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有必要做嗎?

凌雲露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多人都開始注重身體的健康,體檢就是可以檢驗身體情況的方法,它可以按照不同的年齡、性別、職業來設計個性化體檢的方案,因為不同年齡的體檢的針對是不同的。

體檢其實是體格檢查的簡略名稱,體檢就是通過醫學手段的方法來對接受體檢者的身體的檢查,是針對症狀或疾病及其相關因素的診察手段。其實體檢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必要,並沒有強制性的,但是其實每年體檢一下還是很重要的。比如很多用人單位入職要求都是需要正規醫院的體檢表。對於普通人群,定期的合理的健康還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而且,體檢最好是半年一次,每年一次也可以。

但是,在生活中,人群幾乎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的人過分重視健康體檢,一部分的人會忽視健康體檢,或者根本不知道健康體檢,缺少對健康體檢的認識。而且有些地區是不推廣體檢的,這些地區對體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意識需要提高。當體檢完後,可以檢驗身體狀況,對身體的狀況有所瞭解。而且,半年或者一年體檢一次也是有醫學根據的,臨近發生疾病,至少需要3個月才明顯發生,如果到體檢時間還不發生疾病,那就屬於非重症人群。無論是從節約資源和時間分配,半年或者一年是最合適的,所以半年或一年的定期身體檢查是最好的,體檢是對健康的保障。

長期從事全科、急診內科的臨床工作,擅長頭暈、心、腦血管,消化、呼吸系統等日常疾病的診治和預防。


醫聯媒體


說到CT大家都知道,是很常用到的一種檢查方法,但是PET-CT大家可能就不是很懂了,立馬覺得很高大上;所謂PET-CT是將PET與CT融合在一起的一種影像檢查方法,PET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劑來反映組織器官的代謝情況,但是圖像比較模糊,CT的融合可以很好的彌補PET的這一缺點,可以更具體的觀察代謝異常的部位。PET-CT可以系統的觀察到全身的各個部位。PET-CT雖然優點很多,但是臨床上並不建議用PET-CT來進行健康體檢。

1.先從最基本的說,PET-CT檢查費較高,動輒過萬,即使北京醫改,檢查費降價之後也要七千元左右,當然土豪請忽略這一條。

2.PET-CT輻射較大,患者需要向體內注射放射性顯像劑,並且同時進行CT掃描,相當於內外照射同時存在;有人說做一次PET-CT所接受的輻射計量相當於沒有做過該檢查的人30年所接受的劑量,這個說法稍有些誇張,但也並不是空穴來風。我們對比一組數據,拍一個胸片所接受的劑量為0.1msv,做一次PET-CT檢查所接受的劑量約為多少呢?答案是22msv。

另外,上文我們說到PET-CT需要向體內注射放射性顯像劑,PET-CT最常用的顯像劑是18F-FDG,半衰期要110分鐘,所以患者做完PET-CT後的8小時內,體內的放射性物質仍然存在,應該避免接觸對放射性比較敏感的人群,如孩子、孕婦等,應多喝水,加快放射性物質的排洩。

3.PET-CT多用於發現腫瘤、對癌症病人的全身情況評估及腫瘤患者術後效果的評估,但有些病變PET-CT並不具有優勢,例如空腔臟器的腫瘤,空腔臟器的檢查內鏡更具有優勢,且方便便宜;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PET-CT並不是萬能的,它也會漏診,有些代謝較低的腫瘤,PET圖像上並不會有異常,其自身的CT掃描,圖像質量不如高分辨CT,很容易造成漏診。

舉個例子,有的結腸癌或者腎癌有的在PET-CT上就看不到。還有肝臟轉移瘤,由於本身肝臟的本底攝取就很高,PET-CT並不能準確區分有無轉移瘤,還需要常規的增強MRI或CT協助診斷的。而且有些微小的病灶PET-CT並不能給予定性診斷,這些微小的病變可能在PET-CT上可以顯示代謝異常,但是在普通CT或超聲上並不能顯示該病變,而患者又比較擔心,在臨床複查隨訪中多次複查PET-CT,這樣對患者心裡和身體都會造成一定影響,如果病變是良性的,那樣就真的是得不償失了。所以對於健康人的腫瘤篩查,PET-CT並不具有優勢,甚至還不如其他檢查。

