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選擇使用(或者不用)滴滴出行?

isly_0925


自從 2015 年滴滴和快的合併快的合併之後,滴滴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約車老大,說壟斷了網約車市場都一點不為過,我想這點應該沒什麼人會反對吧?但是,壟斷從來都不是一件好事。

關注滴滴發展的人肯定都知道,今年滴滴因為好幾起順風車人命案時間,可謂是熱搜榜的常客了,截止到目前,滴滴順風車仍然繼續下線。那麼問題來了,你選擇使用或者不適用滴滴出行的原因是為啥呢?

1、我為什麼依然使用滴滴出行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首先是滴滴出行絕對是非常方便的,像我平時上下班很多時候就是叫的滴滴。這麼說很多人可能會反對,但是實話說,滴滴確實方便了不少人。

你可能會說,滴滴 TM 的害人不淺,哪裡方便了?這個最好的對比其實就是出租車了,短程路段的出租車有多少是拒載的,這個應該不用我多說了吧?所以簡單總結就是出租車有的,滴滴都有,出租車沒有的,滴滴擁有,方便!

2、其次,使用滴滴出行,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節約我大量的時間。稍微偏遠點的地方有時候等出租車等半天拉不到一輛,但是滴滴就不用了,平臺會就近派單,做一點出租車望塵莫及。

當然,想順風車這類聽起來比較令人痛心的事件,我想總歸是少數,而且值得肯定的是,目前順豐車仍一直無限期下線整改當中,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3、也順道說說很多人不適用滴滴出行的原因吧。第一毋庸置疑就是滴滴自從 2015 年和快的合併之後加價有點狠,什麼優惠券之類的基本沒有了,長期使用滴滴,這筆車費確實也不小。

第二很明顯就是使用滴滴出行不太安全的問題了,不過目前滴滴也是在盡力去整改了,反正我個人角度覺得,滴滴只要價格合理,肯定是利大於弊的。你認為呢?


stormzhang


現在跑滴滴的私家車少了,使用滴滴出行的客戶自然而然的減少了。

至於其原因,鎂客君在這裡分三個方面分析:

第一方面,之前我們為什麼出門就叫滴滴?原因不外乎有:打車費用降低 、可以預約出行、司機上門接等等。

現在來看,跑滴滴的人少了,叫半天也沒人接單,司機經常遲到,投訴無人理會,滴滴變得不再那麼便捷。至於跑滴滴的人急劇減少的原因,小編之前分析過,有需求就有市場,現在需求少了,市場也就淡了。

第二方面,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民眾會發現滴滴司機素質參差不齊,有的道都不認識,還有的開車安全體驗低。而且很多人約車的時候,有些司機不懂路的,還要打電話多次確認乘客的位置,步驟一多,就會變得繁瑣,根本不夠方便。和打出租車不同,出門看到一輛出租車空車,直接招手攔下,然後告訴司機要去的地方,司機就會直接把我們送到目的地,多方便呀。而且出租車有專業監管部門,服務態度相對好很多。

第三方面,市場的衝擊。現在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問世,短途騎單車,長途開汽車,對滴滴出行,甚至出租車行業都有一定的衝擊。

當然,對於不用滴滴,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原因,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選擇。每一次新事物的出現都會經歷起步、發展、高峰、平淡。滴滴出行只是在進行它的軌道而已,沒什麼是絕對對的,選擇權始終在消費者手裡!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最直接的原因,貴。

再仔細看,貴不是因為沒有補貼和紅包,而是確實在漲價。

我住在北京東四環,在滴滴出現後,常年打快車上班。過去打出租,價格是在25塊左右,後來快車的價格哪怕沒有紅包,也是17塊左右,而現在,快車的價格,基本上是在27塊。

這和補貼無關,主要是快車開始提價了。

就從4月10日起,北京滴滴快車的新計費標準是:起步價13元(目前北京市出租車的起步價也為13元),每公里里程費2.3元(出租車的里程費也為2.3元/公里)。

而出租車,本來就算貴的了。

那麼,為什麼會漲價呢?一切的原因,都可以從商業和政策兩部分分析。

從商業來說,滴滴出行儘管是新的互聯網巨頭,最近有消息說滴滴要融新一輪50億美元,但是滴滴如何賺大錢?這一直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大數據、場景廣告和出行交通費,都是可能的出口,但從目前來說,滴滴快車和專車業務並沒有明顯優勢,出租車也只是一個連接工具,所以,為了繼續發展下去,要賺錢必須漲價。

