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說過的“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浪費青春”,應該如何理解?

看看圖說說事


題主確認這是李嘉誠說的?我感覺李嘉誠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這種話也只能是某些成功學的洗腦大師才能說出來的。李嘉誠小時候家境貧寒,父親早逝,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14歲的李嘉誠被迫輟學走上社會謀生,先在舅父的鐘表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後來進入一個五金廠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可見,年輕時候的李嘉誠從事的都是很低端很底層的職業,如果他說出“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這樣的話豈不是否定自己的過去,啪啪打自己的臉嗎?

毛主席曾說過:“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類能夠繁衍到今天,主要原因就是我們人類會協同工作。協同工作在社會上的體現就是分工不同。構成社會的每個位置都要有人去做。有些人就天生適合去創業,去創造更多的財富。但也有些人不喜歡承擔風險和責任,認為給別人打工,拿我應該拿的那份錢,我很安心很幸福,你能說他愚蠢嗎?我們芸芸眾生中的很多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很多人的一輩子都是在普普通通的崗位上辛勤工作,然後度過一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志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我們在適合自己的位置,奮鬥拼搏,也可以做出傲人的成就。借用許三多的一句話:好好活著就是做有意義的事。評價一個人的成功,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難道只有去看他有沒有去創業,有沒有當老闆嗎?所以題主,還是腳踏實地,做好自己就好。


李邊請


正因為他是李嘉誠,他才會說出這麼一番話。這番話實際上和王健林所說的“一個億”小目標差不多,都是商業巨頭們站在他們的角度說出來的。

而對於許多普普通通的人來說,太過於不切實際。

1.無奈的打工

在香港首富李嘉誠眼裡,打工肯定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打工更多的偏向於體力勞動,它並不需要思考,只需要高強度、長時間的低級勞動。它無法給自身帶來多大的意義,也無法創造價值。

可對於許多人來說,生活成本是高昂的,壓力是巨大的。吃喝拉撒都是要花錢的,打工實際上很多人維持生存的唯一選擇。

而這時候,打工無關浪費,無關愚蠢,只是為了生活。

2. 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近年來,創業這個詞很火熱,很多人投身於創業大軍裡。可根據官方數據,90後創業的成功率僅有2%~5%

很多大學生沒有社會實踐經驗,只憑這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概進行創業,結果自然會被現實的高牆撞的頭破血流。

對於他們來說,更好的選擇是打工學習,積累一定的經驗。慢慢的構建自己人脈圈,再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

無論如何,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關注微信公眾號懂財帝(ID:znfinance),奔向財富自由之路


懂財帝


這句話是不是李嘉誠說的,都值得懷疑,李嘉誠曾在自傳《成功沒有偶然》裡面說,很多類似這樣的話都是外界杜撰的。在這裡,先不談這句話的真假,只談對這句話的看法。



“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浪費青春”,這句話對很多年輕人來說,聽起來特別舒服,特別熱血沸騰,特別是在工作崗位幹得不愉快的年輕人,馬上找到了一種認同感。那就辭職創業吧,不再浪費自己的青春!其實,這些雞湯文,很多人都只理解到表面的含義。有關數據統計,90後創業失敗的高達95%以上,而大學生剛畢業就創業,失敗率更是高達99%以上。

創業絕不是那麼簡單的,需要行業資源、技術、人力、資金,還需要很多外在的一些客觀條件具備,才能成功。很多有一定社會資源的創業者,都需要經過多次摸索才能成功,這就是所謂連續創業者。創業沒那麼容易,打工也未必是愚蠢的投資,沒有準備盲目創業才是最愚蠢的,不僅浪費了青春,甚至可能耗光家裡父母的積蓄,讓生活舉步維艱。



對於“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浪費青春”這句話,坤鵬論認為,大家更應該理解為:不應該有打工的心態。即使你是最基層的崗位,只要你有給自己做事的心態,努力去拼搏,就一定能學到更多的東西,自然在後續的工作中你就能勝出,升職加薪。如果覺得單位這個平臺不夠你施展了,你大可以辭職,換平臺亦或者是自己創業。所以,這句話應理解為如果用打工的心態做事,那才是浪費青春。


坤鵬論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對於李嘉誠的這句話,天天第一眼看到是覺得荒謬,但仔細品味起來,確實有他的道理。

