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個國家要求瓜分清朝,哪一國為何堅決不同意?

秋天的紅葉882


1900年,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八國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理由(起因是義和團運動在清廷的默許下衝擊各國大使館),發動了晚清時期最大規模的一場入侵戰爭。



侵華的聯軍總數達到5萬人,而且裝備精良,僅用了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佔領北京的目標。而八國聯軍所到之處,肆意殺人放火,還將紫禁城中的珍寶洗劫一空,就連戶部庫存的現銀都沒能逃脫。不過,由於當時大清朝的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已經遠遁西安。所以沙皇俄國極力慫恿列強們瓜分清朝的領土,這種想法與英、法、日、奧等國一拍即合。


英、法兩個老牌殖民國家自不必說,它們是早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就有瓜分清朝的野心,只是力量太小吞不下。而沙俄無疑是最想肢解清朝的國家,因為它距離清朝最近,所以肢解清朝最為積極。相反,其他的列強都是遠道而來,即便是日本也與清朝隔了一片海,只有沙俄在陸上與清朝接壤,肢解清朝後可獲利最多。

不過,卻有一個列強國家堅決不同意,那就是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此時才剛距離1898年美國和西班牙爭霸戰爭剛過去不久,美國的元氣還沒有恢復,而且美國對清朝的領土也不感興趣。美國人認為維持清朝的現狀最好,一直將其作為美國的工業原料輸出地,然後再將工業成品轉賣回給中國,這樣就可以賺取更多的錢。


就在列強們就是否要瓜分清朝而爭執不休的時候,求和心切的慈禧太后命令清軍配合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並請列強們開出退兵的籌碼。除了俄國以外,其他列強們都認為短期內無法肢解清朝,於是中止了爭論,迅速與清廷簽訂了《辛丑條約》。即便如此,沙俄也是在這個條約中獲利最多的國家,獨佔賠款總額的28.97%。


歷史的荒野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要求瓜分清朝的國家是:




以上分別是英、法、日、德、意、俄、奧匈帝國等七國,其中以俄日兩國瓜分中國意圖為最盛,但日俄都企圖得到東北,此後不久還爆發了爭奪東北的日俄戰爭。

不得不承認,當時美國是極力反對列強瓜分中國的,因為美國遠離東亞,同時當時又是製造業第一強國,美國看中的是整個東亞市場,美國才是最大陰謀家,因此它極力反對各國瓜分中國,加上慈禧太后為保住大清王朝說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各國之歡心”之語來巴結列強,而八國之中也名懷鬼胎,英法德等國害怕俄國坐大,因此也紛紛接受了美國的主張,俄國迫於無奈最後也只得接受了。
我認為當時中國之所以沒被瓜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亡圖存成了當時最緊迫的要求。列強也從鎮壓義和團運動中看到中國人們英勇抗爭和反抗帝國主義列強的決心,以至於他們怕瓜分中國後反而引起全中國人們團結起來反抗。




湘平古珍郵館


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個國家要求瓜分中國,唯獨一國跟其他列強唱反調堅決不同意,誰呢?就是當今的超級大國美國。美國為什麼反對瓜分中國呢?讓我們瞭解下當時的歷史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清政府自從1840鴉片戰爭開始,就是不斷的戰敗,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彷彿陷入了死循環當中,結果就是民不聊生,清政府的統治岌岌可危。到了1900年的時候,中國可以稱得上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在這一年爆發了八國聯軍侵華,京師清軍加上義和團的將近20萬人打不過聯軍的兩萬人。



聯軍攻打北京城時,慈溪因為害怕帶著光緒西逃了,就在這段時間裡,八國聯軍端坐在北京城內商量著瓜分掉中國。起初瓜分結果是這樣的。

俄國瓜分中國內外蒙古部分,英國瓜分中國東南沿海部分,德國瓜分山東一帶,法國瓜分南部地區,東北地區有日本負責。就這樣,中國有油水的地方都被這五個國家瓜分掉了,可是遠在地球另一頭的美國不同意了,它也想要分一杯羹,當時的美國雖然也是列強,但還沒有當今那麼強大,所以它不敢跟其他列強叫板。