而更大的影響,是政策端。在網約車新政傳出消息時,政府事實上就對網約車有過定義,在政府的概念裡,網約車不應該是基本的出行模式一種,而應該作為高端出行模式,成為公共交通的補充。

說得直白點,滴滴網約車根本就不是為普通上班族準備的。因此,不管是限制網約車的車型、司機和服務質量,事實上都是在逼著網約車漲價,以政策的方式漲價,進而推動網約車變得高端小眾,讓該坐地鐵出行的人回去坐地鐵。

不用滴滴出行的理由有很多,上面有人說是因為服務水平,有人說是不安全,說到底還是因為貴,因為滴滴和政府都不想讓網約車成為多數人的網約車。

因此,你為什麼不再用網約車了?因為有人覺得,工薪階層就應該坐地鐵出行。這是答案。


胡涵marvin


我是一名經常用滴滴的乘客,也是一名滴滴司機,把我的經歷分享給大家。

首先總的來說無論是乘坐還是考慮社會變革方面我認為滴滴都是不錯的,滴滴沒有之前出租車等半個小時能坐上算不錯的了,而且有的出租這不去那不去的,讓進個院也費勁,還擔心宰客,尤其是火車站周圍那基本不打表就是講價,這點很讓人火大,司機開車在路上罵罵咧咧橫衝直撞的我見識不算少。自從開始使用滴滴2年,只見過那麼一兩個橫衝直撞的司機,即便個別沒有禮貌用語也都會笑笑或者不說話,沒有那種難為的司機。

第二說說滴滴計費問題,個人認為滴滴的司機和車普遍講比出租車都好,所以價格方面其實應該略高於出租車,早期為了市場低一點,在大家瞭解後逐漸抬高價格,然後還利穩定司機群體,比起出租車,我更願意坐滴滴,定好地點約好時間過去就行不用等太久,同樣的路程享受更好的環境多給滴滴個幾塊錢我覺得可以接受(心情很重要,高興了可以多給),我個人不能代表整個乘客群體,但是應該能代表一部分人的觀點。

第三、滴滴本身存在一定問題不可否認,但出租車的問題比滴滴嚴重的多,應該搶了某些人的飯碗所以有故意黑滴滴的嫌疑。我乘坐也有幾百單了,遇到過取消訂單扣款的情況,也遇到過一例司機沒有過來的情況,也遇到過司機嫌我所在的位置不好走而沒有過來的情況,還要求讓我取消但本人沒有答應最後還是扣的他的款。但是這些情況在我所乘坐的滴滴車裡面只是幾個別情況,我看評論裡其他人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我首先想說的是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它的規則,你沒有去了解滴滴的規則,他的扣款的規則他的車輛分成的規則,然後出現問題你去埋怨滴滴我覺得這是不正確的。

第四、我也是一名跑滴滴的司機,不過我只是下班的時候接接順路單,下面附圖我的跑車成績。目前我只接了三單,嗯但是遇到的乘客基本還是不錯的,我跑滴滴的目的也是想看看每一個的陌生人會有怎樣的表現,感覺挺新鮮的,也更加理解了滴滴司機的一些心態,自己在以後的乘坐滴滴的過程中會注意些。


我支持滴滴,反對壟斷,我希望我掏錢就應該享受到應有的服務,也許有一天出租車提高了水平我也會繼續乘坐。


一杯橘子水


滴滴10宗罪

1,首要原因,滴滴成為最大的收分子錢壟斷公司,但卻沒有提供更好的服務。這個是重中之重。一單錢本來不多,滴滴收去一小半。網絡時代,收費搭車,本應該是微信QQ這類交友平臺提出的免費服務,平臺頂多收取1%的服務費足以,可現實滴滴甚至收取了大部分。



