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安徽農村是什麼樣子?

老農民說事


大家好,我是孤舟蓑笠雁南飛。


我是出生在安徽西部的小山溝裡的,在老家生活了也好多年,就拿我們大別山區的農村來說吧。自我記事起:大概就是十五年前左右,我老家樓房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土房子,家裡也沒有什麼電器,一臺電視機,一臺VCD,倆臺電風扇就這些。不過說實話,那時候的農村人真多,逢年過節,那是農村最熱鬧的時候,鞭炮聲,炒菜聲,喧鬧聲,處處洋溢著人情味。


現在的農村嘛,我過年也是要回去的,給逝去的長輩送燈燒紙,也看著老家農村的變化。首先是農村的村村通水泥路四通八達,到處都是水泥路,一直修到我家門口,一眼望去基本上都是樓房,農家樂也出現了好多。以往騎摩托車拜年的情況也少了,家家都有車,家裡電視 空調 電腦 音響,城裡面有的老家農村都有。但是隨著現代化和城市化的不斷加快,農村裡的人也是越來越少,就比如我自己吧,父母在縣城裡買了房子,我一般都在縣城待著,縣城人多 熱鬧,買東西方便,吃喝玩樂都有;相比較而言,農村裡基本上都是老人了,房子越蓋越漂亮,馬路越來越漂亮,田地也開始被外地人承包了,山也被外地人承包養羊了,外表看著與原來有很大不同。可是人不在了,農村未來的出路又在哪了?


我也趁著自己放假的時間去過很多地方,在上海也生活了很多年。可以這樣說吧,安徽的農村雖然比不過浙江 江蘇那邊發達地區,但是還是相當富裕的,只要家裡沒有什麼太大變故,日子過的都還可以哦。


這是我的個人見聞,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評論,我們一起討論!


孤舟蓑笠雁南飛


首先呢安徽這個省份呢也是很尷尬,安徽是一個發展極不平衡的省份!皖北各地窮的叮噹響,皖南基本都是沿江老牌工業城市,人也比較少,卻依靠堅實的工業基礎和靠近長三角的優越位置發展的不錯!

安徽的農村怎麼樣呢,接下來帶大家去看看!

極為破爛不堪的村莊下一個孤獨年邁的老人正在吃麵條


孩子們骨瘦如柴,沒有好的衣服穿!據瞭解是當地的留守兒童


安徽南北發展差距較大,而皖北合適差距也不小!比如擁有上千萬人口的毫州,阜陽等城市截止到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只有一千億出頭,人均GDP全國倒數前五,農村收入中部倒數第一!

數據表明,安徽是中國少有的幾個人口流出大省,整個安徽有將近一千八百多萬人口到外地打工,是我國有名的農名工大省!


當然,安徽近些年發現自身問題,開始主動對接長三角,發揮自己的交通優勢,承接了不少江浙滬的產業,也帶來了大量的人口迴流,給安徽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最後,希望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微量淺談


我就是在安徽土生土長的農村小孩,先說說我的情況吧,小學之前一直在農村生活,初中高中在城裡讀書,平均兩週回老家一次,大學以後是一年回家一次,可以這麼說吧還是很熟悉老家的生活的。

以前很多人都說我們安徽很窮,尤其是安徽北部地區皖北,小時候我也這麼覺得,就像中國老是覺得中國不行一樣,但是這幾年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也和全國各地很多朋友和到過很多地方,在這裡我說明一下,我們安徽覺得不能說是窮的,在全國應該是屬於中等。造成這一錯覺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安徽人習慣和江浙滬的比較,所以他們會感覺的自己很窮。

這幾年安徽的農村發展還是不錯的,發展的特別快,幾乎是一年一個樣,幾乎每個村子裡,都有路燈,有廣場,到了晚上,很多老人也會在廣場娛樂。而且農村現在每家每戶門口都修了水泥路,道路兩邊也栽種了植物,農村也有專門清理垃圾的清潔人員。

現在農村也修了水沖廁所,家家也通了自來水,從村裡的口中得知,現在農村的變化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最後一句話,感謝黨,感謝政府。

作者:牛博士,今日頭條鮮農場簽約作家,田管家農技問答專家。


鮮農場


我是安徽池州人,全省東西南北行。合肥地區發展好,淮北皖南都很貧。村莊散亂道路窄,晴天有灰雨泥濘。淮北公路揚灰塵,有凸有凹路不平。你到皖南山區走,開車路差代步行。皖南石臺更貧困,村莊散亂樹叢生。貴池有人住舊房,生活過得仍窮貧。我有親友住宿州,三間平房住五人。農業省份經濟差,不如鄰居蘇浙省。人們打工去蘇浙,經濟發展上水平。








