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易經》是漢族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是由周文王、伏羲、孔子等人集體所作。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文王"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也就是說,當時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紂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獄中,西伯昌潛心研究易學八卦,通過八卦相疊從而推演出現在《易經》中所記載的乾為天、坤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先天六十四卦方圓數字圖:在這乾、坤之間有一條紅線,代表夜間天空中的銀河,亦代表地球南極、北極的磁場,從以上方圓數字圖再看各卦的排列,規律就一目瞭然。宇宙、時空、人類、文明乃至萬物,全在此圖中。學習先天易學,就在熟讀此圖,默記此圖,能夠在胸中運轉此圖。做到心中有圖,身不離圖。此圖中外面是圓圖,裡面是方圖,取外圓內方,天圓地方之義,方圖是空間,圓圖是時間。

這個方圓圖,圓圖是管宇宙的時間,代表宇宙的運行法則,亦可說代表太陽系統時間運行的法則或原理,圓圖中的方國管空間,代表方位方向,這就是前人的秘訣了。

  先說方圖,右邊第一行最下為囗乾卦,我們由下向上看,為什麼先從下看?八卦的卦爻是自下向上畫的,所以這方圖亦是自下向上看,因此,乾卦上邊的第二卦是皇天澤履,第三卦是囗天火同人,第四卦是囗天雷無妄,第五卦是囗天風女後,第六卦是囗天水訟,第七卦是囗天山遁,第八卦是囗天地否。這是舉一個例子,如果不是為省時間,我就一行一行、一卦一卦講下去了,現在只是告訴大家一個方法。

 前面曾經說過先天卦的數字,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龔五、坎六、艮七、坤八。那麼我們從方圖的第一行由下往上看,全部八個卦,每卦的上卦,亦即是外卦,都是天亦即乾卦,而每卦的下卦,亦即是內卦,都是依照先天卦的次序乾、兌、離、震、巽、坎、民、坤配合的,所以成了乾、履、同人、無妄、女後、訟、遁、否等八個重卦。

  我們再從乾卦起,從右向左看橫列的卦,重卦的次序是乾、(決右)、大有、大壯、小畜、需、大畜、泰等八個卦,再仔細分析這八個重卦的內外卦,又可以發現,內卦都是乾卦,而外卦從右到左,則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又是先天卦的次序。

  如果以數字來代表,直行的乾是1、1 履為1、2 同人1、3 無妄1、4 女後1、5 訟1、6 遁1、7 否1、8。橫列乾1、1 (決右)2、1 大有3、1 大壯4、1 小畜5、1 需6、1 大畜7、1 泰8、1。以圖示之如下:

  這個六十四卦的方圖,變化無窮。應瞭解這個圖。以前的讀書人學了八卦,就能未卜先知,做事遇到困擾,如有人被重兵包圍了,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就用這個方圖來算卦,找到最有利的方位,安全地衝出重圍。像這一類的故事,歷史上很多,只是大家不肯講出理由在哪裡來。例如在目前所處的房間內,亦可以劃分成六十四卦,而算出在某一時間,自己處在某一方位最有利。每個地方,都有一個太極,乃至一個錄音機、一本書,都有一個太極。如這本書,從什麼時候、什麼部位壞起,都可以知道。這只是依據一個數字,一種現象的道理,加上時間與空間的因素,就可求出答案來。因此中國古代文化的未卜先知,能知道未來的事情,只是一種非常精密的計算方法,但是如要算得正確,還是要靠人的。

  這個方圖的數字,則是這樣一縱一橫,慢慢向上走的,構成如此錯綜複雜的關係。可是亦同時告訴我們,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看來是非常複雜,但懂了《易經》以後,從《易經》的觀點,任何亂七八糟的事物,都有它的法則。換句話說,懂了《易經》原理以後,去待人,去做事,遇到最複雜的問題,也不會看成複雜了,而是能找得到它的關鍵,在關鍵上輕輕一點,問題就解決了。不懂這個原理,越做就越糊塗,就像這方圓圈一樣,覺得很亂。