總之,健康體檢應該根據具體需求,科學嚴謹的安排,但並不建議用PET-CT。


放射科楊大夫


肯尼斯·庫珀(Dr.Kenneth H.Cooper)博士是美國“治未病”的西醫泰斗。他堅信健康的第一大支柱和第一習慣,是每年一次的全面體檢

體檢是生命健康週期的GPS,沒有導航,必然迷失方向。

從癌細胞到癌症、從胰島細胞病變到糖尿病(也就是亞健康狀態)這個過程長達十年,甚至十五到二十年。

在這個階段進行全面體檢並針對高風險疾病採取生活方式或醫療措施干預,必將推遲發病年齡、甚至不發病。

如何充分利用生命健康週期的GPS?

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該檢查哪些項目?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健康管理專家肖夢春、徐燕教授為您導航。

一、體檢基礎項目(不分性別與年齡)

一般檢查(身高、體重、血壓、脈搏)、內外科檢查、腎功能、血脂、血糖、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肝功能、常規心電圖、胸部正側位片、肝膽脾胰雙腎超聲等。

二、不同人群應增加相應的項目

(一)老年人

應針對心腦血管、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骨關節、內分泌等方面加強檢查,並定期複查。

選擇心臟彩超、頸動脈彩超、心功能測定、動脈硬化檢測、骨密度測定,甲狀腺彩超等有針對性的項目。

(二)青少年

重在檢測生長髮育情況,及時發現體格和發育異常;例如,要定期檢查身體鉛含量、微量元素、維生素、貧血及營養不良等。

另外,還要注意檢查視力,有助於及時發現近視。

(三)中青年

據統計:2017年我國甲狀腺疾病發病率達20%,已超過糖尿病,中青年人應常規進行甲狀腺彩超檢查。

另外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增加相應的檢查。

1、辦公室人員

有針對性地檢查頸椎、眼睛。

2、噪音環境工作人員

應關注聽力檢查。

3、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者

重點檢查是否有心腦血管疾病,如心肌缺血、動脈硬化等。

4、運動量少者

應注意是否有內分泌失調、血脂升高等情況。

5、飲食不規律者

有胃腸疾病的潛在風險,必要時行胃腸鏡檢查。

6、男性:

30歲以上男性重點檢查前列腺,可進行早期癌症的檢測,並對肺癌等高發項目進行重點檢測。

7、女性:

月經不規律者應抽血進行性激素檢測,常規B超檢查乳腺。

已婚女性應增加婦科檢查、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TCT)篩查宮頸癌、HPV檢測及子宮與附件超聲等檢查,隨著年齡的增長還要增加婦科腫瘤標誌物等檢查。

三、結合健康史可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

很多疾病發展迅速,體檢並不是檢查一次就可以,而是應該定期進行。

很多客戶半年前體檢還是健康的,但半年後就發現肺部包塊。

另外,肺癌、肝癌等疾病發展都十分迅速,一定要定期篩查,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

不論您在商界縱橫馳騁、還是政界叱吒風雲、亦或通往成功彼岸的奮鬥之路上,唯有健康GPS助您成功抵達目的地。


湖南醫聊


PET-CT是目前影像科最先進的診斷技術,沒有之一。他將普通的形態學檢查手段和功能學檢查方法相結合。既可以檢查病灶的形態,大小和密度,也可以觀察病灶的功能,其檢查多以全身掃描為主,也可以做局部臟器的觀察,目前來說,其主要的應用場景在於發現並鑑別腫瘤,有一部分人將其作為全身,體檢了一個手段,我覺得不是特別合適。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它並不能作為腫瘤特別是惡性腫瘤的診斷依據。惡性腫瘤的診斷必須要在體內取出標本,並在實驗室顯微鏡下觀察,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確定。目前PET-CT診斷腫瘤的準確性在80%多,這個診斷準確性顯然不能達到臨床的要求。所以,即使做完這個檢查發現病灶並考慮腫瘤,也還要進一步的進行有創的檢查來確定其良惡性。

