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萬億水果市場品牌屈指可數,原因在於五大硬傷!

點擊星標

中国三万亿水果市场品牌屈指可数,原因在于五大硬伤!

收藏我,第一時間看好文

中國三萬億的水果市場,是世界最大的水果產地國,但不是強國,有量無質,背後的根本硬傷是什麼?

中国三万亿水果市场品牌屈指可数,原因在于五大硬伤!

1

硬傷一:中國果業企業家極其稀有

火車跑得快不快,全靠車頭帶。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很多優秀企業家都幹什麼去了?賺快錢去了。比如房地產,比如金融,而屬於苦活累活的農業領域,卻仍然保持著2000年前的運營模式。3萬億的水果市場,水果品牌屈指可數,一個手掌都用不上,好不容易出來一個褚橙,又不具備可複製性。根本原因是缺少一個企業家集群,一個明白果業是怎麼回事的企業家集群。

企業家到底在果業起到什麼作用?

我有幸於2017年與陝西齊峰果業展開品牌策劃戰略合作,齊峰果業是中國最大的獼猴桃種植企業,更有幸結識了董事長齊峰先生,這是一個有著大情懷的企業家,品牌名字用了自己的名字,而且給自己的兒子起名“齊異果”,可以說是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在運作果業,用了21年時間搭建了國內第一條獼猴桃產業鏈,其中付出的艱辛非常人所能忍受,給整個眉縣百姓帶去了福音,在他辦公室裡掛著一幅字:富民之心!

我和齊峰董事長的觀點非常一致,做水果品牌,必須運作全產業鏈,包括種植基地、農肥、冷庫、分揀、運輸、線上和線下渠道建設。

為什麼水果品牌非要“重資產投入”呢?

很多行業都是可以OEM輕資產的,唯獨水果行業不可以,否則就是一個水果販子。我們看到的水果品牌,是終端的最後一公里,但產品品質卻是最初一公里決定的,即產品品種、品質、商品化率等決定,任何一個環節沒有鎖上,利潤就漏失了。水果的最大特徵,是“生物活體”,每一分鐘都在發生生化反應,沒有從根源開始的“駕馭”,做水果品牌就是一句空話。但水果行業產業鏈搭建非一日之功,尤其在中國,各種資源都緊缺,需要長期的慢慢積累,如果內心沒有大情懷,是極難堅持住的。

中国三万亿水果市场品牌屈指可数,原因在于五大硬伤!

2

硬傷二:行業本質的理解水準低

從2016年開始,我就一直通過各種媒體和行業峰會論壇呼籲,水果品牌的塑造核心是六字訣:品種、品質、品牌,或者更具體的九字訣:商品力、標準化、品牌力。說實話,鮮有能聽進去者,做到者更鳳毛麟角。

快消品的差異化很容易,更多是從概念層面的差異化開始,比如飲料,你做綠茶,我就做紅茶,實在不行,我直接抄襲你的瓶型,低價競爭,反正有一年保質期。白酒就更不用說了,產品越存越值錢。但水果不行啊,三天可能就爛掉,荔枝一天就變色。水果的差異化沒有辦法單純從概念開始,是地裡種出來的。

所以水果的差異化必須從“品種差異化”的種植開始。所有來電諮詢的企業,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的水果品種是差異化的嗎?如果不是,掛電話吧,我沒有什麼能幫上您的。

品種差異化,只是完成品牌工作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品質的穩定性,就是給消費者每天的果品是否能做到兩個一樣,即“外觀一樣”和“口感一樣”,不然就沒有辦法形成穩定體驗的水果品牌,消費者吃一次不好吃,就再見了。記住,消費者永遠沒有品牌忠誠度,消費者只有被持續滿足的回頭再購買。

水果行業的本質是“基於全產業鏈運營的鮮度經營”,鮮度的背後是“好口感和好外觀的保持”,其中要投入巨大的心力和財力,不然有一個環節跟不上,滿盤皆輸,這就是水果行業的殘酷性所在。

中国三万亿水果市场品牌屈指可数,原因在于五大硬伤!