  圍繞在這個方圖外的圓圖,亦是六十四卦,要從哪裡開始看起?這更麻煩了,等於我們的羅盤,到處都是八卦,不知道上面有些什麼名堂。其實這也是一個法則問題,圓圈是代表時間,和代表空間的方圖配起來,某一空間在某一時間會起作用。譬如一家工廠,一天出品一萬隻杯子,其中的某一隻賣到某一地方,在某一天剛好斟茶給某一來訪的元首喝,那麼這隻杯子很神氣,而另外的杯子,賣到另外的地方,也許用來放髒的東西了。這個“說不定”的當中,實際有固定的法則,就在這方圓圖中轉。

  那麼這個圓圈的六十四卦,是用什麼方法排列起來的呢?我們看圓圖上面頂端左邊的第一個卦是囗乾卦,再看最下面右邊第一個卦是囗坤卦,在這乾、坤之間有一條線,代表夜間天空中的銀河,亦代表地球南極、北極的磁場,然後再來排列圓圖。首先用方圖最下面的第一橫列的乾、夫、大有、大壯、小畜、需、大畜、泰等八個卦,依次序放到圓圈的頂端,左邊開始,順原次序向左排列。第二步,又將第二橫列的履、兌、睽、歸妹、中乳節、損、臨等八個卦的履卦緊接在泰卦之後,依原次序排列下去,然後將第三、第四橫列的每個卦,都照這個方法排列,最後復卦緊靠了中線下端的左邊為止,這是第一步驟,排列成了左邊的半個圓圈。

  然後第二個步驟,排列右邊半個圓圈,排列的次序又不同了,是怎樣地排列呢?現在不是從第五橫列開始,而從第八橫列排起,將否、革、晉、豫、觀、比、剝、坤等八個卦,以逆次序接在復卦的後面,亦就是仍以反鐘面的方向,排成復、坤、剝、比、觀、豫、晉、革、否的次序。但要特別注意的,如果是畫卦,還是要內卦畫在內圈,外卦畫在外圈,切不可錯。第八橫列排好以後,再用第七橫列,照第八橫列的排法排下去,以謙卦接在否卦的後面,成否、謙、艮、蹇、漸、小過、旅、鹹、遁的反鐘面次序,第六橫列、第五橫列,都是這樣,最後第五橫列的女後卦,剛剛又接到了最起始的乾卦,就完成了這個圓圖的排列。以前的教師,都不肯把這方法說出來,或者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可是學的人,苦頭卻吃大了。現在告訴大家,就一目瞭然,懂了這個法則,將來除了用電視或電腦以外,對於宇宙萬象,都可運用這種《易經》的法則,而過去教《易經》的那種教法,會使人困在裡面一生也出不來,有的人學《易經》學得真好,可是不知道運用。

  我們在學《易經》以前,先要把這幾個東西弄好,然後再開始講理論方面的,所以我們暫不研究這些道理。

六十四卦《卦象次序》口訣

《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

《坎》為水,水澤《節》,水雷《屯》,水火《既濟》,澤火《革》,雷火《豐》,地火《明夷》,地水《師》。

《艮》為山,山火《賁》,山天《大畜》,山澤《損》,火澤《睽》,天澤《履》,風澤《中孚》,風山《漸》。

《震》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風《恆》,地風《升》,水風《井》,澤風《大過》,澤雷《隨》。

《巽》為風,風天《小畜》,風火《家人》,風雷《益》,天雷《無妄》,火雷《噬嗑》,山雷《頤》,山風《蠱》。

《離》為火,火山《旅》,火風《鼎》,火水《未濟》,山水《蒙》,風水《渙》,天水《訟》,天火《同人》。

《坤》為地,地雷《復》,地澤《臨》,地天《泰》,雷天《大壯》,澤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兌》為澤,澤水《困》,澤地《萃》,澤山《鹹》,水山《蹇》,地山《謙》,雷山《小過》,雷澤《歸妹》。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分宮卦象次序表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分宮卦象次序表