第二,費用相對比較昂貴,每一次檢查費用大概在,7000到1萬塊錢左右,做了這樣一個檢查,卻並不能代替臨床上的其他一些意義更大的檢查。

第三,它是一種帶輻射的檢查。這個檢查相當於,ct加上,核素顯像,ct掃描本身帶有輻射,同時還要在體內注入一些帶有放射性的核元素,接受這樣的檢查,作為體檢的話,其實並不是特別合適。

那麼PET-CT有哪些適合應用的場景呢。


第一,可以作為某些腫瘤全身轉移病灶的篩查。如果已經發現了,原發腫瘤的部位,為了判斷其它部位是否有轉移,可以做全身的掃描,以免有遺漏。

第二,多種有創檢查未判斷病灶的良惡性!在選擇是否去手術之前可以做一下,此檢查以供參考。如果檢查出來更偏向於惡性,則可以直接考慮去手術,如果做出來結果考慮良性的可能性大,還可以再隨訪觀察一段時間。

PET-CT雖然是目前來說最高精尖的技術,但並不代表是萬能的,對於腫瘤的診斷來說,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確診都不是保險的檢查方法。如果用於體檢的話,我覺得,更加不合適,體檢更多的在於篩查疾病。可以用其他的一些對身體損害方法代替。


胡洋


很多人的觀念裡,體檢報告沒有顯示異常就代表了身體健康。實際上,這種認識是有誤差的。

做過體檢的人都知道,體檢也分不同的套餐,不同體檢套餐的檢查項目也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是說,體檢也是存在盲區的。

比如胃癌、結直腸癌等就是體檢盲區,因為這些需要胃鏡、腸鏡等鏡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梗等則需要冠脈造影檢查,體檢項目裡面如果沒有這些,那麼這些相應的疾病也就沒有沒有辦法診斷出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質疑:我們也不可能一次把所有檢查都做完,如果檢查結果顯示無異常,還不能夠確保健康,那我們體檢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不只是部分疾病需要特殊檢查,有的疾病即便檢查了,也可能存在檢查不出來的時候,比如疾病初起極其輕微,檢查數據沒有顯示異常,在這種時候,定期檢查就顯得十分有必要,因為疾病會不斷髮展,定期體檢就是在做一個長期的健康監控,一旦症狀稍重,疾病就會被及時發現。

健康體檢不同於疾病檢查,健康體檢是一個普遍的篩查,通過醫學手段對受檢者進行身體檢查,瞭解受檢者機體健康狀況,發現疾病隱患,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預防,而疾病檢查是非常有針對性的檢查。

換言之,定期健康檢查能夠幫助我們發現疾病線索,當懷疑有某種疾病的時候,醫生也會建議體檢者及時做針對性疾病檢查,這樣很多疾病就會盡早被發現。

如果回答對您有幫助,就給專家點個贊吧,有其他問題可以在評論區回覆哦,我們會盡力解答的,祝健康。


醫學微視


(耳科趙醫生頭條問答2017-10-24)

PET-CT是將PET和CT融合在一起的一種影像檢查技術,PET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劑來選擇性地反映組織器官的代謝情況,反映人體組織的生理、病理、生化及代謝等改變的核醫學檢查,但是圖像解剖結構不如CT清楚。PET-CT將二者融合在一起,解決了核醫學圖像解剖結構不清楚的缺陷,同時CT圖像對核醫學圖像進行衰減校正,使核醫學圖像真正達到定量的目的,能夠實現功能圖像和解剖圖像信息的互補。PET-CT是全身性的掃描,對於發現部分腫瘤以及腫瘤轉移灶有著很好的優勢,但並不適合作為體檢項目大面積推廣,主要原因如下:

1、檢查者接受的輻射

做PET-CT的檢查者是需要注射放射性核素作為顯影劑,做1次全身PET-CT 檢查輻射量約為10- 32毫西弗,普通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輻射為1-2毫西弗,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後,第二天核電站附近1 公里內的輻射量為每小時351.4 微西弗。全身檢查一次PET-CT 相當於一個從不做此檢查的人30 年所接受的輻射量, 相當於在日本福島核電站附近呆了一天。雖然單次的PET-CT檢查並不會對個體產生明確的身體危害,但盲目的大規模使用高輻射性檢查會提高人群中腫瘤的發病率。

