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腹瀉,去醫院檢查是腸易激綜合徵,吃什麼可以改善?

糖糖


腸易激綜合徵可以通俗理解為做了檢查是正常的, 但就是有不舒服,這種臨床表現為功能性,在我國該病以腹瀉型為主,而在歐美國家則以便秘型常見。以女性患者多見,且有家族聚集的傾向。

腸易激綜合徵起病隱匿,病程可長達數年乃至數十年,在臨床上可表現為反覆發作性腹痛,可因精神、飲食等因素而加重症狀,疼痛部位多為左下腹或下腹,排便後疼痛科緩解,大部分患者在我國以腹瀉為表現,一般每日3~5次,少數患者可每日排便十餘次,有部分患者可出現便秘及腹瀉交替表現,還可伴有頭暈、失眠、抑鬱等。

為什麼會出現腸易激綜合徵呢?

該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1.可能與胃腸動力學異常有關,患者對各種生理性或非生理性刺激反應過強,比如進食、腸腔擴張,某些胃腸激素等;2.也有患者表現為內臟高敏感性,也就是說這部分患者對胃腸道充盈擴張、腸平滑肌收縮等現象敏感,容易出現腹痛表現;3.也有患者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對腸道刺激感知異常及腦腸軸調節異常所致;4.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發現腸道感染也可以誘發腸易激綜合徵,其發病與感染的嚴重程度及應用抗生素時間有一定相關性;5.腸道微生態失調;6.與精神心理有關,焦慮與抑鬱患者對應激反應表現更敏感及強烈。

治療上主要是對症治療,瞭解病人發病的誘發因素,從而祛除誘因,避免誘發症狀的食物,對於腹痛患者可應用解痙藥物(如匹維溴銨),對於腹瀉的患者可應用止瀉藥物(如蒙脫石散、洛哌丁胺)及一些腸道微生態製劑(如雙歧桿菌)。對於嚴重的患者來說,經一般的治療無法緩解,那麼可以考慮心理行為治療。


e醫路有你


頻繁腹瀉,經過檢查結果是腸易激惹綜合徵,那麼什麼是腸易激惹綜合徵,該如何正確應對,小克解釋如下,供大家瞭解。


腸易激惹綜合徵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有排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以腹瀉者多見)為特徵,經過各種檢查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的功能性腸病,發病原因與緊張、焦慮、解釋創傷等精神因素有關,也可以說是一種心因性疾病。多因飲食不當誘發。中青年女性發生較多。

一般治療以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調解精神狀態,避免誘發症狀的食物為主。腹瀉為主要表現者避免菸酒、生冷、刺激性飲食。便秘為主者多吃高纖維食物有助改善便秘。

藥物對症治療以抗膽鹼藥物有山莨菪鹼、匹維溴胺等抗膽鹼藥及洛哌丁胺、地芬諾酸、蒙脫石散、藥用碳等止瀉藥短期治療,可緩解症狀,但不宜長期使用;對便秘嚴重者酌情使用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甲基纖維素等瀉藥緩解症狀;也可以用腸道微生態製劑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酪酸菌等製劑糾正腸道菌群失調,進行輔助治療,對腹瀉、腹脹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對腹痛、腹瀉症狀重,藥物治療無效且精神症狀明顯者可以進行心理行為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認知療法、催眠療法和生物反饋療法等。

對於腸易激惹綜合徵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保持精神放鬆,寒冷時注意保暖,進食時不要生氣、發怒或抑鬱。不要過度疲勞和熬夜。

飲食按時定量、多樣化、細嚼慢嚥,過熱過冷,不宜過飽、避免酗酒、吸菸、濃茶咖啡,不吃過酸、高脂肪、辛辣刺激食物,適當體育鍛煉,增強體質,胃腸運動功能的恢復。



小克醫學


腸易激綜合徵,頻繁腹瀉,吃什麼可以改善。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頻繁腹瀉,多為先天和後天之本不足引起的。先天之本不足,則腎陽不足,命門火弱,不利五穀消化吸收,故而頻瀉。

後天之本不足,脾胃虛弱,五穀在胃腸存留時間短,食進之物非瀉盡不得安寧,故而頻瀉。

補先天之本不足,可服用桂附地黃丸,一月為一療程。服藥期間同時補後天之本不足,可以每天早晨吃一頓雜糧粥,蓮子,芡實,薏苡仁,赤小豆,淮山藥,燕麥片,小米,紅棗(大紅棗3枚,或小紅棗5枚)適量。蓮子,芡實,赤小豆先冷水浸泡四小時加入其他食材小火慢煮,熟爛為度,一般一月後大便可以成型,不再腹瀉。

平時應注意儘量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儘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湯火鍋。對牛奶過敏的人,可以改喝羊奶。

總之經上述綜合施治,一般腸易激綜合徵都可以得到改善,大部分病人能根治。


郭士泉


1、固本益腸片被載入被收入了“十二五”教材《實用肛腸外科學》和《結腸炎名醫解答》、《腸易激綜合徵中醫診療共識(2010年版)》、《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2010年版)》。