以八卦中「乾坎艮震」為陽四宮;「巽離坤兌」為陰四宮。每宮陰陽八卦。

本體卦 

初爻變 

第二爻變

第三爻變

第四爻變

第五爻變

遊魂卦

歸魂卦

乾為天 

天風姤

天山遁

天地否

風地觀

山地剝

火地晉

火天大有

坎為水 

水澤節

水雷屯

水火既濟

澤火革

雷火豐

地火明夷

地水師

艮為山 

山火賁

山天大畜

山澤損

火澤睽

天澤履

風澤中孚

風山漸

震為雷 

雷地豫

雷水解

雷風恆

地風升

水風井

澤風大過

澤雷隨

巽為風 

風天小畜

風火家人

風雷益

天雷無妄

火雷噬嗑

山雷頤

山風蠱

離為火 

火山旅

火風鼎

火水未濟

山水蒙

風水渙

天水訟

天火同人

坤為地 

地雷復

地澤臨

地天泰

雷天大壯

澤天夬

水天需

水地比

兌為澤 

澤水困

澤地萃

澤山鹹

水山蹇

地山謙

雷山小過

雷澤歸妹

遊魂卦:表示由內在的思想,變成行動,由行動影響到外在的環境,現在又是外在的環境,又壓迫自己內在的思想發生了變,遊魂就是這樣回來的。

歸魂卦:意思是回到本位了,內卦變成原位。

分宮卦象次序的變化

本體卦

初爻變:內卦方面,天風、水澤、火山、雷地對調。

第二爻變:內卦方面,風山、雷澤、天火、地水對調。

第三爻變:內卦方面,山地、天澤、雷火、風水對調。

第四爻變:外卦方面,天風、水澤、火山、雷地對調。

第五爻變:外卦方面,風山、雷澤、天火、地水對調。

第四爻變回原爻(遊魂卦):外卦方面,天風、水澤、火山、雷地對調。

內卦變回本體卦(歸魂卦):內卦方面,天地、山澤、火水、風雷對調。

乾為天,天風女後,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

  囗先看乾卦。我們說過,《易經》是講天地間的變道。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隨地,在時、空以內沒有不變的。現在,這個乾卦,第一爻開始變了,陽極陰生,一件事物到了極點,就要走下坡路了,所以中國的人生哲學,任何事物都留一點餘地,一到了極點就完了。就像袁世凱當年想做皇帝,他的第二個兒子袁克文寫一首詩勸他老子不要這樣做,袁世凱看到幾乎氣死了。詩中兩句說:“遽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到最高層是不可以的,像爬坡一樣爬到了頂頭,一定下來。這個囗乾卦是陽極了,第一爻變了,陽極就變陰,是由內開始變,於是外卦還是乾三,內卦第一爻變作陰,就成為巽卦,巽為風,所以成為:

  囗天風姤。

  接著第二爻變了,外卦還是三乾,內卦第二爻變為艮卦,艮代表山,所以成為:

  囗天山遁。

  繼續變下去,外卦還是不動,內卦第三爻變為三坤卦,坤代表地,於是成為:

  囗天地否。

  這樣一看便次序井然,懂了這個道理,就易默誦了。

  也許還有人記不清楚,或者不滿足,希望不要繼續講下去,先把綢卦、遁卦的道理說清楚:

  囗天風姤,外卦乾就是代表太空,內卦巽代表風——氣流。如果學過地質學,學過地球物理學,就會發現我們的祖先越來越偉大。原來太空是無比的大,太空在數字上就是一個“0”。《易經》的數字和外國的數理學在最高處相同而且比外國好;只是在應用數學上,現代分析下來,誰好誰壞那是另一問題了。《易經》早就指出,宇宙間只有一個數——,沒有更多的。什麼是二?一加一等於二,再加一為三,再加一為四,都是用一加出來的,一才有象,一從哪裡來的?從“0”來的,“0”就代表沒有,代表本體,代表沒有數亦代表無窮數,包括了很多很多,等於一個房間,裡面一樣東西亦沒有,一個空房間,說沒有用也就一點用都沒有,可是它的價值無比,因它可以做電影院,可以做舞廳,可以做課堂,所以“0”代表沒有、代表無窮、亦代表天體——太空。太空在沒有構成宇宙以前的第一個動能,以現代名詞而言,是氣體在流動,由氣流的摩蕩,慢慢凝結,因為氣流的震盪,便發生了電力、熱力,形成了泥土,高山也起來了,於是由天風姤,然後天山遁,遁就是逃避。意思是物質形成以後,最初的功能,慢慢在退位,像一幢房子建築完成,開幕啟用的那一天,亦是這幢房於開始衰壞的一天,也就是它開始“遁”的一天。

