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Apple Pay在中國火不起來?

黃書包


大家都說外來和尚好唸經,iPhone在中國得市場體量不小,而且Apple Pay與打車軟件優步一樣,始終不能成長,與中國市場水土不服,那麼是什麼原因讓Apple Pay寸步難行呢?




第一、國內的支付習慣很早就已經形成,從淘寶火起來的支付寶和微信紅包火起來的微信支付,讓中國人跨過了從現金支付——刷卡支付——移動支付的傳統變更過程,刷卡支付的習慣沒有養成,倒是養成了掃碼支付的習慣。刷和掃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效果確實相差萬里。Apple Pay是和銀聯合作,利用NFC近場通訊來感應消費,他是在刷卡消費的基礎上進行的升級優化,與中國的市場情況不符合。



第二、國內市場的手機用戶一大半是安卓用戶,而Apple Pay則只能在iPhone上使用,這對消費者和商家來說,範圍進一步縮小,沒有人願意在為lApple Pay而購買一部蘋果手機吧。




第三、微信和支付寶有著天然的優勢,其來自於本土企業,適用於國人習慣,支付寶和微信都是常用的App。用戶基數大,交流比較多,對支付的需求才會明顯。



第四、微信和支付寶為了推廣市場,吞掉對方的市場,養成固定大的支付習慣,兩家公司分別進行了一系列的補貼和活動,支付寶的集五福、掃紅包、微信的搖一搖等,另外支付寶的螞蟻森林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公益活動,這些都是為了擴充用戶,培養習慣,提高軟件使用粘性。

第五、第三方對支付的整合、Apple Pay的消費場景有限,而支付寶、微信不僅可以在線下掃碼,還可以在線上支付,包括外賣、叫車、轉賬、還款、充值、繳費、網購、買票、住宿、出行等,功能非常齊全龐大,已經涵蓋了衣食住行,這是Apple Pay不具備的。還提供花唄、借唄這樣的貼心服務,集信用卡功能於一身。

目前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非常強大、特不是支付寶已經走出國門,在國外市場非常受歡迎,這說明支付寶本身就是領先Apple Pay太多。


先森數碼


今年2月18日Apple Pay正式在中國大陸地區上線,由於短時間內註冊用戶過多,甚至一度造成了服務器宕機,興奮的用戶們拿著自己的蘋果手機湧入麥當勞、711、肯德基等商家搶先體驗蘋果支付的快捷和便利。

不過蘋果方面似乎太急於搶佔市場,沒有給用戶和商家準備任何適應時間,當舉起手機說出Apple Pay之後,收銀員習慣性的舉起了掃碼器,所以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內,每當我選擇Apple Pay時都直接說“銀聯閃付”服務員才能明白。

而iMessage中整合支付功能更是讓中國用戶有些“莫名其妙”,如果這也能算是創新那麼我們已經體驗了兩年多了。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網購為用戶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同時,線上支付也隨之迅速崛起,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取代了原有的支付方式,用手機付款成為了新的潮流。

對比之下不難發現,Apple Pay在任何方面幾乎都不會是支付寶、微信的對手,就連裝逼的價值就在慢慢降低。從綁定銀行卡開始,由於Apple Pay直接與銀聯合作,因此只要有銀聯標識的銀行卡,大多數都支持,綁卡過程不復雜很快就能完成,那麼支付過程呢?只要將NFC感應區靠近專用POS機即可,無需輸入密碼(不同銀行可能需要輸入密碼),支付可在短短一兩秒中完成速度極快,由於不需要網絡,使用環境不受限制,比微信支付寶快很多。不過除了快它還有其它優勢嗎?恐怕沒有!

補貼

支付寶的“鼓勵金”補貼用戶支付已經持續了半年多,微信也推出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支付補貼,在移動支付方面支付寶、微信已經砸了很久的錢進行用戶補貼,培養用戶的支付習慣。

用戶量

目前apple pay只能在蘋果手機上使用。今年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2.39億部,上市新機型565款,同比分別下降5.9%和26.0%,其中國產手機出貨量為2.16億部,佔比90.5%。

只支持蘋果手機使用這一特性屏蔽了國內大部分用戶,而且微信為用戶提供社交工具功能,支付寶為用戶提供金融理財工具功能,讓用戶為了支付專門安裝一個apple app,這個邏輯很不符合國情呀。


媒體訓練營


在3月30日之前,Apple Pay在中國幾乎毫無存在感,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構不成任何威脅。但從這一天起,事情開始發生變化了。

也就是說,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來說,他們有了新的對手,原本的高枕無憂可能會有所變化。

3月30日凌晨,蘋果正式向iPhone用戶們推送了iOS11.3正式版更新。只要是iPhone6以上機型,都可以選擇將系統更新為iOS11.3。新系統中,引起大家最多關注和討論的是,終於可以直接刷手機坐地鐵和公交了!