戀愛婚姻家庭道德驛站


拋開對安徽的固有老印象。從衣食住行的方面簡單看待,城鎮化帶來人口的集中化,本地人享受便利的商品服務和豐富的娛樂休閒活動。網商購物的觀念不斷滲透,尤其年輕一輩的消費習慣,本地人享受的衣食類無異於城市。鄉村小別墅類型的佔比高,至少本人鄰里幾十戶都是三層樓,家電樣樣具備,這樣一棟小別墅也得二十幾萬朝上。

外出務工或在外工作的人,年底歸鄉開私家車的比比皆是。

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是可以的,本人小鎮上億萬資產的老闆也是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正在崛起,尤其老一輩的企業家和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一輩。

同時存在很多問題,諸如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等,隨著今後本地產業結構的豐富化、專業化、特色化及年輕化,能夠解決或緩解部分難題!


徽州馬頭牆


我是安徽人,老家算是非常偏僻的山村。

先講好的一面:比如我們安慶嶽西縣,一個在家的農民,整體上收入有較大的提高,源自兩個方面,一是農民現在幾乎沒有上繳的費用,種田每年政府還有一定的補貼。二是農民現在也有經濟意識,不再純粹以種水稻為主,我們嶽西縣是全國茭白之鄉,高山茭白因為環境的原因,品質非常好,年年暢銷,今年,最高價格可以賣到十幾元一公斤,一畝田大約可以有10000到12000元的收入,有一些種植大戶,收入非常可觀。

再講農村現實的困境:目前主要是,就算種植有一定收入,但大量年輕人依然選擇出去打工,現在有一個手藝,比如木匠,在城市一年的收入也可以在10萬元左右。也因為在城市時間久了,也有割捨不下的東西,比如,年輕的家長,希望在城市給予孩子更好一些的教育環境。所以,每年正月十五一過,村裡選擇留在鄉村種地的,基本在60歲以上,稍微年輕一點的,也就是一些留守媳婦,部分農村光棍漢,因為家庭負擔不重,選擇留在鄉村。這些光棍漢,因為農村高價彩禮給不起,二是年齡也大了,很多光棍漢也都30歲以上,而農村一般女青年,認為自己有優勢的,也會選擇嫁到城市,就算願意嫁在本地,也會選擇鎮和縣城附近的人家,偏僻鄉村的光棍漢,的確很難有成家的可能。當然這也引發了不少農村社會倫理的問題,比如這些光棍漢和留守媳婦之間,產生的有違社會倫理的問題,在農村越來越嚴重。

還有一個現實困境,就是農村留守老人的問題,很多留守老人長年一個人獨守,身體不出現問題也關係不大,如果出現急病,會發生非常令人惋惜的悲劇。

但這些問題,目前成了鄉村解不開的死結,幾乎無解。

留在鄉村的老人,帶孩子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當然,有孩子帶,算是幸福的,有很多老人孤獨的守著自己的老房子度日,要是發生急病,就可能釀成無可避免的悲劇。


天問觀世界


安徽寧國市青龍鄉西林村村民的四季生活








志樂富民


我壽縣十字路我們那30萬隻能算過得去:6o萬才是有錢人有百萬的在我們村有不二分之七十這是說家裡房子不算車子可以說有百分l之60路都到家門口你說窮不窮還有我們那九四年就沒有毛草房子你有什麼看法說一說


畢兆遠白雲


我是來之皖北最北邊的農村,我們哪裡是四省交界處,從小到大都沒有出過遠門,後面因為貧窮,一直出門打工,現在自己也在外面定居了,但是每年還回一趟自己的故鄉,每次回去都有不一樣的感覺,隨著高鐵效應,我們哪裡基本上家家都在市裡,省城,縣上買房買車,感覺這幾年變化太大,農村都沒有什麼人了,但是還是每年修水泥路,中國應該早點改革農村,因為我打工去了大半個中國,農村基本都一樣,外出打工在外面結婚生子,老家基地和地就全部荒蕪了浪費了。


改變67360155


我是安徽安慶的,20年前和現在完全兩個樣,我們老家那邊雖然沒有什麼大型工廠,但我老家出外做生意的很多,政府雖然沒多錢,個人還是比較富的,城裡大多都買房了,農村的房子也造此刻較票亮,基本家家都有小汽車。水泥路和自來水也基本到家,這樣的條件我感覺很不錯的,比江浙某些地區。我愛我的家鄉安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