  最妙的是到了第三爻一變,外卦還是乾代表天,內卦完全變成坤卦,坤卦代表地,天地否,就是倒楣了。我們祖先的哲學可真妙啊!天地開闢了多好,西方的宗教認為上帝開闢天地,創造了萬物,又照他的樣子創造了人,這該多好!可是《易經》說,這要倒據了,並不美麗,天地否,如果沒有宇宙,亦沒有人生,大家免得煩惱,都空空洞洞的,滿好。一有了天地宇宙,便倒媚了。猶如一個窮小子,身上只有一個明天吃的饅頭,晚上睡覺一定安逸,假使袋裡忽然有了一百萬,夜裡反而失眠。

  內在開始變,變到第三爻,等於我們內在思想中動一個念頭,想做一件事,一步步地思想成熟了,可以發展到外面去了,內卦影響到外卦,從內變影響到外變,外面環境亦受到影響了,於是外卦的第一爻亦開始變了,就變成為:

  囗風地觀,再第五爻變了,成為:

  囗山地剝,現在外卦只剩下了一點陽,所謂“碩果僅存”,陽能被一點一滴剝削完了,只剩最後一點唯一的生機,所以是剝。試看地球上,海洋的面積最大,陸地最少,高山又佔了很多面積,剝削了可供人類生存的大地。

  從乾卦的本卦開始,到剝卦已經出現了六個卦了,再變下去,則產生第七個卦了,那麼這一次變,我們祖先的法則,不能再往上變了,如果再往上變,則很簡單,變成囗坤卦,陽極就是陰。如以《易經》這個道理看,人生沒有什麼道理,只不過生出來又死掉,兩個階段而已,睡覺、醒來,亦只是兩個階段而已,所以不能再變了。那麼這第七變,是另一個變法,變出的第七個卦,名為遊魂卦。老一輩年紀大的人,以文字對人家說自己活不長久了,往往用“魂遊虛墓之間”來表示,意思是說,人是活著而靈魂已經進入墳墓中了,遊魂就是這個境界。現在說乾卦的變,由一、乾為天,二、天風姤,三、天山遁,四、天地否,五、風地觀,六、山地剝,到了第七變不能再往上變了,於是改為外卦的初爻再變,即第七卦:

  囗山地剝的外卦即艮卦的初爻,亦即是囗剝卦的第四爻變,又是陰極陽生,成為:

  囗火地晉,晉就是進步的進。這第七個卦名為遊魂之卦,這是表示由內在的思想,變成行動,由行動影響到外在的環境,現在又是外在的環境,又壓迫自己內在的思想發生了變,遊魂就是這樣回來的。到了第八變,名歸魂卦,意思是回到本位了,內卦變成原位,於是成為:

  囗火天大有。

  乾宮的八個卦就這樣變的,簡單地說,分宮卦象次序的變是這樣的:一、本體卦,二、初爻變,三、第二爻變,四、第三爻變,五、第四爻變,六、第五爻變,七、第四爻變回原爻,八、內卦變回本體卦,知道了這個道理,發現原來有如此好的組織,就容易默誦了。

  再舉坎卦:

  坎為水,第一爻開始變,內卦成為三,兌卦為澤。

  囗水澤節,第二爻再變,陽爻變為陰爻,內卦變成震卦,震為雷,於是成為:

囗水雷屯。照同樣法則依次是囗水火既濟,囗澤火革,囗雷火豐,囗地火明夷,囗地水師。只要知道了這個法則,以下艮、震、巽、離、坤、兌等六個卦都是一樣,不必我一一詳說,大家都會變,都會默誦了。

《乾坤譜》中的六十四卦立體結構,如下圖: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乾坤譜》中的六十四卦立體結構

朱熹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鹹恆遁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 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六十四卦簡易口訣

