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35了月薪還不到2W,準備離職卻找不到工作,該怎麼辦?

日了從前


呵呵。首先,快35了,在職場工作中是不是時常有一種身體被掏空的無力感?是不是覺得自己的腦力、體力、精力有點應付不了自己加薪升職的需求了? 如果是,那還離什麼職呢? 你精力體力都不足,拿什麼去辭職呢?

其次,月薪不到2萬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滴!多少人一輩子月薪也到不了2萬,所以這個事兒還是要平常心看待。打工族月薪3萬就不少了,CEO普遍也才100萬左右嘛,可CEO都累的跟狗一樣嘛。

再次,35歲的人離職沒人要很正常。要你的也是想讓你自己帶著資源過去,而不是讓你去奉獻你的智力和體力,那真不值錢,因為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了你28-33歲的時候的。

咋辦?沉下心來好好幹唄! 想啥呢,想啥自行車啊還!


博士君


我30歲,先生34歲。非常理解你現在遇到的問題,我之前在公司上班月薪也是2W左右,年薪17-24薪不等,如果在一線城市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30歲打上就是一個坎。這個年齡非常的尷尬,工作了多年如果沒有到管理層崗位,基本上別的公司都認為你在工作這麼多年沒有什麼做為,能力一般。

所以這個年齡如果想在公司繼續上班,要麼混上管理崗,如果還是執行人員,找工作很尷尬。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年齡越大,對薪資的要求越高,但是又沒有了剛出社會職場新人的激情,同時30歲以上的男女,基本上都成家,有小孩,工作的精力越來越少,生活壓力卻越來越大。。同時這幾這兩年資本寒冬,很多企業沒有錢,他們想花更少的錢請到更好,如果沒有辦法,他們寧願花更少的錢去請1到3年工作經驗,核心管理人員培養培訓他們。

還有一個情況是,在一個企業有這麼高的薪水,為你能換到同行業的大公司或者獨角獸公司,不然你換去別的公司可能還沒有這一家公司,工資高,現在資本寒冬你出去換個公司還真不好換。

你看到公司沒有發展前景,其實現在你出去你會發現,很多公司都沒有發展前景,我公司都面臨你目前了,同樣的情況,你只是從a去到了b,如果沒有換到更好更大的公司,實際上你面臨的情況是一樣的。

我不會告訴你,是因為你現在找工作一個月了找不到好的工作,你氣餒而已。而是真實的市場情況就是這樣子,除非你願意降低薪資換到別的公司,不然你想換更高的薪資換更好的工作,這是非常困難。


阿佳說V


我今年27歲,身邊的朋友也快三十歲了。

我一個朋友,34歲,五百強企業中層,高級經理級別。年薪28w。

後跳槽,非常巧合,我們面試了同一家公司,我面試主管級,他面試經理級。我成功了,他失敗了。後來面試官和我成了朋友,我問面試官,為何他失敗。

面試官說,他能力太強,她駕馭不了。而我非直屬,也沒什麼行業資源,好控制,又能幹。

當然啦,我最後沒有去那家公司。

後來我朋友又面試了好幾家公司,都沒有成功,因為他跳槽嘛,希望自己能獲得30w年薪。但是在他的行業30w年薪的大公司在深圳沒幾個,要麼就去外地。

後來他換了一個行業,如願獲得30w 年薪,但是企業文化個鐘融入不了,沒多久,原公司多了一個空缺,他就回去了。

那麼總結他的跳槽經理,我發現了中高管跳槽其實比中低層要難。原因如下

【1】僧多粥少。中高層的崗位少,競爭者多,所以競爭自然激烈。參照甄嬛傳,宮裡貴人很多,但是貴妃很少。而做到中層想往上爬的人太多了,所以自然機會少。

【2】管理問題。中低層能做事就好了,但是到了管理層,做事是一方面,站隊和資源把控很重要。一般空降中層很難穩定,因為派系鬥爭就能夠耗費大量精力,而前三個月最容易出問題,所以中層管理級別會很難找到滿意的,一般都是圈內人,大家都熟悉,才比較穩定。

【3】文化融入。當年我在五百強消費品公司的時候,一個分公司經理跟我吃飯,他在其他公司做到了市場總監的位置,然後想換個環境,然後跟我說,換公司最難的就是企業文化的融入,做事都好做,就是企業文化,習慣了一個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後再去跳槽,自己內心的內耗會很大,所以用人單位會考慮到企業文化的匹配。這就多了一層障礙。