2.自己有車,短途有電動車,外出有共享單車,天氣不好還有地鐵和公交車。急事還有隨叫隨到的出租車,滴滴只能是最終無奈之下的下下策,別無選擇的時候才會選滴滴。



3。壟斷的企業肯定會不思進取,也不會提供優質的服務。以前多平臺競爭時期的服務和現在簡直是天壤之別。以前燒的錢現在連本帶利的都搶回來了。

4,許多地方滴滴司機需要上崗證了。並且許多滴滴司機不熟悉路況,滴滴軟件還經常定位不準,導致某些時候滴滴打車還沒走的快。



5,滴滴打車的價格優勢並不明顯了,長途打車竟然需要返程費,去機場等地價格比打車還貴。

6,城市擁堵,滴滴司機不是專業老司機,通常因為技術不佳路況不熟,會浪費更多的時間和堵車費。



7,滴滴打車有時會後無故扣費,下車忘記結算繼續扣費,不良司機騷擾等問題,投訴時效差,體驗不佳。



8,有時會有北斗星QQ等冒用其他車號跑滴滴的。還不如打蹦蹦車了。

9。當年急需的時候,會發現滴滴不僅僅會好幾倍加價,還打不到車。



10。跑滴滴賺的錢都不夠折舊費的。最終無論是滴滴司機和乘客都怨聲載道。


築夢文化


滴滴出行公司,作為中國交通出行行業的大哥大,目前市場地位無人能撼動,關於滴滴出行公司社會輿論很極端分左右兩派,喜歡的每天交通出行都靠它,不喜歡的恨不得滴滴立即被查封,至於其中緣由是因為各自立場和關切到自己利益關係,今天時間關係不去深入討論,只是作為一個開場白。



我和大家探討一下我選擇使用滴滴出行的原因,作為一個滴滴出行的忠實用戶,首先認可滴滴出行的大品牌。滴滴出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北上廣星火燎原短短六年時間遍佈中國的一二三線城市和縣城,從嘀嘀打車到快滴打車,一號專車,優步,最後全部收至麾下,成就了中國火遍無數城市的滴滴出行,背後是一群勇於開拓創新的團隊。從滴滴鏖戰群雄,挑戰正牌傳統出租車行業,一路披荊斬棘,突破層層艱難險阻,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令人歎服。



其次就是,滴滴出行的方便快捷人性化的約車模式,開啟交通出行的先河。滴滴出行主要產品線有用戶量最大的快車,佔據百分之八十;快車車輛保有量遠遠可以滿足市場消費群體的訂單需求。人人都是滴滴司機,車輛遍佈城鄉,方便快捷優勢無與倫比。高端消費群體使用的專車,百分之二十左右,高檔舒適,管理嚴格,服務標準化。還有已經停運的順風車產品,也是性價比非常高的輔助產品。乘客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消費水平制定消費用車檔次,挑選空間非常大,上述特質是其他網約車平臺所不具備的優勢也是滴滴能夠獨霸天下的原因。



滴滴出行對司機的嚴格規範化管理,從司機的管理到乘客的收費還有相關強大的管理系統。說到這裡我估計做好了被噴的準備。滴滴出行是目前網約車市場幾家大的網約車公司裡相對規範管理的公司。為何這麼說?不用我說,大家從網絡中滴滴司機的吐槽中都能知道原因,滴滴出行制定了以乘客為上帝的服務態度,乘客永遠都是對的。嚴格甚至苛刻的管理制度一直被滴滴司機不滿,這個說明什麼?嚴苛要求司機,其實就是對乘客的高度負責,並且服務標準不斷的在提高。作為乘客來說,難道不是很高興的事嗎。

滴滴出行其他問題,好多人肯定說滴滴出行的種種劣跡斑斑,不合法呀,案件頻發啊等等問題,我覺得一種新事物市場有人消費就是驗證它存在價值的唯一真理,發展過程中都是逐步完善規範的,要用寬容的對待它。國家有關交通部門也是審時度勢用開放的眼光對待網約車,並且制定了網約車新政為滴滴出行等網約車合法發展,開拓創新為了更好服務大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和不懈的努力。


