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發展方向在哪裡?

農多收之家


這是一個國家各屆領導人都非常關注的民生老話題,相信在我國各省、市、地區都己有不同的相關政策來鼓勵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原來我是老農也是曾經參加了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及其轉移就業的組織指導工作。在2003年,為貫徹落實十六大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加強農村勞動力向非農業和城鎮轉移,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而專門制訂了全國農民工培訓長期的計劃。

原來我是老農經過十多年瞭解,就舉個例子吧,韶關地區的政府部門堅持長 以長遠規劃、逐步推進,能根據各地區各農戶的實際需求,以適合農業、工業等各產業升級轉移為導向。對農村大齡勞動力、留守婦女開展1個月左右的適應性崗位技能培訓,且還能享受政府培訓補貼。這個是有目的針對各人就業或再創業的培訓。國家積心處慮的規劃,才是最好的且最有效最實在的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方法和計劃!



至於發展方向在哪裡呢,俗話說得好,與時俱進嘛!現在土地己確定了承包經營權,有部分農民的土地可能會流轉給有能力的人經營。又再產生剩餘勞動力。多數農民不生產、不開工就沒有收入。那麼可以迎合當前的美麗鄉村建設的浪潮,選擇一個適合於自己的崗位,從而增加收入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路就在腳下,大方向、小方向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個人意願擼起袖子幹,共奔小康生活而努力吧!謝謝你的閱讀,歡迎你關注原來我是老農更多有趣的問題回答!


原來我是老農


如何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這個問題我想首先是政府應該考慮的,其次是農村剩餘勞動力本身要解決自身生存的綜合性問題。其實早在八十年代鄧小平爺爺已經考慮並解決了這個問題,改革開放的浪潮刮遍祖國大江南北,沿海一代工廠林立,大量需要務工者,如今已經不存在農村剩餘勞動力了,據不完全統計,沿海一帶用工缺口還蠻大,如果部分地區剩餘勞動力量大,可以通過職業中介或政府牽線搭橋輸送到沿海一代工廠務工。剩餘勞動力自身為了生存生計,也不能坐以待斃,要自尋出路,蒙求一份生存職業。

另外農村也可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當今社會綜合環境一片利好,發展的出路多,只要自身稍加努力,小康生活定不是奢望。


利川浩哥


問如何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發展方向在哪裡?

文|扶貧石書記

大家好,我是扶貧石書記,一名駐村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工作者,鄉村振興的墊腳石。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但問題的表述有些模糊,我想先分解成下面幾個小問題,再結合我所駐村的實際,依次作答。

第一、鄉村勞動力的定義

第二、農村剩餘勞動力是哪些人

第三、這些人的發展方向又分別在哪裡


第一個問題:鄉村勞動力的定義

1.根據我村精準扶貧識別法,勞動力指的是年滿16歲且60週歲以下的具有勞動能力的人(不包括在校生)。

2.我村勞動力的主要構成為:外出打工青年大軍、中老年農民、家庭婦女。但是為了生計,我村仍有很多60歲以上的老農在進行生產勞作,且男女不限。


第二個問題:農村剩餘勞動力是哪些人

我所在的蘆源村全村共有人口197戶,1338人,外出打工人口658人,佔總人口比例49%,以中青年為主。剩餘在村680人的以中老年及幼童、學生為主。村裡除10餘名種糧大戶(承包50畝以上)以外,其他男性以打零工、耕種自家土地為主,婦女則多以照顧家庭,幫帶小孩為主。

所以農村剩餘的勞動力指的就是這些打零工的中老年及家庭婦女。


第三個問題:這些人的發展方向又分別在哪裡

這個問題很大,我這裡不想大談特談,但這個問題又和我的下一步工作有關,所以我結合我的工作來談一談。

我目前的一項核心工作就是振興產業,我村目前有兩項扶貧產業,一是中藥材種植基地。二是稻蝦共作立體種養。基本模式都是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村委負責將土地流轉整片轉包給能人開辦合作社,引入公司提供技術和銷售支持。這個過程中,農戶以土地、資金入股,在獲得每畝保底分紅的基礎上,根據年終效益二次分紅。另外有勞動力的可以在合作社基地內上工,按天拿工資,目前這兩個合作社就解決了大概50多戶農戶的就業問題。村集體還準備繼續以項目引領產業,通過頂層規劃,在每個自然村發展一個產業、比如林下養雞、生態農業,觀光農業、農產業粗加工等,最後打造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鄉村振興農村示範點。

另外,針對在家的婦女,我村準備發展打工的流動黨員回鄉創業,村集體以廢棄房屋、扶貧資金入股給回鄉創業人員,發展來料加工扶貧車間(手工藝品、鞋加工等),通過給婦女們培訓,聘請她們來車間上班,按件記工資,也是一件增收的途徑。

以上所述都可以吸納大量剩餘勞動力。

後記: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會為當地百姓創造大量工作崗位,大幅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改善當地的生態經濟環境面貌。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無數無私奉獻、敢於擔當的領導幹部、黨員的艱苦奮鬥。只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老百姓的共同利益不懈奮鬥,才能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扶貧石書記


我們這邊政府扶持開扶貧車間,做手工藝品來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






老農小楊


個人覺得,說起農村剩餘勞動力,數量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多。儘管這些年來,進廠打工和被稱之為“農民工”的農村人口數量看起來特別龐大,但這一數據並不等同於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數據。