目前蘋果交通卡可以支持的地方只有北京和上海。但這也是整件事情最神奇的地方。

要知道,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對公共交通是極為看重的,包括馬化騰都為微信支付的乘車碼站了幾次臺。但由於各種原因,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一直沒能接入北京的公共交通。沒想到,這次被蘋果給搞定了。

這樣以來,Apple Pay的使用頻率很可能會大大提升。畢竟地鐵和公交是一個非常高頻詞的剛需場景,和打車外賣是一個邏輯。當年,正是滴滴和快的的打車大戰,幫助支付寶和微信拓展了第一批大規模的線下支付用戶,第三方支付才正式脫離於電商場景而存在。

北京和上海顯然是兩個重要的市場。更不利的因素在於,據說,蘋果交通卡很快將支持更多的城市,包括合肥通、重慶通、深圳通、蘇州市民卡、武漢通、嶺南通等。

而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儘管支持離線支付,但最起碼需要打開支付寶或者微信的應用界面,才能完成支付。但蘋果採取的NFC技術,只需要靠近地鐵閘門就可以完成支付,根本不需要喚醒手機。

這個操作顯然更為方便,對於乘坐公交地鐵這種分秒必爭的通勤場景來說,這個很重要。


科技考拉


移動支付作為 21 世紀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有著巨大的商業前景, 每個有實力的企業都想分一杯羹。蘋果公司與 2016 年 2 月 18 日上線了其在中國的 Apple Pay 業務,滿心歡喜,但結果卻不如人意。

究其原因主要是用戶習慣以及手機平臺的限制。

1. 用戶習慣

早在 Apple Pay 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已經俘虜了大部分網民,人們早已習慣付款時打開自己I二維碼,商家也比較熟悉這一流程,各方面配套設施也已相當完善。然而 Apple Pay 是基於 NFC 支付的,手機輕輕一靠就可以完成支付,按理來說比掃碼更簡單,但習慣的力量是可怕的,人們一旦習慣一種東西,除非有很大的誘惑力或外在動力,否則很難做出改變。同樣要開展 Apple Pay 業務其線下商店的配套設施也要同步完善,這需要過程,需要收銀員熟悉多一套收款系統, 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再一個就是支付寶與微信已經做成了一個平臺,不在僅僅是支付而已。像社交,理財,生活繳費,交通出行,酒店預訂等都可以在上面輕鬆搞定並直接完成支付,省事省力。而 Apple Pay 僅僅是一個支付工具而已。

2. 平臺的限制

據數據調研機構 Kantar 公佈的 2018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所用系統的統計數據顯示,其中中國蘋果系統佔比 20% 不到。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降低。這限制了 Apple Pay 沒辦法大面積普及。用戶基數太少 ,即使用 iPhone 手機的也不一定都搞得明白 Apple Pay,但他們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卻用的很 6,誰讓他們太方便了呢。

綜上,Apple Pay 在國內市場註定成不了氣候。


stormzhang


今年7月,易觀發佈《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2018年第1季度監測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寶以53.76%的市場份額佔據移動支付頭把交椅,騰訊金融(微信支付)則以38.95%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位。支付寶和騰訊金融二者的市場份額達到92.71%,佔據絕對主導的地位。剩下不足8%的市場份額,由眾多移動支付方式“瓜分”,Apple Pay的市場份額少得可憐。

之所以Apple Pay在中國如同雞肋,首要原因自然是必須通過iPhone才能支付。相比支付寶、微信適合於所有智能手機,Apple Pay有著天然的短板。而且即使是iPhone用戶,也對Apple Pay並不感興趣。數據顯示,全球的iPhone用戶中開啟Apple Pay服務的比例僅為16%。

此外,支付寶和微信在國內之所以如此爆火,還與其掃碼支付的特性有著直接關係。國人已經對掃碼支付這一流程熟稔至極,並沒有使用門檻和學習成本。而Apple Pay則屬於NFC近場支付,理論上來說比掃碼支付更安全、時間也更快。但是國內消費者並沒有養成刷卡支付的習慣,Apple Pay類似刷卡的方式自然就難以被人們接受。