落山風N


滴滴為什麼能快速的崛起?前期的雙重補貼是非常重要的。先綁定司機,再通過大力度的補貼形成用戶習慣。這兩招都能很厲害。

然後是跟快的合併,最後兼併UBER,實現一家獨大。

問題也就開始出現:補貼很少了,優惠券很少了,不但很少,還要漲價,比的士還貴,高峰時段也要拒載了。

還有需要司機的資格證,車輛要變成營運性質,補貼下降,這些都降低了司機的積極性,很多司機開始推出。

當然,靠補貼燒錢獲取流量的不會長久,要實現盈利,就必須回到正常的商業規則之中。

利益少了,司機沒有積極性,對乘客也開始挑剔,乘客實惠和體驗感下滑,又會對司機形成惡評,惡性循環,司機和乘客的生態惡化了。

我現在有時候開始回到叫神州專車,價格高一些,但服務態度好,也不會拒載。申明:我絕非水軍啊。

我覺得,滴滴的收縮也是對的,不可能永遠補貼不盈利,但需要升級,往有價值的追求品質的方向進行試驗,而不是一位的追求流量和規模。做一些細分的消費群,提供個性化的出行選擇的人群可能是一個方向,跟城市租車形成優勢互補。

觀點貢獻:深知精準營銷CEO蔣軍


蔣軍


開網約車不掉隊,百萬網約車司機都在關注微信公眾號:用車內參——
歡迎網約車友加入車友自己的自媒體!

L

如果你還在追捧滴滴打車顛覆傳統出租車行業,讓人出行更加便利優惠,那你就該醒醒了,那是活在你記憶中的滴滴而已。

更多的是,現在的滴滴讓人看到的是某度的身影。

我們不受惠於哪個平臺,也跟滴滴沒有任何關聯。只是對於不公正的社會現象,我們有話要說,我們要替那些遭遇不公正的人述說。

讓我們來細數一下滴滴有哪些罪狀。

高額的平臺使用費

滴滴平臺收取20%的服務費,比出租車公司還狠。出租車公司高額的份子錢讓很多司機苦不堪言,車輛一天不跑都是在貼錢,滴滴的出現給了很多人希望,但是很快就發現,滴滴給每個司機的任務獎勵越來越少,除了20%的服務費,還要額外收取1.88%的勞務派遣費,然後加上每單5毛的保險費,相當於每單收取的抽成是21.88%。很多老實的滴滴老司機自述,每天開12小時車,每月才掙3000多。

代交罰款不靠譜,報銷沒有著落

滴滴專車將私家車納入其商業運營平臺,交通執法部門認定存在非法營業行為,對其罰款,並嚴查專車。而滴滴方面給專車司機的承諾是,因為專車問題被交管部門罰款,滴滴承擔大部分的罰款,最多承擔80%的罰款,而這是按照專車司機的訂單量來衡量。許多專車司機在網上發表心聲,電話客服回應三個工作日會有專人聯繫,而事實是,被罰款的司機長久都得不到有專人跟進聯繫,最終只能自己借錢湊錢交罰款。上門找報銷,更是敷衍了事。普通開黑車的罰五六千,滴滴要罰九千。哪位得到報銷了?跟我反映一聲。

欺詐用戶叫車,計費標準無監管

這是叫車前的預算。

這是實際的支付費用。

實際支付費用接近參考價格的三倍!

而在廈門島內生活的人都知道,繞廈門島內一圈都不需要這麼多錢。

實際上,做滴滴專車的陷阱不止這個,專車代金卷也是有陷阱,叫了滴滴專車,支付費用的時候,才發現沒有實名認證的用戶無法使用代金券,此刻才發覺被欺詐誘導使用專車。

想封號就封號,扣押賬號餘額,罰款是常事

許多還沒掙錢被倒扣的司機不是少數,遠了搶不到單,好不容易搶了個近距離的單子,卻被認定作弊,封號並罰款,投訴結果遙遙無期。在沒有打電話給客戶驗證的情況下就判定是刷單作弊太過武斷,罰款是四倍的訂單金額,能讓人滴滴賬戶是負數,跑了好幾天到頭來反倒欠滴滴錢。這種可能是屬於先例。司機一旦被認定刷單,資金被凍結,再罰款,賬戶上所有的錢都被滴滴收入囊中。

夥伴創業計劃:2萬首付領新車拉活?