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美國便和其他列強商量,用老辦法來壓榨中國,畢竟中國領土那麼大,你要來也沒法管理,不如利用清政府,就這樣,在1901年,清廷和美國等11個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單賠款一條便讓清朝沒了出頭之日。賠款4.5億兩,分期還款,連本帶利要還50年。


此外,更是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位列六部之首”從那以後,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真真正正的成為代洋人管理中國的傀儡。


請叫我樂小五


據相關野史資料,八國聯軍侵華,擊敗滿清政府軍之後,本想要堅決處罰慈禧太后,瓜分中國。各國根據自己實際,謀劃在華的最大利益。

據傳,慈禧太后託人找到李鴻章,讓李鴻章到各國使館遊說,並傳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各國之歡心”口意。經遊說後,八國聯軍多數堅持原先決定,瓜分中國。其中,俄羅斯,日本,英國,法國,叫得最兇。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也附和。美國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反對。

俄羅斯控制長城以北中國,進行“黃俄羅斯計劃”,英國控制長江、黃河流域計劃,德國想吞併山東,日本想吞併福建和東北,法國指染兩廣、雲南。各有目的。

倘若中國被瓜分,則中國將變成非洲,成為各列強的割據。美國使館回報國內後,認為中國一旦被瓜分,美國將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嚴重損害美國利益。權衡利害之後,堅決反對。日本、德國作為新興帝國主義國家,為了表示它的“正義”,也勉強同意。而且,日本與俄羅斯,還有爭奪東北的“對立”。因為俄羅斯在東亞的坐大,英國也害怕它一家獨大,因而也同意美國提議。俄羅斯在其它幾國意見下,也只好“同意”,當然,那時它正在加緊修築遠東鐵路,而且還未完工。


憤怒野虎


當時明明有八國聯軍侵華,其中有七個國家要求瓜分清朝,為什麼少了一個國家瓜分呢?而這個國家還堅決不同意,這是顧著清朝嗎?這個國家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反而是因為沒有瓜分到這個反對國家需要的東西,所以這幾個表明看上去結盟的聯軍,實際上都是各懷鬼胎,只要在利益上面產生了衝突的話,這個反對國家當然是堅決不同意的。



在曾經那段屈辱的歷史中,很多人都不願意提及,但是有必要的時候還是要摸一摸曾經的傷疤,曾經侵華的八國聯軍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沙俄奧匈日本美國,主要的國家是英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是有過硬的軍事實力的,而另外的幾個國家都是跟著在後面湊數的,更加荒謬的是居然還有幾個沒有出兵的國家也吵著要瓜分清朝,分別是荷蘭,西班牙,比利時。



那麼提出瓜分的究竟是那些國家呢?主要有五個,對領土需求最為渴望的沙俄,日本,以及需要地方發展的德國,英國和實力一般的法國,在領土的分配上面這五個國家也是最多的,當然其他幾個國家並不是沒有隻是當時劃分的地域相對來說比較少,而美國呢,當屬這幾個國家中最少的,其他的利益也是最少的,所以美國就堅決不同意瓜分。



那麼為什麼美國沒有及時的參與到當時的瓜分之中呢,當時的美國主要精力在菲律賓那裡,商量著怎麼和西班牙一起把那塊地給分了,結果一眨眼就差點把大清朝這裡錯過了,但是美國並不是實力很強悍的國家,所以也不敢來硬的,所以就連騙帶哄的把那些吵著要瓜分的國家給哄的不分了,至於原因居然是不能逞一時之快,需要考慮長久的發展,最後被美國說服了也就沒分了。



其實這些國家想瓜分也是分不了的,畢竟清朝這個國家的國土還是很大的,如果真的瓜分了那些國家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其次就是這些列強表面說的好好地,到時候真的分起來一定是會因為利益而起內訌的,最後就是無論是哪個國家都沒有全部的精力去對付當時的清朝,等時機成熟之後一定會爆發全面的反抗的,最後總結就是他們的瓜分頂多也就是說說而已。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很多人分析舉證認為是美國,其實起關鍵作用的還應該是大英帝國。因為當時老大還是英國。但是,就是因為它當時侵略佔領的殖民地最多,所以在統治上也最為費力,更有力不從心的經驗和體會。而且,只要英國作了決定,其他國家也只能望其項背,只有聽從聽的份。英國認為不能把中國瓜分的理由很簡單。一是中國比它之前佔領的國家都大,人口更是多得多。二是英國有美國獨立戰爭的痛苦經驗。三是英國更有對付印度及巴基斯坦人民,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深刻體會。說到底,當時的八國聯軍能夠打敗清政府,卻殖民不了中國的老百姓。




琴簧汗舞


當時是美國堅決不同意!!!

