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風塵女子被民國四公子張伯駒娶回家並培養成書畫大師


近日,為紀念張伯駒先生誕辰120週年,“高山仰止—張伯駒潘素伉儷藝術文獻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中將展出張伯駒潘素伉儷不同時期的書畫精品53件,文稿書信60餘件,以及師友之間往來的翰墨30餘件。

潘素原名潘白琴,字慧素,出身蘇州名門,是前清宰相潘世恩的後人。 她自幼在母親沈桂香的教導下成長,沈桂香是一位傳統的大家閨秀,閒來無事就與子女在庭院裡撫琴、唸詩、看畫,看戲。在母親的教導下,潘素還學的一手好琵琶。 後來母親因病去世,家裡另娶一人。新過門的繼母看潘素長得亭亭玉立,又才藝雙絕,心生嫉妒,便設計陷害,把她送去了妓院裡。

她在十里洋場別號“潘妃”。按照上海的花界的分工,別人多接官家的客人,她只招徠滬濱的白相人。眾人窩在她家的客廳裡,猜酒令划拳,叫叫喳喳,她有時陪酒,有時就冷眼看這些人擺譜。


三十年代,張伯駒到上海遊玩,聽說了“潘妃”的名頭,於是前去觀看。張伯駒初見潘素,便立即提筆,寫了一副對聯:“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張伯駒把她比作千里和親的王昭君,發誓要娶她。

雖然家中已有三位太太,但潘素魅力不可擋,仍然被張伯駒冒著風險娶回家。

娶回家後,張伯駒就幫潘素找各種名師。初從朱德箐習作花卉,後與老畫家陶心如、祁景西、張夢嘉合作繪畫。婚後,她潛心觀摩張府珍貴書畫真跡,悉心鑽研隋唐兩宋工筆重彩畫法,並陪伯駒遊歷名山大川,進行實地寫生。功夫不負有心人,1940年代已嶄露頭角,尤擅長工筆重彩山水畫,承繼了細密嚴謹,金碧緋映的一派,成為我國著名的青綠山水畫家。

潘素與齊白石、何香凝、張大千、胡佩衡等書畫名家都有筆墨往來。新中國建國初期,她曾與老一輩著名女畫家何香凝共同作畫,三次參加為抗美援朝義賣作畫。1952年還同陳半丁、胡佩衡、吳鏡汀等老畫家合作一本畫冊,敬送毛主席,為毛主席祝賀生日,毛主席覆函並特派秘書回禮答謝。也是1952年,潘素與國畫大師張大千相會,欣然作畫兩幅,畫壇為之震動。

潘素不僅是一位蜚聲中外的書畫藝術家,也是一位有著熾烈愛國熱情的愛國人士。 張伯駒一生醉心於古代文物,致力於收藏字畫名跡,對此,潘素全力支持。他們不惜錢財甚至生命,為保護國家珍貴文物作出過巨大貢獻。


夫婦先後收藏了李白、杜牧、黃庭堅、唐寅等人的手跡和其他珍貴文物。手握重寶,必定會引人注目,汪精衛手下挾持了張伯駒,限期以重金去贖,潘素晝夜不安,但終不肯變賣國寶,她日夜奔波,求親告友,到處借貸,後以40萬元救出伯駒。

1957年,張伯駒被劃為右派,潘素亦受株連,其創作一度低落。張伯駒平反後,她重返畫壇,奮筆創作。1992年4月16日,潘素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7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