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軟怕硬所以無敵?為何德國前期橫掃西歐後期卻被蘇聯吊打?

靜夜史


二戰德國什麼時候其軟怕硬了?什麼時候被蘇聯橫掃過?

二戰德國雖然屬於法西斯,是反人類的。但是德國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得到肯定的,如果說德國侵略波蘭還算是欺負軟柿子,那麼在打法國的時候可是面對強大的英法聯軍,這個應該不算欺軟怕硬吧!二戰前法國號稱世界最強陸軍,英國海軍排行世界第一,面對這樣強大的存在,德國能在39天內將法國打投降,這樣的戰績可不是捏軟柿子捏出來的。


至於英國,如果不是有一道天塹英吉利海峽,恐怕英國本土也好不到哪裡去。而在非洲戰場,隆美爾同樣面對的是數倍自己的英國精銳部隊,當然最後在美國支持下打輸了。攻擊蘇聯絕對不算欺軟怕硬吧!

從前期攻打蘇聯的崔古拉朽式勝利,到後來的膠著戰,再到後來敗退,直到滅亡,德軍的戰損比來說都是佔優的,但無奈寡不敵眾,而且德軍處於三線作戰,面對的蘇聯、美、英、法世界強國的圍攻,到最後德國連油都沒有了,飛機造出來飛不出去了,輸就是必然的了!

德國的目的是稱霸歐洲,攻打的這些大國可沒有一個是軟柿子,當然丹麥、挪威、比利時這些軟柿子就不說了,唯一一個沒有敢攻擊的就是瑞士!


狼煙火燎


二戰時期,德國的經濟總量和工業產出僅次於美國,巔峰時期所佔比例超越世界的20%。尤其是鋼鐵,煤炭等各項工業方針均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二強國。德國當時發起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一線作戰部隊高達900多萬。比日本多一倍以上,是我國的三倍,如果再加上數百萬的奴隸國部隊以及200多萬偽軍,德國總兵力應該超過2000萬。

當時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飛機113514架,虎式虎王坦克,自行火炮以及裝甲車超過50000輛,據說100輛虎式坦克就可以稱霸東方戰場。德國巨大的裝甲洪流別說是我國無法抵擋,就是日本遇上也是挨宰的份兒。

二戰時期的德國,生產裝備了15.9萬門火炮。其機械化程度也非常高,當時德國生產裝備了120萬輛轎車和數以萬計的軍用摩托車。以至於直到80年代我國都沒趕上德國二戰時期的機械化水平。

二戰時期,德國生產裝備艦艇4565艘,其中僅潛艇就1188艘,如此巨大的海洋猛獸,讓人不寒而慄。當時德國黑科技頻出,古斯塔夫巨炮(火車運載導彈一般的存在)噴氣式飛機,隱形轟炸機,V系列飛彈等等。

那麼彼此強大的德國猛獸為何慘敗蘇聯紅軍之手?

我認為首先,德國在歐洲的全線作戰大幅度的加重了戰爭損耗,其次蘇聯的人口數量和戰略大縱深大大的牽扯了德軍的精力,德軍雖然好戰但是蘇聯紅軍也是戰鬥民族個個都是硬漢,在個人戰鬥力上也是不輸德軍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德軍習慣了溫暖的氣候,突然到蘇聯作戰,適應不了寒冷的氣候,很多士兵都沒有棉衣,蘇聯的戰略縱深使得德軍在地形上和後勤補寄得到很大的困難。希特勒是一個戰爭狂人,他的性格也決定了他在戰術上的激進和失誤。所以我認為德軍的失敗是必然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歡迎關注環球局勢,實時解析全球熱點話題!





環球局勢軍事評論員


首先第一個問題,二戰時的德國並不是欺軟怕硬的主。之所以能夠橫掃西歐我認為有以下2個主要原因:

1、從國土面積、人口總數、經濟發展水平和軍事實力上來說,西歐國家國土面積普遍不大,從單個國家來說人口相對德國也處在弱勢,普遍經歷了二戰前的經濟蕭條時期,相對來說德國在希特勒上臺以後,雖然幹出了迫害猶太人,破壞一站後限制軍備協議大力公開或秘密發展軍備的一系列行動,但從整體上來講,德國整個社會在狂熱的納粹主義氛圍下,客觀上加強了中央集權效應,整體社會效率更高,加上德國本身的體量,以及經濟軍事實力,碾壓西歐各國是分分鐘的事情;

2、從當時的政治格局來看,英法等國的防範重點在蘇聯,對德國採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助長了德國的野心,英法聯手出賣捷克斯洛伐克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德國藉助一站失敗後國民的復仇心理,煽動國民情緒,造成全民熱衷對外戰爭的狂熱局面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個問題,德國為何在蘇聯面前一敗塗地。首先,蘇聯不同於西歐國家,它是一個巨無霸,雖然在各個方面基本都趕不上後來的美國,但是在整體上來講,從國土面積,資源配置、軍隊數量、軍事實力等方面相對西歐各國在紙面上也是處於碾壓的級別。