2、固本益腸片是獨家專利品種,中藥保護品種,國家醫保品種,新農合目錄品種。唯一脾腎雙補,綜合調理胃腸功能的中成藥。安全、徹底的治療慢性腹瀉。具有止瀉,止血;解痙止痛;抗炎消腫;黏膜修復的藥理作用,可以改善4大臨床症狀固本健脾溫腎;經上海瑞金,龍華等多家三甲醫院研究證明其臨床有效。治療慢性及潰瘍性結腸炎有效率為98.41%。治療慢性腹瀉,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症,胃腸功能紊亂有效率為92.9%。無毒副作用,可長期服用,有效防止復發。可以快速緩解臨床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胃腸功能及粘膜完整性。增強患者脾腎功能,改善體質。


飲食健康時訊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徵而無器質性病變的常見功能性腸病。

換句話說就是腸道在這個時候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顏料就能開染坊,非常容易把受到的良/惡性刺激放大。在歐美國家成年人的患病率達10%~20%,我國的患病率在10%左右。接近十分之一。根據患者排便的特點和糞便的性狀,可以分成腹瀉型、便秘型和混合型。國外多以便秘型多見,我國以腹瀉型多見。

根據題主提供的信息是屬於腹瀉型。多數患者存在胃腸道蠕動過快的情況,由於頻繁的出入洗手間。飽受周圍同僚的冷嘲熱諷,使得患者出現焦慮、抑鬱的情況,這樣會導致患者腸道對應激的情況更加敏感,對緩解症狀本身沒有任何好處。因此,與其寄希望於吃某一種食物來改善症狀,還不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的尋找容易導致腸道受刺激的因素,避免接觸這些刺激因素從而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當腹瀉較為頻繁時,可以使用洛哌啶胺或地芬諾酯進行止瀉,這在腹瀉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中可以使用,但不建議長期使用。輕症腹瀉的患者可以使用吸附止瀉劑如蒙脫石散和藥用碳。民間使用的炒米、炒麵也可以適量攝入。在患者腹瀉症狀較劇時,使用腸道微生物進行調節胃腸功能是合適的。如服用雙岐桿菌、乳酸桿菌、酪酸菌等。中醫的穴位按摩有一定的幫助。


兒科恩銘


腸易激綜合徵的特徵:

1)腹瀉及便秘反覆交替:排便頻率異常(每天>三次或每週<4次);糞便性狀改變(塊狀便/硬便或水樣便/鬆散便)。

2)糞便上附著黏液,但是無便血或黑便。

3)腹脹腹痛(伴隨排便頻率而改變;排便後症狀改善)。

4)排便伴有裡急後重(排便前有急迫感或排便後總感覺未排乾淨)。

日常調護方式:

精神心理因素和飲食因素與腸易激綜合徵的發病密切相關。在生活中要善於調節自己的狀態,保持平和輕鬆的心理狀態;儘量少食多餐,限制高纖維食物的攝入,避免給胃腸道過高的壓力;可以在醫囑下服用促胃動力藥、止瀉或通便藥減輕症狀。

參考文獻:

[1]\t劉新光.腸易激綜合徵與羅馬Ⅲ診斷標準[J].胃腸病學, 2006,11(12):736-738.

[3]\t李曉青,常敏,許東,方秀才.中國腸易激綜合徵流行病學調查現狀分析[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誌,2013,22(08):734-739.


集心網絡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胃腸道疾病,其特徵是在現有的醫學條件下無法發現任何器質性原因,但是卻表現慢性腹痛和排便習慣(包括便秘和腹瀉)改變。兒童腸易激綜合徵發病率不少,但是診斷很困難,沒有特異性指標能直接診斷,涉及到各種原因,所以提高認識,綜合考慮。

為什麼發生腸易激綜合徵

1、以往認為是胃腸道運動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結腸蠕動功能不協調,為什麼說胃腸道蠕動功能異常,因為患兒使用一些改變胃腸道蠕動功能藥物,臨床症狀有所改善。

2、其他就是胃腸道敏感性增加,每個人胃腸道敏感度不同,有些人一點疼痛就感覺很厲害,而有些人忍痛能力特別好。胃腸道擴張、牽拉首先是通過胃腸道壁的各個神經受體感受再傳到神經中樞。

3、腸道感染後炎症刺激導致,各種炎症細胞釋放,導致腸內異常的運動和內臟反應。

4、食物過敏或者不耐受有時就會出現腹瀉腹痛症狀。

5、抗生素濫用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可能會導致腸易激綜合徵發生。

6、精神心理焦慮和抑鬱、壓力過大,影響了腦腸軸互動異常。

腸易激綜合徵有哪些表現

1、慢性腹痛,3個月內每個星期有一次以上腹痛。

2、便秘,排便困難。

3、腹瀉反覆。

4、腹瀉與便秘交替。

如何改善腸易激綜合徵

1、首先排除心理因素,嚴重的需要心理醫生協同治療。


2、合理飲食:暫時不吃乳製品,和過多糖類攝入,避免容易產氣食物的是豆類、捲心菜,西蘭花等。

3、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減少便秘發生。

4、心理支持和諮詢。

5、藥物干預 ,包括胃腸道藥物和抗焦慮藥物等。

6、補充益生菌改善胃腸道環境,改善過敏體質。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第一款複合的有效調理腹瀉,腹脹,腹痛,抗生素使用者。

第二款兒童有效解決感冒發燒流鼻涕。

第三款專門針對女性婦科問題。





我叫毛三貓



七通亂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