據瞭解,在線下使用ApplePay 需要特定NFC設備方可收款。即貼有“銀聯雲閃付QuickPass”標誌的POS機,才能完美支持Apple Pay。但目前該設備的普及率不及普通POS機的二分之一,大多商戶的使用意願不強。再加上掃碼支付對普通POS機都已經產生極大衝擊,Apple Pay在國內也就水土不服了。

事實上,蘋果為Apply Pay也是操碎了心。去7月18日至24日,Apple Pay在國內首次展開大規模補貼活動。在星巴克、家樂福、必勝客、羅森便利店等28家線下實體店,京東、攜程等16家線上平臺,Apple Pay開啟低至5折的促銷優惠。

據說,蘋果這一輪“燒”去了3000萬元,但只享受到了短暫的快樂。在補貼結束後,Apple Pay的使用情況再度回到低谷——去年8月數據顯示,Apple Pay市佔率仍不足1%。

或許,Apple Pay最輝煌的時刻就是剛入國內市場的時候——上線當天就有3000多萬張銀行卡完成綁定。可惜,出道即巔峰,巔峰就一天……不知道現在庫克是怎麼想的,會不會已經很慌了呢?


科技新發現


這一點其實很明顯啊,主要還是市場選擇和用戶習慣的問題。


首先來說在國內,中國市場相對於全球市場來說是潛在大市場,但不是真正的大市場,中國手機市場87%都是Android,其中9成用戶是千元機,剩下的13%才是iPhone,iPhone的主力市場還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為主,我們國家消費水平還遠遠沒達到發達國家的水準,所以你也不要自以為是覺得自己真的給蘋果的大樓做了多少貢獻,蘋果那棟大樓中國市場真沒做多少貢獻,蘋果每年財報裡面的數字中國市場貢獻並不多。

要知道喬老爺子生前也沒來過中國,他甚至更看好印度市場,只是這幾年庫克來了幾次而已。因此13%的份額真的不算多,7億網民大概也就摺合1億不到的用戶,也就是說偌大的中國市場,其實蘋果的機會並不多,因為對於大多數中國用戶來說,iPhone還是比較貴的電子消費品。而且Apple Pay這個東西蘋果總不能把他開放給Android吧,沒有系統支撐,也沒有安全保障。而微信和支付寶不一樣,他們可以開發的用戶有7億,這一點比蘋果足足多了7倍之多。


這一點蘋果是出於絕對劣勢的。

再一點是本質,Apple Pay本質上還是屬於支付工具,而支付寶雖然工具屬性比較強,但是也算是一個平臺或者生態型產品了,微信那更是當之無愧的生態型產品,這一點是Apple Pay遠不能及的,微信和支付寶不僅僅是關於支付的問題,伴隨著人們的生活日常的方方面面,可以溝通、可以充水電煤電話費,可以還信用卡,可以理財,可以說基本上解決了與錢的所有的問題,這些都是Apple Pay這種工具型產品比不了的。

在一個就是用戶習慣的問題了,這麼多年做下來,微信和支付寶已經成為了大家的用戶習慣,用戶習慣養成了很難做出改變,因為這涉及到的不僅僅是用戶,還有商戶端,微信和支付寶培養了用戶這麼多年,而蘋果在支付這一塊很顯然初出茅廬而已。

不過蘋果的影響力還是在的,可以說幾乎一夜之間,就讓Apple Pay的用戶達到了數千萬,這就是蘋果的影響力,iPhone作為全世界最接近於完美的生態無疑給了用戶一個很棒的選擇。不管是在生態管控、用戶保護以及生態影響力,蘋果公司無疑都做到了極致。


EmacserVimer


Apple Pay 在國內很難幹得過微信或者支付寶,一方面,是 Apple Pay 的商戶端支持不夠;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支付這件事的真正需求其實是——“不帶現金”,而對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寶來說,它們基本已幫消費者完成“不帶現金”任務,你換個新方法,就沒那麼容易,消費者需求已經被大體滿足,它已經形成一個非常強的“買、賣方”雙邊網絡。

這裡,“消費者對支付這件事的真正需求其實是不帶現金”——可能比較難理解。我推薦大家看一本書 ,亞馬遜上有賣,作者是提出“破壞式創新”理論的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這本書,其實也是美國移動支付公司 Square 創始人 Jack Dorsey 非常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提出了一個理論叫 “Jobs to be done”(JTBD),就是對消費者來說:到底 What’s your job to be done?他講了很多這種例子。