最近推行的夥伴創業計劃也許你以為是個好事,但是你還是不知道這水有多深。

這其實是個天大的坑,每天要接夠20單!二十單是什麼概念?這個需要每天少12小時以上,而且是全年無休,在不被罰款的情況下,一個月收入才五六千。夥伴創業計劃是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滴滴司機的黏性,但是這樣綁定司機更可能讓司機累死在方向盤上。上了船之後跑幾天才發現水太深,想要退出計劃卻發現,退車容易退錢難,而且退車檢查很苛刻,一點不對都扣錢。夥伴創業計劃這其中的車權、保險、路管等等很多方面的問題更是不夠明確。換句話說,這只是新壟斷代替出租車公司壟斷的開始,資本家的嘴臉暴露無遺。

滴滴司機淪為滴滴平臺的賺錢工具!

開網約車不掉隊,百萬網約車司機都在關注微信公眾號:用車內參

歡迎網約車友加入車友自己的自媒體!


每日家常菜


滴滴出行曾經無比風光,高額的補貼意在讓用戶養成打車習慣,高額的獎勵讓滴滴司機月入過萬,可是平臺發展到一定時期,野蠻生長再次融資之後必然會考慮盈利,加上共享單車這一新的出行方式的衝擊,自然會出現類似現象,下面我就具體講講很多人不再使用滴滴出行的原因:

首先,平臺的補貼力度下降,之前作為普通用戶每天幾乎可以領到各種各樣的優惠券,在Uber和滴滴燒錢競爭的時候,用戶幾乎每天花幾元錢甚至不花錢就可以上下班,這也刺激了人們註冊和使用打車軟件,伴隨著滴滴收購優步直接感受到優惠力度下降;

加上之前的大手筆補貼活動惡意競爭並沒有培育出足夠的用戶忠誠度,很多用戶都存在不打白不打,反正有券不花錢的心理,所以當沒了高額高額優惠一部分用戶邊很少甚至放棄打車軟件。


其次,對於司機也是收取高額的平臺使用費用,滴滴平臺收取20%的服務費,比出租車公司還狠。此外滴滴給每個司機的任務獎勵越來越少,除了20%的服務費,還要額外收取1.88%的勞務派遣費,然後加上每單5毛的保險費,相當於每單收取的抽成是21.88%。很多老實的滴滴老司機自述,每天開12小時車,每月才掙3000多。

當平臺對用戶和司機都不是最有利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司機接單不積極,給用戶繞路;有的司機還會惡意取消訂單,平臺對於司機的管理有待加加強,加上現在有的優惠券使用門檻過高,這都降低了用戶使用率;

而且有個奇怪的現象不知大家發現沒有,司機師傅手機上顯示的金額總比我們手機上的少,但是支付時候卻按照我們用戶手機上顯示較多的價格來支付,不知道這筆錢是不是用戶的使用服務費!


然後,平臺內部本身存在問題是需要解決的,但是自從共享單車在許多城市普及以來,給滴滴出行帶來了很大沖擊;隨時隨地、出行便利而且節能環保的單車已經成為了許多上班族公交地鐵之外的最優選擇,性價比確實挺高;

而且現在摩拜、小黃車平臺優惠力度很大,風頭正盛,很多人也在預測摩拜會不會成為像滴滴一樣的獨角獸公司,我想未來共享單車的局面也會進一步明朗,不會像現在平臺之多讓人眼花繚亂;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個平臺總會遇到自己的瓶頸,新的平臺也會源源不斷的湧現,滴滴出行也應該意識到若是想脫穎而出使平臺立於不敗之地也應該加強運營和監管,留住用戶,開發核心用戶,為用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才是關鍵,才有更好發展下去的力量!


行攝青年


我是個剛開40單的新手司機,我來說幾句吧!40單中,一分鐘內接到乘客的有10多次,其他基本在5分鐘內,最長的一次是郊區,3公里外的村莊。我只有一次拒單,因為早上我被別人堵在小區裡了!總共6天時間,共計40小時,毛利450元,去除油費後是300,也就是每天開6.5小時只有50元,這中間還沒考慮車損、保養、清潔、話費等開銷。更倒黴的是,滴滴的錯誤導航,把我引進了一條300長,越來越窄的小巷,最終,我兩年的新車迎來了它的第一次修理,費用600。我現在認為,不管是乘客還是司機,滴滴都是個坑。(不要如此的不要臉,刪除網友發言,是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