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農村穿爛襪子是種什麼感覺?

每日新況


小時候家裡兄弟姊妹好幾個,能夠吃飽穿暖就不錯了,對生活沒有什麼過高的要求。腳上穿的襪子,前面露著腳趾頭,後面露著腳跟蛋兒。我娘給我縫補的時候,就會斥責我:“看看你的襪子吧,破的像小孩兒嘴一樣。你天天是吃它嗎?”

我們雖然穿著爛襪子,趿著一雙破鞋子,但一點也不在乎,反而挺樂觀的。放學後連課本都不往家拿,撒腿在田野、山坡上亂跑。晚上,坐在被窩裡看小說。看到得意處,竟一個人哈哈大笑起來。有時,在燈下畫畫,再在畫下面寫幾句打油詩,可得意了。

看到現在的小學生,雖然生活很優越,但壓力很大。放學後埋在作業堆裡,小小年紀就戴著眼鏡,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鵲鳴澗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物質比較匱乏,生活比較簡樸,襪子破了補個洞也是常有的事兒。太小不知道什麼,後來還真有不一樣的感覺,


很小的時候,覺得補襪子是很正常的事兒,父母及兄弟姐妹都這樣穿,也不覺得什麼。那時候母親經常熬夜給我們補襪子,等她把襪子補好後,我們還特開心。

後來漸漸長大,懂事兒了,也知道愛面子了,穿著布丁的襪子,是非常不好意思的。不過腳在鞋子裡,別人看不到倒也沒啥。


只是跑操站隊時,背後面同學踩掉鞋子也是常有的事兒,如果這時候襪子補著別的顏色的“補丁”,覺得非常“囧”。

還記得有次跑步,鞋子被踩掉,自己紅著個臉在操場邊,好想找個地縫鑽進去。畢竟那時候穿補丁襪子的同學基本沒有了,自尊心很受挫。
後來生日,居然收到舍友的贈送的好幾雙襪子,無限感動。現在看到很多襪子,腳後跟反而設計得不一個顏色,也蠻好看的。小時候真是玻璃心呢,特別懷念那個上學的純真年代。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


漫行草木間


小時候的農村穿爛襪子是種什麼感覺?這種感覺,沒有經歷過的人,是非常難感受得到的。只有經歷過的人,飽受貧窮寒冷的心身創傷,在一生中永遠抹不掉的傷痛,永遠忘不了的苦楚。

在那經濟不發展的年代,在那計劃經濟時期,沒有分得集體的棉襪票(或布票)的人家,或者有票無錢購買,寒冷的傷痛記憶猶新。我小時候兩三歲時,父母給我買的一雙棉襪,穿了一冬,腳蹲處破了一個大洞。母親找來一塊厚實的帆布縫上,又穿了一年。第三個年頭,腳長粗了,襪子口徑細小了,穿不上去。母親用剪刀剪開,中間拼接一條長帶的布條,終於使我又能穿上暖和的襪子過冬了。

就這樣,一雙棉襪破了又縫,縫了又破,穿了一年又一年,一直穿到我小學四年級時,因自然災害,國家照顧了我家幾雙襪子,我才有機會換掉看似布袋的襪子。這雙襪子卻成了我一生的記憶,一生的傷痛,恐怕等我走完人生的里程後才能忘卻!



總之,這雙襪子卻成了我的精神財富,時時刻刻使我回想艱苦的歲年,激勵我勇往直前,拼搏進取,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家庭,改變生活,改變命運,創造了人生的輝煌。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小時候,在我們那個年代,數於正常現象,反正穿爛襪子的人,鞋裡進了東西,都會避開人,去沒人看見的地方,倒鞋子裡的東西,而穿好襪子裡的人,會光明正大,但是,我穿爛襪子,好打補丁,因為穿襪子,是乾淨,爛襪子,不打補丁,不如不穿,還增加腳的不痛快。

在小學時,有不少男女學生,特別是女生,穿無底襪子,,襪子底,早己磨爛,為了好看,就如現在冬天穿裙子的美女,,越凍越美麗,美女圖時尚,自找的,而無底襪是,是生活所迫。我村有一家十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小時候冬天,都穿不起棉鞋,穿著夏天的爛布鞋,那穿過襪子,爛襪子也沒有,不過,十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都很健康,如今,最小的,小十一,都四十多了,孩子多了,就按數叫,小五、小六、小七……

因此現在生活好了,沒有爛襪子穿了,特別是年輕人,連洗都不願洗,一天一雙新的……








勵志官司叔


也就七十年代,那個時候穿破衣服的孩子是普遍性的,因為每個家庭都孩子多,家裡的衣服只能是大人穿的改成大的孩子穿,最後在給最小的穿,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一個是沒有錢,還有主要一點是沒有布票,那時就當你有錢沒布票還是買不到,一年發放的布票根本不夠,每個大人一年二丈一尺,孩子一丈多所以說不論大人還是孩子一年國家發的布票就是每個人冬春就三件衣的布票,明明每個人單一套棉一套,想想三件衣服怎麼穿,好多家庭大夏天還換不了季,沒鞋穿一年一雙鞋一雙鞋穿三百六十天,大多數孩子夏天光著腳,沒辦法!布票和糧票一直到八二年才去消了這是地方,我八八年去北京時北京吃飯還要全國通用糧票,不過沒糧票能吃高價飯,回想過去現在的人應該知足吧。