這社會上想光明正大的掙錢,一個是打工,一個是做老闆。

打工分為好多種,做老闆也分為好多種


打工

每個人的打工是不一樣的



有些人在工地搬磚,今天做小工幹簡單的體力活,半年後做大工幹一些技術性強的活,幾年後帶著一個工隊包工程,時運好了自己蓋樓做地產。

有些人在工地搬磚,今天做小工幹體力活,明天還是體力活,幾年之後還是體力活。

不同的人,帶著不同的背景,人脈,資源,實力,學習能力,不同的頭腦,打工也打的不一樣,李嘉誠是第一類人,他說浪費青春的,是第二類。



一些大公司的高管層,基本上都是知識水平以及能力,資源極為深厚的人,算下來他們也是在給人打工,但年薪百萬,生活富有,雖然公務繁忙,但相比於老闆少了很多糾紛,擔憂,無奈,生活也樂的自在。


當老闆

老闆也分好多種,馬雲也是老闆,賈躍亭也是老闆,國企老總也是老闆,天天家樓下小賣店老闆娘也是老闆,街邊推車賣肉夾饃的大媽,也是老闆。

做生意是極其辛苦的,天天一位在澳門開咖啡廳的朋友,看著風生水起,但在店鋪初期,多次累到昏厥,被人送進醫院。



賺的錢確實是自己的,但刨去人情,刨去各種開銷,加上貸款,負債,多說老闆的資產還真的是負的

老闆需要資本,需要人脈,需要經驗,需要頭腦,這四者不可能先天就兼備,哪裡來,從社會實踐上面混出來,怎麼實踐,先給人打工阿




給別人幹活,學到東西,攢下資金,積累下資源,叫實踐學習。給別人幹活,什麼也攢不下來,今天干活,一年後還是幹一樣的活,叫打工。


李嘉誠先生覺得後者是浪費時間,他老人家也不想自己的話變成年輕人好高騖遠,出來就要做大生意的助力。




首席投資官


馬雲說房子會跟蔥一樣便宜;馬化騰說自己來自普通家庭;王健林說自己是白手起家……

現在又來了,李嘉誠說打工是罪愚蠢的投資……

大佬們的這些話,聽一聽就好了,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要靠著“打工”養家餬口,就算很多人最終創立了自己的事業,“打工”的經歷,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礎。

真有人聽了李嘉誠的這句話,看不起上班、打工,非要去創業?估計是有的。

前幾天有人在斑馬消費後臺留言,說自己馬上大學畢業,不想上班,想創業,問我們有什麼好的項目推薦?

穩定的項目,他肯定是看不上的;一本萬利的項目,都寫在了刑法裡;如果有特別看好的項目,我們早就自己去做了。

沒辦法,我們的後臺編輯勸他好好找個工作去上班,創業這個事情,可以從長計議,上班本身也是尋找創業機會的一種途徑。

現在到7月了,應屆大學生已經畢業了,不知道他現在在幹嘛,我們很擔心他。

對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就想去“創業”的人,我們希望他躊躇一下,就去找個工作上班了。


斑馬消費


李嘉誠曾經說過“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浪費青春”。估計這並不是李嘉誠一個人這樣想,很多潮汕籍的人士都會有這樣的想法。自古潮汕地區人士經商較多,特別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作為開放的前沿陣地,冒出了不少發家致富的機遇。很多潮汕人士也是借了這個東風,紛紛做起買賣,都成為了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比如揭陽惠來的黃氏三兄弟,就連騰訊的小馬哥也是潮汕籍貫的。

至於李嘉誠這句話,我想首先並沒有刻意的貶低打工者的意思。其實他想要表達的意思我覺得應該是以下兩點:

1、打工相對與創業來說其實就是意味著故步自封。

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追崇一種輕鬆、沒有負擔的生活。大家都知道,創業來說,過程相當艱難,遠遠沒有打工來得輕鬆。打工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便可以了,然而創業卻不是這麼簡單,你考慮的不只是你自己,更多的還有公司的發展生存,甚至是往後十年、幾十年的發展趨勢。如果能踏出創業這個步伐,首先相信你會得到絕大多數人打心裡的佩服。

2、打工相對與創業來說其實就是意味著發展前景沒有那麼大。

很多打工者都羨慕當老闆的開豪車、住豪宅,那麼為什麼他們不選擇自己也出去創業,當老闆呢?原因很簡單,就是當老闆太辛苦,不是每份創業項目都能通往成功的道路,最後讓你功成名就。所以很多人寧願選擇打工,穩穩當當的賺份工資,寧願丟棄意味著無限發展空間的創業,老老實實的當一位打工仔。

你能走出打工者的圈子,就意味著你擁有比大多數人更堅定的勇氣!所以人生在世,能有機會揮灑青春,無愧青春,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

職場上的你覺得有道理嗎?