以上,就是中高層找工作時間比較久的原因。

建議,不要著急,按照既定的目標去找。如果是裸辭並且積蓄不多,適當降低要求。

沉澱一段時間,再騎驢找馬。先解決生計問題,再考慮個人理想。

————————————————————-胡小v ——————————————-

五年食品營銷公司

專注為二三線城市職場人答疑解惑

希望能為你成長提供乾貨


胡小V6


先說下自己的情況

32歲,二線城市,稅後剛好20000。這個工資不高不低生活也算舒適,在這之前我跟題主一樣也處於迷茫期。

工作將近10年,做過程序員,做過銷售,創過業,送過貨,發過傳單,參加過路演……年齡越來越大卻越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後來我休息了半年,幸虧有個好老婆讓我重新找回自己,總結下來就這幾點

1.關於工作,不要輕易換行業!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是業界共識,但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好行業呢?投行?金融?自媒體?工程師?我認為沒有好的行業,只有適合自己的行業。在現今時代,藉助互聯網的渠道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可能被推到風頭浪尖,所以題主首先要選擇自己的行業,輕易不要換行!30歲換兩次屬於正常,多了就過了。

2.牆外也許是圍城

很多人都會認為自己的公司不如別人,換了之後才會覺得:換錯了,還不如以前的呢。然後就會產生心理落差,工作越來越頻繁更換,經驗只停留在1-3年,最終泯然眾人矣。除非是真的對公司失望或者公司面臨破產,不要輕易離開。這是對工作的尊重,也是對給你酬勞人的尊重。公司有盈利,有發展,留下陪伴公司成長,這是非常大的一筆財富。

3.現在的經歷,都是未來成功的鋪墊

我的工作經歷非常複雜,行業換過多次,走了許多彎路,但是現在想想沒有這些彎路,我不會認識很多vc,不會認識很多送貨大哥和地攤小老闆,也不會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行業。

有時候吧,迷茫的時候不要慌亂,靜下心來熬過去就可以了,因為焦慮困惑時做的決定往往不去不做決定,等你靜下心來收拾好心情再出發!

祝題主早日走過這個階段。


凱哥講科普


我之前在一家算是國企的單位上班,但忙忙碌碌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在今年六月提交了離職報告,找老總簽字的時候,他是這麼說的:“都三十七了,還離職,外面工作可不好找。”問我有什麼打算,我說:先看看吧。

出來後,瞎折騰了三個月,期間也投稿不少簡歷,但上面的要求大都是截止35,這或許就是一個坎。所以前面投得所有簡歷也就石沉大海了,也就不足為奇了,到最後就不再投遞簡歷了。

在這個瞎折騰的幾個月時間裡,我選擇了走出去,想創業。而離職後的幾個月裡也沒有閒著,跟養殖人員學習相關的知識,和茶葉種植人員學習經驗,為自己創業打基礎。人若想求變,就必須先從自己開始,從學習中發現問題和提高自己,才會被人發現。

借某人的話說:“男人四十之後,創業可以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因為這樣不容易跌倒,也方便自己把控方向。

同樣人生有起有落,但換個角度看問題或許沒有那麼的糟糕。心態一定要保持好,這樣才有機會向前看,也就不管你年齡幾何了。


蟹逗士


30多歲,工資兩萬,剛辭職跳槽,一個月找不到工作!為什麼?

網友一:

確實,我同學技術渣渣,自己也知道大公司進不去,簡歷都是投的小公司。

14年最苦的時候跟著小老闆,在廣州一個月七八千,經常加班到半夜,最困難的時候一個公司就他和老闆2個人,還經常出差。

去年底公司發展起來了,老闆去深圳發展新公司了,廣州的公司交給他管理,他現在每月稅後2萬,應該明年30歲。

他們老闆說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工資最低是1萬,如果不這樣,自己員工跳槽了,就等於是幫別人公司養人,他能吃苦,老闆也很開明。

真有能力的話,不應該找不到工作,除非混日子混到這個年紀,那還真不太好跳槽了。

網友二:

首先,三十多歲是最好的管理崗年紀,完全沒有必要擔驚受怕。

其次,月薪2w不少了,無論在哪裡也不算低了,北上廣超過2w的起碼也在中位數以上了。

再有,準備離職,那就是還沒有離職,絕不能裸辭,找到下家再辭。

最後,月薪2w,相信十有八九已經是管理崗了,基本屬於中層,1個月找不到工作,那不要太正常,最快也要至少2個月。

一般面試管理崗至少需要2-3輪吧,第一輪直接上司和HR,第二輪上司的上司,第三輪也有可能相關其他上司,每輪間隔一個月,那不就至少兩個月嗎?再說了,絕不可能一想離職就馬上有獵頭聯繫你的或者職位等著你的。