1900年,八個西方列強聯合起來向中國派出了軍隊,他們統稱為八國聯軍。

這八個國家為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和美國,他們的組成很令人深思,目前除了奧匈帝國之外,其餘七個國家還都算是世界主要強國。

(當時澳洲和印度還是英國殖民地)

八國之中,派出軍隊最多的是俄國人和日本人,因為這兩個國家距離中國非常近,同時他們都有吞併中國領土的野心。

俄國出兵1.3萬人,當時俄羅斯已經強迫大清割讓了外東北、西北等地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俄國人還在向東北地區移民,甚至俄國沙皇叫囂要在東北地區建成黃俄羅斯,意思就是建立一個黃種人為主的遠東行省,其野心昭然若揭。

東海上新崛起的小國日本也是野心勃勃,這次他出兵2萬多人,為八國之中最多。日本早在唐朝時期就有成為東亞霸主的野心,好在當時正處於大唐時期,沒費什麼勁就把這個國家打的不要不要的。在明朝的時候,剛剛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又先後共派出了數十萬日軍與大明大打出手,當然了,當時大明還算可以,一頓胖揍將豐臣秀吉的所謂戰國精英打的不敢與明軍野戰,所以呢,最後也失敗了。

明治維新之後,小國日本迅速變強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了大清,奪取了臺灣島。當時他還想逼迫大清割讓遼寧的時候,早已對這片土地垂涎的俄國人不願意了,最後在俄國人、德國人和法國人的壓力下日本從遼東地區泱泱撤退,但是也敲詐了滿清2000多萬兩白銀的鉅額賠款。此後日本迅速發展為新興列強,到1900年已經成為東亞地區海軍力量最強大的國家。

以上兩個國家當然是瓜分大清最積極,因為他們可以將這片土地併入自己的國土,從而完成實際佔領。

英法兩國

英法是和大清打交道比較早的兩個國家,他們也是傳統殖民霸主。兩國對瓜分大清這件事上也比較積極,畢竟以他們的實力分得的好處肯定少不了。

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

剩下的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這三國,在東亞地區的存在感也不強,他們也不屬於那種海上強國。

比如說1899年的三門灣事件,意大利派出軍艦要和大清簽署不平等協議強租三門灣,大清沒同意意大利只好灰溜溜撤走了,在國際上成為一個笑柄。

(馬可波羅號巡洋艦,為三門灣事件的主要參與者)

所以這次三國來到大清跟湊熱鬧也差不多,能分一點是一點,分不到也無所謂,反正沒有前面幾個國家的幫助,他們要想對大清進行剝削,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只有美國處於一種不上不下的尷尬中。

美國的國力雖然很強,可是呢,在東亞地區的存在感不強!

雖然當時美國已經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菲律賓。不過那是1898年的事,菲律賓在美國手中還沒焐熱。這兩年裡,美國在菲律賓地方的統治一直不夠穩定,當時菲律賓地區有一些獨立勢力對於剛剛控制這一地區的美國人進行襲擊,搞得美國人焦頭爛額。

俗話說得好,貪多嚼不爛。美國就算在瓜分大清的時候能分得較多的利益和領土,他也吃不下。美國這麼雞賊,他們是非常清楚自己處境的。所以,美國暫時只能端著碗裡的菲律賓,看著鍋裡的大清,從長計議。

(右下角叼著美國國旗的鷹,蹲的地方就是菲律賓)