萍行職場


首先,李嘉誠在他的自傳《成功沒有偶然》裡面就說過,傳聞他說過什麼什麼,象極了他的口氣,很多都是外面添油加醋或者斷章取義編造的。坊間傳聞他說過這句“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浪費青春”,是是非非就存在很多爭議。


今年年滿90的李嘉誠宣佈退休,這之前他蟬聯了二十年香港首富。很多人都知道他從1950年借5萬港元起家 “長江塑膠廠”,從生產假花到生產塑膠玩具,趁香港1965年銀行信用危機大量買入地皮和舊樓,三年後高價拋售,從此發家,2000年以個人資產126億躍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


除了房地產,還把持著香港航務、電力、貨櫃碼頭、零售、電訊等領域,到去年,他名下產業已高達7810億港元,幾乎香港每個支柱行業都有“長江實業”的影子,港人早幾年就風傳“香港是李嘉誠的‘城’”。

很多人相信這句話出自李嘉誠之口來“激勵”年輕人,這除了他本身是個年輕創業的有名富豪這一身份之外,還因為他是廣東潮安人,有一首著名的潮州歌就是以他為藍本的《我是潮州人》,同曲《愛拼才會贏》。


潮汕人和相鄰的溫州人都信奉“工字不出頭”,認為打工是永遠沒有出頭之日,有書君周圍的潮汕朋友年輕人幾乎都不打工,從小生意做起,很吃苦耐勞,做大做小都是自己的生意,哪怕一個月3000塊剛好夠吃飯,也覺得比打工每月6000強。

一.然而有書君認為很大可能此非李嘉誠原話,是因為:

1.身為香港首富,李嘉誠也是一個公眾人物,他的人生觀是“建立自我,追求無我”,不可能以一個成功者的超然姿態說這麼極端武斷的話。


2.李嘉誠旗下有3.1萬名員工在為他打工,這麼一句話,等於貶低了所有高中低層,把心腹和得力干將也一併貶低得罪了,誰還甘心替他打工?如果大家都心裡帶著忿然不滿工作,後果是他自己的損失。

3.大家只知他是成功者、超級富豪,在發家前,他也是個打工仔,他做過茶樓夥計,做過工廠員工,做過跑腿,他也是通過起初打工不斷積累、瞅準機會才試著開廠的,說這話無異打臉。

二. 對於這句話,有書君的理解是:

1. 就象李嘉誠22歲以前那樣,打工是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打政府工也是打工,打臨時工也是打工,先吃上飯滿足溫飽再想更好的出路,打工是先學做走,再學會跑。


2.當老闆或打工都是一種生活模式,據報導導廣州深圳有些街上的清潔工大爺大媽,有的就是家裡很有錢還找一份工作幹著,央視主持人張某2009年股票大賺5000萬,也還在咱屏幕前競競業業著,另一個例子,有書君一個朋友就厭倦了打銀行工,自己出來開了幾間茶飲店。

3. 不是什麼人都適合出來創業,要有機會。有商機,有資金,有人脈,還要有能承受風險的能力和心理準備。創業養活的不只是自己一家人,還要養活替你賣命的夥計,更要圖未來的發展。而有些金領到哪裡都不愁吃飯,社會菁英年薪百萬,閒時海外度假,那也是青春拼搏來的。

因此,無論打工還是創業,選擇自己願意的生活方式最重要,如果說過,這句話也可能只是呼籲年輕人在該拼搏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這是有書君的理解,您呢?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我並不認同這一句話,因為如果沒有打工的基礎,你去做創業也不可能成功,至少說大概率上是失敗的。就像李嘉誠,他之前也是在給別人打工,借了大量的人脈和金錢之後,他才有資本去創業,否則的話對於她來說創業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儘管那時候下海經商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次成功的順勢而為,而現在,如果鼓勵大學生畢業就去創業,是非常失誤的一種做法,因為大家都沒有什麼經驗,並且知識儲備量也不足夠,一步入社會就直接開始創業,想當然這樣的創業項目大多數都是泡沫的狀態。

所以如果想要創業,那麼你就要提前接觸社會,提前瞭解這些公司運作的法則,就像一個叢林一樣,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公司,也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蛋糕分給大家,所以你要按照叢林法則去學習,怎麼樣能獲得更大份額的市場。