網友三:

現在整個大環境都不好,經濟下行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沒有哪個公司會增加員工,大多是想方設法在餬口度日,都在打著減薪或裁員的算盤。

有些公司找你去面試,並不是這個公司有空缺崗位,大多數公司是為了瞭解行業的薪酬待遇或者找你去給他們提供免費的解決方案,這些公司就是這麼操蛋。

所以有時候,面試不成功,並不是你不能勝任這個崗位,也不是你的簡歷有問題,而是大多數公司確實無能為力再養多餘的人了。

網友四:

我今年35,不管你是月薪還是年薪制,收入跟行業和地域有很大關係。

收入這事,不要豎向比,只能橫向比較。

35歲如果能拿到同行業中上水平才算正常,那些超過平均水平很多的那多數是企業高管或者股東,打工的不要去比。

企業有無發展如果你是基層員工是沒有發言權的,只有中高層管理層才會知道企業很多秘密才更有發言權。

但話又說過來,企業沒發展跟中高管理層的決策有很大關係,所以,責任還在自己身上。

網友五:

35就是人生的一道坎,基本男女都是公司的中堅力量了。

但想的就會更多了,看自己的追求。

30多歲其實不需要迷茫,也不要一味追求金錢,你想要的應該是性價比,讓自己的生活時間多一點,父母老去,孩子長大,需要更多的時間陪伴,人生才不會留下遺憾。

錢掙多少能掙夠呢?如果收入可以,其實求個安穩也不錯,鍛鍊好身體,陪伴好家庭,其實也挺幸福。

網友六:

35歲左右,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應該都可以算的上是職場中堅力量。不知道你從事的是什麼職業,月薪資不到2萬,我想也應該是接近2萬了吧。這個薪資對於35歲而言,應該算的上是中等收入水平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如果公司不是特別有問題,建議謹慎跳槽,可能會越跳越低。除非你覺得自己i的才華確實得不到施展,可以選擇創業。

否則,如果你不是跳到公司做高層的話,那跳槽沒多大意義。

所以,還是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30多歲的人,做事情不能只考慮自己,還有家人。


茶娛fan吼


我36歲的時候以職業經理人接手了一家天使輪創業公司,公司股東內耗把錢都耗完了,然後都撒手不管了,我反而很開心,我拿著這個殼,把20幾人的團隊壓縮到現在六個人,都是技術出身的,然後我們自己談單,自己做,兩人一組負責最多不超2個項目,我們是硬件嵌入式+雲後臺+app為一個整體項目,平均每個實施週期2~3個月。每個項目平均單價為20萬左右。從17年4月重組後開始,我們現在扁平化管理,人均薪酬2w,營運成本一年120萬左右,項目收入預計18年春節可以接近160萬左右,公司從14-16年零0營收,燒錢的狀態逐漸開始有盈利,至少團隊保住,我還能堅持自己的事業與夢想。所以我想說的是,不管你是技術還是什麼崗位,如果你都不想辦法把自己養活,憑什麼讓別人養你?很多技術包括我年輕的時候,以為找家公司穩穩定定的做好技術就可以過完幸福人生!想太多了,一個員工在公司的價值是你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利潤。不是所有公司都是BAT這些資本運作那麼牛的。很多屌絲應該都發現,一家非BAT類應用產品運營的公司,特別是那些系統集成企業或大型的需要開發內部ERP或OA之類項目的企業,當系統開發完後,就把技術部門解散或縮減到幾個人左右。因為企業最終的目的是要創造利潤,而不是做慈善!所以你要麼運氣好進了BAT,趁青春賺點錢,但是BAT的職業路線會有天花板,你能花多少年青春熬到總監或更高級別?要麼就好好認清自己的弱勢,走出去,多與人接觸交流,學會怎麼與客戶溝通,為自己將來餓不死做好最基本的準備!否則,就只能為自己的貧苦買單!我明今年39,除了一如既往的往前衝已無退路。幸運的是房子買得早,不用為這個發愁,另外就是有一群願意與我一起打拼的既技術又商務的懂得思考人生的全能屌絲。


哈頓大叔


答主座標上海,工作外企。工作中同事年齡多數位於35~40歲這個區間,曾經與他們多次討論過中年危機的問題,頗有感慨。他們在上海已經成家立業,有房有車,月入2W+,按理說這群人不應該再焦慮,其實依舊非常焦慮,是非常焦慮。

首先,有兩個問題值得討論下:

35歲在職場到底算不算年紀大?