其次,雖然蘇德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是蘇聯對於德國還是時時處於防備的狀態,即使戰爭突然爆發,在初期的慌亂之後,蘇聯充分發揮了自身的長處,運用中央集權的優點,前期的準備還是起到了作用,集中全國力量對抗德國入侵,調動全部資源發動全民與德國納粹作鬥爭。

再次,德國是在他國作戰,在後勤供應保障上存在天然的劣勢,戰線太長,後勤供應無法隨時滿足前線需求,以戰養戰,就地補給的方式並不適合德國這種機械化集群作戰的模式;

然後,當時(包括現在)天氣和地理因素也是制約機械化集群作戰的關鍵因素,德國的天氣和地理條件與蘇聯迥異,尤其是惡劣的氣候,給德國軍隊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斯大林格勒城下凍死的大批軍隊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最後,德國發動的是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蘇聯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那句著名的我們身後就是莫斯科喊出了蘇聯人民的心聲,蘇聯在當時是代表了人類的正義,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德國一敗塗地也是命中註定的結局。




健康生活的賈校長


德國自從一戰戰敗之後,一直在被凡爾賽條約束縛著,並且一直在向各受害國賠款!那麼這個貌似己經倒下的歐洲戰爭巨人為什麼又會奇蹟般的滿血復活了呢?並且還在二戰初期橫掃西歐,直至入侵蘇聯才被打垮?!淺見原因有五:1,美歐戰後為了各種利益,而向德國投入了大量資本!間接起到了挽救及復甦德國經濟的作用!2,德國納粹黨很巧妙的利用了,德國人民仇恨凡爾賽條約、渴望民族復興的心理!整合了德國內部的統治秩序,強化了組織與紀律!組成了以希特勒為中心的體系,進而形成了對外侵略擴了張的合力!這種合力極具暴發力,因而破壞力也就驚人!3,德國軍隊革新了戰法,形成了以閃電戰為主的大機械化作戰的戰朮,大迂迴、大包圍、大殲滅!直搗腹心,迫敵屈服!而最初歐洲各國對這種新戰法並不適應,缺少應對之策!比如法國,費盡心力修建了堅固的馬奇諾防線,結果卻被證明徒有虛名!歐洲第一陸軍強國居然幾個星期就敗降了!4,德國攻擊波蘭之前,英法為了避免全面戰爭,一直對德國的侵略擴張,實行綏靖政策。縱容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也使其擴張的很順手!甚至在盟友波蘭被攻擊後,英法還在縱敵!試圖禍水東引!5,德國攻蘇後,因為蘇聯地大人多物博,戰略縱深也大,因而耗費了德國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德國被拖成了強弩之未!加上此時美英都參戰了,諸國對德形成群毆的局面。當時的形勢是: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了,美英加大了對蘇援助,並且在西線加大對德打擊力度!德國四面受敵,盟友意大利廢物一個!不僅幫不上忙,反而添了不少亂!相持之下,蘇聯逐漸恢復了元氣(有外援因素和國內人民的戰時高速生產能力的因素),而德國卻一路向下,直到蘇聯攻到德國境內時,德國的反制力已經很弱了(雖然仍然繼續抵抗中)。儘管後期有如此巨大的優勢,蘇聯也從為吊打過德國!就連攻克柏林也是付出巨大犧牲,才取勝的!(如果徳國不降,蘇軍傷亡將更大!)


每天求進步傳播正能量


西歐也是一個個打下來的。以最強法國為例。空軍無論數量質量落後德國。坦克數量質量基本同德國一樣。衝鋒槍德國一個班1/2支。法國沒有衝鋒槍。再通過德軍強悍的人員素質優勢。幾周完勝法國合理。但蘇聯完全不同。從地理看。橫跨法國幾天。橫跨蘇聯要幾周。在來戰初期。蘇聯坦克數量是德國3倍還有質量優勢。衝鋒槍數量是德國5倍。還有德國沒有的自動步槍。飛機是德國3倍。戰爭中後期還有大量美國援助。幾千萬新兵通過3年戰爭活下來的素質同德國優秀士兵一樣。所以德國失敗是必然的


alanbowu


是因為德國希特勒的胃口太大消化不良所至,德軍不僅僅面臨蘇聯軍民的殊死搏鬥,而且在北非面臨英美聯軍的進攻,特別是被其佔領的法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抵抗運動方興未艾,這就造成德軍兵力不足,特別是蘇聯惡劣的冬季使之前準備不足的德軍陷入了困境,而希特勒的亂指揮使德軍將領無所適從,最終打不過由蘇聯優秀將才朱可夫領導下的蘇聯軍隊,


用戶神州大同天下


德國輸在後勤,德國前期科技優勢帶來戰術上的速勝,但是戰爭打的是後勤是縱深是戰爭潛力,中期德國在蘇聯戰場被拖住進入消耗戰後基本敗局已定。兵貴神速,戰爭只有拙速,未聞巧久


kevin2128


德軍戰線太長,更不適應蘇聯的極度寒冷!加上希特勒的戰略誤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