就這樣,他選擇了堅決反對瓜分中國。


歷史風暴


八國聯軍侵華,是中華歷史上最屈辱的時候。英國、法國、德國、沙俄、意大利、奧匈帝國、美國、日本參與了對清朝的侵略。其中,意大利與奧匈帝國分別出兵僅幾十人,可以說就是來湊數的,但是對清朝的索要一點都不少。此外,未出兵侵略的比利時、荷蘭、西班牙三國,同聯軍一丘之貉,也參與了對清朝的掠奪。

八國聯軍侵華以後,除了巨量賠款以外,各國在清朝劃分了勢力範圍,清朝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王朝,清皇室也成為了“洋人”的朝廷。

這其中,也曾有部分國家提出瓜分清朝,要求最激烈的國家有三個:對領土有著厚顏無恥需求的沙俄,對大陸無限渴望的日本,以及歐陸新崛起的霸權國家德國。

三國之外,其它國家基本持附和態度,即既不願冒險,又想坐享其成的那一類國家,以意大利最為典型。而美國,則是反對列強瓜分清朝的國家。而美國的意圖,文末再來講解。

但是對於當時列強瓜分清朝的圖謀,其實也是狗仗人勢,趁勢起鬨罷了。八國聯軍在當時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瓜分清朝的,也沒有那個能力。

首先,在清朝方面,清朝的潰敗主要在北方,尤其是京津地區。但清朝的投降最主要是朝廷的恐慌,屈膝保存滿清皇室利益的結果。當時的京畿以外各省還有很大的實力,甚至連對抗八國聯軍的主力--聶士成武毅軍和董福祥甘軍也並非完全是敗於八國聯軍。如果八國聯軍選擇瓜分清朝,則意味著和清朝全面撕裂,以當時清朝北方的實力來看,八國聯軍要全面取勝完全是痴人說夢。

其次,八國聯軍侵略之始,南方各省即公開“中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東南互保”事件。以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東南互保一方面是不執行清朝朝廷下達的與八國聯軍對抗的詔令,另一方面也不允許八國聯軍染指南方。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洋務運動的成果、清朝的主要財力、晚清各方面的能人,以及晚清有實力的地方武裝,悉數位於“東南互保”的範圍內,實力遠超北方。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便北方失利,南方也有足夠的能力抵抗八國聯軍,八國聯軍瓜分清朝談和容易?

因此,俄日瓜分清朝的說法也只不過提一提而已,若要付諸行動,則是全面戰爭了。無論當時的俄日德,還是英法意,其實在世界各地都面臨著其他的複雜問題,根本無法抽出力量全力對付大清,遑論瓜分?而列強也自然是意識到這一點問題的。

而美國反對瓜分清朝,其實也是看清了聯軍各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以及清朝的潛力。另一方面,美國是當時較晚崛起的國家,在國際問題上謹小慎微,並時常刻意保持著“正義”的形象,以獲取弱小國家的支持。實際上,美國後來成為超級大國,也正是基於這種策略,開始有能力挑戰原有的世界格局,並最終成為一霸的。



蘇綻


“爾等欺人太甚”,當年慈禧在所謂的《宣戰詔書》中鏗鏘有力地喊出這句話,我們都認為慈禧是看完義和團在紫禁城表演完”刀槍不入”的本事後,才增強了這位封建老太太對外宣戰的信心,才有底氣對外宣戰。其實,並不是。

圖:八國聯軍與清朝女子

慈禧作為晚清執政者,再怎麼昏庸也不會無緣無故向十一國列強同時宣戰,她是一個權利慾望極甚的人,更是一個把個人利益看得非常重的人,只因為她深深地感受到了死亡的臨近,才會對十一國下宣戰詔書。

八國聯軍是怎麼廝混到一起的,他們出師有名嗎

其實,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一直受列強欺壓,英法聯軍更是在搶走大量珍寶以後,燒了圓明園。慈禧肯定知道自己的實力絕對不是英法日這些列強的對手,那麼她還為何要宣戰呢?