一般本科生畢業22歲,研究生25歲,博士生28歲。

如果是在體制內、國企、事業單位,35歲的年紀是非常年輕的,是一個小科員或者小領導比較正常。辦公室副科長,青年教師,青年醫生等等,是工作最容易出彩的時期,也可以說是職業生涯最黃金的上升期。

而在職場,35歲的年紀為什麼就感覺偏大了呢?從感覺上來說,我覺得可能有幾個原因。

1.每年總是有大批新鮮出爐的年輕人像潮水般湧入。職場的基數太大,每年都會招很多應屆生,本感覺90後已經很年輕了,突然95後已經出現在你身邊了。什麼感覺?感覺自己老了,感覺時間太快了。

2.職場的人員流動性比較大。一個公司人來來去去的人太多了。即使你不經常換工作,你周圍的同事也會換工作。所以你會經常發現,身邊的人總是在變,感覺每個同事都是過客而已,會孤獨會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自己屬於哪裡。而體制內或者事業單位的環境,可能從入職到退休你接觸的就是那些人,大家一起成長,一起變老,會心裡踏實很多,自己年紀的增大也不會有那麼強烈的對比。

3.行業的錯覺。不同行業內的員工的年齡結構是不同的。互聯網等一些新興科技行業比較年輕,裡面的年輕人自然很多,而這些企業往往又是熱點,網絡鋪天蓋地的報道。讓很多人錯誤的認為整個職場的年齡結構就是如此。比如傳統的銀行業與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的人員結構差距就很大。新興的互聯網金融裡90後就能成為區域經理的大有人在。


下圖是一二線城市互聯網行業員工構成。可以看到26~35歲的員工最多,超過40%。但是超過35歲的員工粗略估計也超過30%。而這還是是在年輕人居多的互聯網行業。


從個人經歷來看,在職場35的年紀是個非常普遍的情況。大家都從畢業一步步走過來,我們行業多從研究生起步,難道才工作的七八年就會被市場淘汰了?而且很多人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找準自己的定位,都是慢慢摸索,可能工作兩三年以後才找到心儀的工作和適合的方向。35!怎麼就不是職場人的上升黃金期了呢?


35歲還不是管理崗位的話就比較尷尬?

我聽過很多人的職業規劃都是工作幾年轉管理崗,但是實現者寥寥。管理崗位數量很少,常見職場,一個團隊裡面10個人比較正常吧,那麼管理崗就會有9位競爭者。而且,在一個公司要想成為管理崗是需要機遇的,得有坑給你才行。如果你上面的領導踏踏實實的一直不動,底下的人就很難有機會。如果跳槽,管理崗位市場上本來就少,而且企業更願意招有管理經驗的人。沒有管理經驗直接就面試管理崗難度是非常大的,企業憑什麼相信這樣的應聘者能帶好團隊呢?

所以大多數職場人,沒有升為管理崗才是常態。但是很多大公司會有明確級別劃分,這個是與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掛鉤的,以工程師為例,就有 初級,中級,高級劃分,公司會以數字區分如T1,T2,T3……,每個級別有不同的薪資範圍。與其在升管理崗上給予太多的期待,不如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工作,等待機會的到來。

有個概念需要明確: 升職≠成為管理崗


月薪2W是個什麼樣的水平?

同樣,我們用高薪的互聯網行業舉例。從下圖可知,月薪2W即使在互聯網行業也算比較靠前的收入了。我知道互聯網行業50w+收入的不少,但是從業人員基數來看,屬於小概率事件。無法用來衡量整體水平,還會拉高平均值。



總的來說,我覺得題主35的年紀不算大,2W的月薪也不少。問題本身就是大多數中年人的焦慮,中年危機的焦慮。上有老下有小,房貸高生活成本大。目前看生活工作一切正常,但是抗風險的能力降低。可能一場疾病或者一次失業,就會打破這種平衡,變得入不敷出。消減這種焦慮就需要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比如購入一些疾病保險,平時注重資產的升值,實在壓力太大考慮回到老家的省會城市生活……這個涉及的方面就很多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聊。


跳槽≠漲薪

按題主的背景,首先應該分清楚是行業不行還是公司不行,如果只是公司不行,即使薪酬保持不變跳槽也是值得的。一樣的薪水從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跳到不錯的公司,難道這不就是最大的收穫麼。跳槽漲薪是個市場行為,如果行業在發展,那麼相對應的職位的薪水也會水漲船高。

跳槽會漲薪是因為同職位公司給的漲幅要遠低於市場的漲幅。

跳槽之前先了解市場行情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月找不到工作,在職場是太正常的情況了。找到合適的工作,首先是需要有合適的崗位開放出來,尤其是面對35歲年齡段的資深職場人。

年輕人比較躁動,工作換的頻繁,開放的職位自然就多。35歲的中年人都已經相對於穩定,跳槽不會太多,市場上開放的職位自然就少了。我有位研究生同學(30歲),從技術轉行做銷售,從投簡歷開始,但最終找到滿意的工作,歷時半年!