3

硬傷三:外行真外行,內行不內行

某個國內知名電信巨頭副總裁融資10個億,揚言改變中國農業,結果一年後重新回到原來的行業。還有很多行業外的,如地產老闆,斥資殺入水果行業,很快鎩羽而歸,以為水果行業是唐僧肉,結果被打成了豬八戒。根本原因是什麼?不懂水果行業,輕視水果行業,以為水果行業就是圈地和種地。

更有甚者,利用國家政策套取扶植資金,最後留下一地雞毛揚長而去,或者發現農業不好搞而中途放棄。

水果行業是進入門檻低、成功門檻高的行業,本質是高新技術行業,不然何談改變中國農業現狀,而且必須有商業模式的創新。

其他行業,用資本的力量就可以買一條產業鏈,在中國果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很多環節是無法用錢買的,需要用時間和心力去打磨。其他行業拼的是智力,水果行業拼的是心力。

對於那些手裡拿著錢的投資者,果業也具備長期發展紅利,最好的方法就是投資那些在水果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的“懂行企業和企業家”,成功概率會更大一些。

中国三万亿水果市场品牌屈指可数,原因在于五大硬伤!

4

硬傷四:不懂品牌形象如何塑造

太多水果行業的從業人士認為品牌形象等於包裝設計,這種淺層次的理解,直接造成的結果是:包裝等於沒設計。

我們去中國水果連鎖店或者批發市場,花紅柳綠的包裝應有盡有,可是我們卻一個都記不住,為什麼?品牌沒有靈魂的注入。

品牌是一種宣言,品牌是一種企業家的夢想,品牌是一個符號,品牌是企業綜合戰略目標的表達,不是簡單的把水果照片放在紙箱或者紙盒上印刷而已。

為什麼中國出不來奢侈品?因為缺少審美和信仰,品牌是對人內心的誘導。水果行業對品牌的理解幾乎和牌子概念劃等號。很多水果企業設計包裝,隨便找一個人花上2000元錢就完事,這是對自己產品的完全漠視和不尊重,是對自己產品價值的徹底無視。

對於中國果業的特性,品牌形象首先要表達“遠大理想”,因為中國水果太缺強大的正能量注入了,整個國家果業都需要在全球變得強大起來。

中国三万亿水果市场品牌屈指可数,原因在于五大硬伤!

5

硬傷五:渠道模式和人才隊伍

水果行業的渠道運營本質是;產品分級與立體渠道的對應、構建。

百果園把水果劃分成稀有、招牌、ABC級,水果企業同樣需要對產品進行分級,尤其在商品化率還有極大提升空間的當前階段,產品必須嚴格分級,否則品牌運作無從談起。

為什麼非要分級?一者不同渠道對果品要求不同;二者儘可能最大化的減免企業損失。國內知名水果連鎖肯定對應一級果品,比如百果園、鮮豐、綠葉等,唯有穩定的高品質果品才能支撐與這類一線連鎖品牌的持續合作。

對於二級品種,可以選擇一些電商平臺或者二線連鎖渠道銷售。三級果品主要走流通批發市場。什麼樣的品質水果,對應什麼樣的渠道,最大化完成不同層級果品的銷售。

這幾年,傳統批發市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品質水果銷售越來越好,背後反應的是消費升級,所以批發市場不等於差貨的集散地,長期來看,哪個渠道對品質的要求都是越來越高。

國內果企對渠道的重要性認知目前有限,對渠道的經營和駕馭仍然比較薄弱,甚至仍然是渠道主導著行業的發展。2018年,齊峰果業召開了全國經銷商合作伙伴會議,在全國水果行業裡都是不多見的現象,背後反映出目前整體果業企業和渠道的連接是“弱關係”,這個現象正在發生著改變。

另外一個問題是“營銷隊伍”的搭建。郭成林在市場研究了三年,也看了很多企業,真正有一個成型營銷團隊的果企都少之又少。有人說是果企沒錢,這仍然是藉口,任何一個行業的企業都是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關鍵是有沒有搭建團隊的強烈意識。

沒有一個越來越正規的營銷團隊,是無法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的,結果必然是被渠道盤剝,沒有掌握自己命運的定力。

中国三万亿水果市场品牌屈指可数,原因在于五大硬伤!

五大硬傷,對應果業的光明未來

中國今天面臨的果業問題,西方發達國家果業品牌都經歷過,中國其他行業也都經歷過。可以說,中國果業是一個價值窪地,是中國農業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百果園,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水果連鎖品牌,這就是一個例證。 齊峰果業,也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打造水果全產業鏈。

中國果業最大的機遇,來自於消費升級,尤其來自第一品類品牌的空白,現在需要的是,果業誕生更多的企業家,研發更好的水果品種,改變我們過去的認知,通過果業的現代化運作為中國農業做一個樣板,形成示範效應。價值鏈是重要支撐,但一切都是為了滿足終端的需求,所以我們要懂得這個行業的運作本質,高度重視渠道立體化運作,爭奪行業第一品類品牌的消費認知,那麼中國未來會誕生很多百億品類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