因為農村人口的外流,根本原因在於迫於生存和生活的壓力,而不是所謂的勞動力過剩,越來越多的糧田荒廢就是活生生的證明。

所以我的結論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應從兩個方向著手。一是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一方面是糧田的大量荒廢,另一方面是每年大量農產品進口的數據擺在眼前。顯然,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可以解決一部分剩餘勞動力的。

第二就是對農村勞動力勞動創造的價值,特別是從事農業所創造的價值,必須有一個更客觀、公正、合理的評估。為什麼農民種地不掙錢?為什麼農民豐產並不意味著豐收?歸根結底,除了產業結構不合理,與市場需求不相匹配,更重要的,是對他們所創造的價值不認同。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外出,卻眼睜睜看著糧田荒廢的一個重要原因。






懷遠仙森


我國有14億人,農業人口占比8億,也就是佔了4/7的人口為農村人,被稱之為農民。在科技發展的今天,農村剩餘勞動力越來越多,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問題在改革開放後得到了大量的解決,現在大批的剩餘勞動力都已經轉向了城市,在城裡務工。也是城市發展建設中的主要力量,萬丈高樓平地起,也就是他們的力量貢獻,才使得國家和城市發展建設日新月異,他們的貢獻不可估量也不可被磨滅,這就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後的成果,那麼當代農村還有這麼多勞動力是如何進行轉換的呢?



在這裡我先講一下上世紀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辦法和經驗,僅供大家參考。上世紀國家政策允許人口流動,人口流動到城市過後,為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工廠的工人填補人工貢獻了很大的力量這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過後最大的成果也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的人。由於上世紀農村人文化普遍偏低,到城市過後大陸城市底層行業,比如建築業,服務業。如今鄉村化建設,城市化發展越來越明顯,農村剩餘勞動力基本已經轉移到城市,現在在農村生活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主要以老人為主。

當然現在隨著城市工作競爭壓力增大,生活壓力加大,很多農村的務工人員在城市也陸續返鄉,實現實行返鄉創業,為農村的建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回到農村主要的城市特色養殖業何總職業還有就是振興鄉村旅遊正一鄉村事業,這些都是為農村剩餘勞動力貢獻力量的方法和方式,也只有這樣農村才會得到較快發展,較大進步。國家和政策這些年也都在陸續扶持農村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種植業以及養殖業的發展,這些年都得到國家政策大力扶持。
現在不僅是農村城市,也都面臨著工作壓力,加大工作崗位競爭大,但是很多工廠還是缺人,很多服務行業也大量缺人,這些都需要專業化的培訓。同時也需要就業人員一個良好心態,不要遇上看著還比一山高,踏踏實實才是正道,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和進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踏實肯幹都會取得一定成果。


貴娛圈


所謂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是老弱病殘的老人和走不出去的中年婦女。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的扶貧政策一個接著地下發,讓農村走不出去的,有體力的剩餘勞動力有了自己的位子。我是農民,遠的不說,就說說我們大鄲城吧。國家對農村土地的確權已經結束,一些土地承包商在我們家鄉開始大面積地承包,之後,他們種植幾千畝有經濟價值的蔬菜,僱傭了大量的勞動力,解決了當地農村僅有的剩餘勞動力。這僅僅是一個例子,是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一個方面吧!


秀才110656966


個人覺得,說起農村剩餘勞動力,數量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多。儘管這些年來,進廠打工和被稱之為“農民工”的農村人口數量看起來特別龐大,但這一數據並不等同於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數據。

因為農村人口的外流,根本原因在於迫於生存和生活的壓力,而不是所謂的勞動力過剩,越來越多的糧田荒廢就是活生生的證明。

所以我的結論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應從兩個方向著手。一是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一方面是糧田的大量荒廢,另一方面是每年大量農產品進口的數據擺在眼前。顯然,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可以解決一部分剩餘勞動力的。

第二就是對農村勞動力勞動創造的價值,特別是從事農業所創造的價值,必須有一個更客觀、公正、合理的評估。為什麼農民種地不掙錢?為什麼農民豐產並不意味著豐收?歸根結底,除了產業結構不合理,與市場需求不相匹配,更重要的,是對他們所創造的價值不認同。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外出,卻眼睜睜看著糧田荒廢的一個重要原因。


土家舌尖


當前真正留在農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殘,大部分勞動力已經進城。但這幾年,一是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在大規模減少,二是國家對“返鄉創業”的引導,的確很多勞動力開始轉移回農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導下,當下需要多管齊下,讓農村勞動力有更多出路、更有價值實現:一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以銷定產,推動現代農業的品牌化與價值化,二是培育更多新業態,尤其是田園綜合體、家庭農場等等,加快城鄉融合,三是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提升他們的現代種養技能與文化素質,增強他們的市場競爭力。



莫問劍出鞘


需要解決很多問題,1.農村醫療條件和社保,很多農村剩餘勞動力不願意出門的原因是家中有老人,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父母年紀大了,需要有人照顧,所以家中有老年人一般孩子都會在家一個人照顧老人,老人年紀大了不能工作,沒有收入,偶爾生病很麻煩,老年人怕花錢,一般不到萬不得已不去醫院的,所以作為孩子們很是擔心這樣的問題,如果村裡的老人每個月能領到錢,當地醫療條件得到改善,農村剩餘勞動力可以解決一部分。2.在農村辦小型加工廠(政府能給優惠)發展鄉鎮企業,我們當地有小型養殖場,但是由於沒有政策保護,大多數都倒閉了,所以這方面需要解決。3.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覺得在哪都不如在家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