這跟慈禧所處的危險形勢有很大關係。

慈禧與光緒鬧翻之後,端王載漪想趁機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手握京城禁衛軍,故意放山東的義和團進京。義和團要是得勢,慈禧必定萬劫不復。

而洋人支持光緒的變革維新,光緒重新掌權,對慈禧來說,基本就沒有生還的可能,畢竟古代皇權專制就這樣。

當義和團進京之後,雖打著消滅洋人的旗號,但實質上乾的卻是燒殺搶掠,在京城作亂的義和團已經不受控制,完全亂成一鍋粥。

在義和團製造慘案,殺掉洋人之後,列強們坐不住了。慈禧心裡跟明鏡一樣,這兩方要是任何一方輕鬆勝利,自己就得玩完。

於是,她就想先借洋人之手滅掉義和團,再讓滿朝大臣背這個黑鍋,自己則先到西安躲避一陣,以此全身而退。

其實,在慈禧宣戰之前,當時北京的洋人已經與義和團廝殺到一起,礙於洋人的數量少不是義和團的對手,所以慈禧認為只有發動戰爭,洋人的部隊才會過來。

慈禧發動戰爭,深知自己的實力肯定不是聯軍的對手,但戰後的結果,對慈禧來說,無非就是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慈禧這個把個人利益看的非常重的人是無所謂國家損失的。

而正如慈禧料想的那樣,義和團被洋人滅了,端王下臺,大阿哥被廢,主戰的幾個大臣成了替罪羊。可她沒料到洋人索賠4.5億兩白銀,這個數字就是恥辱,因為當時清朝人口約為4.5億人,也就是說每人1兩。

最後,所有人都有損失,國將不國,慈禧什麼事沒有。

八國聯軍攻下紫金城後,要求瓜分清朝,米國為什麼不同意

米國在發表獨立宣言以後,就迅速走上了領土擴張的道路,相繼從英國、法國、西班牙手中通過戰爭獲得土地,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獲得領土的最迅速的方式是通過金錢購買,甚至在1867年僅用720萬美元就從沙皇手中買到150多萬公里領域,當時米國民眾還一致認為政府做了一筆糟糕的交易。

鑑於米國的綜合國力在那個年代已經首屈一指,光緒以法理皇帝的身份向米國總統寫了一封求救信,希望在關鍵時刻得到幫助。信件輾轉多日被送到米國總統麥金萊手中。

雖然史料沒有記載當時總統是什麼反應,但八國聯軍侵華後,就在其他七國打算瓜分清朝的關鍵時刻,米國確實站了出來,堅決反對瓜分提案。

不明此理的人,乍一聽,還以為米國是戰略伙伴為清朝的完整統一考慮呢,然而,並不是。

米國不同意瓜分,有他們自己長遠的打算。首先,瓜分以後,那些不平等條約就完全變成廢紙了,清朝都沒了,找誰要賠款。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米國認為,要想讓利益最大化,就不能把羊一下全殺了分著吃,而應該長遠考慮,剪羊毛,長期穩定收益。

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國要瓜分清朝,米國站出來不同意的原因,米國考慮的是長遠利益,不過後來,他還帶頭把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用於教育事業,同樣,教育的方式也是以西化為主,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小小嬴政


欺負中國人最嚴重的,往往正是中國人自己。列強在發動侵華戰爭時,通常還比較有長遠眼光。

八國聯軍侵華,如果按照甲午戰爭、辛亥革命的叫法,叫做庚子國難可能會更合適一些。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刻,中國的統治者,為了一己私利,相信了義和團刀槍不入的神話,與世界上所有的先進國家開戰。結果是,徹底投降,清朝統治者成了列強管理中國的代理人。

有人提出,八國聯軍要求瓜分中國,只有一個國家不同意,所以中國免於滅國的災難。其實這是赤裸裸的漢奸言論!

首先這種說法太低估了八國聯軍的勢力,認為有一個國家死保中國,中國就可以不亡國。這是要把八國聯軍當成恩人來拜祭啊!他們所指的這個拯救中國的救世主國家,正是美國。

美國,在中國近代屈辱史上是個什麼貨色,懂一點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沒有實力的時候,借屍還魂利用英國和日本勢力施加影響,或者開設大量教會組織教會學校,培植親華派。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美國直接慫恿蔣介石打內戰,更是和蔣介石政府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的國統區變成了美國的半殖民地。

返回來說,在1900年的美國,雖然剛剛新晉經濟第一大國,在世界上的軍事和政治的影響力,遠不如英國和法國,具體在遠東地區,還不如日本和俄羅斯存在感強。指望美國一挑七拯救中國的命運,完全的歪曲歷史!