2、此項檢查的侷限性

PET-CT檢查的特點是發現腫瘤,但並非能發現所有的腫瘤,一些代謝並不旺盛的腫瘤以及空腔臟器的腫瘤是PET-CT的弱勢範圍。對於一些身體內的微小結節(甲狀腺、肺結節),昂貴的PET-CT並不能明確性質,反而給患者增加精神壓力。在2012年召開的年歐洲放射學年會上,一項多中心研究顯示, 在這兩方面並不比傳統的CT或核磁共振有更有優勢。

針對普通人群的健康體檢應該循序漸進,常規檢查發現有異常的再進一步做特殊檢查,有的放矢才能發揮特殊檢查的作用。


耳科趙醫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己身體健康也越來越關注,體檢也就成了很多人關注健康的一種手段,有人認為體檢很有必要,可以對常見的重大疾病進行篩查;也有人認為,體檢本身就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創傷,如輻射、抽血等;那麼,體檢到底有沒有必要呢?

體檢是體格檢查的簡稱,是指為了身體的健康情況而專門對於一些常見疾病做的檢查。定期規律的體檢能夠有效的對疾病做出篩查,通過觀察血常規、生化、超聲、心電圖等指標,來對身體健康情況做出大致的評估,適當予以改善,如血脂高的人平常要注意飲食清淡,適當鍛鍊,尿酸高的話要注意低嘌呤飲食,多飲水等,通過日常生活方式的調整,避免危險因素的產生;如果發現疾病積極專科治療,以免發展到中後期,增加治療難度。

體檢常規包括:身高、體重、視力、血壓、心電圖、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胸透等項目,但對於不同的人群要有所偏重,準備懷孕的女性,孕前體檢主要包括血液檢查,如血常規、生化全項、乙肝、梅毒等,婦科檢查:TCT、婦科彩超等檢查;對於孕期女性,定期查婦科彩超,瞭解胎兒發育情況是很有必要的;對於老年人,最好加做腫瘤篩查、肺CT等項目,女性最好加做乳腺彩超。

總之,體檢還是有必要做的,但不是項目越多越好,而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並且注意做到檢前空腹8小時,近三天清淡飲食,保證充足睡眠,女性要注意避開月經期,否則是會影響檢驗結果的。

本期答主:陳泳淼 醫學碩士


杏花島


您好

曾經也有患者諮詢過我這個問題,我先簡單扼要回答下:常規體檢,不建議做PET-CT。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是PET-CT:

PET-CT將PET與CT完美融為一體,由PET提供病灶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一次顯像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 具有靈敏、準確、特異及定位精確等特點,可一目瞭然的瞭解全身整體狀況,達到早期發現病灶和診斷疾病的目的。其臨床顯像過程為:將發射正電子的放射性核素(如F-18等)標記到能夠參與人體組織血流或代謝過程的化合物上,將標有帶正電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注射到受檢者體內。讓受檢者在PET的有效視野範圍內進行 PET顯像。

不可否認,PET-CT的臨床意義非常好,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它其他的一些特點:

PET-CT的輻射怎麼樣:比CT輻射大。

PET-CT的價格怎麼樣:應該都是幾千到一萬多左右的費用(單純檢查費)

除非您在做了其他的檢查,比如胸片、CT或MRI,有一些證據證明身體有疾病,需要進一步完善檢查來了解病灶的,否則一般不用做PET-CT。因為輻射大、費用高,如果在其他檢查就可以檢查出來的情況下,並不需要做,除非醫生強烈要求做,才有做這個檢查的需要。

不管我們科技如何進步,醫生其實關注的首要,是病人的症狀、病史、體格檢查等資料,因為這些資料可以為我們提供疾病診治非常重要的原始依據,如果少做一個檢查,依然可以診治疾病,那麼也是正確的選擇;如果必須做某個檢查進一步確診,那麼醫生也會遵照醫學指南給予建議的。

祝福天下寶寶,幸福安康~


白衣奶爸


體檢不用年年做!醫生分享女士體檢3大誤區

市面上的體檢套餐五花八門,不少醫療機構都說自己的體檢計劃最全面,但價錢昂貴,幾千至過萬不等。究竟該如何選擇?體檢項目越多就越安全?我們先搞清楚以下誤區,避免無謂花錢!