六十四卦口訣

一一得乾 一二得履 一三同人 一四無妄 一五得垢 一六得訟 一七得遁 一八得否

二一得夬 二二得兌 二三得革 二四得隨 二五大過 二六得困 二七得鹹 二八得萃

三一大有 三二得睽 三三得離 三四噬嗑 三五得鼎 三六未濟 三七得旅 三八得晉

四一大壯 四二歸妹 四三得豐 四四得震四五得恆 四六得解 四七小過 四八得豫

五一小畜 五二中孚 五三家人 五四得益 五五為巽 五六得渙 五七得漸 五八得觀

六一得需 六二得節 六三既濟 六四得屯六五得井 六六得坎 六七得騫 六八得比

七一大畜 七二得損 七三得賁 七四得頤七五處盅 七六得蒙 七七得艮 七八得剝

八一得泰 八二得臨 八三明夷 八四得復八五得升 八六得師 八七得謙 八八得坤

易經64卦口訣

(含卦名、卦義、卦象)

乾天剛建,自強不息。坤地方直,厚德載物。

水積雷響,屯積助長。山下流水,啟蒙德育。

水在天上,需等飲食。天升水落,訟興不爭。

地下藏水,師出有名。水漫於地,密交親比。

風行天上,小畜積雨。天下有澤,和悅慎履。

地天相交,和諧通泰。天地相悖,閉塞成否。

天火同燃,同人團結。火燃天上,大有收穫。

地中隱山,謹慎為謙。雷響於地,豫樂自警。

澤中有雷,隨機應變。山下有風,蠱惑橫行。

地高於澤,居高臨下。風拂大地,遍觀通達。

火閃雷鳴,噬嗑威刑。山腳火焰,賁飾文美。

高山附地,剝蝕去偽。地下雷鳴,剛陽復興。

天降暴雷,守道無妄。山中有天,大畜能容。

山下有雷,養志頤情。澤淹風木,大過之徵。

習坎為水,守信克險。附離為火,柔順亨通。

澤山相應,鹹感貞吉。雷響風行,識道守恆。

天下藏山,退遁避險。雷震天上,識禮大壯。

火出地上,晉升明德。地壓潛火,明夷避禍。

風熊火裡,家人同樂。上火下澤,睽違少和。

水漫山路,蹇滯艱難。雷鳴水降,解除旱象。

高山低澤,損下益上。風激雷蕩,益下損上。

澤與天上,夬決堅剛。天下微風,陰生姤合。

澤匯於地,萃英聚眾。地平風揚,賢能萌升。

澤中漏水,知困早悟。水盛風木,井收勿幕。

澤中起火,改制舊革。火燃風木,鼎新之物。

震雷壓驚,反思內省。艮為山止,知止當止。

風木依山,循序漸進。雷震澤上,歸妹依禮。

雷鳴火電,豐茂光明。火燒山外,旅途亨通。

巽為風順,大人齊物。兌為澤悅,修德和睦。

風行水面,離析渙散。水溢澤岸,節制禮數。

風吹澤面,中孚信誠。雷驚山上,小過無妨。

水火相融,既濟功成。火水離錯,未濟大江。

易經八卦歌訣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先天八卦: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先天八卦序數的消長現象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個卦象,它們的順序分別是“1、2、3、4、5、6、7、8”,在從1到8的循環過程中,其中的“陰陽”符號的對沖和消長是一個很耐人尋味、拍案叫絕的——

比如從乾卦到兌卦,乾卦有三個陽爻,兌卦有兩個陽爻,計五個陽爻,減去兌卦中的一個陰爻,還有四個陽爻;

用此四個陽爻和離卦對接,用四加上離卦中的兩個陽爻,計有六個陽爻,用六減去離卦中的一個陰爻,還有五個陽爻;

用五個陽爻和震卦對接,用五加上震卦中的一個陽爻,計有六個陽爻,用六減去震卦中的兩個陰爻,還有四個陽爻;

用四個陽爻和巽卦對接,用四加上巽卦中的兩個陽爻,計有六個陽爻,用六減去巽卦中的一個陰爻,還有五個陽爻;

用五個陽爻和坎卦對接,用五加上坎卦中的一個陽爻,計有六個陽爻,用六減去坎卦中的兩個陰爻,還有四個陽爻;

用四個陽爻和艮卦對接,用四加上艮卦中的一個陽爻,計有五個陽爻,用五減去艮卦中的兩個陰爻,還有三個陽爻;

