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房地產業救不了中國?董潘這回捱罵是挨定了


沒有房地產業救不了中國?董潘這回捱罵是挨定了


01

近日,號稱“給房地產算命最準確的人”的董藩教授,在微博上發文《沒有房地產業救不了中國》,頓時引發各方關注。

沒有房地產業救不了中國?董潘這回捱罵是挨定了

還記得,2013年其“五年內北京房價將進入10萬元時代”的表態為他引來一身罵名。但是五年過去了,10萬元的樓盤在北京比比皆是,甚至一些優質的學區房已經邁進20萬大關。

這一次,董藩教授還能掐住命脈嗎?坦白說,我並不看好。

02

毫無疑問,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給中國經濟增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03年,國務院明確提出“房地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後,房價開始一輪又一輪的上漲,房地產業開啟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以至於每當經濟放緩或是發展遇到波折,人們總會第一時間想起房地產。

過去10年,中國有過兩次大規模刺激房地產的舉動。

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國內房價大幅下跌,有關部門很快聯合救市,房價很快又漲了上來,房地產與4萬億政策相配合,對於經濟的拉動效果很明顯,也比較快速走出了金融危機的陰霾。

第二次是2014年,當時樓市的成交量已經持續低迷了2年時間,房價也開始不斷下跌,有關部門再次出手,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購房的措施,結果就是開啟了2015~2017房價大幅上漲的週期。

從那一次的結果來看,房地產行業雖然得到了拯救,但是對於經濟的拉動效應並不明顯。2015年中國GDP增速首次未到7%,2016年GDP增速甚至放緩至6.7%。

所以,並非只要刺激房地產行業就能大幅提振經濟。反倒可能是造成房價再次大幅度上漲,而經濟增長並無起色。

03

在人們潛意識裡,房地產行業關聯度高,可以帶動很多上下游企業的發展。如董藩教授所言,當房價不再下跌,各種維權事件就會減少,更重要的是,建築,鋼鐵,水泥,電解鋁,木材加工,玻璃,建築機械,規劃,設計,園林綠化,家電,傢俱,運輸,物業服務,紡織,保潔等等上百大小行業都會被拉動起來。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今天中國房地產對其他產業帶來更多是擠壓效應。

由於房價的持續上漲,帶來的土地,人工,租金等成本也都水漲船高,其他產業的生產成本也會急劇上升,尤其是那些傳統制造業,本來就利潤微薄,在房地產擠壓之下,生存空間也會更加狹窄。

房地產行業的高利潤,帶動了大量社會資金的蜂擁而至,吸乾了原本應該進入其他行業的流動性。我們最直接的體會就是,現在很多搞科技創新的企業,打著發展科技的旗號,在一些重點城市大搞“圈地運動”。

同時房價持續高漲,會促使居民持續盲目加槓桿,從而引發財務危機的風險會不斷加大。

04

其實,自從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週期以來,市場上各種關於“救市”的聲音就層出不窮,甚至一些關於放鬆調控的謠言也不斷出現。但是

從官方的表態來看,“房地產市場調控決不能半途而廢”,也已經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了鋪墊。

其實,上層對現在的房地產行業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7月份的政治局會議,“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提法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兩字之差,上層對解決房地產市場問題的決心可見一斑。

可以說,2018~2019這兩年,是新舊週期的交替之年。舊的週期結束,新的週期開始。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有必要對房子的價值重新審視。在住房短缺的時代,房子不但可以跑贏通脹,還能幫助人們實現財務自由。

但是,隨著人們的住房不再短缺,房產稅等最終推出,過多的住房不再是實現財務自由的工具,反而會成為沉重的負擔。炒房時代的終結,也意味著我們投資房地產的思路也要有所轉變。

所以,指望靠刺激房地產達到刺激經濟大幅增長的想法,可能,只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願望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