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小黃車的發展能否破局?

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這句話雖然不是由雷軍原創,但是經過雷軍之口,無疑是曾經那個風口創業時代的最好雞血。自2008年Airbnb成立、2009年Uber 成立至今,共享經濟已有十年的歷史,在共享經濟發展的這十年來,行業內迎來了多個風口, 卻也帶來諸多問題。

OFO小黃車的發展能否破局?

那些年曾經火過的共享經濟項目

2009年,Uber自美國誕生,開始在全球多個城市制造“麻煩”:在美國、歐洲和亞洲,與出租車公司、法院、政府、行業監管部門的摩擦司空見慣,關停、罰款、搜查也經常發生在它200多個城市分公司中,可它沒有停步。

從2010年5月開始,國內第一家網約車易到用車成立,到2012年8-9月,快的和滴滴上線。再到2013年5月,國內大小打車軟件達40餘家,引發全行業補貼、價格戰。

2014年3月,Uber在其他市場大局已定,殺入中國。2015年2月14日情人節,滴滴和快的牽手應對共同的敵人Uber。到2016年8月,滴滴合併中國Uber。

OFO小黃車的發展能否破局?

後來,共享經濟由出行、住宿領域逐漸延伸到更多的傳統行業和細分領域。除了鋪天蓋地、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外,還出現了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一系列圍繞共享經濟的基礎服務。主打共享經濟的商業計劃書更是涉及到生活態度、健身、學習、快遞等領域,似乎迎來了萬物皆可共享的共享經濟時代。

進入2018年,業內人士均說共享單車的“寒冬來了”,而受此影響最大的非ofo共享單車莫屬。ofo近段時間小黃車風波不斷,先是公司層面總部的搬遷、法人的變更、裁員,然後是挪用用戶押金、大批推出海外市場、退押金週期長以及長期存在的故障車多等問題,最後破產傳聞纏身。11月14日,ofo創始人兼CEO戴威終於出面,在員工大會上表示:ofo不會倒閉,其他都有可能。

共享單車成為新網紅,市場迅速爆發

2015年,在共享經濟的大潮下,共享單車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並迅速成為網紅;2016年,除摩拜、ofo外,小藍、永安等眾多車企進入市場,迅速覆蓋全國一二線城市,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市場規模約為12.3億元;進入2017年後,共享單車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約達102.8億元,約是上一年的8倍之多。

據日媒報道,ofo方面已正式書面告知日本和歌山市政府,將退出當地市場,計劃於本月31日停止服務,ofo在今年3月進駐該地。此外,在ofo在日進駐的其他城市也被曝出準備退出。ofo方面對此暫無回應。

OFO小黃車的發展能否破局?

更早之前,ofo被曝出已從多個海外市場撤退,包括印度、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地。

就準備破產重組方案的消息,ofo官方予以否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