用三個陽爻和坤卦對接,坤卦沒有陽爻,只能加零,還是三個陽爻,用三減去坤卦中的三個陰爻,於是“陰陽”的“總數”成為了零。

相對方向上的陰陽屬性是互補關係

天地定位—--—乾坤兩卦的陰陽爻對應互補

雷風相博—--—震巽兩卦的陰陽爻對應互補

水火不相射——坎離兩卦的陰陽爻對應互補

山澤通氣—--—艮兌兩卦的陰陽爻對應互補

八卦卦象歌雲: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這個“歌訣”也反映了每每兩卦間陰陽爻的互補關係。

在相對的兩卦中,通過兩卦的爻象陰陽的互補關係,保持了八卦的圓形世界陰陽和諧的平衡關係。

五行生剋混合圖

老子說:“一陰一陽謂之道。”

這個“道”,必需是具備“陰陽”的雙重性,矛盾的“合化”與“統一”才可以體現。

也就是說,五行的關係必需要讓它的“生”與“克”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互相合化、共同存在,才可以體現出五行的從“相生、相剋、相制”再到“相化”的圓融模式。

我們不妨把“先天卦五行相生圖”和“先天卦五行相剋圖”這兩張圖進行一次重疊的演繹,看看是什麼樣的效果,看圖——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看到了嗎?

這是先天八卦的“五行生剋混合圖”。

這是一幅十分和諧、均衡、對稱與完美的能量分佈圖,真不敢想象,八千年前的伏羲是怎樣通過八卦的模式、五行的原理把宇宙的正負能量現象進行的歸納,並且通過數學模式進行了合理的碰撞與對接的!

我們通過認真分析這張圖可以發現——

在“震”、“巽”兩卦之間的場力連線在這張圖中因為沒有五行的生克關係,所以沒有得到描畫和體現。

在“艮”卦和“坤”卦之間,“乾”卦和“兌”卦之間,也有沒有連接上的線,也就是能量場在這裡沒有進行分佈與互換,而這正是五行生剋流轉過程中斷開的兩個“氣口”,這兩個氣口就是西北方的“天門”和東南方的“地戶”,也就是五行能量的來去之根。

但是無論怎麼說,正是由於缺乏了“震”卦與“巽”卦的連接線,“艮”卦與“坤”卦的場力連線,使這一幅如此平衡、和諧與美麗的場力圖有了一點點“白玉有瑕”般的遺憾,那麼怎麼辦呢?

後天八卦

  “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後天八卦手指記憶法: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後天八卦”的卦,還是乾、坤、離、坎、震、艮撰、兌八個卦,可是圖案上擺的位置完全不同了。周文王的八卦,為什麼卦的方位要作這樣的擺法,這要特別注意。假使學《易經》學到需要在某一方面應用,而且用得有功效,就要特別研究後天八卦了。“先天八卦”等於是表明宇宙形成的那個大現象,“後天八卦”是說明宇宙以內的變化和運用的法則。

從圖可以看到,後天八卦的位置,坎卦在北方,離卦在南方,震卦在東方,震卦對面的西方是兌卦,東南是賣卦,東北是艮卦,西南是坤卦,西北是乾卦。

說到這裡,先講一點八卦的運用,現在大家把這個後天八卦,放到左手的手指上,排的位置是這樣的:

無名指的根節上放乾卦,中指的根節上放坎卦,食指的根節放艮卦,食指的中節放震卦,食指的尖節放龔卦,中指的尖節放離卦,無名指的尖節放坤卦,無名指的中節放兌卦。

“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由這首歌謠,可見古人教育方法的高明,把如此複雜難記憶的事,寫成韻文以後,可以唱出來,不但容易學,容易熟記,尤其容易運用了。

從圖上看數字,好像很亂,其實仔細研究一下,一點也不亂,試把這個八卦圓圈,加幾條線,改成方圖: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從這個圖的位置上看,凡是相對的兩個卦加起來,都得十的和數,如果連中心的五亦計進去,則無論任何一行,橫的、直的、斜的三格總和都是十五,而兩卦相加,都合而為十。所以中國人、印度人,乃至天主教徒,行禮都是兩掌合起,就是合十。

數是科學的東西,其中的道理非常多,不要輕視它。我們即使不管八卦,以這個數字排列的現象,以這個法則來領導人事、管理人事、處理家務、駕車,乃至打西洋拳都有用處,這是運用它的道理,不是迷信。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分享是最好的學習,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歡迎大家前來共同探討共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