題主在這個時間上不用過多的焦慮,可以拆開一點點改進,可以包括簡歷的修改,找準自己差異點,多面試收集行業資訊,多接觸同行業內獵頭等等。


焦慮是現在中年人的常態,又被商家拿來大做文章,博取關注和點擊。我們首先就是不要太被情緒左右。仔細分析這背後的問題及原因,找到核心問題點,一一解決。


土土說


本人今年正好35歲,機械技術狗一名,非常理解你的處境。我不知道你具體從事什麼職業,既然你月薪接近2萬,如果是二、三線城市,這個收入已相當不錯,應該感到慶幸,如果是一線城市,也起碼算中等水平。這個收入,我想你應該是中層管理人員,或者銷售精英、或者技術精英吧?



你提到公司前景不好,感覺快要倒閉了,我不知道你是基於什麼情況去判斷的,這裡暫且不深究,但你既然能拿到這個月薪,我想應該是公司裡比較看重的人才了。那麼,先不要胡思亂想,我建議你一定要跟老闆溝通清楚,找到公司效益不好的原因,如果有可能,表現出你應有的擔當,跟老闆肩並肩,一起去面對,一起把這個局面改變。

在職場上,危機往往意味著暗藏轉機,如果你很好地解決這個困難了,公司就會對你會刮目相看,屆時,你的職業將會上升一個新高度。

跟老闆溝通過後,就會得到比較明確的信息,如果的確是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那麼,再決定換一個新環境也不遲。

對於找工作方面,就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去找工作,就找跟你目前所從事行業、所從事崗位匹配度高的工作。

只要做到以下幾點,找到一份相當的工作不會難。

1、首先要把簡歷做好,簡歷就是職場人的一塊敲門磚。而簡歷的製作,可以揚長避短,可以加以修飾,但一定要實事求是,切勿瞎編亂造。

2、投遞簡歷的時候,就一定要投同行業的、人崗匹配度高的崗位。如果你是非技術部門的管理層職位,那麼你應該同樣投管理層職位,除了較常見的人才網投遞簡歷外,並儘可能通過獵頭、同行朋友等多種途徑去找。

3、如果你是技術人員,那麼選擇應該更多一點,既可能考慮技術部管理崗位,也可以考慮資深技術崗位。本人也是技術工作人員,曾做過技術部管理工作,也深知35歲這個年齡階段,心智已比較成熟,為人處世也比較得體,既有機會選擇技術管理崗位,也有機會選擇純技術崗位。如果你也是技術性工作,相信你也可以這麼選擇。

希望本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也歡迎給我點贊、或加關注。也希望題主能夠提供更多信息,讓更多人為你提供幫助。


設計製造迷


兄弟,我和你的境況差不多,不不不,應該你比我優秀多了。

以下是我在大深圳的真實經歷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我33歲是混過的公司是世界500強,自信我能找到一份很體面的工作,然後非常瀟灑的辭去工作,開始在外面逗比的面試之旅。然而事情一切都不是我想像中那麼簡單。

本人是上年9月底離職,至今面試大概有7家,沒錯是2017年9月到現在2018年4月1日只有7家可以讓我去面試,最後我得到了3家的OFFER ,結果都非常不理想,甚至沒有老東家福利的一半,後來實在沒辦法了,3月份進了一家國內民營企業,真心不適應,而且還感覺到自身有非常多的不足,跟90 後 00 後比起來實在差有點隔膜和差距。後來再次放棄工作,現在正在尋找項目準備嘗試自主創業。

對於樓主的情況,我建議騎牛穩馬(就是先找好理想工作再辭職),你不忍都忍了這麼久了,何況就那一兩個月時間,如果是土豪,那隨意,但如果有家庭和貸款等壓力,就忍忍吧,畢竟沒工作沒收入,很快會頹廢和失去自信。

我很明白你現在的心情,但現實還是需要我們去面對的。加油吧,騷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