為了我20


小時候家裡窮,這個真穿過,年齡不同感受不同。

1.不懂事的時候愛跑動,一個襪子穿不了幾天腳趾頭都漏了出來,覺得有趣

2.夏天是不穿襪子的,冬天穿,襪子爛了覺得冷,會讓補補,因為大人的襪子也是爛了補補。

3.會不由自助的是撕爛那個洞,越撕越大,然後會捱揍。

4.腳後跟那裡也容易爛,讓大人補的時候補厚點,一是耐穿,二是後跟厚了舒服。

5.爛不爛只要不冷都無所謂,主要是秋冬穿秋褲的時候要把秋褲塞進去,這樣穿褲子方便,我現在還這樣。

6.大點以後啊,襪子爛了一般不會在人多的地方脫鞋,嫌丟人。

7.老想要新的,不想要補起來的。

8.有時候寧可不穿。

有點想不起來那時候的感受了,家在農村,爛襪子沒少穿,縫縫補補的,有時候一雙襪子穿好久,現在一雙襪子穿不爛都扔了。


安否12


穿爛襪子是我們農村70、80後小時候常有的經歷,現在穿爛襪子的比較少了。

我農村是80後,小時候一直生活在農村,由於我們小時在一起玩耍的朋友多,又很好動,也是向身體的時候,襪子質量也不太好,襪子最容易爛的位置就是大拇指那裡,剛剛破的時候有點感覺箍大拇指,破的洞大一點後沒有什麼大的感覺;要是天氣冷一點,大拇指會好到冷。

如果看到有朋友從襪子裡伸出個大拇指,就會開玩笑說:你又出雞崽崽哩。那時候大家都穿過爛襪子,也沒什麼不好意思,說出來也只是熟人之間的調侃。

還有就是腳前掌和腳後跟的位置。小時候去上學都是走路去的,放學後還要砍柴,扯豬草等一些家務活,這兩個位置容易破。破了以後直接踩在鞋子裡,襪子有可能移位,感覺不太舒服。如果爛的太厲害,就穿兩雙爛的位置不一樣的襪子,感覺好了很多。

那時候,大部分農村家庭經濟條件都不太好,很多衣物都是物盡其用,衣物破了打個補丁再穿。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是我們小時候農村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現在的農村經濟條件普遍都好起來了,衣物壞了就直接換,不會再去縫縫補補了,愛時尚的人感覺款式過時了就不穿了。

你小時候也是在農村長大的嗎?是不是有跟我一樣的經歷,說說你的感受,歡迎評論留言!


roboce


衣服是這樣,襪子嗎,能有雙破襪穿穿是好家庭了,多數人都是亦腳大仙,大冬天的,穿著雙小單鞋,凍得腳似貓咬痛,每當上課時,學生們直跺腳,無心聽課,老師也沒辦法,社會逼得嗎!

現在好了,什麼健身鞋,彈力襪,防臭鞋,除臭墊應用盡有,人們挑著買,選著穿,那真神仙般的日子,讓人們盡情地享受吧!!


美紅羊絨衫


小時候的農村,除非是大冬天,我很少穿襪子。

那時不穿襪子,一個是不習慣,另外基本上是沒有襪子穿,爛襪子都很少。

那時候的上學,也就是赤腳穿套鞋。大冷的天,難得的穿哥姐穿不了的破鞋爛襪,要不就是母親自己縫做的。

那時的人也賤,光腳板也習慣了。爬樹捉蟬蟲,下河摸魚蝦,自己做個網兜到處跑,大熱的天,光腳丫踩著滾燙的泥土東奔西突。

最尷尬的,是上小學了,母親居然還讓我穿著破襠褲。先前是裡外都穿。後來一回是穿著破襠褲在學校爬牆,小雞雞不小心露出來,被同學鬨笑,死活的不穿才作罷。

那個時候,你說我們有多少破襪子可穿,即使有,哪怕露出指頭腳跟,肯定也是穿出滿滿的暖意,穿出滿滿的幸福。




大風斗


小時候有襪子穿就有穿爛襪子的感覺,沒有襪子穿,也就不存在穿襪子的感覺了。

改革開放前,農村經濟狀況差的地方的農民,幹農活時很少有人穿襪子。一則經濟條件不允許,那時候化纖織物沒普及到農村時,棉質襪子穿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前後破損成洞。二則下地幹農活穿著自己手工縫製的布鞋,也防不了鞋內進土,穿襪子既不經濟又很麻煩。大人們參加一些諸如開會等集體活動以及外出時,才會穿襪子的。

家庭情況好的小孩,冬天才會有襪子穿。而且用大人們的祙腰改成小孩的襪子,也是不錯的物質享受。情況差的,不但沒有襪子穿,鞋子也是前露腳趾,後跟底磨成洞還在穿。上初中開始有襪子穿已經相當不錯了。

母親們煤油燈下千針萬線,耗時費力手工縫製的布鞋,遇到下雨天脫掉鞋打赤腳是常態。布鞋遇水,走不了多久鞋底就會爛掉。當時受經濟條件限制,穿著差異不大,捉襟見肘的狀況和感受至今記憶猶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