比如你在一個快餐店早上,買了一杯 Milk Shake,然後你會發現:有相當部分人,其實他買這個東西,不是為了喝,而是說 TA 早上開車要開很遠的路,路上覺得無聊,所以嘴裡面喝點東西,TA 會覺得比較舒服。甚至不是為了吃東西,甚至不是覺得這個東西口味好,而是 TA 為打發無聊,而這個時候,實際上其他任何能幫 TA 打發無聊的東西,比如說車裡放了有聲的書之類,不管是什麼,只要能打發TA無聊的,那就是 Milk Shake 競爭對手。也就是說,Milk Shake 競爭對手甚至不一定是其它快餐店。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你要明白消費者的 Job to be done,你才能知道競爭對手是誰。

比如 Facebook 做起來後,大家在 Facebook 上花很多時間,看電視時間少了,那其實它倆也有競爭關係,因為都是滿足消費者同一個 Job to be done。還有一個比較極端例子。有個全世界最大色情網站(名字這裡不寫了),每次市場上出現一個特別火爆的新遊戲,總有很多年輕男士喜歡去玩,這個網站都會發一個報告出來:比如說《Fallout 4》遊戲出來時,我們網站流量就下降了多少。就是這種給年輕男性,以他們喜歡的方式打發時間,這是他的 Job to be done。

所以回到支付案例。表面上看:是我們經常說的比如信用卡支付、借記卡支付、移動支付;但是對消費者來說,本質其實是/TA 最核心需求是:我能夠不帶現金,有個支付手段它是非現金的,無論你是電子化、還是移動化,然後這個支付手段要方便安全,要在很多地方都能被接受。只要你能實現這樣,我就可以不帶現金出門。這裡對消費者,假如現金和卡(指借記卡、信用卡)之間距離是 1,但“有卡”和”沒卡”的距離可能只有 0.1,甚至是 0.01。“有卡”和“用微信支付”其實對消費者來說區別未必那麼大,但是能不能“不帶現金”區別是非常大的,所以當微信支付或支付寶已經基本幫消費者完成“不帶現金”任務且已經形成一個非常強“買、賣方”雙邊網絡時,Apple Pay 作為新方法進入,哪怕它是更方便的方法,也不容易奏效。

以上內容參考硅發佈微信號和跨境直播《微信支付是否能通吃全球?》。


硅發佈


用戶侷限

目前apple pay只能在蘋果手機上使用。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不一樣,無論是安卓還是ios系統都可以使用

去年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2.39億部,上市新機型565款,同比分別下降5.9%和26.0%,其中國產手機出貨量為2.16億部,佔比90.5%。Apple pay的用戶侷限使其在中國沒法大範圍的傳播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擁有廣大的群眾消費基礎

支付寶和微信是國人在除了現金之外的兩個方便又快捷的支付機構。

兩者相加佔據了支付市場90%多的市場份額,其中支付寶以54.26%的市場份額穩居榜首,而騰訊金融以38.15%位居第二。

Apple Pay,一時恐怕難以改變國內的支付格局。

微信支付利用用戶粘性效應,用戶基礎牢固,推動微信支付方式的變革與發展

據調查發現:現在微信主要的支付力量來源於80後,他們是微信發展初期最早注入的社交群體,用起微信支付也是得心應手。

支付寶是阿里旗下的支付產品,它改變了傳統銀行的支付結算方式,為用戶帶來極大的便利。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的消費成本,使消費者體驗到高效、便捷,這也符合體驗市場趨勢下的“以用戶為中心”理念。

現在很多在中國,很多互聯網購物平臺都與支付寶微信綁定,也相對快捷方便。


由此看來,Apple Pay在中國的發展路還很漫長。


出品:懂財帝。

關注微信公眾號懂財帝(ID:znfinance),奔向財富自由之路。


懂財帝


Apple Pay進入中國市場時,曾對這片市場寄予厚望,認為中國將成Apple Pay最大的支付市場。中國是蘋果在全球的第二大銷售市場,擁有大量潛在Apple Pay用戶,並且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相當成熟。但

中國的移動支付早已形成了支付寶、微信支付獨霸市場的情況,這兩款本地的支付接地氣,又符合國人的消費習慣,對用戶來說是便捷的存在。而為什麼蘋果在國內火不起來呢?