創業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之上的,如果你沒有這些基礎茫然的去創業肯定是不對的。這些基礎就是指你的人脈關係,經營思維管理能力等等方面。你在創業的時候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而你在打工的時候去把這些錯誤都嘗試一遍,對於你來說成本是最低的,當你知道了怎麼樣正確做的時候再去創業,成功的概率則會大大提升。

這就是建立到你的基礎之上的創業方式,如果你什麼都沒有盲目的去創業,失敗的概率也會大大提升,所以我認為先打工再創業才是正確的路徑。除非你現在想要做的這個行業,沒有任何的大的公司在做,那麼你可以從這個行業的一個角度切入。


變革家


有人說李嘉誠在自傳中說很多外話都是別人杜撰的,可能也包括這條,還有人說這句話是他在大梅沙的演講。這句話李嘉誠到底說沒說過我不知道,但是我對這句話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其實,看是打什麼工了,一個小時賺10元和一個小時賺千元、萬元、億元的的工作有本質的區別。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覺得大學生是最廉價的勞動力,參加學校的勤工儉學工作,每天花三個小時打掃衛生,一個月1000元;在周邊的奶茶店打工一個小時8元;做超市促銷一個小時10元;做家教稍微好點,一個小時30元、40元。

但是被稱為全港賺錢最多的“打工皇帝”霍建寧,是和記黃埔集團董事總經理,他的年薪達2.74億港元,平均月薪2283萬港元。如果以平均每日上班12小時計算的話,他每上班一分鐘,銀行戶頭即可進賬超過1040港元,每日的薪酬達75萬港元。

人和人之間是有區別的,打工和打工之間也是有區別的,但是我們能說薪資低的打工者是在浪費時間嗎?顯然不能,可以賺更多的錢誰願意做最底層的工作,也正因為這樣也才有了社會分工,不然很多事情都是沒人做的。

每個人都是要生活的,沒有錢、沒有經驗等創業,不打工餓死啊。這世界上大對數人都是打工者,一個公司只有一個老闆,老闆也有可能是在打工,要聽董事會的意見。

當你覺得當下的工作沒有意義時,那就去找有意義的事情做吧,所謂“意義”、“無悔”等都是自己定義的。人生短暫,要把想做的事情都做了,才不枉來過。


——END——

對這句話有什麼理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首先,李嘉誠是白手起家,憑藉自己的勤奮努力的拼搏精神,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上連續多年位居前列。2018年6月29日,90歲的李嘉誠出席潮汕大學畢業典禮,並發表演講。網上傳這句話就是來自他的演講。



李嘉誠說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浪費青春。這句話在今天看來似乎是有些道理,畢竟打工和創業是有本質的區別。

第一,在創造利潤方面。打工獲得的工資只是你給老闆創造利潤的一小部分。而創業獲得的是全部的利潤。在中國浙江溫州,有很多靠創業發家致富的商人。他們經常開玩笑:“寧願睡地板,也要做老闆”,“寧願做生意一個月只賺1000,不願打工一月賺3000”。可見他們對創業有自己的追求。儘管創業有風險,但他們也不願意按照老闆的要求,浪費時間打工。



其次,在升職空間方面。打工一般都是在公司或者工廠按部就班地工作,你每天工作內容基本不變,很難接觸新的資源,升職空間狹窄。而創業需要提高眼界和格局,追尋最新的變化,接觸社會上更多的資源,更容易發現機會和創造財富。

再者,在實現人生價值方面。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學說,人得到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給別人打工,雖然有報酬,但不是在根本上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但是,現實情況也很殘忍。如果你沒有打工基礎,直接去創業也不可能會成功。在大概率上是這樣的。大家一開始知識儲備和社會經驗都不夠,很容易將前期創業變成泡沫。就像李嘉誠,他早期也是給別人打工,拼命擠出工作時間做銷售。他早期對打工的看法是“對自己分內工作,絕對全情投入,從不把它視為賺錢餬口,向老闆交差了事,而是將之當做自己的事業”。只是後期有了創業資本和經驗,才說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和浪費時間。



這個時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究竟是打工還是創業,看自身需求。正如李嘉誠所說“環境不是牢籠,在各行各業,你有實踐力——把科技、現代化和工業化的優勢。糅合成新。” 希望你面臨抉擇。掌握進退,處變不驚。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