為心疼印度,而是害怕鴉片氾濫之後印度的農民沒有能力進行耕作,從而影響鴉片產量。

接下來談東南亞。東南亞地區是僅次於中國的另外一個重要的英國鴉片輸出地。在東南亞的很多重要港口城市,煙館林立。裡邊出入的有當地人,也有前往這裡謀生的華人。所以東南亞地區吸食鴉片的情況也很嚴重。這一點在很多文藝作品當中也有所反應。比如,泰國電影晚娘當中,就有男主角吸食鴉片的情節。法國電影情人是以越南為背景的,裡邊也有男主角吸食鴉片的情節,雖然男主角的身份是個華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越南當時的社會狀況。新加坡在當時的情況和這兩地差不多。

最後談中國的情況。英國確實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中國身上。但是在19世紀晚期,鴉片貿易的負面聲譽,使得英國人最終放棄了對華鴉片貿易。不過,在這個時候,英國人已經通過政治和經濟手段撬開了中國市場,利用鴉片解決英國對華貿易逆差的目的已經達到。所以這個時候收手也談不上有特別高的道德因素。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的土產鴉片成為了市場的主要供給者。英國人雖然不再向中國銷售鴉片,但是中國的各級政府卻越來越依賴於鴉片的稅收,這就導致中國吸食鴉片之風難以禁絕。一直到解放以前,城市當中煙館林立。直到解放以後,這個問題才徹底得到解決。


zyb38537240


英國人也抽鴉片,看看福爾摩斯探案集都有類似情節。

也許體質原因吧!感覺白人抽鴉片跟抽菸一樣,現在歐美毒品氾濫成災,很多國家把毒品交易計入GDP。


42256015


那時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有錢又軟弱?印度拿得出這麼多銀兩嗎?


天圓地方14148502


這跟毒販自己不吸毒還告誡手下不要碰毒品是一樣的


蒜頭96836294


自產自銷錢財不會外流。清末趕到鴉片的威脅首先是白銀流失,其次才是危害國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