Apple Pay在中國是基於銀聯雲閃付的,作為一種移動支付手段,是用“NFC+指紋”替代傳統銀行卡交易中的磁條和授權驗證環節。在支付環節中,只要將NFC感應區靠近專用POS機即可,無需輸入密碼,支付可在短短一兩秒中完成,由於不需要網絡,使用環境不受限制,速度上會比微信和支付寶要快很多,包括Apple Watch操作起來會更快。這對用戶來說使用方便,但對商家來說卻需要有云閃付的POS機,無形之中增加了商家的成本,沒有貼二維碼掃描支付來得便利。

並且使用Apple Pay需要是蘋果手機的IOS系統。雖然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使用iPhone的人並不在少數,但有80%以上的用戶是非IOS用戶,這些手機端可不支持Apple Pay,支付手段也就決定了其無法成為主流。支付寶基於電商用戶群,微信基於社交用戶群,兩者國內的用戶基數很大,應用場景也很多,設備數量上也沒有什麼限制,用戶三步以內的操作就能完成付款,非常方便。


天方燕談


諮詢機構eMarketer最近發佈了一份報告,報告統計了美國使用人數最多的幾款移動支付產品,而出人意料的是,排在第一的既不是蘋果的Apple Pay,也不是谷歌的Google Pay,而是星巴克APP。

  根據該報告顯示,星巴克APP在全美的用戶數高達2070萬,而Apple Pay以1900萬排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分別是Google Pay的970萬和Samsung Pay的840萬。

  這時候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Apple Pay推行得如此之艱難,甚至還打不過一個賣咖啡的APP?

Apple Pay

  這其實要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是歐美市場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中國在移動支付方面的快速普及不同,歐美市場由於信用卡的使用習慣已經延續了數十年,人們更習慣於使用信用卡而不是掏出手機來進行支付。

  中國因為現代銀行業發展起步晚,跳過了信用卡階段直接進入了移動支付時代;而歐美髮達國家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他們在信用卡社會中沉浸了數十年,是有很大慣性的。

  這就好比建設城市,如果是從沙漠裡憑空修建一座新城市,那麼這個城市一定是最現代最合理最效率的;但如果是從老城市上去改造,那麼一定會遇到困難。而現在的歐美在移動支付方面就相當於這個老城改造。

  eMarketer的分析報告認為,美國2018年移動支付用戶的數量將會增加14.5%,達到5500萬。但這顯然不算理想,要知道中國去年的移動支付用戶數量就達到了5.62億,移動支付規模達到202.9萬億元。

  在本質上,信用卡在使用便捷度上並不會比移動支付差,這就更加導致新的支付方式推廣困難。更重要地,這還涉及到既有利益的問題。

  以信用卡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業在遭遇Apple Pay這樣的“外來戶”時始終是保持謹慎防範的態度的,而且在歐美這樣的傳統行業根深蒂固,在市場、政治等領域都有堅固的勢力保障,Apple Pay想要打破這層殼談何容易?

  Apple Pay還有一個問題是隻能在蘋果設備上才能使用,將一種支付方式侷限在一個平臺之上,而且還是賣得如此之貴的平臺,Apple Pay本身的門檻就要高出別人許多。

  倒是Google Pay的覆蓋範圍比較廣,但是商家們卻不太看好。Samsung Pay的商家接受度高達80%,但用戶卻不喜歡用。總之這些移動支付都存在自己的問題,在對抗信用卡上找不到突破點。

  現在Apple Pay又有了新的對手,那就是大型零售渠道本身。作為美國人的主要購物場所,像沃爾瑪、百思買這樣的大型連鎖超市也在推銷自己的移動支付APP,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Apple Pay的用戶。而目前排名第一的星巴克APP也就是屬於這個範疇的。

星巴克APP

  在歐美市場遭遇這樣那樣的問題,那麼Apple Pay把目光投向亞洲市場怎樣呢?結果也是不理想。

  在亞洲市場實際上也就是等於在東亞市場,因為南亞和東南亞因為經濟相對落後,蘋果的產品本身普及率就不高,更不要提推廣Apple Pay了。

  這樣一來實際市場就只有中國、韓國和日本了。在中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兩個大鱷佔據了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90.6%的份額,Apple Pay想要分到一杯羹實在有些困難。

  而在韓國,作為三星的大本營,蘋果的機會也不是很大。最後Apple Pay可能只有在日本還有搶佔市場的可能。

  最後我們會發現,Apple Pay最大的希望還是在歐美地區,但是這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市場教育過程,畢竟幾十年的信用卡市場是不會那麼容易被滲透和取代的。

  蘋果現在也在努力與銀行進行合作,拉攏大型商家合作伙伴,Apple Pay業務不會因為世界市值第一的身份而變得容易,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中國早就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