的確,美國在庚子國難後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但門戶開放政策其實是英國佬的詭計,也是各國列強的共識。

1900年,世界上幾個主要的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自由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的升級。雖然侵略手段不同,但最終殊途同歸,都是服務於大資本家的經濟利益。

在入侵中國的八個列強中,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特色。

  1.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帝國,相對比較保守,但自由資本主義和工業資本的實力很強大,對自由貿易的渴望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增加。

  2. 法國是大陸型資本主義帝國,對領土擴張勢力範圍控制,有野心,80年代中法戰爭就是明證,不過15年捲土重來,是要老賬新帳一起算的。

  3. 日本是新興軍國主義帝國,對擴充軍隊擴大土地野心很大,但日本吞併朝鮮、臺灣也許有實力,要想把滿洲據為己有都有有些困難,更何況此時滿洲在俄羅斯手裡。所以日軍來北京,就是來搶錢的。


  4. 俄羅斯是和清朝打交道時間最長的帝國,也是最熱衷擴充領土的帝國,庚子國難中他已經趁火打劫搶佔滿洲,實施黃俄羅斯計劃,招致了列強們的羨慕嫉妒恨,此時不可能有更大的領土要求。

  5. 德國是新來的列強,兩年前侵佔膠州灣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就是他,現在連一個山東都沒消化,還有更大野心嗎?再說了,德國瓦德西擔任總司令,明確宣佈是來報仇的,如果佔領土地,那不是打自己臉嗎?

  6. 美國最有自知之明,剛剛處理好巴拿馬和夏威夷問題,實在沒有力量來中國駐軍,乾脆重點追求商業利益吧!

  7. 意大利一年前被慈禧菜了一頓,現在還窩火呢,可是就來了幾十個小兵,準備瓜分一個村還是一條街啊?

  8. 奧匈帝國本來就是布娃娃帝國,奧地利匈牙利同床異夢,自己一屁股屎還搽不掉,哪顧得上處理中國的,乾脆拿錢走人得了!

通過八個國家一一分析,你會發現,八國聯軍大部分要麼在戰爭中已經得到想要的利益,要麼沒有力量擴大在華的地盤,所以才會有辛丑條約“不割地只賠款”的條款。

當然,嚴格來說,天津地區變成不設防地區,這和割地也差不多,但是列強們很明顯沒有當回事。當袁世凱用北洋新軍扮作警察接管天津時,幾乎沒有聽到列強的抗議聲。

好吧,袁世凱確實是收復天津的民族英雄,至少在辛丑年可以這麼說!

漢奸比鬼子更狠!來看看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殘暴的統治者。

近代中國人的苦難,從1840年開始,但1840年鴉片戰爭,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大屠殺。因為英國人貌似不太喜歡殺人搶地盤,更喜歡搶東西搶錢,所以後來的印度還能搞一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甘地那樣的和平運動領袖,放在舊中國方法中被轟成渣渣。

近代第一次大屠殺,大規模搶地盤,是起源於太平天國和湘淮軍的拉鋸戰,尤其是最後一戰南京陷落後,曾國藩對南京內無論老幼一律殺掉,這次南京大屠殺。充分證明了自己人是最狠的。

同治年間的陝甘回亂,漢族和回族互相仇殺,也是極其兇殘的。

最兇殘的兩個列強是日本和俄羅斯。庚子國難中,俄羅斯在東北製造了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大慘案,甲午戰爭中日本在東北製造了旅順大屠殺,後來還有霧社慘案、濟南慘案、南京大屠殺等等等等。

大屠殺的潛臺詞是,宣告對這裡長期佔領的決心,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和俄羅斯的確夠兇殘。可是,很多中國的漢奸,撈一票就走的心態,恐怕造成的問題更可怕。

1949年,整個內地經濟崩潰,原因在於,蔣介石集團把所有的黃金席捲而空,帶到了臺灣。這種挖地三尺的剝削壓榨,我認為危害性不亞於大屠殺。

在《讓子彈飛》中,鵝城縣收稅收到了39年後。這個情節,恐怕就來自於舊中國的現實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