誤區一:人人都體檢,所以我也要體檢?

不少人因為有購買醫療保險,覺得可以申請索賠就索賠。有些年輕女性甚至每年都要進行全身檢查,以為檢查的越多就越健康。其實體檢因人而異,醫生一般會先了解患者的風險因素,例如年紀、家族病史等等,再建議患者進行什麼檢查。

以女士的乳房X光造影檢查為例,一般40歲或以上的女士才建議每兩年做一次檢查,20-39 歲的女士如非必要,可以按醫生建議才接受檢查。另外,測試子宮頸癌的柏氏抹片只適用於曾經進行過性行為的女士,未曾進行過性行為的女士無需跟風!

誤區二:定期做足全身檢查就確保無病?

全身檢查多數會包括計算機掃描、腸鏡、胃鏡,但其實每項都存在風險。例如計算機掃描的圖像會比X光清晰,但輻射量同時比X光多出數百倍,所以醫學界一般不建議病人定期進行全身計算機掃描。即使病人做完全身計算機掃描無發現任何問題,都不代表身體吸取大量輻射後不會產生其他反應。

若醫生懷疑病人患癌,通常都只會針對身體某個器官進行計算機掃描,避免病人吸取過量輻射。至於腸鏡、胃鏡等入侵性檢查就更高風險,若無任何病徵,又無家族病史, 其實不建議無緣無故經常進行檢查。以大腸鏡為例,若未曾出現任何大腸癌病症,一般建議50歲或以上才考慮每5年才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

誤區三:癌症指數呈陽性就等於患癌?

不少體檢項目稱可以透過簡單驗血,檢測血液中的腫瘤標記(如AFP、CEA、CA-125等), 令檢測者得知自己是否患癌。不過即使驗身者沒有患癌,亦有其他因素可能令癌症指數異常,例如一些炎症,如:急性肝炎、尿道炎,甚至女士懷孕亦有機會令指數升高!

事實上,醫生常用癌症指數,監測已確診患癌病人的治療成效或康復後的復發風險,而非用作確診患癌的單一指標,所以一般市民如非醫生建議,無需進行癌症指數檢查,即使發現癌症指數過高,亦應該尋求醫生意見,切勿自己解讀,胡亂作進一步檢查!


維港健康


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明確瞭解自己身體處於何種狀態

  體檢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一環,通過定期健康體檢,可以明確瞭解自己身體處於何種狀態:

  第一種狀態是健康人,這類人需要的是促進健康;

  第二種狀態是亞健康人群,身體中存在某些致病因素,需要管理健康,消除致病隱患,向健康轉歸;

  第三種狀態為患病,發現了早期疾病或各種慢性病,需要前往醫院就醫。

幫助找出身體的隱患

  有些疾病早期沒有症狀,而一旦症狀出現,病情已經一發不可收拾了。

  這些早期無症狀而潛伏發展的疾病,正是造成人類死亡的十大死因,名列前茅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是可以在體檢中通過先進的科技手段及精密儀器測得,並經專科醫生的診斷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把重大疾病消除於萌芽狀態!

體檢中得到警示,促進生活習慣的改善

  生活習慣病,也屬於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是非常嚴重的疾病,一旦爆發出來,患者永遠脫離不開它的糾纏,生活質量一落千丈。

  這種生活習慣病的症狀往往是從體檢中被查出來的。體檢給許多這類病患敲醒了警鐘,由此開始關注自身健康,重視對疾病的防治,下功夫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

定期健康體檢的必要性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大財富。健康是金,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己的健康問題。從目前已有的條件來看,人們怎麼能活得更長壽呢?

  其一,要有良好的環境,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等,使盡量不發生疾病;

  其二,就是定期體檢,目的是儘早發現疾病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因為有許多疾病待到有症狀時才就醫,往往為時已晚。

  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等,在早期並無症狀,體檢可幫助儘早發現。

  而到有症狀並出現併發症時,治療就很棘手,為此,定期體檢是很有必要的。


http://m.mztj.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