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場租金連年上漲,
傢俱經銷商辛苦一年,錢全都交給了賣場這個"地主",
居然之間、紅星美凱龍這些家居賣場逐漸成為擦大氣粗的"巨無霸",
門檻重重,
很多家居品牌另闢蹊徑,
將店面開進了購物中心、社區店、寫字樓,
家居賣場再也不是家居經銷商眼中的"香餑餑"。
從前店後廠到建材一條街到再到家居賣場,傢俱店的選址完成了幾次華麗的升級。現如今,巨無霸式的家居賣場扎推,一個個卯足了勁往"旅遊景點"打造,人氣卻越來越冷清,商家承擔的租金水漲船高、生意難做。專業賣場,已不是家居店進駐的唯一選擇。
不在專業賣場的家居店
近兩年,傢俱店,尤其是定製傢俱店,逐漸深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範圍。在選址上,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進駐成熟的Shopping Mall開獨立店,這股進駐風潮來源於某知名家居定製品牌。有的商場在業態規劃上,會有一層是家居館,消費者在吃喝玩樂之後,還能選購家居;一種是進駐較成熟的社區店,通過口碑傳播、熟人介紹朋友,來做穩定的客戶生意。在裝修上,進駐Shopping Mall和社區的家居店更具"生活方式"化,不一味追求大面積和奢華,追求民用家居的"溫馨"路線,注重與消費者一家人的互動,如增加兒童遊樂區、等待區等。總之,這些家居店更像是一個零售店,更注重營造體驗。
生存狀況喜憂參半
並不是所有進駐商場、社區的家居店都獲得了成功。這方面,即便是第一個進駐商場的某知名定製品牌,也在一開始遭遇了不少阻力。"我們的店,需要有線上商城的支持,並且主要是在一二線城市的商場,這裡集中了很多80後、90後,他們將是未來家居市場主流的消費者,他們對互聯網更加了解,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強,因此把體驗館開進了商業中心,是實現O2O線下完美體驗的立足點。"一位家居品牌的資深店長說到。
有消費者認為,大型商場就應該有各種店鋪,有一些定製傢俱的店鋪也是好事。不過真的要買傢俱,貨比三家還是必備的步驟,但商場內的傢俱店太少了。所以除非是逛商場時,心血來潮要買傢俱,不然很難特意進商場內買傢俱。
"看得多,買的少,品牌宣傳效益大於經營收益",只有少數進駐商場的家居店取得了不錯的營業額。面對遠超家居賣場的客流,家居商家獲得的成單率並不高。下單的客戶並不是現場的自然客流形成,而且是通過前期的小區推廣吸引目標客戶到場,很多店更多還是品牌的展示窗口。樂觀派認為,"相較於家居賣場,商場靈活性更大,即使不是家居品牌的目標客戶,其中不乏具有購買家居需求的潛在客戶群;更是打品牌、做宣傳的擴大市場影響力的好機會。"
不可盲目跟風
是否每個企業都具備進駐商場的能力及耐力是需要驗證的。業內人士表示:"家居品牌進入賣場養成的時間是2年,但是在商場中孕育則需要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維持家居品牌店的運營。"就是說如果企業在被市場認可前失去了耐心,那麼所有的努力與投入將付之流水。此外,在入駐商場時家居品牌的定位十分的重要,要選擇與自身市場定位相一致的商場,以此降低投入的風險。
無論是賣場,還是商場,企業都要根據目標客群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線下渠道。未來,業態會更融合:不但百貨商場引進家居類品牌,傳統家居賣場也漸漸引入百貨、餐飲等多個業態。"大消費"生態圈之下,將更考驗家居店對於內外部環境清晰的"定位"。
閱讀更多 家居挖掘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